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亭七夕
『壹』 七夕民俗风情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我特意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夕民俗风情节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七夕民俗风情节活动方案
为了凸显“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内涵,展现“花园xx”特色,在“XX花园”建设15周年之际,充分利用七夕节庆品牌优势,做响七夕文化旅游产品,推动同心小镇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造海岛振兴全国样板。
一、活动主题
“乡”约花园xx 醉享魅力七夕
二、活动时间
20XX年8月16-17日(农历七月初六至初七)
三、活动组织
主办:xx区人民政府
承办:XX街道办事处
协办: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台办、区委渔农办(农林水利局)、区教育局、区文体局、区旅委、区供销社(农合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四、活动要求
20XX年xx七夕民俗风情节举办在即,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单位和街道要强化责任意识,细化任务分解,精心组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1
20XX年中国·xx七夕民俗风情节活动内容
活动一:百岛欢歌 活力七夕
1.七夕泡泡跑
泡泡跑Bubble Run(源自美国,被称为“地球上最开心的5公里”,参与者身着浅色服装从出发站出发,经过若干个彩色泡泡“基站”,一路上音乐相随,一路上惊喜不断)。爱心企业对顺利通过基站点参与者发放公益捐款券。
时间:8月16日09:30--11:00
线路:xx国际放生台(出发站)—半屏大桥—松柏园村—XX村—松柏园村—半屏大桥—xx国际放生台(终点站)。
2.沙滩足球邀请赛
沙滩足球是一项富有吸引力的休闲运动项目,也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xx区首届沙滩足球邀请赛,让辖区群众感受到感受沙滩足球运动的激情和魅力。
时间:8月16日16:00--19:00
地点:xx
3.戏水沙滩——沙滩水乐园
搭建沙滩儿童游乐充气设施,让亲子家庭感受夏日里的缤纷乐趣,在这里享受一段活力四射的美好时光。
时间:8月17日12:00-18:00
地点:xx
活动二:渔家风情 民俗七夕
1.花园村庄民俗文化体验游
以XX“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花园村庄为主,设置花园村庄浏览路线,在村内设置互动体验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xx花园村庄魅力、民俗文化内涵。
活动内容:
(1)传统手工体验
组织xx传统手工艺项目贝雕、扎鱼灯、扎七星亭、做巧人儿粿等展示活动,让游客体验和采购。
时间:8月17日13:00-17:00
地点:xx
(2)渔家小吃
组织村民制作猫耳朵、炸泡圆、团结一致、红圆等xx传统小吃,供游客购买品尝。
时间:8月17日13:00-17:00
地点:xx村网红巷
(3)幸福慢递
“写给七年后的信”:提供对自己或他人“七年后”的希望和畅想空间,以书信的形式将之封存,并在七年后寄达指定收件人。
时间:8月17日13:00-17:00
地点:zz
(4)传说人物(七仙女)互动
在沿线村庄再现七仙女和董永七夕相会情景,与游客互动,并为游客派送爱的礼物。
时间:8月17日13:00-17:00
地点:zz
(5)祈愿七夕祭拜体验
组织游客在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体验七夕分户祭拜,感受xx七夕民俗。
时间:8月17日13:00-17:00
地点:zz
(6)相约同心里·牵手浪漫七夕
举办同心里民宿街七夕情人节专场,推介情侣民宿浪漫套餐系列,包含民宿、情侣浪漫晚餐、海陶手作、时光慢递、小提琴演奏等内容,营造七夕浪漫氛围。
时间:8月17日14:00-20:00
地点:XX同心里台湾风情民宿街
活动三:成长印记 感恩七夕
1.七夕成人礼大型祭拜仪式
以七夕谣开场,诵祝文、少儿集体祈福、16岁少年成人集体宣誓、长者为少年挂彩、焚七星亭等祈福祭拜仪式。
时间:8月17日17:00-18:00
地点:xx国际放生台
2.“感受国学魅力品味传世经典”经典诵读会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童谣、诗歌、独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与历史对话,与圣贤交流,描绘孩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寄愿。
时间:8月17日18:00-20:00
地点:xx国际放生台
3.七夕感恩福宴
以七夕节当日特定的xx传统美食为主,烹制特色菜肴,邀请亲朋好友参与,感恩成长,祈福健康平安(由旅游公司提早对外推介)。
桌数安排:国际放生台200桌,xx、xx、xx顶、金岙、中仑、惠民、垅头等村各10桌以上。国际放生台以游客参加为主,各活动村以本村16岁少年家庭参加为主。
时间:8月17日18:00-20:00
地点:xx国际放生台
4.文化礼堂成人礼
XX各村文化礼堂组织当年16虚岁少年,集中举行成人礼仪式,并对外地游客开放和参与(散客为主)。
时间:8月17日16:00-17:00
地点:XX辖区各村文化礼堂
活动四:海岸悦动 浪漫七夕
1.沙滩假面音乐派对
在xx沙滩组织假面音乐派对,让参加活动的男女青年带上各种各样的假面派对面具,在音乐的衬托下,在沙滩上听歌跳舞,做各种好玩有趣的游戏,享受七夕浪漫之夜。
时间:8月17日20:00-21:00
地点:xx沙滩
2.爱转角遇见你
在XX蓝色海岸带沿线节点布置爱相伴指纹墙、晒幸福·爱自拍布景、艺人街头驻演等内容,游客可以在连港蓝色海岸带沿线各节点欣赏音乐、参与现场互动,感受浪漫的七夕之夜。
我精心推荐
『贰』 浙江一带七夕的活动是怎样的
