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堃和荷花女
① 相声界侯马常刘指的是哪几位
相声界侯马常刘分别指的是:侯宝林、马三立、常连安、刘宝瑞。
1、侯宝林
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全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侯宝林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电影。
侯宝林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2、马三立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回族,中国相声第五代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从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其师承周德山,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主要有《吃元宵》、《相面》、《卖五器》、《开粥厂》等。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六七十个,包括《买猴》、《偏方治病》等。多年来他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众多相声演员。2003年因病在天津辞世,享年90岁。
3、常连安
常连安先生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他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原籍北京,满族正白旗人。师从焦德海。原名常安,北京人,满族。七岁丧父。八岁时曾赴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兼演老生,艺名小鑫奎。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班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常安中加一连安,取艺名常连安。后因嗓子“倒仓”(青春发育期嗓音变低哑)无法唱戏回家。十九岁学变戏法,曾到张家口卖艺,在张家口,长子出生,因当地出蘑菇,取名小蘑菇。民国十二年(1923)张家口闹水灾,卖艺收入微薄,便携妻儿到天津,在三不管搭变戏法的万傻子(万子信之父)班,于明地演出相声。小蘑菇拜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取名常宝堃。民国二十二年常连安被张寿臣代收为师弟,正式改行说相声。小蘑菇出师后,与常连安合说相声,子逗父捧。民国二十四年起小蘑菇改由赵佩茹捧哏后,常连安便改为给二儿子二蘑菇常宝霖捧哏。父子们的相声在天津、北京演出和由电台播放,名声很大。民国二十七年,常连安在北京西单商场创办了启明茶社(其班社名为长春社),开始时白天是相声大会,晚上是杂耍,后日夜以相声大会形式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参加过启明茶社演出的曲艺名家有张寿臣、侯一尘、赵霭如、刘德智、于俊波、华子元、吉坪三、郭荣启、刘宝瑞、张杰尧、常宝堃、常宝霖、赵佩茹、孙玉奎、荷花女、白全福、王长友、王世臣、罗荣寿等。每到茶社纪念日,还特演大型化装相声《福寿全》。该社还排演过《法门寺》、《连环套》等滑稽剧目。
4、刘宝瑞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 荷花女是什么意思
艺名荷花女,姓名吉文贞,女,相声演员,1926年生于上海。其父是相声艺人吉评三回。六岁便登答台演唱“太平歌词”,从此开始艺术生涯。1933年在南京夫子庙正式“撂地”演出,始用艺名。
姓名:吉文贞
艺名:荷花女
性别:女
出生:1926年,农历丙寅年
逝世:1944年,农历甲申年
1933年在南京夫子庙正式“撂地”演出,后来随父去天津,在“小梨园”演出。1939年加入常宝堃、陈亚南主持的兄弟剧团。1941年曾与常宝堃、赵佩茹等赴朝鲜录制唱片。1943年收小荷花为徒,教唱“太平歌词”。
荷花女主要表演“太平歌词”,间或说相声,演小戏,说的相声有《训徒》、《菜单子》、《切糕架子》、《家堂令》、《抢三本》等,说相声时,搭档有吉评三、秦佩贤、赵佩茹、常宝堃等。
荷花女由于逝世较早,因此留下的资料很少,仅有几片唱片传世,如太平歌词《饽饽阵》、《蟠桃会》、相声《训徒》、反串京戏《打面缸》等。
③ 荷花女的基本简历
1926年生于上海,其父是相声艺人吉坪三。“荷花女”六岁便登台演唱“太平歌回词”,从答此开始艺术生涯。
1933年在南京夫子庙正式“撂地”演出,始用艺名。后来随父去天津,在“小梨园”演出。
1939年加入常宝堃、陈亚南主持的兄弟剧团。
1941年曾与常宝堃、赵佩茹等赴朝鲜录制唱片。
1943年收“小荷花”为徒,教唱“太平歌词”。
1944年因病逝世,年仅十八岁。
④ 父子都是相声演员有几人
有很多啊,起码我能数得上来的有:
马德禄 - 马三立 - 马志明
谢芮芝 - 谢天顺内 - 谢金
常连安 - 常宝堃容、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 - 常贵田
高闻元 - 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
吉平三 - 荷花女
王长友 - 王文林
侯宝林 - 侯耀文 - 侯震
孙少林 - 孙小林 - 孙承林
杨少华 - 杨威、杨义 - 杨化然
师世源 - 师胜杰
⑤ 吾本是,荷花女, 衷肠未诉泪如雨。 君若看到荷花泪, 可知荷花几多苦 吾本是,荷花女, 只是与君心相许
花语
吾本是,复制荷花女,
衷肠未诉泪如雨。
君若看到荷花泪,
可知荷花几多苦?
