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大寺村荷花

大寺村荷花

发布时间: 2021-02-26 08:37:13

Ⅰ 本愿寺莲如的家史及生平

亲鸾上人在法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主张彻底的“他力本愿”,以及“恶人正机”,其后,他更以此成为净土真宗之创立者。净土真宗传到今天,已发展成众多流派,而溯其本源,初时的净土真宗本寺,便是本愿寺。日本是一个氏族门阀制度,世袭体制存在与社会各个阶层与领域,包括知识领域。净土真宗之法统,便是世袭继承,颇富日本特色,真可谓佛教文明史上之奇观。
亲鸾死后,龟山天皇的文永九年时(十三世纪下半叶,相当于中国之南宋),其四女觉信、孙子如信以及部分弟子,在龟山天皇的文永九年(十三世纪下半叶,相当于中国之南宋年间),于东山大谷亲鸾的坟旁建立佛阁,其内供奉亲鸾之影像,称大谷寺。后朝廷特赐号“久远实成阿弥陀佛本愿寺”,简称本愿寺,成为主张他力本愿自净土真宗的本山。自此,本愿寺便成为净土真宗门徒之信仰中心,
以本愿寺为基础的净土真宗,似乎更接近西方之罗马天主教:本愿寺作为宗教机构,具有神圣性质;本愿寺法主实际被尊为活佛。从本愿寺自上而下对门徒发布的命令,亦具有宗教神圣的性质。对本愿寺及其法主的信仰,也和对阿弥陀佛的信仰同等重要。这种集佛、佛法和人间法主三位一体的信仰体制,被世人称为“一向宗”。
亲鸾之女觉信,便被奉为二世法主;其孙如信,则成为三世,至此,净土真宗·本愿寺之法统,依靠此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世袭体制,代代相传。