浙江一带的七夕活动可称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即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桥正中还可堆放人们送来的檀香包、元宝锭,红绿相间,金碧辉煌,宛如一件件精美工艺品。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祈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鹊桥传说衍化而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要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石榴、莲蓬、白藕、红菱、柿子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得巧。
在浙江,还有外婆给外孙送巧食的习俗,认为孩子吃了就能生巧。在绍兴的一些农村,七夕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地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在夜静人深的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和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当然,这些习俗是因传说而生,但是却代表了人们对有情之人的良好祝愿。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明清以来,在杭州地区家家户户在七夕这天都要用槿柳叶泡水,给女孩洗头发,以效织女在此日沐浴洗发、使女孩聪明灵巧。
在杭嘉湖地区,这一天,妇女们便取来槿树叶揉搓,取其滑腻的液汁来洗头,以使得头发乌黑生辉,不生头虱。
七夕在温州的洞头地区是个文化气氛非常浓郁的节日。这一天,当地年满16虚岁的孩子都要参加成人礼,未到年龄的,则是属于他们的儿童节。同时,七夕也是祈求安康和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这一天,洞头地区的村子里集中当地儿童,以16虚岁为标准,分成两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身着传统服饰主持。并贡上红圆、寿龟、巧人饼等特色供品,念诵祭文祝词,焚七星亭,为孩子们祝福纳祥。
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有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为未满16岁的儿童祈愿的习俗。早在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惠安、泉州等地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仍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石塘小人节的程序是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每天清晨需点七支香,祭七女神。初七清晨,在门口设供桌,摆放彩亭或彩轿,点香烛,放七个酒盅,和香蕉、葡萄、西瓜、木耳、香菇等时鲜果蔬,以及糖龟、刀肉、鱼干、鸡蛋、粽子等祭品。
祭祀仪式一般由女性长辈主祭,祈求七女娘妈佑小孩聪明、健康。祭拜仪式结束时,燃放鞭炮,焚化彩亭或彩轿以献给七娘妈。
从凌晨至9时这个时段,整个渔区小镇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耳,热闹非凡。
石塘小人节以石塘、箬山为中心,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既保存了宋代京城开封与临安流行的七夕风俗,同时又是在该地区特有社会环境中演变的结果。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萧山坎山一带的乡民就会自动地聚集在地藏寺中,望着天上的繁星明月,用心聆听着牛郎和织女的诉说衷肠。有数以千计的乡民夜宿地藏寺,彻夜祈求地藏菩萨上天奏告,让玉皇大帝开恩,让这对有情人一家团圆,永不分离。
『叁』 台湾为什么称七夕为七娘妈生日
七夕是一位神祇----七娘妈的生日。七娘妈和床母一样,都是儿童的保护神,但是两者拥有不同的传说来源。七娘妈又称为「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星娘娘有人指其为北斗七星的配偶神,有人则认为是指包括织女在内的七仙女,又称「七仙姐」或「七仙姑」。在台湾以七星娘娘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斗六镇的济安宫与嘉义县太保乡的福济宫。「七星妈」与「天女娘」则专指织女。台湾以七星妈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水林乡的七星宫及台南市的开隆宫,均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民间信仰七娘妈者,皆於七夕此日黄昏供祭。供品有软稞(一种中心压凹的汤圆,传说是给织女装眼泪的)、圆仔花(即千日红,为祈求多子多孙)、鸡冠花、茉莉花、树兰、胭脂、白粉、鸡酒油饭、牲礼、圆镜。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家有满十六岁者,特供粽类、面线。祭後,烧金纸、经衣(印有衣裳之纸)、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古架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婆姐,传即临水宫夫人女婢),表示该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
约在儿童周岁前後,往寺庙祈求七娘妈或注生娘娘观音妈、妈祖等,请求保护,并以古钱或银牌、锁牌,以红绒线串成絭,悬在儿童颈上。父母并为孩子许愿,如果子女能顺利长至十六岁,必至庙中还愿。此後每年七夕,父母会带孩子至庙中祭拜。附近无庙的,就在家中自设香案,并在神位前换上新的红绒绳,称为「换絭」。等到子女满十六岁则於七娘妈生日此日「脱絭」,往寺庙祭拜还愿,答谢七娘妈的庇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