吾本是,荷花女,
只是与君心相许。
今宵为君把歌唱,
句句都是伤心曲。
吾本是,荷花女,
朝朝暮暮为君舞。
看尽人间多少事?
知己只有吾和汝。
吾本是,荷花女,
梦里与君做诗侣。
但愿天下有情人,
总有一天成眷属。
吾本是,荷花女,
一片芳心请记取。
他年荷花盛开日,
朵朵带去吾祝福。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⑥ 小鑫奎的简介
相声演员。原名常安,北京人,满族。七岁丧父。八岁时曾赴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兼演老生,艺名小鑫奎。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班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常安中加一连安,取艺名常连安。后因嗓子“倒仓”(青春发育期嗓音变低哑)无法唱戏回家。十九岁学变戏法,曾到张家口卖艺,在张家口,长子出生,因当地出蘑菇,取名小蘑菇。民国十二年(1923)张家口闹水灾,卖艺收入微薄,便携妻儿到天津,在三不管搭变戏法的万傻子(万子信之父)班,于明地演出相声。小蘑菇拜相声名家张寿臣为师,取名常宝堃。民国二十二年常连安被张寿臣代收为师弟,正式改行说相声。小蘑菇出师后,与常连安合说相声,子逗父捧。民国二十四年起小蘑菇改由赵佩茹捧哏后,常连安便改为给二儿子二蘑菇常宝霖捧哏。父子们的相声在天津、北京演出和由电台播放,名声很大。民国二十七年,常连安在北京西单商场创办了启明茶社(其班社名为长春社),开始时白天是相声大会,晚上是杂耍,后日夜以相声大会形式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参加过启明茶社演出的曲艺名家有张寿臣、侯一尘、赵霭如、刘德智、于俊波、华子元、吉坪三、郭荣启、刘宝瑞、张杰尧、常宝堃、常宝霖、赵佩茹、孙玉奎、荷花女、白金福、王长友、王世臣、罗荣寿等。每到茶社纪念日,还特演大型化装相声《福寿全》。该社还排演过《法门寺》、《连环套》等滑稽剧目。
⑦ 王世臣的相关事件
1922年阴历2月22日生于北京东城。
1932年拜相声艺人陈雨亭先生为师学习相声表演,在此期间跟随师父在北京东西两庙撂地说相声(东西两庙既:东城的隆福寺,西城的护国寺)。
1934年秋季陈雨亭先生病逝,逝世之前曾给王先生赐名王世臣,并托孤给当时的相声名家张杰尧先生继续学习相声表演。
1936年学徒期满后,在北京隆福寺、鼓楼等处与常宝臣先生、聂文治先生、班德贵先生合作撂地表演相声,与戴少甫先生合作在冀东电台录音表演。
1938年与班德贵先生共赴天津,在三不管、鸟市、谦德庄、三角地等处与马三立先生、马桂元先生、高贵清先生等共同撂地表演。
1942年应相声名家张永熙先生之邀赴张家口演出。
1943年回到天津在东兴市场附近的连兴茶社、鸟市附近的声远茶社等地与马三立、郭荣启、尹寿山、闫笑儒、高笑临、马四立、赵佩茹、耿宝林等先生共同演出。
同年7月应相声名家孙少林先生之邀赴济南大观园辰光茶社演出当时在此表演的还有马三立,周德山,刘宝瑞,郭全宝,白全福,刘桂田,高德光,孙宝才,高笑林,连秀全,王长友,王凤山,郭宝珊,孙少臣等人。
1944年回到天津后仍在声远、连兴等茶社等相声表演场所演出。
1945年回到原籍北京在西单商场启明茶社与张寿臣、侯一尘、赵霭如、刘德智、于俊波、郭荣启、刘宝瑞、张杰尧、常宝堃、常宝霖、赵佩如、孙玉奎、荷花女、白金福、王长友、罗荣寿等共同演出。
1946年后在北京启明茶社、世界游艺社、升平游艺社、西单游艺社等地演出。
1947年与夫人张秀英女士结为伉俪。
1948年后往返京、津两地演出。
1951年与京韵大鼓名家孙书筠女士共赴上海金国游艺社演出。
同年与曹保禄先生共建曲首都实验艺团任团长。
1952年参加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战场慰问为战场上的志愿军表演回国后曲首都实验艺团改为北京曲艺一团任团长。
1953年调北京曲艺三团参加相声大会的演出,三团的相声演员还有高德明、高德亮、谭伯如、汤金成、孙宝才、王文禄、罗荣寿、李桂山等人。
同年收徒李明歧。
1956年任中央代表团团员跟随陈毅副总理赴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成立并演出。