其后,本愿寺得到逐步地发展,其中又以室町时代之八世法主莲如,贡献最大,在本愿寺历史上,遂成为第二号重要之人物,及至今天,仍然被信徒供奉在亲鸾上人侧。在莲如的时代,本愿寺受到旧佛教势力,天台宗·延历寺的僧兵攻击,大谷本愿寺惨遭捣毁。在此种形势下,莲如率众向北,到达北陆的越前,在地方守护朝仓之支持下进行布教,在该地区发展了大量的庙宇和信徒,使越前·加贺一代成为本愿寺之势力基础。
净土真宗·本愿寺(下称一向宗)布道应该是当时所有佛教宗派中最富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既然要以下层老百姓为主要布道对象,便要到基层展开工作。布道一般以农村的村为单位,设立“讲”,在“讲”内进行传道,一般来说,以一村为一讲,也有一村数讲、数村一讲,每个讲以数十到数百人为基础不等。日本农民一直就有建立草根性联合组织的传统,过去存在的是以村为单位的“惣”,农民联合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对地主进行地租之类问题的交涉。不好惣还会建立自己的武装,以保护地方农民安全,这种组织,有时更会和浪人武士结合(可参考黑泽明之《七武士》)。既然一向宗作为农民之集体信仰,其草根宗教组织“讲”,便理所当然地取代了“惣”。农民起初会在“讲”内探讨宗教问题,但逐渐的“讲”便和传统的农民组织无异,成为农民讨论实际问题、发泄不满的场所。逐渐的,农民为谋取权益,开始发动武装的暴动,企图夺取地方政权。一向宗的“讲”组织,成为联合不同村落地方农民的机构,一向宗的发展,因而反而起到了便利农民起义的效果。农民这种起义,其时被称为“一向一揆”。
和后来不一样,当时的本愿寺并不主张农民进行这种暴动,因为这实际上对封建领主公开树敌,不利于自己宗教的生存,同时日本佛教及至当时,仍然在意识形态上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传统,虽然在一向宗中,佛法已被提到空前地位,足以和世俗法律抗衡,甚至超过世俗法律。莲如号召群众保持冷静,但效果不大,显示了本寺和其门徒之间微妙之关系(在后面将更详细地分析)。一向一揆越演越烈,最终造成加贺暴动。1488年,一向门徒以十万兵力包围了加贺守护富樫政亲的高尾城,不久将之攻破,政亲自杀。至此百年之间,加贺国一直为本愿寺教团和控制,成为所谓的“门徒领国”。各地大名看到一向一揆发展空前迅速,感到恐慌,开始视一向宗为洪水猛兽,对之又恨又怕。
此种暴力性质的起义,和莲如之实践哲学颇为不同。他虽然反对武士统治,认为武士是佛敌,但认为门徒应在表面上遵从武家,遵守王法,而只把信仰和佛法铭记在心。对加贺的状况并不满意的他,重新返回近畿,在京都山科建立了本寺,其间的本愿寺,称山科本愿寺(后山科的本愿寺被细川、六角及日莲宗的联盟于1532年烧毁)。1496年,莲如又在今日大坂地区,建立石山御坊,从此便有了石山本愿寺。
本愿寺如此成功,和其教义、群众基础以及行政、组织形式有根本关系。
本愿寺是一个等级清晰而森严的宗教组织,从本寺、末寺到地方的“讲”,从法主到坊主(本愿寺委派到各地的地方宗教领袖,在掌握政权的地区,如越前,实际在扮演类似地方大名的角色)到基层僧侣,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但效率颇高的体系。上级命令发布下来,便能通过一层层的机关进行执行。
对农民和其他下层民众而言,一向宗所提供的简单、清晰、有力的教说,能给他们在战乱时分以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支持,当时的日本,还没有什么可相比较的宗教。一向宗所提倡的忠诚十分简单明确——指向阿弥陀佛 和 法主,二者把门徒和拯救联系起来。要获得拯救,就必须听从法主的命令,是十分简单的逻辑。此外,一向宗的信仰亦帮助不同地域的人们超出他们固有的地域局限性,使他们更好地团结起来,为一个更高的共同目标奋斗。有了农村纵横交错的“讲”组织为活动基础,一切就变得更为有效。此外,一向宗佛教颇有平等意识,在基层具备民主特色,有强烈的社群观念,颇能满足下层人士的心理和社会需要,并且给予他们鲜明的认同,使他们获得巨大的归属感。
自莲如时代开始,本愿寺直接或间接的控制越前等大片徒弟,这种控制,当时主要通过最基层的农民。本愿寺更鼓励信徒将土地捐给本寺,并许诺保证保护,这个办法使本愿寺成为一大地主,获取巨大的经济受益。另一方面,本寺也鼓励信徒直接将土地捐献至本寺,而非地方坊主,以恐后者逐渐独立起来。
本愿寺在意识形态上统治农民,扮演着垄断的角色。由于农民遵守信仰,那么控制信仰的本寺就拥有巨大权力,可以通过开除教籍作为一种手段来制裁门徒。因为阿弥陀佛是走向拯救的唯一法门,那么得罪代表阿弥陀佛的教宗法主,便等于剥夺了自己受拯救的机会,因此门徒对本愿寺十分忠心耿耿。
一向宗的教说,对门徒在战场作战,似也有帮助。从莲如时代,门徒组织和武士、封建领主矛盾激化,故有一向一揆。莲如支持门徒在受攻击时进行武装反抗,以“捍卫佛法”,他告知门徒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对一向总的忠诚,保证了阿弥陀佛肯定送他们上西方净土,他们是为佛法而死,死后会得拯救。这种教法,是不少门徒,甘愿为信仰而死。其时,反对一向宗的人,均被称为“法敌”,门徒则有义务为佛法而死。由于相信死后必得拯救,作战时便可无所畏惧,异常勇猛。浴血沙场,只需含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从容而死。
但若认为本愿寺对所有门徒都有直接有效的控制,也不正确,实际上,一向宗也为部分的农民所利用。许多农民起义,打着一向宗的旗号,但却是受现实利益驱使,为了争取十分实际的政治经济权益。此外,甚至有一向宗门徒之间,发生冲突,争夺利益。这些一向一揆,都并非宗教性质。
前面说的另一镰仓新宗在商业城市(如京、堺)发展了势力,其信徒却主要为商人阶层和城市小生产者。日莲宗参与了对山科本愿寺的捣毁。它与一向宗的冲突,实际可定义为城市阶层同农村阶层的矛盾。到战国年代,根来寺,延历寺,金刚寺等几个大寺仍然势力强大。根来寺有约2,700个分寺;延历寺在比睿山有400个以上的分寺。僧兵方面,延历寺有大约3,000到5,000,金刚寺和根来寺则至少有3,000左右。延历寺控制比睿山附近的繁荣地带,金刚寺在16世纪80年代据说控制两千六百个村庄,而根来寺掌握制造火枪地带,其僧兵也被训练使用火枪。但这几寺都没有本愿寺的农村群众基础,可以在其危机时拯救它们。
战国时代,大名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或镇压农民起义。镰仓新宗门徒的一个特点就是,愿意以牺牲生命来保护他们的信仰的纯洁和独立。 1467年席卷全国的应仁、文明之乱为净土真宗的扩张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莲如趁战乱将一向宗势力渗入了越前和加贺。在几经争夺后,终于在1479年借守护富坚政亲自刃的机会占领了加贺,形成了加贺一向的势力。当时幕府将军足利义尚非常震怒,下昭越前守护朝仓氏进攻加贺一向,近江大名六角氏剿灭近江山科本愿寺(莲如从1479年开始历经五年才完成建设的本愿寺本所)。莲如为了实现战略转移,1496年开始在摄津东成郡生玉庄内修建石山本愿寺。当时只是为了建设寺社以求发展,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终于一步步将寺社向着城池建设方向发展。1542年,雄伟的石山本愿寺城出现了,这被看作是本愿寺家向战国大名转变的标志。当时本愿寺法主是第10世证如,其子就是在战国游戏中经常出现的本愿寺显如了。
1457年,本愿寺莲如成为第8代教主,本愿寺的势力持续扩大,于1465年时遭到比叡山(佛教天台宗的总本山)的攻击,京都大谷的本愿寺本院遭到破弃,莲如逃往加贺。莲如在加贺地区本着不屈不挠的斗志,以简单的汉语(战国时代的书写还是以汉字为主,只是读音已渐趋音读化)向平民传教,当时的“一向宗”可以说是平民的宗教、教育、精神等等的支柱,非常受到尊敬。因为“一向宗”素有佛陀乘愿建立佛国的说法,有些狂热者出现“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佛国”的想法,这种思想在当时受到武士阶级极权压迫的平民之间如燎原之火般迅速发展,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在1488年爆发“一向一揆”(一揆意指群众)的暴动,推翻的当时担任加贺守护的富樫家,加贺国成为独立的、由百姓治理的“一向宗的国家”(事实上,权力由本愿寺操纵)。除了加贺之外,其他地区也有一向一揆的叛乱事件,但是都无法真正地与地方大名的军队相抗衡,取得独立。
1499年3月25日本愿寺莲如病亡于山科本愿寺,享年85岁。

