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玉兰花
① 翻译古诗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苏颋 东望望春春可怜, 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 城上平临
这是一首奉和应制诗,是臣下奉命应和皇帝陛下首唱之作。这类诗的思想内容大抵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几无可取。但是要写得冠冕华贵,雍容典丽,得体而不作寒乞相,缜密而有诗趣,却也不大容易。 原唱题曰“春日幸望春宫”。皇帝驾临其处叫作“幸”。“望春宫”是唐代京城长安郊外的行宫,有南、北两处,此指南望春宫,在东郊万年县(今陕西长安东),南对终南山。这诗便是歌咏皇帝春游望春宫,颂圣德,美升平。它紧扣主题,构思精巧,堂皇得体,颇费工夫,也见出诗人的才能技巧。 首联点出“春日幸望春宫”。“望望”、“春春”,不连而叠,音节响亮。“东望望春”,既说“向东眺望望春宫”,又谓“向东眺望,望见春光”,一词兼语,语意双关。而春光可爱,打动圣上游兴,接着便说更逢天气晴朗,春色含情,恰好出游,如合圣意。这一开头,点题破题,便显出诗人的才思和技巧。 次联写望春宫所见。从望春宫南望,终南山尽在眼前;而回望长安城,皇都与北斗相应展现。这似乎在写即日实景,很有气派。但造意铸词中,有实有虚,巧用典故,旨在祝颂,却显而不露。“南山”、“北斗”,词意双关。“南山”用《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原意即谓祝祷国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不骞亏,不崩坏。”此写终南山,兼用《天保》语意,以寓祝祷。“北斗”用《三辅黄图》所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故有“斗城”之称。长安北城即皇城,故“北斗”实则皇帝所居紫禁城。“晴日”是看不见北斗星的。此言“北斗悬”,是实指皇城,虚拟天象,意在歌颂,而运词巧妙。 三联写望春宫中饮宴歌舞,承恩祝酒。诗人随从皇帝入宫饮宴,观赏歌舞,自须感恩戴德,献杯祝颂。倘使直白写出,便有寒乞气。因此诗人巧妙地就“望春”做文章,用花草作比喻,既切题,又得体。“回辇处”即谓进望春宫,“奉觞前”是说饮宴和祝酒。“细草”是自比,见得清微:“飞花”则喻歌姬舞女,显出花容娇姿;而“偏承”点出“独蒙恩遇”之意,“故落”点明“故意求宠”之态。细草以清德独承,飞花恃美色故落,臣、姬有别,德、色殊遇,以见自重,以颂圣明。其取喻用词,各有分寸,生动妥贴,不乞不谀,而又渲染出一派君臣欢宴的游春气氛。所以末联便以明确的歌颂结束。“宸游”即谓天游,指皇帝此次春游。君臣同乐,圣心欢喜无比,人间万物欢唱,天下歌舞升平。 这是一首盛世的歌功颂德之作,多少见出一些开明政治的气氛,情调比较自然欢畅,语言典丽而明快。虽然浮华夸张的粉饰不多,但思想内容也实无可取。并且由于是奉和应制之作,拘于君臣名分,终究不免感恩承欢,因此诗人的才能技巧,主要用于追求艺术形式的精美得当,实质上这是一首精巧的形式主义作品。
② 描写玉兰花的诗句
1、《玉兰》--明朝,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玉兰花片片飘拂轻柔的花瓣,犹如晚宴新绘的妆,直挺细柔的枝干犹如女子纤细的腰肢,使得宫殿里春意盎然。花瓣的粉晕由浅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落地的花瓣。
2、《咏玉兰》--明朝,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译文:新开的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
远看时,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神话中有美丽神女居住的地方)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
到了晚上,婆娑花影映照空阶,让人不忍践踏.仰看洁白花朵沐浴在淡淡新月光辉中,圣洁而静谧。晚风轻拂,清香四溢,哪怕院落重重,也阻隔不了这淡雅的花香。
环肥燕瘦集于一身,也只有杨玉环和赵飞燕两位美人的名气可以与之匹敌。相对于江南早春梅花的瘦峭孤寒,玉兰花反而以她的丰盈清丽更胜一筹。
3、《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朝,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译文:玉兰可能是因为从西王母的宫苑移栽过来的原因吧,恰巧比较耐寒,她的花也正应该在雪中观赏。她们就像身着羽衣的仙女一样纷纷从天而降,头上都像戴着华阳真人的玉制道冠。
4、《题玉兰》--明朝,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译文:玉兰花开,颜色如银似玉又像雪,洁白无瑕;香气淡雅柔和,清新宜人。玉兰花(韵友)自己知道人们对她的欣赏,隔着帘子轻轻展开雪白的花瓣(白霓裳)。
5、《玉兰》--明朝,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译文:这样白洁而有光泽的玉兰花,看来是一点也不受尘埃污染的。你不要一般地拿它与辛夷之类的香草相比,尽管玉兰与一般香草一样也有芬芳的气味,但它的颜色那样雪白,花朵那样硕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拟的。
