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豆腐与七夕

豆腐与七夕

发布时间: 2023-04-24 09:09:29

七夕情人节晚餐做什么好

七夕情人节马上就要到了,想和TA有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想亲手准备一份爱心晚餐给心仪的TA,那七夕情人节晚餐做什么好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七夕情人节晚餐做什么好

坚果牛排的做法

材料: 牛里脊,葱头,土豆,杏仁,盐,黑胡椒粉,啤酒,蒜,番茄沙司

做法:

1.牛里脊切片,用刀背砸松牛肌肉组织,加盐、黑胡椒、啤酒(用红酒可能会更好些)腌渍10分钟;

2.葱头切成洋葱圈,杏仁用温油炸酥,切碎;

3.土豆蒸熟,去皮,制成土豆泥,加洋葱粒、蒜蓉、奶油、盐炒入味;

4.锅内放黄油融化,用小火煎牛排;

5.反面,放洋葱圈,加啤酒(用红酒跟好)煎5--6成熟;

6.洋葱粒、蒜蓉用黄油(或者橄榄油)炒香,放番茄沙司、高汤、盐炒成番茄酱汁,浇在牛排上,放上土豆泥,撒杏仁。

韩式牛排的做法

材料: 排905克,酱油120毫升,白糖60克,芝麻20克,芝麻油30毫升,小洋葱3个,切细片,蒜头2个,压碎,甜料酒75毫升

做法:

1.用一个 大碗,将酱油、糖、芝麻、芝麻油、小洋葱、蒜和甜酒搅拌在一起。然后把牛排放入,各面都裹满。盖上后放入冰箱12-24小时。

2.用中火将大锅加热。放入牛排炸5-10分钟或直到牛排不再是粉红色。配上沙拉或炒饭即可。

香煎小排的做法

主料:牛排1250克,

调料:猪油100克,辣酱油25克,盐5克,胡椒粉4克,啤酒100克,黄油100克

做法:

1.将中段牛排切成20小块,用刀拍平成厚约1.2厘米的片,撒上盐、胡椒粉拌匀;

2.煎锅烧热,放入猪油,将牛排下锅,煎至七八成熟;

3.将锅中猪油滗去,加入白脱油、麦芽酒、辣酱油、清汁,略翻一下起锅装盘;

4.浇上煎下来的原汁沙司,旁边配些煎番茄、炒青豆、炒细土豆丝即成。

莎朗牛排的做法

材料: 莎朗牛排1块,奶油60公克,红酒2大匙,黑胡椒粉适量,糖适量,盐适量

做法:

1.将沙朗牛排修整边缘形状、去除油筋,备用。

2.将红酒、蒜头碎、黑胡椒粉、糖、盐拌匀,倒在作法1的沙朗牛排上。

3.将步骤2的沙朗牛排腌约5分钟,备用。

4.热一锅,将奶油放入锅中以中火烧至8分热,转中小火。

5.将作法3的牛排放入锅中,每面煎约3分半钟,煎至表皮呈现金黄色即可。

红酒牛仔骨

材料:牛仔骨600克,红酒75ml,可乐50ml.

做法:

1. 牛仔骨洗净备用,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腌制10分钟。

2. 锅内放入适量的食油,开中火,放入牛仔骨两面煎到微黄色。

3. 煎好的牛仔骨放入高压锅内,加入红酒75ml,可乐50ml.及少量的水焖煮约20分钏钟。

七夕做什么菜好

推荐一:水晶之恋

晶莹的玫瑰布丁,如朵朵玫瑰在盘中绽放。流转的色泽,润滑的口感,甜蜜的味道,让人想到相恋是那般美好。

原料:干玫瑰花20g、玫瑰花酱2茶匙。琼脂4g。

做法:琼脂剪小段,用冷水浸泡至软;玫瑰花冲入800ml开水,泡玫瑰茶汤待用;泡软的琼脂放入锅中;加入泡好的玫瑰茶汤;加入适量玫瑰酱。小火加热,一直搅拌至琼脂完全融化;温度稍降之后,将溶液倒入布丁模具,送入冰箱冷藏定型。

推荐二:天仙配

素什锦寓意“天仙配”,代表着对爱情最美好的祝福。炒素什锦色泽亮丽,清香微辣,别看这是一着素炒,各种原料可都是营养非常的哦。

原料:新鲜蘑菇40克,水发香菇40克,黄瓜40克,胡萝卜40克,西红柿40克,西兰花40克,玉米笋40克,荸荠40克,莴苣40克,生姜1小块,淀粉适量。食用油50克,高汤适量,姜汁适量,胡椒粉1小匙,精盐1小匙,味精小匙。