Ⅱ 描写普陀山莲花池的诗句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编辑本段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编辑本段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 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编辑本段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编辑本段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编辑本段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编辑本段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编辑本段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编辑本段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编辑本段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泊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可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如在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着足行正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其咪,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米无限凉爽。当你浮游在碧海的怀抱之中,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交融起来,这时也许你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昔陀山观绝。
编辑本段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大低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编辑本段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编辑本段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编辑本段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竹禅(1842—1901),清末著名画僧,与破山禅师齐名,一生嗜好书画。俗姓王氏,号熹公。工书、画,其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光绪(一八七五―一九o八)间返蜀示寂。《海上墨林》、《韬养斋笔记》、《益州书画录》。14岁出家于梁山报国寺,受戒于双桂堂,一生云游大江南北,晚年为双桂堂第十代方丈。通诗文,善书画,工篆刻。其书画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顽石,罗汉佛像见长。其主要作品现存于新都宝光寺,普陀山白华庵。人们在他墓前提联评价:“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是这位“书画名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普陀山的风景名胜、游览点很多,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 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 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 上,又名佛顶山寺。 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 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 沙滩。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千步沙 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 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树木岛上树木葱郁, 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沿有1000余株。 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荫数亩。还有一株“鹅耳枥”,是我 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
坐船到普陀山的轮船班次
吴淞客运中心公交线路表
1、上海火车站--吴淞客运中心 乘轻轨至江湾镇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2、人民广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3、十六铺--吴淞客运中心 乘576路至曲阳新村换乘116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4、上海体育馆--吴淞客运中心 乘旅游5号线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5、浦东第一八佰伴--吴淞客运中心 乘522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6、五角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0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7、江湾镇--吴淞客运中心 乘51路、116路直达吴淞客运中心
8、虹桥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925路至人民广场换乘952路至张华浜换乘51路至吴淞客运中心
9、浦东国际机场--吴淞客运中心 乘机场四线至大柏树换乘51路到吴淞客运中心
宝杨码头专线:宝杨路汽车站--吴淞客运中心--上海火车站
旅游5号线:宝杨码头--吴淞客运中心--上海体育馆
轮船:洛伽山 锦屏轮 普陀山轮 法雨轮
上船地点:上海吴淞客运码头 [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客运码头]
航行时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07:00左右抵达普陀山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皆可畅游普陀。
普陀山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为零下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26.9℃。日照充分,可见海浪煮日,碧海青天,海上生明月,佛光照我心。虽然普陀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但是,选择何时上岛,是要非常留心的。
踏沙看海
享受海水和沙滩,当然是夏季7、8、9月最好。
每至夏秋之季,海面上万顷波涛惊起巨澜,惊心动魄,吼声震天。至夜则是另一种奇观,一排排波浪在夜幕中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人们称之为“海火“,信众们则叫“神火”。
品味紫涛盛宴
如果重点是吃最新鲜的海鲜,10月最好。
舟山历来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三大渔港之一,舟山群岛的东海渔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千余种鱼、蟹、虾、贝、藻类使舟山享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经过舟山人民几十年来对海鲜美食文化的演绎,无论是夜幕下海边的海鲜夜排挡,还是地道渔家风味的渔家宴,都构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海鲜美食佳话。
云游海天佛国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会特意选择三个日子上岛:2月19日为观音菩萨生日,6月19日为菩萨得道日,9月19日为菩萨涅盘日,这三个日子都是农历。
以二月大香会期为最盛,六月游山避暑者较多,九月则称小香会,香客略少。这三个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岛,候船时间可能长一点,房价也可能略高。
一般游客,如果想观览佛事盛况,可专门选择这几个日子,如果怕人多拥挤,可以避开这几个时间上普陀山。
景区门票:
2007年9月20日起普陀山门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节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进山门票为每人200元。 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的儿童免进山门票。

