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荷花
1. 描写荷花动态和静态的文段
5、。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6、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7、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8、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一、文章主要抒情语句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五.写作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自然天成。一根感情的线索巧妙串起景物的散珠,缝合自然。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绘。作者笔下的荷叶荷花,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刻画,所以妩媚多姿、出神入化。3、语言生动优美。作者讲究炼字,因而一些平凡的字,常有神奇的美感和韵味。
2. 莲花和荷花的区别
莲花含蓄精致;
荷花张扬洒脱
。
莲花是静的,静中透出典雅高贵
的气质;内
荷花是动的,动容中彰显华贵大气
的神韵;
莲与荷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
:
莲的叶子平铺在水面,多是圆
形,睡莲的叶子还有一个豁口,
叶子表面有一层釉质(不知道这
么说对不对)发亮的,水珠落在
上面晶莹剔透,不会滚落,因为
莲叶像个碟子浮在水面上。水珠
只能等着太阳晒干……
荷花的叶子大家都知道吧,就是
像伞一样的撑出水面的那种,微
风吹动
它就翩迁起舞,如果有雨
滴落在上面就会滚落下来。荷叶
上有一层粗糙的毛(这样说可能
不对)
莲花比荷花小,花瓣瘦瘦尖尖的
伸出去,所以说很精致
。
荷花比较大,花瓣饱满,遇到雨
天还会像喝醉了一样东倒西歪,
感觉有点俗气,甚至有点傻气
3. 荷花和莲花的区别荷花和莲
荷花就是莲花,抄没有区袭别。
(1)荷花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又称莲花、荷,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荷花原产于中国,在水中生活,通常被种植于池塘之中。
(2)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3)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
(4)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
(5)莲子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可以生吃,又常常用于烹饪,莲子汤、莲子糖水具有清热的效用。
4. 莲蓬,莲藕和莲花,荷花是什么关系
荷花是莲藕的花,开在水上部分。藕是莲藕的根茎,长在水底淤泥里。莲蓬是莲藕的果实。
1.莲蓬,是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呈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经脱粒、 摊晒、脱壳加工后即成滋补食品—莲子。
2.荷花就是莲花。莲花、芙蕖、菡萏等都只是荷花的别名。
3.莲藕,就是平时吃的藕,是茎。
荷塘里,去年未挖尽的莲藕躺在塘泥中,就可成为种藕。到了春天,种藕开始发芽。种藕的顶叫“藕苫”,被鳞片包着。藕苫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的地下茎,称为“藕带”。藕带分节,节的周围环生不定根,节上抽出叶芽和花芽,分别长成莲叶(也称荷叶)和莲花(也称荷花)。一般是在3月,藕带分节处先抽出叶芽,叶芽在水下生长,逐步伸出水面。荷叶出水前都向内卷成棱条状,出水后刚开始只露出小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是指荷叶的幼时。随着荷叶杆的长高,荷叶也慢慢舒展,直到长成我们熟悉的伞面形状。
除了种藕可以发芽长出荷叶和荷花外,去年未摘的莲蓬中的枯莲子,掉进塘泥中,条件成熟,也可以作为种子发芽,长出荷叶、荷花、莲蓬、藕带和藕。
(4)静和荷花扩展阅读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5. 莲花和荷花是一样的么
莲花即荷花,指的本是同一物,但是称莲花是俗称,称荷花是学名。荷,为睡专莲科的多年属生水生植物。荷是由莲藕生出来结莲篷的,莲篷成熟后的果实即莲子,是一种补养品,同藕节、藕、荷叶等同为人们桌上之珍品,且均可入药。莲花由于本身的高洁和美丽,称谓较多。莲花本名蔤,古称芙蕖,又称芙蓉,也叫水芙蓉、水芝、花中君子等等,它雅号静客。荷花是我国传统名花。1987年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全国评选中,荷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6. 荷花课文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和什么的美
荷花课文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回表达了对自然界、对答生活的热爱。
这篇课文先写清晨,我到公园看荷花。再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它们十分美丽。然后写“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最后写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到是在看荷花。
7. 关于静字和荷花的诗词
荷花诗词鹧鸪天 莲 金·元好问
瘦绿愁红倚暮烟,露华凉冷洗婵娟。
含情脉脉知谁怨,顾影依依定自怜。
风送雨、水连天,凌波无梦夜如年。
何时北诸亭边月,狼藉秋香拂画船。
浣溪沙·咏荷 现代·李障天
缕缕幽香有还无,静塘清涟看丽姝。
风姿独占得天乎?冰肌雪肤质胜玉,
飞红落霞艳欲酥。莹莹倩泪月明珠。
荷诗 晋·张华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迈陂塘 元·李冶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
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
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
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
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
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采莲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莲塘曲 元·张昱
青萍风起柳塘水,波声夜聒鸳鸯睡。
一点芳心不自持,露荷又作璚珠碎。
藕丝织锦香满机,裁成衣裳将遗谁?
