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寄晋江

七夕寄晋江

发布时间: 2025-08-16 00:07:59

① 晋江七夕风俗:吃糖粿、契七娘妈

晋江七夕风俗:吃糖粿、契七娘妈

农历七月初七,晋江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贡品祭拜七娘妈,举行祈福活动,俗称"做七娘妈生"。跟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七夕也有自己的应令祭品,老晋江人在七夕要吃糖粿。

1、吃糖粿

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把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演变成"七位娘妈";而在中国民间七夕节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闽南人将两个传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七夕风俗,应令祭品糖粿除了用于拜祭"七娘妈"之外,还有一个美丽的说法———"用来盛放织女的.眼泪"。

糖粿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然后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轻轻一按搓成圆形的丸子,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押,使其中间下凹即可。糖粿做好后,把水烧开,放糖粿、乌糖,煮片刻即成。

2、祭拜"七娘妈"

在闽南的七夕传说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许织女七日一会牛郎,但喜鹊错传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个不能原谅的过失。因此家庭妇女们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备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红髻索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

七夕中午,人们在檐口摆方桌,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如时令小芋头,喻"芋仔芋孙"),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轿七乘,敬祀"七娘妈"。

3、妇女乞巧

泉州妇女乞巧的风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七盘,点七支香,用七根针、七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越多越快,就证明那个姑娘的手越巧。

目前泉州地区的这种风俗已经少见,不过,如今很多华侨归乡,经常会把外地的丝线作为礼物带来送给家乡人,礼轻意重。

4、"契七娘妈"

每逢七夕,凡有1岁或16岁子女的家庭最为忙碌热闹。因为小孩出世的头年要拜"七娘妈"为干娘,以置于她们的庇护之下,此称"新契"。到了16岁,已是成年,根基已固,可以脱离干娘了,俗称"洗契"。

在孩子16岁成年礼时,祭拜的贡品会比平时丰盛。除供奉上述礼品,有两件必不可少:做成乌龟形状的米粿,代表长寿;还有就是煎粿。还有人供奉"三牲""五牲",即鸡、鸭、鱼、猪蹄等。

5、挂"七娘妈灯"

此外,挂"七娘妈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风俗。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载:"七夕:……家各悬一纱灯。一书七娘神灯,一画一仙女骑鹤,一男子衣冠仰视,云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传奇,指此。""七娘妈灯"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的图,一般在下面还挂上一串有各种颜色的花串。

如果当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的七月初就开始悬挂灯笼,甚至是挂在新婚夫妻的新房门口,有早生贵子的愿望。

② 晋江七夕五大风俗

晋江七夕风俗1:祭拜“七娘妈”

在闽南的七夕传说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许织女七日一会牛郎,但喜鹊错传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个不能原谅的过失。因此家庭妇女们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备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红髻索捆扎起来,抛上屋檐顶,责罚喜鹊衔送到天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

七夕中午,人们在檐口摆方桌,敬祀七娘妈。旧时人们要备瓜果菜肴七盘(如时令小芋头,喻“芋仔芋孙”),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小型纸轿七乘,敬祀“七娘妈”。

晋江七夕风俗2:吃糖粿

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把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演变成“七位娘妈”;而在中国民间七夕节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闽南人将两个传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七夕风俗,应令祭品糖粿除了用于拜祭“七娘妈”之外,还有一个美丽的说法———“用来盛放织女的眼泪”。

糖粿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然后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轻轻一按搓成圆形的丸子,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押,使其中间下凹即可。糖粿做好后,把水烧开,放糖粿、乌糖,煮片刻即成。

晋江七夕风俗3:“契七娘妈”

每逢七夕,凡有1岁或16岁子女的家庭最为忙碌热闹。因为小孩出世的头年要拜“七娘妈”为干娘,以置于她们的庇护之下,此称“新契”。到了16岁,已是成年,根基已固,可以脱离干娘了,俗称“洗契”。

在孩子16岁成年礼时,祭拜的贡品会比平时丰盛。除供奉上述礼品,有两件必不可少:做成乌龟形状的米粿,代表长寿;还有就是煎粿。还有人供奉“三牲”“五牲”,即鸡、鸭、鱼、猪蹄等。

晋江七夕风俗4:挂“七娘妈灯”