Ⅲ 我想找阿弥陀佛和莲花图片,上哪去找呢

你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
。网上有很多弥勒佛,还有莲花的图片
,当然也可以就近找名山大寺去拍几张。
还有一些佛教协会激活教徒办的网站上,可以吗?

Ⅳ 藏族圣僧莲花生大师的生平事迹

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
吉祥大乌金,佛法之王莲花生上师,为三世诸佛事业的独一化身。由于有情众生对实相有不同的认知,他身、语、意三密的本生传记,便有无数。在诸多不同版本的生平故事中,从拿达·酿(Ngadag Nyang)的深奥伏藏所取出而题为《生世法源·摩尼宝鬘》(The Jewel Garland Dharma History and Biography)的「桑林玛」(Sanglingma,意为「铜殿」)生平故事,就是其中的王者。

「桑林玛」主要描绘莲花生大士如何度化藏地这个黑暗国家的弟子。它将莲师(Guru Rinpoche,意为「上师宝」)的所有传记与经历,都浓缩在这些生平故事中,并且将经部与咒部的九乘要点也纳入其中。当谈及经部与咒部如何传布到藏地雪域的历程时,这即是最具权威的经典。

「桑林玛」也涵括了伟大乌迪亚纳大师所留下的口授指示与建言,这些开示深刻而详尽地见证了他对佛法与未来世代人们所带来的利益。

这部传记收录了莲花生大士针对修行所做的最后建言,此乃经部与咒部的法教精髓。丹麦籍的艾瑞克·贝玛·昆桑(Erik Pema Kunsang)抱持着广传佛法的唯一清净发心,将这部传记审慎地译成了英文。

这扇通往上师宝生平故事的利益与善德之门,已向所有时代与种族的人们开启,愿每一位看见、听闻或忆念他的人,都能对所教导和所亲证的神圣佛法有所领悟,且必然成为妙拂中洲吉祥铜色山的尊胜持明之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593f600101g5t6.html

Ⅳ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淮安的传说

涟水五岛公园,传说孙悟空大闹天空回花果山路上,吃的仙桃核掉落至涟水境内,形成五个岛,后得名五岛湖!

