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潍县荷花张

潍县荷花张

发布时间: 2021-02-25 22:41:32

Ⅰ 潍县集中营的越狱

当时,能经常出入集中营的中国人只有附近李家庄的张兴泰父子和刘相增少数几个人。他们都是农民。张氏父子全家6口人只有4分河滩地,为了谋生常年为乐道院清理粪便。改为集中营后,日本看守和卫兵无人愿干这种脏活累活,又不敢让外侨向外装运,经考查张氏父子既不识字更不懂外语,只知老老实实干苦力,便继续让他们清理集中营内2000多人的粪便和垃圾。德位思博士具备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张兴泰父子也非常信任他,帮助他们秘密向外传递信息。首先与广文中学校长黄乐德接上关系,共同策划联系中国抗日游击队,以便派人越狱。黄乐德原是德位思多年培养的忠实门生。他与张兴泰父子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这些外侨。经过反复研究和打探,黄乐德终于找到一位进过教会学校、懂英语的王绍文,派他冒充教会牧师到昌邑南乡,找到鲁苏战区第四纵队司令王尚志。起初,王尚志对营救外国人不感兴趣,王绍文随机应变地骗他说:“准备越狱的这两个外国人是武器制造专家,全造机枪小炮。”王尚志当时盘踞在昌南潍河两岸以及平度三合山一带与日本人周旋,有1万多人的部队,他那简陋的兵工厂,只能制造土枪和手榴弹,迫切需要先进武器加强实力,决定派特务队长杨子明率领侦察队前去接应,并商定好越狱时间和接应地点。德位思和雷振远等人周密策划,首选通过观察掌握了岗楼上日军卫兵的活动规律:每天傍晚交接班时,趁天色尚未全黑,两班所有的卫兵共同巡视围墙一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电网停电,以便卫兵清除网上的异物,这是一个绝佳的越狱时机。他们选定了3个机智勇敢的年青人执行越狱计划,包括通晓中国语言的美国青年教师恒安石和英国退役海军上尉、时任大英烟草公司职员的狄兰。狄兰既有战斗经验,又当过报务员。另外,委派英国电气专家、身高两米的托米·魏德充当人梯,帮助他们越狱。
1944年6月9日傍晚,乌云遮月。日本巡警们刚刚离开岗哨会合去检查电网,3人便敏捷地溜到墙根下,托米将带来的木凳放到一堆砖上,然后蹲在凳子上当人梯,恒安石和狄兰站在托米肩上迅速越墙而出,托米又将俩人的随身行李扔到墙外,立即撇下木凳回到宿舍。恒安石和狄兰借着青纱帐跑到一处墓地,见到张兴泰和王绍文。这时还没到游击队接应的时间,但他们不敢停留,由王绍文领路向东狂奔,后与杨子明等人会合,共同返回第四纵队驻地平度县孙正村。在这之后,日寇搜遍了集中营内外,并判断他们逃往第四纵队,因而对第四纵多次进行“扫荡”围剿。司令王尚志因轻敌被俘,日军将他关押在青岛浮山所医院里,边治伤边诱降。副司令王豫民代理纵队司令。恒安石和狄兰越狱后分别给美英驻华使馆写了密信,报告集中营里的情况和危急处境,请求支援。第四纵队代理司令王豫民先后派参谋长李资廉和副官李凤年与王绍文同去重庆送信。3人历尽艰险,分路先后到达重庆。李凤年和王绍文找到美英使馆,交上密信;李资廉则借机投奔了他在清华大学的老师翁文灏。不久,援华美军总部迅速调拨一批机枪弹药和食品药物,以及1亿法币和一台收发报机(包括手摇发电机和密码本等),并给恒安石一封回信,指示他们就地参加中国抗日游击队工作。不久,美军派一架B—24型飞机,将李凤年、王绍文和12箱物资用降落伞投下。物资散落在黄埠以东大面积地带,第四纵队费了很大劲才找全。以后,恒安石和狄兰用收发报机与重庆援华美军总部多次联系,被日军侦知后又多次遭围剿。1945年春节前后日军大“扫荡”,将手摇发电机抄去,从此联系中断。日本投降后,恒安石和狄兰随潍县县长王明义回到乐道院。

Ⅱ 请问过去的莱州府潍县张家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我的祖籍是这里的,求求诸位!