做法:蘑菇和香菇切成扇形块;黄瓜、胡萝卜切段。西红柿去皮切菱形片;姜去皮切锯齿片;西兰花掰成小朵。玉米笋切段;荸荠、莴苣均削成球状。把全部主配料放入沸水中焯一遍。锅内放少许油,烧热,投入全部主配料,加入高汤及其他所有调料翻炒,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推荐三:比翼双飞

很多人都会拿鸡翅来比喻比翼双飞,此菜是选用鸡翅为主料,先用蜂蜜等调料腌入味,油炸成金黄色后,再与番茄一同焖煮而成,成菜酸甜适口,鸡翅嫩滑入味,而取名为“比翼双飞”,有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意!

原料:鸡翅5~6只,生菜、西红柿、盐、生抽、老抽、鸡粉、青梅酒、蜂蜜。

做法:鸡翅洗净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加入腌料静放1小时;热锅温油放入鸡翅每面2分钟,后转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将腌制鸡翅的汁料倒入锅中焖煮鸡翅约10分钟,捞出鸡翅装盘。适量生粉勾芡,转大火收汁淋在鸡翅上,撒些许芝麻即可。装盘时可以将生菜切碎垫盘,西红柿雕花装饰增加色彩感。

推荐四:爱的甜蜜

我推荐这道糟溜鱼片,雪白的鱼片经过上浆滑油,调料中加入香糟酒,口感鲜嫩,糟香浓郁,就如爱的甜蜜,非常适合情人节食用!

原料:鲈鱼、黑木耳、糟卤、鸡蛋白(鸡蛋清)、食盐、白糖、胡椒粉、淀粉。

做法:鲈鱼宰杀洗净,去头、去龙骨、去鱼皮、去肚膛,斜片成约5mm厚的片;加入盐和胡椒粉拌匀,拌入蛋清和干淀粉搅拌均匀,入冰箱冷藏2小时;黑木耳用清水泡软后洗净撕开,用水煮开一分钟后捞出铺放在盆里;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后另放油烧至三成热,将鱼片逐片放入;鱼片全部放入,至鱼片发白立即倒出滤油;锅内放清水和盐、糖调味后,轻轻地放入鱼片小火烧开;加入糟卤轻轻地晃动锅,不要用锅铲多翻动鱼片,以防鱼片碎散;慢慢地淋入水淀粉勾薄芡后出锅,倒入铺放黑木耳的盆里即可。

推荐五:甜甜蜜蜜

莲藕有了糯米的醇香,糯米有了莲藕的清爽,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人的爱情也似这糯米藕的味道。

原料:藕、糯米、糖桂花、蜂蜜、白糖、苏打粉。

做法: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1小时左右。沥干水分备用。鲜藕去皮后洗净。一端斜切一刀,藕梢留用。将糯米从切口藕洞处灌入。灌满后把切下的藕梢盖在原切口上,用牙签固定。把藕置于锅中,放入小苏打,加水用旺火煮熟,捞出后倒出小苏打水。原锅置于火上,加水、白糖、糖桂花,放入藕旺火烧沸,转中火煮至藕酥时将藕捞出。放凉以后切成片装盘。另起锅,加入原来煮藕的汤水,烧至浓稠呈蜜汁状时,浇在藕片上。最后淋上蜂蜜即可。

推荐六:双瓜拌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为大家推荐的第二道菜名叫:双瓜伴红豆,这道菜寄托了天下所有有情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道菜可谓是寓意深刻,红豆代表相思,冬瓜,南瓜做的心型,代表牛郎织女虽然在天上相隔各一方,但还是心心相印,携永之情不断。

原料:冬瓜、南瓜、红豆。

做法:先将冬瓜,南瓜去皮去籽,切片,做成心字型,用色拉油,盐,味精调好入味。将红豆放开水里煮透酥糯。将调好味的冬瓜片,南瓜片上笼蒸熟,起热油锅放入番茄沙司,炒匀后到入煮好的红豆,略翻炒几下就可以了。双瓜围边,红豆倒入中间,装盘即可上桌。

推荐七:骨肉相连

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道:骨肉相连,寓意情侣间绵绵不断,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