Ⅵ 莲藕需不需要用盐水泡一下在清朝

莲藕,山西来人称之为“莲菜源”,著名的为“晋祠的大寺莲菜”、“闻喜莲菜”。晋祠的大寺莲菜种植于晋祠镇南大寺村、北大寺村,是山西晋源地区颇负盛名的土特产品。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其《题晋祠》中曰“千家灌禾稻,满目红香田”,这里的“红香田”指的就是荷花盛开的藕塘,诗人用“满目”形容,可见其种植规模大。而范仲淹为宋代诗人,说明山西晋祠莲菜在宋代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到了清代,太原著名书记法家杨二西曾写有一首《大寺荷风》的诗,诗中云:“……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这就是诗人对晋祠南、北大寺种藕状况的真实描写。这里出产的大寺莲藕茎直粗大,切开后丝长尺余,芳香扑鼻,制成的凉菜可放七八日,其色香味不变,被誉为“晋祠四宝之一”,在清朝年间,晋祠大寺莲藕被皇宫定为贡品。因此,山西各地的商家逢年过节都要到晋祠来采购莲藕,并将其销往本省及河北、内蒙等地。

Ⅶ 滕州有什么好玩的

墨子故里旅游区
滕国抄故城旅游区
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国家最大的湿地公园 4A级景区)
莲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省级森林公园,3A级景区)
滕州盈泰生态园温泉度假村 (国家4A级景区)
滕州龙山风景区
滕州灵泉山风景区

补充:
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是不错的地方,观鸟捕鱼,适合二人世界
追问:
太远了啊
回答:
那就去滕州盈泰生态园温泉度假村,一起泡温泉,说些悄悄话,多惬意啊
追问:
嘿嘿,现在价格对多少啊,详细点,谢谢了

回答:
室内温泉区可以桑拿、洗浴、泡温泉、游泳、健身、自助餐、休息、看书、理发等诸多服务(均是免费的,包含在38元门票之内,还有各式按摩、鱼疗泥疗保健、高档自助餐等是另外付费的,选不选择均可),从进入室内温泉区到出温泉区总时限是六个小时,一般足够用。