唐明清时山东省莱州府管辖有两州五县(平度州、胶州、昌邑、掖县、高密、潍县、即墨)。 山东省莱州府潍县胡家庄,可能是现在的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办事处胡家庄

Ⅲ 潍县的潍县小吃

潍县豌豆黄的诞生是京城餐饮文化渗透的典型一例。
据文献介绍,豌豆黄是京城的名小吃,后传入清宫,成为御膳中的上品。京城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前人曾用诗赞美它:“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京城豌豆黄是由豌豆沙、白糖、枣汁熬制后冷却,自然凝固成固体,再切成菱形装盘食用(类似现代潍坊的绿豆糕)。京城做官者把这一名吃传到了潍县,聪明的潍县人很快就学会了,而且做了创新,他们在京城豌豆黄的外面包上了一层面皮,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豆沙包,一可解决了易碎与不好拿的缺憾,二可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因成本降低了,价格自然便宜。豌豆黄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官宦、乡绅、商家等有钱人家当夜宵食用。所以每当夜幕降临,挎着箢篼,提着灯笼,沿街叫卖豌豆黄的喊声不断。从清光绪前就一直叫卖声为“豆沙瓤的豌豆黄!”但到了清光绪十四年后,潍县来了个贪官县令杨耀林(字静轩),它大肆收敛钱财,榨取民脂民膏,百姓骂他为“杨大钱叉子”。他做贼心虚,当他听到卖豌豆黄的喊声“豆沙瓤”后认为是喊“都杀杨”,既怕又恨,下令要把卖豌豆黄的人全抓起来,从此后,吓得卖豌豆黄的人改喊:“一包糖的豌豆黄!” 著名米线艺人谭以振(1914—2001)家住西南关。米粉的制作过程大体如此:在春节前就把小米泡在几个大缸内,每天换水倒缸,一直到二月开始加工,先用水磨磨浆,过箩,米渣磨二遍,用布袋装浆挤出水分,晒干搓碎,合成面团,反复搓揉,然后用和乐床子轧制出直径2.5毫米的细长条,下锅煮熟,捞出晾凉,即成微黄色的米粉。谭以振用头顶着大簸箕到各饭店去送,父亲到南门上卖,弟弟谭以兴到沙岭子上卖。饭店用米粉做成的凉菜叫麻汁米粉,可上大席,即用茼蒿加麻汁、醋蒜拌成;还可做大虾米粉、芥末米粉、鸡丝米粉、肉丝米粉等等。由于米粉特别筋道,所以备受食客欢迎。到了五月端午前后因为热易发馊而停止生产。据说,当时市蔬菜公司的领导们专门派人来学习这门手艺,但因工序过于复杂,活也太累,派来的人不乐意干,辞职而走,传授手艺的计划落空,造成这门手艺失传。解放前在东关杨家牌坊的毛姓人家也曾作过米粉生意。
江南的名吃改头换面为北方人所用,这里面很可能与多名潍县人在南方做官有着密切的关联。更不可否认的市潍县人心灵手巧,有着自己独具匠心的传统。 包子作为主副食合一的食品以其食用方便而在中国大受欢迎。各地的包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潍县包子则以其制作精细、花样繁多而久负盛名。有位济南的拳师来潍坊品尝了潍县包子后,曾夸奖说:“潍县包子赛过济南的狗不理和草包(两家知名包子铺;赛,济南土话,好的意思)!”遗憾的是,潍县人品牌意识太差,复盛馆包子、会仙楼包子、刘珠包子、张三包子等名牌包子皆成为过眼云烟。
老潍县的包子分烫面、发面两种。烫面为肉丁灌汤;发面做成什锦包子,分肉馅、素馅(豆腐、鸡蛋、粉条、蔬菜)、枣泥馅、脂饼馅、韭菜馅、大虾馅、河蟹馅、全馅(海参、蛋糕、木耳、海米、粉丝等)、水晶馅(大油、白糖、玫瑰酱、核桃仁)。潍县的大虾包最具诱惑力,个个顶上渗透出红红的虾油,大虾段脆嫩鲜美,食后回味无穷;韭菜包子靠火候掌握得好,咬一口,韭菜碧绿且油光发亮,肥肉丁与韭菜有角有棱,让人一看就大开食欲。老字号有规矩,做不到不塌垮、不倒作,包子发面不好,宁可不卖,不决不砸门市。 潍县乡下火烧与杠子头
历史上潍县有大批的农民利用农闲的时候来做面饼,借以增加一点微薄的收入。他们用木杠子来压面,全是死面,把面和的非常硬,火烧为圆形、周围厚中间薄,一面凸,一面凹,成型后,细火烧熟,因为是乡下人做成的,城里人叫它“乡火烧”。于河镇流饭桥村的乡火烧最出名。每逢集市,他们用专门做的长条框子盛着火烧挑到大集上卖,各商号及大户人家都买上几筐火烧存在家里,一不怕霉,烩着吃也方便;二是为了省钱,因为火烧与面粉一个价(农民主要为了获取麸子及很少的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里人也打起了烧,也用杠子来轧面,这是一种呈圆形像馒头、周边带有五各翅子的火烧,用死面与发面混合制成,名字叫做杠子头火烧。潍县的小孩满月剪头时,有买火烧,撒铜钱的习俗;寓意孩子长大后“头皮硬,运气好”。
杠子头火烧的名字由此而得。吃刚出炉的杠子头火烧,就着花生米,越嚼越香。杠子头在潍县独有,可以说是潍县人的骄傲。但这种火烧已经在潍城内见不倒了,相应代替它的是乡火烧。但是,乡火烧不再叫乡火烧了,而叫杠子头了。
肴肉,一般指煮熟的猪头肉带皮的前膀肉。在人们的习惯概念中,肴肉为下酒准备,带有胶汁且红润的熟猪肉。扬州富春茶社、镇江宴春酒楼制作的水晶肴肉,肉色鲜红,胶汁晶莹,肉质香醇成为淮阳菜系中脍炙人口的美味。邓家肴肉的质量完全不逊色于这些知名大店名馔。据邓家的四女儿邓华女士讲,她家的肴肉制作主要由母亲掌握,母亲是一个聪颖、勤快的人,娘家是上虞河村,当时是屠宰专业村,也算是门里出身。她非常要干净,每套猪下货要洗三四遍,严格按照祖传配方添加调料,老汤锅中每天必须添加红曲。据史料记载:“邓家肴肉出锅后色彩鲜艳、嫩烂香透,味道醇厚,用刀切开层次分明,肥瘦有致,内外红润,让人垂涎欲滴。”由于历史的原因,邓家肴肉一直处在家庭作坊中生产。合作化后,也没能扩大生产,1960年老人辞世后,这家知名的老字号就销声匿迹了。 在老潍县有一种久负盛名的大众食品——锄刃。即用小豆腐包成的一种皮特薄的包子,不过已经绝迹。据老人们回忆,老潍县包“锄刃”的高手全部出自潍城西关街办的于家村。于家村解放前大都是以种菜为生,大量的蔬菜叶子晒干后储存起来;到了冬初农闲时,菜农们就开始包“锄刃”进城销售,用的面粉全是最好的“起面”,用黄豆、菜叶做出的小豆腐又白又香,用油一炒,加上香菜段与盐,拌成馅子;擀出的面皮几乎像白纸一样薄;包子不拿褶,弯弯的形状像锄地用的锄刃,所以起名叫“锄刃”;在蒸熟时,由于皮太薄,隔着皮子就能看清里面的馅;先要用扇子将包子皮扇得稍硬后才能往外拿,拿出两个包子合成一对以保证不破,这种精湛的技术不愧为潍县一绝。