原料:鸡腿碎肉,鸡脆骨,竹签,盐、酒、鸡精、胡椒粉、孜然粉。

做法:先将买来的鸡肉切成小块的'碎肉,脆骨要清洗后去掉带血的黑头部分,然后切成小块待用。将切好的鸡肉和碎骨,按照标准70%的碎肉加上30%的脆骨比例混合。将盐、酒、鸡精、胡椒粉、孜然粉按照自己口味多少调制成腌制料汁,注意要搅拌均匀。拌完料后,即可开始腌制肉和脆骨了:把准备好肉和脆骨倒到料汁中腌制,搅拌大约3-5分钟即可。然后,在冰箱冷藏室放置1-2个小时。从冰箱中取出腌制好的肉,串签的比例大约是3块碎肉加一块脆骨。串起来后将形状稍作整理,尽量让好看些。将肉放入烤箱或微波炉,温度控制在180度-220度之间,如果是微波炉的话调整到烧烤档位即可。烤肉的时间一般情况是6-12分钟。注意不要烤的时间太长,以免口感太干没有肉感。

推荐八:鱼水之情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人世间的爱,无非就是鱼与水之间的情感,再为大家推荐一道:鲫鱼白玉汤,这道汤寓意了情侣间水乳交融的感情。纯白的豆腐,象征男女间纯洁无暇的爱情,嬉水的两条鱼,象征了男女之间的欢愉,喝这道汤,真是情趣盎然。

原料:鲫鱼2条、豆腐1盒、葱、姜、盐、胡椒、鸡精。

做法:鲫鱼开膛去内脏,去鳞去鳃,洗净后,用盐和料酒稍腌待用。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块待用。铁锅烧热,放入少量油,将鲫鱼放入,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在鱼上撒上些许葱、姜后,再加入5碗左右的水。加盖,烧开后用猛火煲10分钟后,换小火煲40分钟。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左右,加盐和胡椒、鸡精调味即可。

推荐九:天长地久

如果你厌烦了煎炒炸的味道,吃腻了大鱼大肉,那我们一起来改变一下口味,做一盘地地道道的清爽甜品--红酒醉雪梨,在炎热的夏季和你最爱的人一起品尝浪漫冰爽的味道吧!红酒雪梨是西餐中一道有名的甜品,既可以滋阴润肺、去痰止咳,又有促进血液循环、美容养颜的功效。这道美食具有清补、清火、去燥、安神、补血等功效,是一款节日的时令好甜品!

原料:红酒700ml、水晶梨2个、冰糖适量。

做法:水晶梨去皮去核对半切开,放入清水泡一下防止变色;红酒倒入锅中,放入冰糖、煮至冰糖溶化。放入水晶梨,中小火煮至红酒翻滚,小火继续煮一个小时;放入冰箱中冷藏几个小时再食用口感更佳。

❷ 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和除夕的来历

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❸ 七夕的应节食品巧果的制作中含有哪些材料

七夕巧果包括抄面粉,鸡蛋,芝袭麻,嫩豆腐,植物油,食盐,绵白糖。巧果形态:呈棱形小块,厚薄均匀。色泽:表面呈金黄色,油润,无生粉。口味:入口松脆,具有芝麻香味。

(3)豆腐与七夕扩展阅读: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称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区特色传统糕点,七夕的应节食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

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

亦是绍兴地区七夕必备食品。也是温州地区在七月初七时娘家亲戚送给外孙辈的一种礼品。 同时亦有极具胶东特色的山东巧果,制作时有专门的巧果卡子,即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枣木、梨木刻成的。

❹ 春节、端午、寒食节、七夕节、重阳节各吃什么

一、春节:

1、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 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5、春饼。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二、端午节:

1、粽子:粽子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2、雄黄酒: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三、寒食节: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四、七夕节: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五、重阳节:

1、花糕: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讲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没有新鲜姜末和食醋。因为螃蟹气味咸、寒,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调味外,还可以杀菌,破坏蟹中的组胺。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调味品,吃蟹时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鲜美。

3、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4、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❺ 七夕给女朋友送豆腐是什么意思

吃豆腐,现多指调戏,占别人便宜。此外还指开玩笑;旧时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有些人为了填饱自己的肚皮,经常厚着脸皮去蹭饭吃,时间久了,“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思。而把“吃豆腐”用在男人对女人的上面,就有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了。

❻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

导语: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每个节日都离不开美食,那七夕节通常吃什么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巧果的制作方法:

材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制作: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机械成型:用轧皮机(皮子车)压薄成型。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花瓜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药用价值很高。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瓜子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吃面条

另外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过去有的地方包饺子放钱,或放针,挺危险的。放针,就是乞巧。所以吃饺子从上边的花边咬起,吃的还要比较仔细,到后面针往往在面最底层。今后也不主张这样,终究还是有危险。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蜜

《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与此同时,蜜在我国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边形蜂窝属于巧夺天工的设计。此外,还可以用松针象征绣花针,煮松针汤喝;松针可入药,具有预防流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绣花线,用藕象征情意绵绵(藕与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团结,用红高粱与黄小米双色饭象征炎帝族与黄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商家开发七夕特色食品,开拓新的商机。同时也建议我国外交、文化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向世界输出七夕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❼ 七夕节传统美食介绍

