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情人节
❶ 6月份是什么情人节
1月14日
Diary
Day
日记情抄人节
2月14日Valentine’s
Day
传统情人节
3月14日
White
Day
白色情人节
4月14日
Black
Day
黑色情人节
5月14日
Yellow
&Rose
Day
玫瑰情人节
6月14日
Kiss
Day
亲亲情人节
7月14日
Silver
Day
银色情人节
8月14日
Green
Day
绿色情人节
9月14日Music
&Photo
Day
相片情人节
10月14日
Wine
Day
葡萄酒情人节
11月14日
Orange
&
Movie
Day
电影情人节
12月14日
Hug
Day
拥抱情人节
❷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年
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回二十八过年。即赶答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过,俗称过“赶年”。
元宵节
元宵节,是土家族的又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白天,土家族家家都要剁半边猪头,敬祭“门神”,到了晚上,开始玩灯,叫烧灯闹元宵。这时青年男女相约欢聚,热闹异常。
牛王节
农历四月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一天人们盛装来到牛王庙,供酒、肉、米把,并焚香祭祀牛王,同时放鞭炮、吹吠呐、跳摆手舞。摆筵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亲好友。
六月初六晒龙袍
六月初六,晒龙袍,是土家族盛大节日之一。
族年
族年也是土家族传统节日。酉阳县东部的土家族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过年。为缅怀祖先,形成独特的年节习俗。
女儿会
湖北鄂西恩施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举行“女儿会”。会场设在贸易街场上,是通过贸易的形式,让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定情的节日。
尝新节
尝新节是土家族的民间节日,每年中秋前后,各村寨根据庄稼成熟情况,择吉日举行。尝新,即品尝新收获的谷子。
❸ 阴历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阴历六月六是多个传统节日的日期,包括但不限于晒衣节、翻经节和天贶节。
首先,六月六最广为人知的习俗之一是晒衣节。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民间人们认为,这天的太阳具有消毒的作用,晾晒衣物不会起霉,也不会被虫蛀。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把家中的衣物、被褥等搬出屋外晾晒,以达到杀毒灭菌的效果。此外,六月六还有晒书的习俗,相传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人们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晒书籍,以防书籍发霉或被虫蛀。
其次,六月六也被称为天贶节。这个节日起源于宋朝,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声称上天在六月六日赐予他一部天书,因此将这一天定为天贶节。这个节日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上天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此外,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六月六还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例如,在广西龙胜地区,瑶族妇女会展示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并在吊脚楼上晾晒花衣花裙,欢庆晒衣节。在贵州地区,六月六则是布依族的“小年”,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歌舞表演、祭祀山神等。而在苗族地区,六月六则被视为“情人节”,青年男女会通过抢绣球、画花猫等活动来传情达意。
总的来说,阴历六月六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的节日。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上天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示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
❹ 侗族“情人节”的由来
情人节是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中慢慢地形成的,是需要一个特定的故事和民族文化才能形成,由来各不同。每年的2月14日,为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对于中华民族的情人节,有的把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正月十五)为情人节;也有的把农历三月初三为情人节,还有些把七月初七即七夕节(乞巧节)为情人节。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即三省坡周边的侗族村寨也有两个情人节日,一是每年在立夏前十八天的戊己之日为情人节,即大戊梁歌会;二是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为情人节,即凉枊坡歌会。侗族情人节源于以下方面:
一、源于两对恋人的感人故事
1、大约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朱寺巷迁来一个人叫肖仓海,后不久与当地通伍(今湖南通道牙屯堡镇)外寨的侗家妇女名叫吴月英成了家,夫妻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孩,即肖氏女儿,人们把她叫肖妞(侗语名),肖妞长到花季年龄时显得更加漂亮可爱,就连驻守三省雄关(今牙屯堡镇)的牙将对她也打主意,欲娶之为三房,事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肖妞通过对歌却已与闷龙(侗语名)相恋,而闷龙是因家境穷困从古州(今贵州榕江县)来到通伍一带种田的后生。肖妞父母得知这一事情后将闷龙赶回古州去了。从此,人隔两地,路程遥远,相见困难,正当相思恹恹的时候,闷龙接到肖女托人带来一小布包,打开一看,只见两颗火炭,一团棉纱,一只小虾,一只大虾,还有几粒芝麻,几颗黄豆。门龙不明其意,便去问歌师。歌师看后,叫闷龙准备一担干柴到鼓楼烧火。晚饭后,寨上的男女老少都到鼓楼听歌师解迷。歌师拿起琵琶、棉纱和火炭唱道:“结情路远常思念,思绪绵绵心烦乱,从前小虾,现在变大虾,心想跟哥共江河,从前说过,现在还是那句话,也要圆如黄豆,不要象芝麻”的意思。歌师点破,闷龙十分高兴,即赶到通伍肖家定情接亲,可是肖父嫌贫爱富一口拒绝。肖妞不顾父母反对,誓不变心,同闷龙私奔而去。他们在渡通伍河(牙屯堡河)时,遇山洪暴发,双双遇难,后化成两座互相依偎的岩山,屹立中流,至今仍立在通伍河上,人们为纪念这殉情的青年而演义。
2、据说,清嘉庆年间,独坡八寨(今独坡镇)迁来一邹姓财主,其女叫邹霞,她心地善良,长得如花似玉,引来众多提亲者。其父一心想将邹霞嫁给官宦人家,而邹霞却与她家为人忠厚老实的长工崔相郎相恋,但遭到其父强烈反对。两个年轻人私奔来到凉枊坡,以天地为证,以树为媒,结成夫妻。老财主后来与官家勾结,将已逃到广西的小两口骗回并以盗官银的罪名将相郎害死。后来,三省坡周边的侗族村寨青年为邹霞与相郎的坚贞爱情所感动,每年纷纷来到凉枊坡唱歌纪念他们,逐渐演变成了这一习俗。
二、源于崇尚婚姻自由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婚姻的事情都是主张自由,不受父母包办,婚姻的事情自己做主,娶新娘的时候是“偷来”的,即不受双方父母干预,不让他人知道两人的婚姻事情,双方都认为合意的就成对,不合意的死也不为一对。当然,至于有极少数人因交往能力弱或其他原因的则由父母推荐或他人介绍,最终还是由自己决定。因此,侗族地方的年轻人必须自己去找自己心爱的人。情人节歌会既是一个契机,又是一个平台,形成情人节也是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见面和认识异性朋友。
三、源于用歌传情
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系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几千年来,侗族在生产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的是“歌”、“吔”、“款”,一代代口口相传。“歌”是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没有歌生活是乏味的,在侗族村寨有种说法叫“饭养身,歌养心”确实不假,时时有歌,处处有歌,没有歌是难得认识异性朋友的,只能以歌为媒,用歌传情,才能找到自己心上的人。每当情人节的那天,所有的人都是慕名而来的,互不认识,只能以歌交流,一般唱两种歌,一是四言八句的情歌,一对一地唱;二是昼歌,即白天唱的双歌,是一对男的与一对女的对唱。到晚上也要唱两种歌,一是“嘎晡雄”(侗语),即男女双双围在筵席边坐着对唱,是双歌的一种形式,其唱的内容主要是赞颂,首先赞颂团寨,其次赞颂楼房,三是赞颂主人家里的老人,然后再其他包括小孩;二是“嘎您妹”(侗语),与远道而来的新人所对唱的双歌,叫夜歌,与昼歌的形式相同,但其调子和内容有些不同。因此,歌在侗族地方是一种 情感 交流的工具,用歌传递,把态度表现出来,向对方示爱。
四、源于宗教文化
1、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它的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2、远古传说:天上玉帝召集下界金木水火土五王上天廷,商议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各人分管的时间。金木水火四王按时到齐。土王因好酒贪杯,醉卧在床。玉帝等了好久,土王总不到来。于是把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木王管春季,火王管夏季,金王管秋季,水王管冬季。由于四王的性格不同,所以四季温凉寒热就不同了。玉皇刚好分配完毕,土王方才到来,他闹着要平分管理。可是议好了的事,哪能要推翻就推翻。结果,玉皇想出一个办法:在各王管理的四季里,每季划出十八天给土王管理,四季合计七十二天。而其他各季也正好存下七十二天。这么一分,土王方始同意,说定在四季的三、六、九、十二四个月中,各划出十八天归土王管理,谁也不准占用。
3、历书上在每年的三、六、九、十二等四个月,都注有“土王用事日”。这个日子,在民间习惯上不可动土,恐怕触犯土王。即一年“四立”前十八天为忌动土日。
4、“戊”为会意字。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
5、戊指代土,如:戊己是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6、“戊”在天干与五行关系:戊为城墙之土,己为田园之土。
综上所述,千百年来,侗族同胞则利用戊日和己日这些不宜下田下地干活的日子确定为“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