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露午后

荷花露午后

发布时间: 2021-02-18 11:11:03

A. 荷花漏出漂亮的脸蛋儿,像是个( ),微风吹过,荷花就会(

荷花漏出漂亮的脸蛋儿,像是个(小姑娘),微风吹过,荷花就会(翩翩起舞),美极了!

采纳我吧,谢谢你啦!

B. 荷花为什么白天开晚上合呢

因为它的生长需要阳光,没有太阳的时候当然回合上。

睡莲。
睡莲一般白天开放,晚上闭合。有些品种的睡莲花上午开放,午后闭合,浮水;有些花中午开花,傍晚闭合,挺水;有些花晨开午合,挺水。睡莲的习性确实奇特。这可能是阳光搞的把戏,是睡莲对阳光反应特别敏感的缘故。清晨,初升的太阳把睡莲从睡梦中唤醒,闭合着的睡莲花瓣的外侧受到阳光的照射,生长变慢,内侧层背阳,却迅速伸展,于是花儿绽开了。中午时分,花瓣展开成一个大圆盘,而这时的睡莲花内侧层受到阳光照射,生长变慢,外侧层正相反,它的伸展逐渐超越了内侧层,于是就慢慢地自动闭合起来.。水生植物有、浮水(浮叶)、挺水、湿生和沉水等生活型。
浮水(浮叶)植物为茎叶浮水、根固着或自由漂浮的植物生活型。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指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浮水植物中有的是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有的是根状茎埋生于水底泥中,而叶片漂浮水面,如睡莲;还有的是根生于水底泥中,茎细长,抽出水面,水面上茎的节间缩短,浮水叶密集于茎的顶端,叶柄具气囊,如菱等。
挺水植物指根生底质中、茎直立、 光合作用组织气生的植物生活型。主要为单子叶植物。挺水植物是浮在水面生长的植物总称。大多数挺水植物有根系,其余小部分没有。它们的根摇曳于水中吸收营养成份。

C.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出自哪首诗

1.“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2.原诗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3.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4.赏析: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5.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D. 《荷花》三年级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拓展资料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E.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出自哪首诗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香”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原诗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味》)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F. 看图说话午后的荷塘

荷塘里的池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又大又圆,版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你挨着权我,我挨着你,亲密得像一家人。放眼望去,满池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楚楚动人。有的荷花正在盛开,她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有的荷花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要轻轻一触摸,就会立刻绽放笑脸。还有的荷花已经谢了,露出了披着翠绿外衣的莲蓬,像一只只面朝天的小话筒。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翩翩起舞,清香扑鼻而来,引来了一只只蜻蜓,它们有的互相嬉戏,有的对着话筒唱歌呢!
听!荷塘的一角正在上演一场独特的音乐会。青蛙把荷叶当成了舞台,蹲在那的青蛙正在指挥,张开嘴巴的青蛙正在引吭高歌,跳来跳去的青蛙正跟着节奏跳舞呢!它们为荷塘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被美丽的荷塘景色吸引了,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里!

G. 滴荷花露是何意

滴水荷花露出来了。

H. 荷花为什么有露水

露水的形成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别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

温度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

露水需在大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热量散失快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如果夜间天空有云,地面就像盖上一条棉被,热量碰到云层后,一部分折回大地,另一部分则被云层吸收,被云层吸收的这部分热量,以后又会慢慢地放射到地面,使地面的气温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难出现;如果夜间风较大,风使上下空气交流,增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又使水汽扩散,露水也很难形成。

露水对农作物很有好处,露水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起到帮助植物生长的作用。

I. “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出自哪首诗

出自:《还珠格格》,是乾隆写给夏雨荷的诗,无题。

全诗: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白话译文:雨后的荷花刚刚接受了雨露,满城的春天风光都照映着太阳。大明湖上的风光好,泰山的山峰也高。

写诗的经过:

一日,风雨忽至,二人在雨荷厅内,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湖上烟雨朦胧。如诗如画。夏雨荷亲手泡制了荷花茶献给乾隆品尝。这荷花茶是夏雨荷以鲜荷花瓣、嫩荷叶和莲子、冰糖等制成,非同一般。

