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⑴ 写梅花的诗
诗赋词曲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 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 百花争艳也争娇,不经风雨自会凋。 松竹清高共品格,冰雪寒香赋诗骚。爱立严冬行春令,生有铁骨弃尘嚣。 未与群芳同温暖,却在枝头独欢笑。——《读月楼诗存》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毛主席评梅花: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 看到这一段引含着什么背影呢?再看下面。 他在1949年的《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落花时节读华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为“暮春时节”,后改为“落花时节”。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时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英缤纷的日子,读美丽的诗句,诗花人相悦。他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为“我失骄杨君失柳”,让“吴刚捧出桂花酒”。他笔下有过“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赞亡友。 以梅品格悼赞亡友--------看来伟大的领袖用梅花来赞美死去英雄。
梅花象征英雄,梅花岭上赞英雄,人人皆知。 可见坚韧内敛宁愿牺牲自己的美德英雄。 毛泽东作写这首诗时,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在战争中,毛泽东看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了后写出了这首诗。毛泽东写这首诗是为了鼓励战友。那时先是在部队传,战争过后,这首诗就传出了,表达的一代伟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块能明显表现出来。
其他古诗
晋·陶渊明《蜡月》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梅花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两句写早梅开放。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
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
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儿》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宋·侯真《踏莎行》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宋·辛弃疾《仆算子》: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 、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六幺令 晏几道 雪残风信, 悠扬春消息, 天涯倚楼新恨 ,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 锦字无端的 ,宝钗瑶席 ,彩弦声里 ,拚作尊前未归客。遥想疏梅此际 ,月底香英白 ,别后谁绕前溪, 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 ,付与临风笛 ,尽堪愁寂 ,花时往事 ,更有多情个人忆。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 。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 梅 万宽 独异梦阑冲雪身,分明清耀续花尘。 人间最重相思骨,惹得春风第一颦。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旭日红梅》,朱宣咸(作)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鹧鸪天·咏梅 庄畅宇 秋尽红飞寂寞池,群芳独羡小梅枝。疏横花影楼前卧,暗自香风阶下驰。 云拢髻,雪凝脂,几经魂绕识君痴?纵然卿死不怜我,我自怜卿到死时。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⑵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译文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拓展资料: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陆游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⑶ 陈 亮《梅花》古诗赏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陈亮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词人,他胸怀大志,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和他的挚友辛弃疾一样,是一位爱国志士。他很少作诗,集中仅存这首咏梅花的五律。历来评选宋诗者,也很少注意,但这首诗是咏梅的佳作,也确能代表作者的气质和性格,和《龙川词》中几首咏梅词相比,显得更有特色。
诗的头两句“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对梅花的形态,略加描绘。作者以疏枝横玉,写已开的梅花;以小萼缀珠,写未开的梅萼。“瘦”,以见梅花的清姿;“光”,以见梅萼的俊采。用语相当质朴。明代毛晋跋陈亮的《龙川词》说: 陈同甫词“不作一妖语媚语。”他的诗文也是这样,在《书作论法后》一文中他曾写道:“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他的《咏梅》诗,正是以“意与理胜”见长的。
第三四两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梅花的标格。梅花开放,正当隆冬,百花还在沉睡当中,梅花却最先苏醒。向南的枝条,只要一朵冲寒先放,马上就带动全枝的次第争开。南枝开了,北枝也不甘示弱,不管是水边篱落、雪后园林,全不选择。“梅占百花魁”,它香在百花之先,悔凳郑不与百花竞艳。它是一种温馨高洁的花,冷艳幽香,赢得千古诗人的赞赏。第五六两句,写梅花的精神,“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数点梅花天地心”,见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她不怕冰风的摧折,不怕寒雪的埋藏,这种傲雪凌霜的精神,正是梅花品格高贵之所在。
结尾两句“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是写梅花的命运。笛曲有“梅花落”,又称“梅花三弄”、“落梅花”。花谢花开自有时,在梅花原不介意,但诗人表示惜花之意,感到玉笛横吹“落梅花”,似乎在催花早谢,所以感叹说: 玉笛呵!你休得吹这三弄的哀曲吧,梅花自有自己的命运,东君正在为梅花作主张呢!“我劝东君多作主,永留清瘦雪霜姿。”这兴许是作者的愿望吧!
此诗令人想到这样的情况: 南宋的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粗粗,只有香如碧颂故。”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词:“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浪淘沙·梅》)以梅花的高洁自比。辛弃疾词:“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以梅花仪态自比。这些写法,都着重抒情,以情韵胜;而陈亮的这首咏梅诗,则着重说理,以义理胜。
⑷ 王冕的《墨梅》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现手法又是什么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作者介绍: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评论: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敬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词的开篇,便推出了一组凄清的镜头,冷清的驿站旁,自开自落……一“外”字,一“边”字,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接下来,镜头更近,苍茫的黄昏笼着浓浓的愁绪,凄风苦雨交相侵袭。大有不推残至死绝不罢手之势。一“更”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这样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揭示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黑暗现实。从而暗示了自已政治上遭受的强大压力和沉重打击。词的下片,进一步咏物明志。“无意”“苦争”不正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么,这不也正象这梅花虽先百花而放,却不为争早斗宠吗?“一任”写出了梅的孤傲拔俗,坚贞自韧,“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这就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相关连接:
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鉴赏】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比较阅读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4)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2)感情基调不同陆 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
⑸ “一花引来百花香”,求详细解释及出处。
是宋代诗人陈亮写的《梅花》,意思是指指梅花从含苞到开放的变化。
出自:宋内代陈亮的容《梅花》
原文: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译文:
一朵花忽然开放,之后上百朵花共同绽放,想要传达春到来的信息,不怕被雪埋藏。
(5)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亮上书孝宗抗金之后,表达内心的雄心壮志。
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苟合偏安,痛斥宰相,倡言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他的政论、史论,如《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酌古论》等,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无不以功利为依归。
其哲学论文,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他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斥责理学家空谈心性,讥讽为“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他还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所作文章,说理透辟,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