同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艺汇演与高德明先生合作表演相声《新书迷》。
1957年收徒赵德亮、傅振江、马大龙。
1959年北京曲艺一、二、三团合并成立北京市曲艺团。在此期间随团前往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张家口、济南、武汉、南京、广州等全国各地进行演出。
1966年---1976年文革中。
1978年复出参加北京曲艺团的相声演出。
1982年患肺癌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1985年退休于北京曲艺团。
同年收徒刘洪沂、孟祥光。
1986年受聘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相声教师。
1996年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北京市曲艺团举办“王世臣先生舞台生涯六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同年参加天津电视台传统相声的录制。
1998年因病致左声带麻痹抱恨离开舞台。
2001年病逝于北京。
注:王先生还有两个徒弟田战艺、李文山
⑧ 常宝霖的个人经历
常宝霖自幼随父常连安、兄常宝堃学艺。八岁时拜候一尘为师,专攻相声。多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在相声表演方面继承了“常派”相声艺术特色,擅长贯口,底气充足,口齿伶俐,其特点为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具有深厚的基本功。保留节目有《抡弦子》、《大相面》、《打面缸》、《报菜名》、《地理图》、《大上寿》、《对对子》、《摔孩子》等八十多个段子。
1956年11月调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说唱队,任队长。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会委员,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5年在甘肃省曲艺队退休。常宝霖后收刘文丰,张洪刚、王庆新、姬晓廷等。
1983年常宝霖先生举办了相声表演学习班,带出一批中青年学生。他改编和创作的主要节目有《女队长》、《家乡新花遍地开》、《双丰收》、《河西新貌》、《走廊新曲》等受到了甘肃观众的欢迎并多次获得国家与甘肃省有关部门的奖励。常宝霖先生于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
1945年,农历乙酉年:王世臣返回北京演出
王世臣回到原籍北京在西单商场启明茶社与张寿臣、侯一尘、赵霭如、刘德智、于俊波、郭荣启、刘宝瑞、张杰尧、常宝堃、常宝霖、赵佩茹、孙玉奎、荷花女、白全福、王长友、罗荣寿等共同演出。
⑨ 相声演员常贵田的父亲是谁
常连安之长孙 烈士常宝堃(艺名小蘑菇)之子
常宝堃 生于1922年4月 师从相声大师张寿臣 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 4月23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⑩ 荷花女的基本信息
姓名:吉文贞
艺名:荷花女性别:女
出生:1926年,农历丙寅年
逝世:1944年,农历甲申年
1933年在版南京夫子庙权正式“撂地”演出,后来随父去天津,在“小梨园”演出。1939年加入常宝堃、陈亚南主持的兄弟剧团。1941年曾与常宝堃、赵佩茹等赴朝鲜录制唱片。1943年收小荷花为徒,教唱“太平歌词”。
荷花女主要表演“太平歌词”,间或说相声,演小戏,说的相声有《训徒》、《菜单子》、《切糕架子》、《家堂令》、《抢三本》等,说相声时,搭档有吉评三、秦佩贤、赵佩茹、常宝堃等。
荷花女由于逝世较早,因此留下的资料很少,仅有几片唱片传世,如太平歌词《饽饽阵》、《蟠桃会》、相声《训徒》、反串京戏《打面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