Ⅷ 天津有那里好玩

位于天津旧城东门里,又名孔庙,因与武庙相对,俗称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年),是天津市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庙外有二柱三楼式牌坊两座,明代建造,万历、清康熙年间重修,是天津市内仅存的过街牌楼。 天后宫:位于现在的古文化街上。(正名“敕建天后宫”也叫娘娘宫),是北方少有的供奉"妈祖"的庙宇,它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并于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至今香火不断,保存完好,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 石家大院:天津西站有153路公交车直接到杨柳青,票价2元,约需60分钟。杨柳青估衣街47号的石家大院(也就是杨柳青博物馆),门票为8元。 电影《活着》,电视剧《日出》,都是在石家大院拍摄的。它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建筑典雅华贵,砖木石雕精美细腻,室内陈设民情浓厚。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这里还展出有各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成套的系列泥人、年画等。说起杨柳青的年画,历史应该追溯到明代,这里的年画一直保持着纯朴的风格,多取材于古典人物、民间人物和喜庆事件,到了这里,不买几张年画,可是有些遗憾了。 1.南京路/滨江道/和平路是天津的商业中心,各大商场都集中在这里。档次较高的有天津伊势丹百货,国际商场,津汇广场,世纪商厦等等。滨江道商业街包括:劝业场、华联商厦、稻香村食品店、亨得利钟表店、光明影院、登瀛楼饭庄等老字号,新建滨江商厦、吉利大厦。国际商场等。和平路商业街:不仅劝业场、百货大楼等大型百货商场,还有中华百货售品所、天津鞋店、冠生园食品店、佳顺斋糕点店、正兴德茶庄、盛锡福帽店、中国和鼎章照相馆、南京理发店等许多老字号。 一、景点推荐 1. 特色街道 五大道首推马场道,在这条不宽的马路上,座落着小洋楼近300座,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著名的,或是鲜为人知的。可以沿着马场道走走,走得累了,有很多不错的餐馆可以坐下来吃饭。 睦南道:全长1968米,沿马场道自西向东走300米,向右拐便是。有许多名人故居,如东陵大盗孙殿英,张学良之弟张学铭,末代皇帝浦仪等等。 大理道:全长1745米,沿街也是风格各异的小洋楼。 常德道:全长1219米,有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关务署长张福玉故居(常德道2号),还有档次不错的餐厅。 重庆道:有座庆王府,是晚清总管太监小德张的私人住宅,还有很多餐饮娱乐场所,如演歌台,东海渔村,仲联西餐厅等。 成都道:全长2206米,很多茶馆,酒吧,如苏易士西餐厅,小伦敦西餐厅,蓝都西餐厅,1931梦娜酒吧,都乐酒吧,清茗雅轩,劳埃德酒吧等等。 解放北路,为旧时租界,现为天津金融一条街,各大银行的天津分行都在那里有一席之地,建筑也是天津最有租界特色的,都很有些历史了。 2。高校区: 天津的高校主要云集在卫津路上,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师范大学等。个人认为天津大学的 校园是最美的,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可以在大树的阴影里躲避骄阳,也可以在马蹄湖边看荷花,发呆。 津河:南开大学的另外两个门在复康路上,昔日门前的臭水河被改造成小桥流水的好去处,现称为津河。从八里台立交桥通过南开大学直到第一中心医院的长长一条复康路上,景色迷人。建议:单身来津男女不要在复康路上南开大学的津河周围徘徊过久,那里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可能会对你敏感的神经构成剌激。 高教书店和八里台文化市场:就在南大对面,CD CD/服饰,还有学习方面的书,尽可以到这里来买,八里台文化市场虽不及北京的万通新世界和西单华威,但细细逛,还能有些收获的。 天津电视塔:在卫津路的另一头,*近宁家房子。在上海东方明珠建成前据说是全国最高的电视塔,就是现在也极有特色,因为是建在湖上,周围全是水。冬天也没什么太好看,可其它季节来,还有水幕电影,很壮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会有很多人在平台上放风筝。 3. 历史古迹: 佛教:河北区天纬路的大悲禅院是一座供奉八方佛的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院内还曾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的灵骨。大悲院的出众之处有二,一是在位于院中央的大雄宝殿内曾珍藏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木、石刻造像数百尊,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精品;二是大悲院的素斋一直蜚声遐迩,将豆制品化腐朽为神奇,做成一道道鲜美无比的佳肴。大悲禅院有弘一法师纪念堂,堂内多为大师出家后照片,还有书法作品。 伊斯兰教:清真寺要数天津南大寺,有很多有年头的牌匾,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好的华式建筑的清真寺。 天主教:西开教堂是天主教堂,位于市中心滨江道,教堂西边是世界风情街,可以买到具有异域风情的手工艺品、纪念品。可以顺便在国际商场,伊势丹、滨江道购物。 此外,还有河北岸狮子林桥旁的望海楼教堂(也叫圣母得胜堂)。 广东会馆:南开区南门里大街。 开放时间:9:00-11:30,14:00-16:30。门票4元。门票4元。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原为广东旅津人士(以商人为主)设立的集会、寄寓机构。它糅合了潮式和北方的建筑特点,是天津市现存规模最大、装修最精丽的清代会馆建筑。殿宇、戏楼于1986年辟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成为兼有陈列展览和演出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场所。当年,名动一时的杨小楼、梅兰芳等都曾在这里登台表演。 文庙:位于天津旧城东门里,又名孔庙,因与武庙相对,俗称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天津市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庙外有二柱三楼式牌坊两座,明代建造,万历、清康熙年间重修,是天津市内仅存的过街牌楼。 天后宫:位于现在的古文化街上。(正名“敕建天后宫”也叫娘娘宫),是北方少有的供奉"妈祖"的庙宇,它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并于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至今香火不断,保存完好,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 石家大院:天津西站有153路公交车直接到杨柳青,票价2元,约需60分钟。杨柳青估衣街47号的石家大院(也就是杨柳青博物馆),门票为8元。 电影《活着》,电视剧《日出》,都是在石家大院拍摄的。它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民宅建筑群。建筑典雅华贵,砖木石雕精美细腻,室内陈设民情浓厚。素有"津西第一宅"之称。这里还展出有各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成套的系列泥人、年画等。说起杨柳青的年画,历史应该追溯到明代,这里的年画一直保持着纯朴的风格,多取材于古典人物、民间人物和喜庆事件,到了这里,不买几张年画,可是有些遗憾了。 霍元甲故居:位于南河镇小南河村。霍元甲的棺木于1898年4月29日迁葬于此。这里已经成为增进国内外精武友人来往的纽带、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数万精武门人恭仰和朝拜的圣地。 4. 纪念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水上公园附近,游完公园可去瞻仰一番。内有周恩来乘坐过的伊尔18专机。 平津战役纪念馆,内有各种武器陈列。 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天津科技馆等,也可一看。 津门老饭店: 利顺德大饭店位于海河西岸台儿庄路,与凯悦饭店毗邻,始建于1863年。和平区台儿庄路33号23311688 皇宫饭店:解放北路177号,22300888 泰莱饭店(和平区解放北路与彰德道交口),现为天津饭店一分店。 交通饭店(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 国民饭店(和平路、赤峰道、哈尔滨道之间) 原大阔饭店(浙江路与曲阜道交口),现为天津市政府第三招待所。 原寿德饭店(和平路西侧322号),现为东方饭店。 购物、曲艺篇 二.购物: 1.南京路/滨江道/和平路是天津的商业中心,各大商场都集中在这里。档次较高的有天津伊势丹百货,国际商场,津汇广场,世纪商厦等等。滨江道商业街包括:劝业场、华联商厦、稻香村食品店、亨得利钟表店、光明影院、登瀛楼饭庄等老字号,新建滨江商厦、吉利大厦。国际商场等。和平路商业街:不仅劝业场、百货大楼等大型百货商场,还有中华百货售品所、天津鞋店、冠生园食品店、佳顺斋糕点店、正兴德茶庄、盛锡福帽店、中国和鼎章照相馆、南京理发店等许多老字号。

