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农业
『壹』 七夕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呀
七月初七,时至孟秋,收获在望,是古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为了祈求天随人愿,喜获丰收,人们在这一天,往往会祭祀田祖和报田公。
由于在农耕社会,农业生产主要靠牛耕,而牛又是牛郎和织女的红娘,为了纪念它,人们将七夕记做牛的生日,以“折花枝于角,可无灾,以面饼赏牧童”作为庆生的活动内容。
一些地方,乡民在七夕来临之前,会将绿豆、豌豆等豆类作物或麦类作物的种子放在盆中,培育成苗,作为七夕乞巧的供品,并将这种活动叫作“种生”。还有一些地方,在七夕前,在木板上铺上土、播上谷种,让其生苗;再在上面种些花木,做成农家和小村庄的模样,称之为“谷板”。这些习俗都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色彩。
在“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影响下,纺线、织布、缝衣、纳鞋、绣花等被统称为“女工”,这些家庭手工业劳动是女性所承担的一项主要劳动。七夕节俗中,较为典型的活动是穿针比巧,还有蛛网卜巧等。
有《乞巧》诗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女工成为社会评价劳动女性的一条标准,也逐渐成为妇女自我认知的标准。只有提高了女工技能,才会生产出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也才会拥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七夕“蛛网卜巧”是另一种女性常用的乞巧方式。大家都知道蜘蛛善织。女子为练就巧工妙手,就向代表喜兆的“织坛神手”蜘蛛学习,企望能从蜘蛛织网中觅寻某种经验、启发和灵感,提高纺织技艺。另外,蜘蛛是“喜子”,也被称作“喜蜘蛛”,民间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俗语,蜘蛛垂线而下,寓意为“喜从天降”。
不管是穿针乞巧,还是蛛网卜巧,表现的都是女性对女工技巧的追求,反映了女性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女工才能、证明自己的女工天赋,以及通过展示女工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取向。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和训练了女性的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乡村文化。
除了前面谈到的一些习俗外,七夕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给亲戚送饼子,姑娘们清晨到草中打露水、拜仙禾、拜神菜,拜魁星、晒衣晒书、染指甲、吃巧果等。
七夕节有着很深的古代农耕文明痕迹,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内容。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渗透着重耕、重织的小农生产观念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观念。而由这一故事形成的一系列一年一度的七夕节风俗,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的重视,也体现了广大女性与农业社会相适应,表达了她们勤劳能干以及对平安、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贰』 七夕节是农历还是阴历是几月几日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情人节。但是,七夕节是农历还是阴历,是几月几日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农历是以农业时节和月相变化为基础的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初一是新月,十五是月圆,二十五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末。而阴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一年有十三个月,每个月的初一是新月,十五是月圆,二十九或三十是月末。
回到七夕节,根据中国传统的习惯,七夕节是在农历的七月七日庆祝的。在农历中,七月又被称为“七月仙女节”,因为相传在这一天,织女和牛郎可以相会于银河之上,所以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使用阳历来记录节日的日期。在阳历中,七夕节的日期是不固定的,因为农历和阳历之间的转换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一般来说,七夕节的日期在阳历的7月7日左右。
总的来说,七夕节是根据农历的日期来确定的,即农历的七月七日。但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很多人也可以使用阳历的日期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无论是农历还是阳历,七夕节都是一个表达爱意和感恩之情的重要节日。
『叁』 七夕节,中国人有什么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体也罢,包括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们,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单身狗说:我不care!Ok,祝你缘封不动,高兴就好。
不管怎么说,七夕是咱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丰富的节日活动,但这些传统的节俗,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我们今天所谓“过七夕”,或者叫“中国情人节”,其实大多数的节日符号都是从西方情人节复制过来的,诸如巧克力啊、烛光晚餐啊等等。虽然也挺热闹,但总归少了些“中国范儿”。那么,传统的中国人是怎么过七夕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必也正名”,七夕节的传统名称咱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所以在介绍七夕的节俗之前,先跟大家聊聊这个节日的名称问题。
七月初七,这最早当然是农历中的一个日子,据民间传说,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天上相会。将天空中的星象附会成神话故事,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种叙事方式,咱们中国也不例外。据考证呢,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约产生于西周时期。七月七是牛女相会的日子,这便是这个日期最早的含义。

《长生殿》
当然,文学作品是男性构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么主要由女性俚语构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国甘肃西和女性乞巧节的歌本),则将女性的真实诉求表达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样的戥子一样的银,女子不如儿子疼。
十二三上卖给人,心不情愿不敢嗯”;有抱怨抓壮丁的:“半夜里打门心上惊,保长领人进了村”;等等。
对爱情、对美好婚姻、甚至对男女平等,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处的乞求,又岂是一个“巧”能涵盖的呢?
