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情人节典故
1. 七夕情人节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有关它的来历和典故吗
一、来源:有四种说法
1、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2、“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3、“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
“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4、“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
“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
“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
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二、典故:《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关节日为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
织女星\牛郎星,《牛郎织女》传说就是讲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
,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从前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
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
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
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很伤心,动了恻隐之心,
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
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2.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情人节怎么来的
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才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至于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牛郎织女的传说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虽然他们每年只有一次相聚的机会,但彼此都不离不弃,七夕倡导的是忠贞的爱情。所以如果硬把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和七夕所蕴含的东西是完全相悖的。为什么人们都把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是现在人们对西方情人节和七夕蕴含的意义都不清楚。牛郎和织女在传说当中不仅仅是夫妻,而且已经生儿育女,所以称他们是情人关系显然不合适。牛郎织女的传说早在《山海经》中便有记载,中国历史上,历来把七夕看成是“乞巧节”,这才是七夕真正的文化内涵,更准确一点说,这一天是“男乞文、女乞巧”。男子一般在这个时候,对对子、习文、练书法等等,祈求第二年能取得功名,女孩子在这一天,对月穿针,祈求巧技,将来找个好丈夫。
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因为元宵节是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结识、见面的机会,而七夕的牛郎织女却是夫妻相会。如果把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用西方文化诠释华夏文化,这样显然是不妥当的。
所以,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