只愁贱妾梦魂短,不恨荡子归来迟。
花间鶗鴂依芳草,等闲绿遍邯郸道。
还应忆念荡舟人,满架芙蓉镜中老。
徐两山寄莲花 明·王彝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捡新船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痕黄粉香。
我有银瓶秋水满。君心不似莲心短。
绿房结子为君收,种向明年应未晚。
迈陂塘
金·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清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叙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白莲草堂 明·朱曰藩
水屿山潭曲曲幽,芙蓉亭子碧云秋。
踏歌侬亦解吴语,一笑端能破客愁。
露下采香沾袂湿,月中摇影入杯流。
君看印诸何如此,况复司州得并游。
题月色白荷 现代·陆家衡
碧玉天然不染尘,眼空兜率是前身。
可怜弱质多情甚,却恋秋光不爱春。
题画荷花 近代·陈师曾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古采莲 元·吾丘衍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
霏霏粉金飘晚塘。浮兰舟,鼓桂楫,
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题月色白荷 现代·陆家衡
碧玉天然不染尘,眼空兜率是前身。
可怜弱质多情甚,却恋秋光不爱春。
池莲 金·完颜畴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池园亦可怜。
数点飞来荷花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白莲 现代 ·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
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
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 · 范承祚
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飞过池南水同碧,穿来竹外色无疑。
有鱼足饱休飞去,直到荷枯水尽时。
临江仙 芙蓉 元·刘敏中
见说瑶池池上路,雪香花气葱茏。
一双依约玉芙蓉。
烟波孤梦断。
风月两心同。
千古情缘何日了,此生何处相逢。
不堪回首怨西风。
残芳秋淡淡,落日水溶溶。
临江仙 尹鄂
一番莲菱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与此绊萧娘,相偎伫立。
牵惹诉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荽争芳,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采莲曲 催园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采莲 五代·孙光宪
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赋得涉江采芙蓉 梁元帝
江风当夏清,桂树逐流萦。
初疑京兆剑,复以汉冠名。
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
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
日暮凫舟满,归来度锦城。
题败荷 元 ·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贡 其二(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荷叶露 金·段成己
泉客将归返故渊,西风渺渺碧波寒。
主人情厚无他赠,一把真珠泣翠盘。
藕花 明·许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
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
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
游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红云湿露盘。
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并蒂莲花 明·沈周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 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荷花 元·叶梅峤
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莲花 明·李东阳
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
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
讯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兰桡画楫下前川,谁道江南可采莲。
江南莲子青如水,江北莲花香满烟。
爱杀江都夏日长,芙蓉高彩溢金塘。
筵前不见司花女,千古偷传水殿妆。
塔前水殿尚钩帘,花月留人不放船。
姹女数钱红烛下,蛮童沽酒白云边。
咏金丝荷叶 现代·夏国衔
从来荷叶水中生,竟有金丝壁上存。
想是怕遭风浪险,独寻幽处自为春。
晚荷图题诗 近代·吴昌硕
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缚湖楼水绕墙。
荷叶今朝摊纸画,纵难生藕定生凉。
鹧鸪天 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
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太常引 元·许有壬
幽人早起赴池亭。初日照娉婷,风盖露珠倾。又胜似前时雨声。
水沉香里,锦云深处,双桧插天青。
一叶钓舟轻,似野渡、无人自横。
芙蓉曲 元·萨都剌
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
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竹枝词 元·丁鹤年
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同庾肩吾咏莲舟买荷度 简文帝
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荷披衣可识,
风疏香不来。欲知船度处,
当看荷叶开。
玉楼春 明·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水调歌头 和张大经赋盆荷 元·赵孟?
江湖渺何许,归兴浩无边。
忽闻数声水调,令我意悠然。
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倾,
来傍小窗前。稀疏淡红翠,特地向人妍。
华峰头,花十丈,藕如船。
哪知此中佳趣,别是小壶天。
倒挽碧筒酾酒,醉卧绿云深处,
云影自田田。梦中呼一叶,散发看书眠。
画荷 现代·齐白石
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
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
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红叶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流轻润,草本应嘉祥。
徒歌江上曲,谁见缉为裳。
后庭花 元·赵孟?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莲花 明·申时行
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
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
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
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 陈后主
相催音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交散动楫,菱花拂度航。
低荷乳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采菱诗 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櫂女曲,舞入江南弦。
题扉面荷花 明·曹鼐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干荷叶 元·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
寂寞秋江上。
思帝乡 荷 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
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
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夏 歌 南朝 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藕荷心事 雨荷
冬日残荷叶芳尽,一夜春风见荷容。
炎夏柔藕谁撩起,一别秋天已落红。
水龙吟 次韵程仪父荷花 元 赵孟?
凌波罗袜生尘,翠旍孔盖凝朝露。
仙风道骨,生香真色,人间谁妒。
伫立无言,长疑遗世,飘然轻举。
笑阳台梦里,朝朝暮暮,为云又还为雨。
狼藉红衣脱尽,羡芳魂不埋黄土。
涉江迳去,采菱拾翠,携俦啸侣。
宝玦空悬,明珰偷解,相逢洛浦。
正临风歌断,一双翡翠,背人飞去。
残荷 现代·许介文
芦花翻白夕阳黄,秋色萧萧碧藕塘。
残叶数枝君莫折,留供避雨双鸳鸯。 荷花媚 荷花 宋 苏轼
霞苞电荷碧。
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怨 王 孙 宋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鹊桥仙 七夕送荷花 宋·方岳
银河无浪,琼楼不暑。
一点柔情如水。
肯捐兰佩了渠愁,尽闲却、纤纤机杼。
波心沁雪,鸥边分雨。
翦得荷花能楚。
天公然自解风流,看得我、如何销汝。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8. 荷花什么静
荷花无色静生香
可以参考一下
请确认一下吧
9. 荷花的动态和静态作文
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6、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7、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8、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一、文章主要抒情语句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五.写作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自然天成。一根感情的线索巧妙串起景物的散珠,缝合自然。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绘。作者笔下的荷叶荷花,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刻画,所以妩媚多姿、出神入化。3、语言生动优美。作者讲究炼字,因而一些平凡的字,常有神奇的美感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