Ⅳ 潍县战役的双方部署

26日下午18时,解放军炮兵对东城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炮火攻击,将东城西面城墙和白浪河一带的目标破坏。当夜20时20分,解放军9纵87师的一个团对城墙进行连续爆破,到21时炸开缺口并攻入城内。22时左右,九纵其他部队和鲁中部队也突入东城,并向纵深展开。午夜,担任第二梯队的九纵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也向东城发起攻击,至次日早晨7时,解放军已经占领东城约三分之一的区域。国军城内指挥官陈金城、张天佐判断潍县已经无力防守,遂决定向昌乐、仓上方向突围,并请求王耀武派遣空军支援,27日拂晓,陈、张二人乔装成士兵并在飞机和烟雾弹的掩护下,率部经由东门往东南方向突围,但遭到预先埋伏在城门外的解放军西海军分区部队的伏击,陈金城被俘虏,张天佐被击毙。在城内,战至27日中午,东城内国军最后一个战略支点三官阁被解放军攻破,东城全境被解放军占领,至此,潍县攻城战斗结束。
攻占潍县城后,解放军又占领了潍县附近的安丘、昌乐和田马等地区,这些地方的国军部队因潍县被攻克而无心防守,大多溃散或者“起义”。自从潍县开战之后,国军从青岛和济南出动了两路援军救援潍县:青岛方面援军15个团由国军第11绥靖区司令官丁治磐率领;济南方面援军18个团由国军战役总指挥王耀武率领,分别从东西两个方面向潍县开进,然而均在解放军预先布置的阻援部队的阻击下未能成功到达潍县。5月1日和5月8日,原本从东西两个方向往潍县增援的国军部队的先后撤退,至此,潍县战役全部结束。

