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木槿花文章
㈠ 点评散文《孝心无价》,《好一朵木槿花》
1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是否有所触动?回想每天起床后的清晨,面对新的一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多是自我的利益。但是,从现在开始,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而这样想:新的一天,我还有两万多个这样的日子,而父母最多也只有几千天了。这一天,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呢?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这是一篇将写景和揭示人生哲理结合起来的精美散文。作者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描写之中,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敢于“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的木槿花精神。 作品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以以玉簪花、美人蕉、紫薇等花的不俗,反衬木槿花的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木槿花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才留了下来。而就是这留下来的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于是,“我”对木槿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在“我”家遭受死别之痛时,木槿花给“我”以心灵的慰藉,带走了我的悲伤,让梦留着;在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后,开放的木槿花那面对苦难的勇气又给“我”以人生的启迪。本文善于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炽烈的情感,将情感的投入与哲理的体悟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很好地运用了托义于物、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章立意深刻,题旨宏远,善于从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此外,作品语言质朴,不加雕饰,善于从常人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生命的哲理。品读此文,一朵勇于面对逆境的花、充满生命的强韧的花、娇嫩的花就活生生地绽放在我们的面前。作者也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恒久与美丽保持坚定的信念,要微笑着去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创造辉煌的事业中去。
㈡ 谁有宗璞《 好一朵木槿花》的散文课文
《好一朵木槿花》原文: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原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2)好一朵木槿花文章扩展阅读:
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木槿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说了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
而就是这留下来了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在我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陷入极度惶恐之中的时候,是木槿花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有了勇气去面对困难。
其实,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的,花的生命之旅和人一样,也许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及坎坷,我们需要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勇往直前。
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作者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困难所压倒,不能让悲痛长压在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重新拥有梦想。
㈢ 好一朵木槿花层次划分
好一朵木槿花结构层次按照花萼、花瓣、花蕊来划分。
《好一朵木槿花》是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株生长在钢筋砖块中的紫色的木槿花,环境的艰难扼制不了它的生机,它就那样倔强地挺立着。
层次,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的发展阶段和矛盾的各个侧面,同时,也是作者思维流动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层次又称为“意义段”、“结构层”,或叫做“部分”。它常由若干自然段组成。好的文章其层次是内在的、隐性的,作者在行文格式上无任何标志,读者要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划分;也有一些文章以空行、每层第一段设立小标题或用序码等形式来标明。
㈣ 谁有宗璞《 好一朵木槿花》的散文课文
结合全文的文意来理解,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先说自己觉得木槿平庸,但是在文章后版面又谈到“近两年权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因为,这那时的她刚从家里的死别中走出来,正在困惑之时,眼前出现了充满生机的木槿,给了她一线希望。文章后面又交代,“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在逆境中仍旧能顽强生长、欣欣向荣的木槿的一种由衷赞美和钦佩。但是在小园整顿好了之后开出来的木槿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那种不畏艰难、努力开放的悲壮风格了,所以“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