『肆』 七七是什么节日
问题一:七七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这一天一般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去挑选一串水晶手链送给自己的女朋友,以祈求浪漫的爱情。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 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所以,七夕并不等同于情人节.
问题二:77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阀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问题三:77什么节日啊? 晕` 那是正宗的 中华的爱情节日啊 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额`
问题四:77卖萌节是什么节日 卖萌日是指以10月10日为纪念日的节日,是由网友们自己创造的节日。
更多资料:ke./view/6624881
问题五:七七忌日有什么讲究 七七四十九天,是佛教中认为的超升的一个轮回。过去,人死后,是要请僧人设坛念经的,叫做“打醮”。每七天一个段落,逢单数(比如七、三七、五七、七七)要做大功课,孝子们也得随着悼念和哭祭。
后世,这种悼念和祭奠形式,就流传了下来。在农村,一般三天到五天,就得发丧入土,所以烧七日纸,只能到坟上了。七七纸烧完,再烧百日,下来就是第二年的“忌日”纸了。现在,在祭奠形式上,人们已经不是太讲究了,尤其城市里,尽到孝心是最重要的。
问题六:七七节的习俗 七七节的习俗
习俗一:穿针乞巧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习俗二:喜蛛应巧
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习俗三:投针验巧
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问题七:七七佳节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生,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问题八:七七什么日子 情人节
问题九:7.7是什么节日 7.7是七七事变纪念日。 而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今天,是七夕节,现在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问题十:犹太节日的七七节 七七节是犹太历中三大朝圣节之一。七七节(出埃及记34:22;民数记28:26-31;利未记23:15-21)是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个为逾越节和住棚节)。犹太男丁每年要在这三个大节上示罗守节(圣殿完成后上耶路撒冷守节)。这节日是由逾越节第二天(即献禾捆为摇祭的初熟节那日),数七星期,到第七个星期的次日就是了,所以称为七七节。因为是第50天(七星期共49日,七星期的次日就是第50日),所以又称为五旬节。
七七节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后才守的。这个节日是在小麦收割结束时,那时献上从刚收成的小麦作成的第一批饼(所以有时称为收割节)。这天是圣会,只要守节一天,不可作工,百姓要到会幕前聚集,为收成献上感恩,也是为了纪念神在西乃山上颁布律法。
七七节原是个农业性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小麦成熟,人们通过欢庆收获来感谢上帝的恩惠,并祈求保佑来年再获丰收。七七节献祭的方法是:用刚收获的新小麦面做成的发酵饼两只,加一头一岁的羔羊献给上帝。它恰恰与除酵节相对,除酵节标志着大麦收割的开始,而七七节表示小麦收割的结束。人们通过节日献祭,重吃发过酵的饼,再次恢复平日生活习惯。到拉比时代,人民把该节日与摩西在西奈山向以色列人传授《十诫》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七七节以新的含义。对于今天的犹太人而言,这种新含义的意义已远远大于原来的含义,七七节成为人们纪念上帝在西奈山上显现,与以色列人集体立约,从而创立了犹太教的日子。对于犹太人来说,逾越节象征犹太民族的诞生,七七节则象征着犹太教的诞生。
『伍』 为什么中国人不习惯过七夕
习惯啊,只不过没有情人节那样靠商业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