Ⅸ 往生极乐世界哪个品位,立刻花开见佛

不要对极乐抱有希望。
极乐世界本来就是是后人编造的!净土典籍也是佛陀灭度500年后才出现的。如果净土是佛所说,为何历次经典结集没有!难道结集经典的阿罗汉故意舍弃了?(注意经典结集者必须是证果的圣人!阿难尊者当时只是初果,因此,差点失去结集的资格!)
净土宗的弥陀信仰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带业往生!(这是一个有相当诱惑力的条件,也因此,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注意,是外部的业力还存在,但依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或愿力接引众生,而实现往生。即
自力+他力(佛力)=往生!那么这里就牵扯佛力、愿力、业力的大小的问题?
若佛力或愿力其中一个大于业力,那么极乐世界有存在的可能性,且带业往生的说法成立!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1.若佛力大于业力,则佛陀当年就不用生病(生病是业报),也不用受到种种苦难!可以看出佛陀也要受业力牵引(至于佛陀受业力牵引前提下如何涅槃可参看我空间文章《业、业力、业报》);若说佛陀是假生病,无异于在说佛陀没病装病,性质同妄语无异!
2.若愿力大于业力,则净流利王就不会灭尽释迦族人了!(佛陀先后三次,等在军队的路上,足以体现佛陀想救族人的那种真切愿力)
显然,佛力、愿力都不及业力。那么无论凡夫如何努力,佛的愿力再大,众生还是要受业力牵引而入轮回!此外,再换个角度,若佛可以干涉业力,为何佛陀不在他成佛的那一刻依靠佛力把所有众生的业力都消掉?而选择了讲法?显然,佛陀是不可能干涉众生业力的!往生,纯粹的虚构,且违背佛教最基础的业力观!
此外,佛陀明确说了众生轮回于六道,那么请问,往生到净土的这一特殊群体是属于哪一道呢?
还有,往生的众生其寿命是多久呢?会不会变老?会不会生病?如果只有生、却没有老、病、死!你觉得这会是佛所说的吗?往生者不再轮回,那不就已经涅磐了?可经上又没说往生即涅槃。该怎么解释呢?实在没有这样的道理!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