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祭流程
1.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为何七夕要祭月
七夕节的习俗主要包括七夕拜织女和七夕拜魁星,七夕祭月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拜织女:在七夕节这一天,女子们会斋戒沐浴,并在月光下摆上桌子和供品,焚香礼拜织女。礼拜后,她们会围坐一起,吃着瓜子、花生,默默向织女星座祈祷自己的心愿。
七夕拜魁星: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爷的生日,魁星爷主管文事。因此,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在七夕节这天祭拜魁星爷,祈求保佑自己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为何七夕要祭月:
七夕祭月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由上古祭祀月亮的活动衍生而来。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七夕作为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之一,祭月的习俗也被保留了下来。
2. 求华夏传统祭祀流程。七夕拜织女和拜魁星的具体流程!(例如端午/中秋/重阳)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夕储水红头绳七个结: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会”: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穿针走线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