玉兰花花语:玉兰花代表着报恩。玉兰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因其株禾高大,开花位置较高。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
③ 形容迎春花的诗句
1.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出自宋代韩琦的《迎春花》,意思是:内迎来春天并不是为了自容我满足,而是为了百花千卉一起芬芳。
2.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出自宋代刘敞的《迎春花》,意思是:迎春的黄色花朵,翠绿的藤蔓没人希望如此,真是浪的“迎春”的虚名。
3.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意思是:请你告诉游客们,别将芜菁当做迎春花了。
4.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出自宋代晏殊的《迎春花》,意思是:偏偏冒着凌寒在早春开花,应是讥诮其他花开得比较迟。
5.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出自唐代令狐楚的《游春词》,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高楼才瞥见有一种花儿在盛开,便觉得春光从四面八方涌来。
④ 关于玉兰花的诗句
1、《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
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
2、《玉兰》
明 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
一片片花瓣犹如飘拂轻柔的舞衣,颜色像新装扮的晚宴妆容,细细的枝桠像女子纤细的腰肢。
花瓣的颜色由浅至深,已近凋落,落花上沾染了清晨的露水。
3、《古风·孤兰生幽园》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
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 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译文:
玉兰可能是因为从西王母的宫苑移栽过来的原因吧,恰巧比较耐寒,她的花也正应该在雪中观赏。
她们就像身着羽衣的仙女一样纷纷从天而降,头上都像戴着华阳真人的玉制道冠。
5、《玉兰》
明 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译文:
这样白洁而有光泽的玉兰花,看来是一点也不受尘埃污染的。
你不要一般地拿它与辛夷之类的香草相比,尽管玉兰与一般香草一样也有芬芳的气味,但它的颜色那样雪白,花朵那样硕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拟的。
⑤ 把诗经比喻白玉兰恰当吗
不恰当。诗经是搜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民间的三百多首歌谣编辑而成的,时间何其久远,内容何其丰富,一株小小的白玉三怎能比拟。
⑥ 白玉兰的花语是什么 白玉兰花语介绍
白玉兰的话语:复
白玉兰的花语是纯制洁的爱、真挚、高贵出尘。它的花语可能来自于其外形的洁白和高雅,除了爱情,它也可以表示友情的纯洁和真挚。它象征着春日的暖阳、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心里只有对方,永远不会遭到背叛。
白玉兰的花期较为漫长,代表着永恒不变的爱情,它的花期过后才会生长出树叶,与其它花种的生长顺序也有不同,也寓意着万里挑一的爱情,其次白玉兰本身具有十分杰出的抗污染和绿化功能。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白玉兰的纯洁无瑕,和它本身花的颜色也起了呼应。所以白玉兰的花语是高洁、纯洁的爱。
玉兰花花开之时香气淡雅持久,性格腼腆但对人大方。在玉兰花花语的使用中还有表达对于幕后人员的感激和敬重。正是因为像玉兰花一样默默的散发香气,花丛才会更美丽更诱人。
⑦ 关于辛夷花的诗词有哪些
1、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辛夷花(版问韩员外)》权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问君辛夷花,君言已斑驳。
不畏辛夷不烂开,顾我筋骸官束缚。
缚遣推囚名御史,狼藉囚徒满田地。
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韩员外家好辛夷,开时乞取三两枝。
折枝为赠君莫惜,纵君不折风亦吹。
3、扬州看辛夷花
唐代:皮日休
腊前千朵亚芳丛,细腻偏胜素柰功。螓首不言披晓雪,
麝脐无主任春风。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应为当时天女服,至今犹未放全红。
4、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唐代: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5、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唐代:陆龟蒙