导语:大家都已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七夕节会吃什么特色美食呢?色泽金黄、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在中国情人节当天,来点巧果、巧芽面,还能给爱情添点特别调味。吃罢,若感口干舌燥,不妨能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节传统美食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精美巧果动手做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每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因此,当天又被视作中国的情人节。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七夕节的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但都在节日当天吃巧果。巧果主要材料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时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但大致做法万变不离其宗:将白糖熔成的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用刀切为长方块,折出梭形巧果胚,再入油炸至金黄即成。

考究者还会使用“巧果卡子”的木制模具做出来各式各样的巧果,如鱼、花生、桃子、篮子、莲蓬、老虎、狮子等等。制作时只需将调好的面拽成小块塞进印模里,小号的用手指肚、大号的用手掌根压实与卡子一般平,然后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儿,用力将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种形状和印着吉祥图案花纹的“巧果”面团,接着经过烙烤或油炸后便可食用。吃时,若嫌干燥腻味,不妨喝几口王老吉,有助于预防上火。

有些地方还时兴串巧果、晒巧果,将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缀些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当装饰品的,有的家能挂一年,到来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旧的'。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称为乞巧。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在天上专门给王母娘娘织七色彩云,众仙女中只有她能担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织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饶命,还获得了每年跟牛郎相会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人说,织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变得心灵手巧,聪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他们喜欢在节日那天吃挂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冻等。

挂面

平安时代的书籍中记载“七夕吃挂面大病不生”,从很久以前开始,皇宫里就有七夕吃挂面的风俗。之后这个风俗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挂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对预防食欲不振和夏日厌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挂面摆放得像流动的河川一样,再点缀上夏季蔬菜和鱼贝类小菜,就成为了一道与七夕晚会绝配的美味佳肴。

果冻

在日本,七夕还含有“耕种的收获节”的意味,据说那天会举办一些庆祝黄瓜、茄子、茗荷等农作物平安结果、感谢上苍恩赐顺利收获的活动。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与果冻搭配在一起食用,一边感谢丰收一边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过。

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❽ 七夕做什么菜

1、白切来鸡:

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是自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系鸡肴中的一种,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属浸鸡类。其特点为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糖醋软熘鱼焙面:

糖醋软熘鱼焙面是豫菜的历史名菜。此菜名,其一在鲤鱼,河南得黄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鲤鱼,历代珍品。其二是豫菜的软熘,以活汁而闻名。

3、烤鸭:

烤鸭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北京菜或金陵菜,该菜品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其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食用,为宴席常用菜点,更是家常风味美食。

4、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料为:豆腐,辅料为:蒜苗、牛肉沫,调料为:豆瓣、辣椒面和花椒面、酱油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面,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翠、嫩、酥,将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5、红烧肉:

红烧肉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特色的红烧肉。其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锅具以砂锅为主,做出来的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营养丰富,入口即化。

❾ 拜七夕娘的贡品是什么

一般可以自己做红粿,还有大面包以及鱼猪肉,青菜炒豆腐等,作为拜七夕娘娘的贡品

❿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在古代,举裤阴历七月正好是女人们织布作衣的时候,于是七夕节的各种文娱活动就慢慢碧游形成了。
传统的七夕活动包括:对着月亮穿针、种粟米盆栽、晒衣服晒书、洗头发染指甲等,主要参与人员都是未婚少女,
有的活悔答销动甚至禁止已婚人士参加。在七夕节当天乞巧活动是我国的民族活动,
也就是要祈求织女让自己有更多的技能,特别是女孩子会祈祷织女让自己心灵手巧,当然每个地区活动可能有一些差别。

热点内容
怎么插花快 发布:2025-05-06 13:15:11 浏览:22
张妼晗七夕 发布:2025-05-06 13:13:35 浏览:753
今天七夕的夜晚 发布:2025-05-06 13:02:39 浏览:364
洛南玫瑰小镇在哪里 发布:2025-05-06 13:02:39 浏览:146
刘心情人节mv韩国 发布:2025-05-06 12:58:42 浏览:404
新娘鲜花花环 发布:2025-05-06 12:56:18 浏览:520
名品茶花排序 发布:2025-05-06 12:47:48 浏览:405
绿植租赁标书 发布:2025-05-06 12:44:04 浏览:213
四季海棠树苗 发布:2025-05-06 12:30:28 浏览:752
斗罗大陆花卉 发布:2025-05-06 12:08:32 浏览: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