乾隆呷了一口,满口生香,赞叹不已,这是他从来没喝过的好茶。他十分高兴,称赞夏雨荷慧心手巧,边将随身所带折扇铺在案头,攒笔蘸墨,勾皴点染,在扇上画成一幅“烟雨图”,并题诗一首。

写毕,郑重的赠于夏雨荷。夏雨荷是极端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女子,她深知这段情缘恐难久长,为表明心意,也即在锦帕上写了古乐府诗一首,回赠乾隆。

(9)荷花露午后扩展阅读

乾隆和夏雨荷:

辛酉年夏末秋初,赏荷时节,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他乔装打扮,微服私游。见大明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十分高兴,游兴大发。当他行至大明湖东北角时,忽闻悠扬悦耳的古琴之声传处于荷柳丛中。

他循声寻至,见一四面环水、荷莲围绕的大厅。此厅为一古式建筑,红柱青瓦,出厦回廊厅内摆设古雅,一淡妆青年女子正在抚琴,琴台旁,香烟袅袅。乾隆见这女子生得姿容秀丽,柳眉风眼,樱口朱唇,胜过宫中佳丽三千,心中大悦。与之攀谈,该女子谈吐高雅,落落大方,知书识礼。

两人谈眼前景致,琴棋书画,诗词文章,十分投契,相见恨晚。这女子名夏雨荷,是世居湖畔的一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当夏雨荷知道这是皇帝造访时,更是受宠若惊,她对乾隆皇帝是十分崇拜的。

二人遂成知己,乾隆皇帝也在湖畔暂住,他们吟诗做画,抚琴弈棋,荡舟游湖,赏荷观雨,其乐陶陶,一来二往,便双双坠入爱河。一日,风雨忽至,二人在雨荷厅内,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湖上烟雨朦胧。

《还珠格格》:

《还珠格格》是一部改编自琼瑶同名小说的古装清宫喜剧,该剧讲述了乾隆之女紫薇到北京城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认。在走投无路之际遇上女飞贼小燕子,并结为姐妹。小燕子为她想办法混入宫,但在阴差阳错中与紫薇互换了身份,成为清宫中的“还珠格格”并深受乾隆宠爱的故事。

这首诗歌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描述紫薇的母亲与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认识的过程。因为湖边的一次相见,夏雨荷托付了终身,未婚有了女儿紫薇,但是多情的乾隆在回宫以后却已经忘了这个女人的存在,直到十八年后女儿上京相认,又因为阴差阳错,引出了一系列的故事。

后来常用“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来讽刺一个男人的多情及忘情。

创作背景:

1997年,琼瑶到北京旅游观光路过公主坟。琼瑶自己回忆说:“还珠格格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北京的地名公主坟。我到过北京很多次,对北京的地名和巷名很感兴趣,因为它很写实。例如帽儿胡同像帽子,狗尾巴胡同像狗尾。

看到名字就可以想象它的地形。可是北京有个地区叫公主坟就非常奇怪了。和一些朋友谈起,才知道这个地名有个传说:相传,在乾隆时期,乾隆收了一个民间女子作为义女,封为格格。

这位格格去世后,因为不能葬在皇家祖坟,所以就葬在公主坟这个地方。当然,那时的公主坟还是一片荒烟蔓草,是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有幸葬了一个公主,从此就叫公主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复兴门外公主坟的主人是乾隆的“义女”。后来琼瑶申明:“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还珠格格》是个完全杜撰的故事,书中牵扯的人物,也充满了我个人的想象力。请读者们千万不要把这部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

热点内容
兰花凤尾草 发布:2025-09-14 05:55:18 浏览:588
七夕节举牌 发布:2025-09-14 05:55:17 浏览:86
靖江花卉市场 发布:2025-09-14 05:50:13 浏览:771
临海银泰周大福情人节有没有活动 发布:2025-09-14 05:45:30 浏览:998
盛开花一朵歌词 发布:2025-09-14 05:34:36 浏览:167
立体樱花的折法图解 发布:2025-09-14 05:28:37 浏览:674
玫瑰液补水 发布:2025-09-14 05:27:18 浏览:989
油茶花果子 发布:2025-09-14 05:25:12 浏览:738
用纸做的玫瑰花怎么做 发布:2025-09-14 05:10:17 浏览:829
梅花客车 发布:2025-09-14 05:08:59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