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北海道
『壹』 日本别样七夕节风俗
导读 :不仅仅中国过,日本也有节,那么日本七夕节风俗与我国有什么不同?日本七夕节是阳历7月7日,日本七夕节风俗有七夕人偶、吃索饼、挂竹子等,下面我为你介绍。
日本七夕节风俗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现在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在日本,七夕节反而是孩子们的节日。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原因在于最初孩子们是利用这个节日向织女祈求一双巧手。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七夕时她夫妻相会,心情自然很好,这时候向她祈求,被允准的可能性很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织女责任越来越大,已经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而且要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
下面我为您介绍日本七夕节风俗:
1、七夕人偶
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新泻、山梨等地区,一到七夕,各家各户就会做一些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的抚养成人”,有的地方还有代表“将和服借给牛郎和织女”的意义。
2、吃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3、吃挂面
平安时代的书籍中记载“七夕吃挂面大不生”,从很久以前开始,皇宫里就有七夕吃挂面的风俗。之后这个风俗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挂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对预防食欲不振和夏日厌倦症很有功效。
4、七夕纸衣
在仙台、京都等很多地方,七夕纸衣被当作驱除不详的方法。继承古代人,为了能够避免在7月,这个马上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碰到一些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人们一直延续著用纸衣来乞求风调雨顺。
5、挂竹子
在民间,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得像织女一样好。七夕时的小竹子装饰得像夏季的圣诞树。七夕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6、纸笺挂桥上
有些地方的居民习惯把纸笺挂在桥上。在靠海的地方,人们通常在7月7日天未亮时,把写有心愿的纸笺扔到海里。日本各地在七夕节期间还要悬挂彩球等饰品,一些地方还将祈雨、驱虫等仪式融入七夕节活动,北海道地区每年公历8月7日例行的“讨蜡烛”活动更是别具特色。这一天,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嘴里唱着“蜡烛拿出来,拿出来,不拿出来就挠你痒痒,咬住不松口”之类的歌谣,到附近人家讨蜡烛或者糕点。
7、七夕许愿
七夕这天,很多年轻男女结伴来到寺庙游玩,顺便在寺内的七夕许愿树上许下自己的“七夕愿望”。为了营造七夕气氛,寺庙方特意用无数盏小白灯密密麻麻地悬挂在许愿树旁的棚架上,营造出一种“天河”的感觉。有情男女到此许愿,犹如牛郎织女在银河中相会,此情此景十分浪漫。仔细查看许愿纸上的各式“愿望”,大部分是“世界和平”、“健康长寿”、“与某君永不分离”之类的美好愿望。
8、粘米点心
日本的七夕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人们会购买粘米做成小点心来吃。可能是希望通过粘的东西,让鹊桥结实些,为了避免影响安定团结,也要粘住鸟们的嘴巴。
9、庆祝收获的活动
在日本,七夕还含有“耕种的收获节”的意味,据说那天会举办一些庆祝黄瓜、茄子、茗荷等农作物平安结果、感谢上苍恩赐顺利收获的活动。
10、七夕祭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日本七夕节风俗是不是与中国的七夕节有很大不同?想要了解更多七夕的信息,请继续关注。
『贰』 日本七夕节几月几日
日本七夕节是新历七月七日。
日本七夕节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日本七夕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彩色小纸条上写下愿望,然后挂在竹子上祈求愿望成真,大多是祈求书法、珠算、缝纫等技艺取得进步。
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同时会吸引大量民众围观。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日本东北地区著名的“仙台七夕祭”历年都是在阴历的7月7日前后举办。
『叁』 日本的七夕什么时候,公历几月份
日本的七夕原先是农历七月初七,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后,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公历7月7日;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8月6日-8日这三天)作为七夕节。
日本的七夕和中国一样,都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可是在日本,却和情人节沾不上什么边。中国七夕节是祈求好手艺和祈祷爱情,在日本七夕节主要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还要在院子里摆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 庆典结束时,这些供品将被放到河里顺水漂走,以此象征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肆』 日本的夏季传统节日:七夕节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流频繁。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随着文化交流传入到日本,逐渐成为具有日本当地特色的传统佳节。据传,早在奈良时代(710-794年),七夕节就传到了日本。
最开始作为宫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为“乞巧奠”,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8)才被传入民间,成为了民间的庆祝活动。
本来日本的七夕节和中国一样是农历的7月7日,但是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之后,大部分的地区把七夕变成了新历的7月7日,只有仙台,北海道等地会把节日推迟一个月,将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大致和农历接近。
中国的七夕节,来源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和中国相似,日本也流传了很多七夕节的传说。
但是故事内容却和中国大有不同。相传,织机天帝的女儿爱上了牛郎,并且得到了允许和牛郎结了婚。可是有一次,天帝来看望自己的女儿,发现勤劳的女儿不再织布,牛郎也不认真放牛了。
天帝非常生气,就用一条银河将两人分割东西两侧,并许诺两人辛勤劳作便可在每年7月7日相会。
不仅流传的传说故事不相同,日本七夕的习俗也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如今的七夕多是定位在了情人节。而在日本,七夕节,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女儿节),端午(5月5日),重阳(9月9日)并列入日本的五节供,是国家的固定节日。
每年各地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七夕活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在七夕这天,人们会把自己的愿望写五色纸上,日语叫做“短册(たんざく)
”,然后把它绑上丝线系在竹林或者放入江河中,以此祈愿自己愿望达成。
每年到了七夕来临之际,各大超市,商场,街边小店就开始准备,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写着愿望的纸条。
于是,七夕节也逐渐变成了诉说心愿的节日。
相关推荐:日语学习就到东经日语
『伍』 日本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日本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日本,七夕原是朝廷和贵族的祭祀活动,称为乞巧奠。然而,从江户时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一个民间庆典。与中国一样,日本的七夕原本是在旧历的7月7日庆祝,但在明治6年(1873年)改用新历后,大部分地区将七夕调整到了新历的7月7日。值得注意的是,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会将庆祝活动推迟到8月7日(有些说法是8月6日至8日三天),以便与旧历的七夕相对应。
『陆』 日本七夕节有哪些风俗
日本七夕节的风俗有:挂竹子、纸笺挂桥上、七夕人偶、七夕纸衣、七夕祭等。
1、挂竹子
在日本民间,七夕时的小竹子装饰得像夏季的圣诞树。七夕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池。
2、纸笺挂桥上
在靠海的地方,人们通常在7月7日天未亮时,把写有心愿的纸笺扔到海里。日本各地在七夕节期间还要悬挂彩球等饰品,一些地方还将祈雨、驱虫等仪式融入七夕节活动,北海道地区每年公历8月7日例行的“讨蜡烛”活动更是别具特色。
3、七夕人偶
在日本,一到七夕,各家各户就会做一些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的抚养成人”,有的地方还有代表“将和服借给牛郎和织女”的意义。
4、七夕纸衣
七夕纸衣被当作驱除不吉祥的方法。继承古代人,为了能够避免在7月,这个马上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碰到一些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人们一直延续着用纸衣来乞求风调雨顺。
5、七夕祭
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