Ⅳ 怀潍县古诗原文意思

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作为(一种)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明白,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阅读《周易》,翻来覆去读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读过几千几百遍了,(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清楚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前行越不知道它们的尽头(在哪里)。
即使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的事。苏东坡读书一般不需要读两遍,然而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到四更,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认为他读得辛苦,苏东坡却十分畅快不知疲倦。怎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结束了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平生读过的书从不读第二遍,(因此)一直没(写出)好文章。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坏处。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几段)为最好。反复诵读观赏,(感觉)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就在这几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蠢人吗!
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位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如果)也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臭油坏酱都储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不能忍受的。

Ⅵ 潍县的8历史名人是谁

刘应节
(1517~1591),宇子和,明中期大臣,潍县(今寒亭区)刘家庄子村人。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任户部广东司主事。1576年(万历四年)回到家乡。回乡后,他出资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自讲学。他不仅为官清正,善于作战,而且也富有文才。他一生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蓟门奏议》、《沿边军筹》、《白川文集》等颇有水平。1591年历历十九年)去世。吊唁者络绎不绝,万历皇帝遣使凭吊,并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郑燮
(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享年七十三岁。
陈官俊
(?—1849年)字伟堂。男,汉族。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潍县城里人。 陈生于殷实之家,考取进士后,点庶吉士,又授编修。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大考二等,升右春坊右赞善、左赞善。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入直上书房。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大考二等,迁司经局洗马,升翰林院侍讲。以后累迁提督山西学政、侍读、右春坊右庶子、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礼部左、右侍郎、工部尚书。1839年(道光十九年),因受弹劾,经吏议革职。清宣宗?宁看到部议奏章后,念其旧情谊,授意枢臣宽宥。革职不到一年,即起用为通政使司通政使,以后又累擢户部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其母夏氏90岁寿辰,清宣宗御书“耆臣寿母”匾额与“福、寿”字,并赏赐珍绮寿礼,以示殊荣。不久,擢官俊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并恩准官俊在紫禁城骑马。 陈官俊在上书房授读时,?宁在上书房读书,登基后,复使皇长子奕纬从官俊读书,官俊认真教授。故宣宗对官俊礼遇特厚。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官俊逝于位上。朝廷恩礼有加,悼惜良深,晋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
郭梦龄
(1795—1854年)字文与,又字小房,号砚农。男,汉族。清道光癸未进士。潍县城里人。 郭梦龄出身于仕宦家庭。1825年(道光五年)任直隶龙门县知县。龙门县内有土豪5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人称“五虎”。梦龄到任后,将其就地伏法,以平民愤。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湖北农民起义军克崇阳、通城,攻通山、蒲圻。时梦龄任湖北武黄同知,随从总督裕泰去蒲圻增援,收复崇阳、通城,俘首领锺人杰解京,因“功”受道光帝两次召见,赏戴花翎。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升任四川顺庆知府。该处为川北难治之地,梦龄到任后,励精图治,修补朱凤书院,振兴文教事业,深得人心。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调任甘肃兰州道按察使。该地少数民族起事,拘捕多人,总督林则徐命其复审,梦龄认为他们罪有可原,多数释放。林则徐疑其审判失误,查阅供词后,对他极为称许。 1851年(咸丰元年)升任山西布政使,次年任山西巡抚。1853年(咸丰三年)回任布政使。八月,太平军攻占垣曲、绛县、曲沃,平阳告急。当时巡抚哈芬统兵驻泽州,臬司郭用宾驻潞安,省城守军不多。梦龄以平阳为省城保障,急请巡抚派兵至平阳迎击,以阻太平军逼近省城,同时报请朝廷派大军增援。哈芬闻垣曲失守,拔营北去,声称去韩侯岭防堵,并令省城守军前往。梦龄上书朝廷,守兵无多,势难外调。上书不久,哈芬被撤职,命梦龄暂任巡抚。他自责前在布政使任内,黎城、潞城失守,请求处分,部批降级留用,后又自行检举,部批革职回乡。 1854年(咸丰四年)病卒。1856年(咸丰六年)山西百姓公举入祀名宦祠。
陈介祺
