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杭州
① 杭州八月份有什么重大的事
杭州八月份有以下几件重大的事情:
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湖国际龙舟大赛:这项赛事的举行,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选手参与,也成为了展示杭州城市活力和西湖美景的重要窗口。
灵隐寺的盂兰盆会: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活动,盂兰盆会在灵隐寺的举办,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心灵宁静的机会。
西湖音乐节:这是杭州八月文化活动的又一亮点,各类音乐表演和艺术展览丰富了市民与游客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杭州的文化魅力。
科技与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展示:除了文化与体育活动,杭州八月还涵盖了科技与艺术等领域的多元化活动,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杭州八月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杭州的文化、旅游、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
② 今年的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的七夕节是8月22日。
七夕节的相关信息如下: 起源: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最早源自于汉代,东晋时期最早有记载。它最早来自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在古代文献中可以说明,在三四千年前,人们已经知道了牵牛星和织女星。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传统民俗活动: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此外,还有拜织女的习俗,少女、少妇们会把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并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 地方特色:在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一带,七夕节人们会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烹炸后称为“巧果”。而在浙江台州地区,七夕节流行送“巧人”,即一种织女形象的酥糖。
③ 七夕节的习俗 浙江各地七夕节习俗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全国各地在七夕之际有着多姿多彩的习俗,单是浙江一省,各市县的七夕节俗就不一样,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浙江各地七夕习俗,一起来看看浙江各地怎么过七夕。
杭州:七夕赛巧坎山镇有个千年古寺地藏寺,当地百姓在七夕之夜都自发地来到地藏寺宿山祈愿,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坎山百姓过七夕的另一内涵则是“七夕赛巧”文化。
家家户户都祭星乞巧——在庭院中放一根巧杆,上面挂着花边,八仙桌上也放着精美的花边,桌子中间摆放着时令水果——“藕断丝连”的莲藕、“甜甜蜜蜜”的方柿、“多子多福”的石榴、“巧果如心”的水菱和一碗清水。乞巧结束后便是女孩们的“赛巧”活动。穿针引线,挑织花边,姑娘少妇现场比试,其乐融融。
金华:杀公鸡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
七夕这天,农家少女会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设香案陈列瓜果糕点于庭院,遥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们会静卧葡萄架或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姑娘们还会用指甲花涂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冲洗净身每年七夕,柯城区九华乡关溪村村民都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抬佛,热闹地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关溪村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这一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民每逢此时,也来关溪村参加民俗活动。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七夕这一天,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许多少女都会悄悄地躲在暗处,偷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凡是听到了他们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的女子,日后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坚贞爱情。
宁波:槿叶洗头每逢七夕,宁波民间有妇女拜织女、乞巧、对月穿针、槿叶洗头、听悄悄话、印巧果等习俗,宁波各地方志均有相关记载。明嘉靖《镇海县志》:“七夕妇女用槿叶汁(温水)汤梳栉,庭院陈瓜果乞巧。”
温州:送巧食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系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七夕节,温州民间有吃麻巧和红豆饼的习俗。爷爷奶奶们会把亲手做的“巧食(麻巧)”送给孙儿孙女们,并刻意把巧食做成手指状,祝愿孩子们长大都有一双巧手。过去,温州人凡在这一天出生的,也会给取一个带“巧”的名字,比如男娃叫“阿巧”、“巧弟”,女娃叫“巧姐”、“巧妹”等。
嘉兴:七夕香桥会在嘉兴,每年七夕,人们都会赶来参加七夕香桥会,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搭成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并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在祭祀牛郎织女后,便将香桥焚化,象征着二人已经走过香桥,欢喜相会。
嘉善农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织女,用脸盆接露水,谓露水为牛郎织女眼泪,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灵手巧。桐乡濮院七夕有请机神的习俗。民国时期,嘉兴有童谣:“七七星,扁担星,念巧七遍就聪明。”夜晚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为主。
台州:石塘小人节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七夕节被称为“石塘小人节”,长辈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织女)为未满16岁的孩子祈愿。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作为“七夕节”的一个分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④ 宋朝的人是怎样过七夕的}
根据《梦粱录》的记载,南宋杭州人的“七夕节”是这样过的:
七月七日晚饭时分,全城的儿童、女子,不论家境贫富,一律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新衣服。富贵人家,就在高楼亭台上安排筵席,男女老少,在一起欢度节日。同时在开阔的庭院中,摆放香案,案上罗列酒菜点心。女孩子排列成行,抬头看着月亮、北斗星,行跪拜之礼,向牛郎织女乞巧——女子于当晚牛郎织女相会之时穿针引线,或许有学习女红、期望得到爱情之类的含义。捉了小蜘蛛,放在精致的金银小盒子里。第二天早上,打开盒子,倘若蜘蛛结成了密密的圆形蛛网,就叫“得巧”。皇宫和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附近,都有一种叫“摩睺罗”(磨喝乐)的小偶像出售,小偶像用木头雕刻、泥土捏塑而成。小偶像有彩色的台座,外罩碧纱,摆放在桌子上,桌子四周围着青绿色的销金桌衣,有人用金玉珠翠点缀桌衣,就更华贵漂亮。早在几天前,各家就蒸煮了红色的鸡蛋和各种时新果品,馈赠亲友(我家乡在新婚、婴孩周岁等庆贺时节有蒸煮红色鸡子、花生、白果馈赠亲友的习俗)。皇宫里边,也让专门负责果品进贡的机构(蜜煎局),根据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制作成水蜜木瓜献上。普通百姓家的儿童,就手拿新鲜荷叶,模仿“摩睺罗”,做出各种样子。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除了《梦粱录》所描述的杭州城过“七夕”的那些情况,北宋时期的汴梁人还有如下一些不同之处:
上自皇宫、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会置办各种时兴物品:用黄蜡制作成凫雁、鸳鸯、水鸟、乌龟、鱼等,彩画金缕,放在水里,称之为“水上浮”。好看,也是妇女求子的一种方式。在小木板上敷泥土,播粟米种子,让它们长成小苗(今天也有类似东西),缀以田地、农舍、小人,成为村落的样子,叫做“榖板”。把瓜雕刻出各种花样,称作“花瓜”——类似西方鬼节万圣节的南瓜雕,估计宋人的“花瓜”更加精细巧妙。用油面蜜糖制作笑脸,叫做“果食”,花样百出,奇巧万端。如果购买一斤,里边就有一对披着甲胄门神样子的,叫做“果食将军”。把绿豆、小豆、小麦放入瓷器里边,用水浸泡,等到长出几寸长的嫩芽,再用红蓝色的丝线捆扎起来,叫做“种生”。所有这些东西,都在繁华街道中心,用彩色丝绸扎成的货摊上出售。七夕之前三五天,街上已经满是盛装游览的人群,有人摘了荷花骨朵,巧妙做成并蒂的样子,有人买了,拿在手里,边走边玩。路人看见,往往发出喜爱的嗟叹。初六初七两晚,富贵人家都在庭院里张灯结彩,做了“乞巧楼”,排列出磨喝乐、花瓜、美酒、笔砚、针线,男孩写诗,女孩做女红,焚香行礼,叫做“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