此外,挂“七娘妈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风俗。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载:“七夕:……家各悬一纱灯。一书七娘神灯,一画一仙女骑鹤,一男子衣冠仰视,云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传奇,指此。”“七娘妈灯”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的图,一般在下面还挂上一串有各种颜色的花串。

如果当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的七月初就开始悬挂灯笼,甚至是挂在新婚夫妻的新房门口,有早生贵子的愿望。

晋江七夕风俗5:妇女乞巧

泉州妇女乞巧的风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七盘,点七支香,用七根针、七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越多越快,就证明那个姑娘的手越巧。

目前泉州地区的这种风俗已经少见,不过,如今很多华侨归乡,经常会把外地的丝线作为礼物带来送给家乡人,礼轻意重。

③ 大型实景主题晚会《海峡情抒》在哪上演

8月17日晚,由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泉州市妇女联合会、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晋江·金井)围头“七夕返亲节”大型实景主题晚会——《海峡情抒》在围头金沙湾海角盛大上演。

晚会特别邀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担纲嘉宾主持,围绕“七夕返亲节”的主题,分为“海角溯源”、“海峡情缘”、“海丝梦圆”三个篇章进行,着力呈现出“幸福安康,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

据悉,“七夕返亲节”的举办地晋江金井围头村,位于福建泉州东南沿海围头半岛突出部,是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两地相距仅5.2海里。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输水管道就是从围头下海。目前,围头村共有146对两岸夫妻,其中嫁过去137人,娶过来9人,是名副其实的“两岸通婚第一村”。

④ 晋江七夕风俗:吃糖粿、契七娘妈

农历七月初七,晋江地区的居民会准备众多供品,用以祭拜七娘妈,并进行祈福活动,这被称为“做七娘妈生”。与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七夕也有自己的特色祭品,老晋江人在这一天会吃糖粿。
1. 吃糖粿
泉州有句俗语:“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将织女视为天帝的第七个女儿,称之为“七位娘妈”;同时,中国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闽南人将这两个传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七夕风俗。糖粿除了用于祭拜七娘妈,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用来盛放织女的眼泪。制作糖粿的方法简单,先将糯米粉与凉水调成面团,揉成如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再用手掌轻轻按压成扁圆形,最后用拇指按下使其中间凹陷即可。将糖粿放入沸水中,加入乌糖煮片刻即可。
2. 祭拜“七娘困汪妈”
在闽南的七夕传说中,天帝本意是允许织女每七日与牛郎相会,但喜鹊误传为每年七月七日相会,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此,家庭主妇们在七夕清晨,会将准备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品,用红带绑好,抛到屋顶,以此惩罚喜鹊送往天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以便与牛郎相会。
3. 妇女乞巧
泉州地区的妇女在七夕有乞巧的风俗,她们在天井中搭建彩箩,摆放七盘水果、点燃七支香,使用七根针和七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过的线越多越快,就越证明那个姑娘手艺巧。
4. “契七娘妈”
每年的七夕,有1岁或16岁孩子的家庭最为热闹。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要拜七娘妈为干娘,以求其庇护,这称为“新契”。到了16岁,孩子已成年,根基稳固,可以脱离干娘,俗称“洗契”。
5. 挂“七娘妈灯”
此外,挂“七娘妈灯”也是重要的习俗。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记载:“七夕:家各悬一纱灯。一书七娘神灯,一画一仙女骑鹤,一男子衣冠仰视,云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传奇,指此。”七娘妈灯为长圆形灯笼,上绘七仙女图,下方挂彩色花串。当年有新出生婴儿或新婚夫妇,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挂灯笼,希望早生贵子。

热点内容
海棠香包 发布:2025-08-16 01:41:57 浏览:149
丁香菜的副作用吗 发布:2025-08-16 01:41:10 浏览:101
盆栽黄金艺竹 发布:2025-08-16 01:27:03 浏览:629
茶花老死枝 发布:2025-08-16 01:27:01 浏览:702
酸奶盒种盆栽 发布:2025-08-16 01:23:26 浏览:503
苔兰花价格 发布:2025-08-16 01:13:08 浏览:529
大鱼海棠鲲的画法 发布:2025-08-16 01:06:27 浏览:925
微信卖绿植 发布:2025-08-16 01:06:14 浏览:702
上海花艺教师 发布:2025-08-16 01:00:50 浏览:392
如何盆栽玫瑰花 发布:2025-08-16 00:39:14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