(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金石家,潍县(今潍城区) 城里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聪颖强记。青少年时随父在京求学,19岁即“以诗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此后10年间,一直供职翰林院。居京时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深入研究,而尤酷爱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曾向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求教质疑,并与何绍基、吴式芬、李方亦等许多金石学者互相切磋。他不惜巨资搜集文物,仅三代、秦汉古印一项,就有7000余方。1850年(道光三十年),他在家乡潍县城内旧居建成“万印楼”一幢。在许瀚、吴式芬、何绍基、陈畯等人协助下,他将所收藏的古印、封泥反复鉴别,系统整理,编成《簠斋印章》。他在京时,目睹清朝廷丧权辱国,不满官场腐败黑暗,1854年(咸丰四年)借母丧返归故里,从此不再复出为官。 回潍后,专心致志从事金石研究,到处购求文物,每得一器一物,必察其渊源,考其价值,解奇释疑,一丝不苟。他收集到秦代“铁权”(秤锤),别人以为是块“顽铁”,他却视为珍宝,妥藏入库。对于古陶文字,前人没有收藏、著录的,他独予重视,不仅搜集了很多齐鲁古陶,而且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著成《簠斋藏陶》一书。他鉴精藏富,治学严谨,多有创见,与江苏学者潘祖荫被并誉为“南潘北陈”。 他收藏的文物青铜器最多,其中的毛公鼎,驰名中外。此古器内壁铭文多达497字, 极为罕见。所作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时期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藏有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因而“万印楼”又称“十钟山房”。又因集有三代及秦汉印7000余方, 名其楼曰“万印楼”。此外,还有商周铜器235件,秦汉器物80余种,以及秦汉刻石、各种古钱、陶、瓷、砖瓦、碑碣、造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簠斋藏古目》、《簠斋传古别录》、《簠斋古金录》、《簠斋金文考释》、《簠斋藏镜》等十余种,还有后人辑的《陈簠斋尺牍》,也保留了丰富的学术资料。未曾发表的著述手稿十几种,1964年由其后人捐献给国家。他的大量文物和著作,为后人进行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张兆栋
(1821—1887年) 字伯隆,号友山。男,汉族。潍县城里人。广东巡抚、福建巡抚。 张出身于书香之家。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又迁郎中。外放陕西凤翔府知府,到任才3个月,回民起义围城,掘长濠以图长久围困。兆栋登城指挥,誓死固守。西南城被回民轰溃击破,他亲冒矢石,率军奋力激战,坚守达16个月,援军到达,始得解围。兆栋因守城有功,擢升四川按察使。1854年(咸丰四年)调广东迁布政使。后历任安徽、江苏布政使。1859年(咸丰九年),擢漕运总督。1861年(咸丰十一年)升广东巡抚。当时广东赌风很盛,闱姓(为广东特有的一种赌博形式)为害尤其严重。兆栋上疏要求禁赌,被获准。由于两广总督英翰徇私卖法,使禁令难以推行。兆栋毅然上表弹劾,英翰被革职,上命兆栋兼摄总督事,推行禁令更严,煞住赌风。 1878年(光绪四年)兆栋因母丧归里,孝服期满,被任命为福建巡抚。1884年(光绪十年),法越发生战事,法国军舰窥我台湾与福建,兆栋专任城守,后因马尾失守,兆栋与总督同被革职。1887年(光绪十三年),在福建寓所病殁,年67年。1909年(宣统元年)开复原官,恢复名誉。 兆栋任广东巡抚时,适值潍县遭饥荒,曾由海道运粮赈济。回潍后,曾捐资修葺圣庙,兴复书院等。邑人私谥:“文端先生”。
曹鸿勋
(1846.2.3-1910.9.9) 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清光绪丙子状元。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 他出身于贫寒家庭。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刻苦读书。1873年(同治十二年)拔贡,朝考一等一名,派往刑部任七品京官。1876年(光绪二年)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1879年(光绪五年)任湖南副考官,两年后改任视学。任职期间,为改善湖南边区的文化状况,开办省书院,选送优秀学员入院深造,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使边区学风大变。1887年(光绪十三年) ,到上书房教载润(惠端亲王绵愉之孙,奕详子,袭贝勒。光绪弟兄)读书。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任云南永昌知府。永昌地处云南边区,多种民族杂居,难以治理。他到任后,对每起巨案都反复调查,掌握案情,依法处理,百姓称赞他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同时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深受人民爱戴,上官赏识。不久,调任云南知府。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升任云南按察使。云南上告巨案,往往连年积压,他到任月余就断结巨案10余起,因此更为上官所器重,两年后升任贵州布政使,不久,命暂任贵州巡抚。时广西南丹游匪作乱,他奉命围剿,南丹得以平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调任湖南布政使,同月,升任陕西巡抚。 他擅长书法,首都故宫、颐和园、东华门、西华门、大栅栏等处都有他的墨迹。家乡有《重修玉清宫碑》(俗称四面碑)、《十笏园记》等石刻传世。
王寿彭
(1875.4-1929.7) 字次篯,清末状元,山东大学创始人,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人。 他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在家乡读书,后应科举考试,在县、府试中名列案首。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乡试中举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连捷进士第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进士馆”学习法政。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他随载泽、端方五大臣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业、教育等,回国后写了《考察录》一书。1910年(宣统二年),出任湖北省提学使,曾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为两湖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他在兼署藩篆期间,创立预算制度,并制定学款独立章程,使办学经费专款专用,为全国之首创。 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北京。民国初年,任山东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书。1916年后任北京总统府秘书多年。1925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次年改组山东省立农、工、矿、医、法、商六个专门学校为省立山东大学,又增设文科,他兼任校长。王寿彭虽接受过一些维新思想,但始终不忘他是封建状元的本分,主张尊孔读经,所聘经史学教师,多是科甲出身的翰林、举人,因而遭到校内师生的强烈责难,他不得不于1927年6月“拂袖而去”,寄居京津。病逝于天津。 他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当年“山东大学”的校牌即其所书。在家乡留有不少墨迹以楹联、匾额、题扇居多。曾为西南关五道堂“仙师庙”题名并书“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今潍坊市博物馆存一刻石,即清末进士陈恒庆为曹鸿勋临《九成宫醴泉铭》作跋文,由王寿彭所书。他的著作除《考察录》外,还有《靖盦诗文稿》。