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高处朵稀难避日,
动时枝弱易为风。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
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
⑧ 思无邪读后感
在中学那个青春而朦胧的年代,我就很喜欢《诗经》里的一些经典老句。随着岁月的流逝,《诗经》已成为了我青春无邪的记忆。这次暑假,学校给每位语文老师发了一本书,叫《思无邪》。书封面上淡淡地开放着几朵稀疏的玉兰花,简单的三个字“思无邪”后面注释着“追绎前生的记忆”几个红色小字。凝视着这几个字,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青春而朦胧的年代。我很欣赏也很羡慕书的作者安如意,因为她的确是一个慧质兰心的小妖女。正如安在自我简介中所说“也许是因为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这样的心态,拿来解读诗词也是有益的,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果没有洌艳坦白的心思,是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幻境的。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花园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是我希望获得的心境,而我亦渐渐成为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曾几何时也一直是我追寻的目标,只可惜不知何时让它遗忘在了岁月的长河里。安在这本书中写出了她对《诗经》厚重的感悟,游离于古时的思妇和才子之间,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写出了古人的人间悲苦。她的书在古韵中有新风,新风中有古韵。比之洋洋洒洒的古籍校注多了几分亲和,几分魅力,几分顽皮,几分辛辣。很喜欢安在“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中的诠释。因为在诗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老公向我求婚时,他就引用了这一句,结果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就像安在书中所说,这肯定要比一句简单地“我爱你”更有感染力吧!也很欣赏安在“与君有约,子宁不来?”中的句子“他青色的衣襟,将她的思念也染成了青色。思念有了颜色,像河流两岸青青树影。思念如水涣涣,女心似影悠悠。这句话漂亮得惊人,尤其是“悠悠”一语,道尽思念是如何缱绻漫长,让后来的人无不心有戚戚。因为很难,我们对一个人产生这样持久的思念而始终心无厌倦。“悠悠”的长久可以满足我们对情感夸饰的心理,同时又不无天真,希翼着从别人处获得这种不绝的情感。”“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样脍炙人口,被后人化作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此也可见这句话是如何动人了——思念要如何缱绻不绝,才能在一日之间穿越三秋,抵达彼处时,已白发齐眉。”如果要问我对《诗经》的感受,我觉得用安的这句话来形容恰如其分:“诗经如隔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⑨ 关于有迎春花精神作文
在我家旁边的南山公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花,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内迎春花。迎春花为什么要容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迎春花是在春天刚刚来到时开放的,这时候天气还很寒冷,其他的花都在土壤里“避寒”,只有迎春花向人们报告春天的信息。
迎春花的外形很像一朵朵油菜花,它的花瓣一般有六至八片,嫩黄嫩黄的,很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花瓣每一片都很像枣核的形状。中间的花蕊是一排一排的软刺,很短很短,黄而发白的颜色。
迎春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两边有像锯齿形的叶边,把叶子剥开,轻轻按一按,里面的汁水就慢慢的出来了。
支撑花和叶的是一根细细长长的茎,摸一摸,就会感觉手很痒很痒。茎的下面是一些又细又长的须根。
关于迎春花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迎春花是一种小野花,满山全是,可无人问津。在一个冬末,一位药师到上山采药,偶然发现这种小野花,根据它在冬末初春时开放的习性,经过尝试,发现它还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又由于它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像在迎接春天一样,于是就把它叫做“迎春花”。
它在凛冽的寒风后,最早为春天披上一件嫩黄的外衣,它受天地的一点灵气就茁壮成长,开花抽绿,多么顽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