Ⅶ 郑板桥的巜怀潍县》译文

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作为(一种)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明白,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因为来来往往频繁而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阅读《周易》,翻来覆去读到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他读过几千几百遍了,(从而)对《周易》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清楚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前行越不知道它们的尽头(在哪里)。 即使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的事。苏东坡读书一般不需要读两遍,然而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到四更,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认为他读得辛苦,苏东坡却十分畅快不知疲倦。怎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结束了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等人,平生读过的书从不读第二遍,(因此)一直没(写出)好文章。 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背诵的坏处。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会(几段)为最好。反复诵读观赏,(感觉)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就在这几段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蠢人吗! 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品位低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如果)也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臭油坏酱都储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不能忍受的。

Ⅷ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全文的翻译是

只有第四书
http://ke..com/view/1107379.htm

哦,找到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已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Ⅸ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译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已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Ⅹ 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鸭、冯大中的虎

类似的还有: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王冕的梅、唐伯虎的仕女图、刘大为的骆驼、王成喜的腊梅花、潘天寿的手指画

热点内容
樱花秀登不进 发布:2025-07-02 21:05:43 浏览:250
花艺摆台 发布:2025-07-02 20:29:55 浏览:542
海棠线描 发布:2025-07-02 20:29:55 浏览:426
室内盆栽驱蚊 发布:2025-07-02 20:28:17 浏览:322
兰花全透叶 发布:2025-07-02 20:21:34 浏览:855
贴吧的玫瑰 发布:2025-07-02 20:11:54 浏览:75
丁香油治疥疮 发布:2025-07-02 20:09:27 浏览:169
七夕怎样许愿 发布:2025-07-02 19:54:30 浏览:746
赵元同七夕 发布:2025-07-02 19:50:05 浏览:678
淮南市花卉 发布:2025-07-02 19:28:54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