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拜床母

七夕拜床母

发布时间: 2023-04-18 17:38:05

『壹』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1.乞巧活动。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犬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密。


2.拜织女。在七夕的夜晚,如果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王子(柱固、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在瓶子里插上鲜花和束红纸,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就可以向织女星默祷,默念自己的心事。拜织女的少女们都要斋戒一天,沐浴停当。

3.染指甲。说到七夕染指甲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而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就是染指甲,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将兑吸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致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贰』 台湾为什么称七夕为七娘妈生日

以七月七日为「床母生」,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床母的由来,据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书生叫郭华,去参加秀才的考试。路过苏州,住在旅馆中,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的姑娘一见锺情,当夜两人变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的姑娘很可怜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戚邻居知道,就把他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后来这个卖扇的姑娘竟怀孕了,个月以后产下一子,为了安抚郭华的灵魂,她经常地用酒菜在床上焚香祭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作,她说是拜床母可使孩子长得快,曾此便有人认真的仿效她拜床母。也有人认为卖扇的姑娘拜的是情夫(即台湾话的「契兄」),所以拜床母就是拜「契兄公」。

据说这个以讹传讹的床母生日就在七夕。本人将六岁以内的孩子称为「花园内」,军售床母的保护。所以在这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寝室供祭床母,供品要有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案之金纸),以拜谢床母保护幼儿。

【七娘妈】

七夕也是另一位神只----七娘妈的生日。七娘妈和床母一样,都是儿童的保护神,但是两者拥有不同的传说源。七娘妈又称为「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星娘娘有人指其为北斗七星的配偶神,有人则认为是指包含织女在内的七仙女,又称「七仙姐」或「七仙姑」。在台湾以七星娘娘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斗六镇的济安宫与嘉义县太保乡的福济宫。「七星妈」与「天女娘」则专指织女。台湾以七星妈为主神的庙有云林县水林乡的七星宫及台南市的开隆宫,均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民间信仰七娘妈者,皆于七夕此日黄昏供祭。供品有软稞(一种中心压凹的汤圆,传说是给织女装眼泪的)、圆仔花(即千日红,为祈求多子多孙)、鸡冠花、茉莉花、树兰、胭脂、白粉、鸡酒油饭、牲礼、圆镜。必不可少的还有一座纸扎的七娘妈亭,家有满六岁者,特供粽类、面线。祭后,烧金纸、经衣(印有衣裳之纸)、并将七娘妈亭焚烧,无法焚尽的竹古架丢至屋顶,此称「出婆姐间」(婆姐,传即临水宫夫人女婢),表示该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丢至屋顶,一半留下自用,据称可使容貌与织女一样美丽。

约在儿童周岁前后,往寺庙祈求七娘妈或注生娘娘观音妈、妈祖等,请求保护,并以古钱或银牌、锁牌,以红绒线串成,悬在儿童颈上。父母并为孩子许愿,如果子女能顺利长至六岁,必至庙中还愿。此后每年七夕,父母会带孩子至庙中祭拜。附近无庙的,就在家中自设香案,并在神位前换上新的红绒绳,称为「换」。等到子女满六岁则于七娘妈生日此日「脱」,往寺庙祭拜还愿,答谢七娘妈的庇佑。

七娘妈的信仰,在闽南及客家两个方言群中又有不同的传说。闽南的传说中只女的姐姐们由于同情牛、女两人被王母娘娘拆散,便暗中保佑那两个孩子,使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由此才发展出七娘妈是儿童保护神的说法。为人父母者,为了能让神保佑其子女,便把子女送给七娘妈为义子或义女,称为「拜契」。

客家人也有「拜契」的习俗,但是原因截然不同:相传七星娘娘有七位,自从织女退出后,只剩余六星在一起,由于没有固定祭祀的庙,所以在神格上属于「闲神」,平时下凡来游游野野(即闲游乱逛之意)。相传七星娘会抓人小孩,因此八字低的就给她作契子,以保平安。

【做六岁】

祭祀七娘妈最隆重的,要算是台南开隆宫的「做六岁」。台南地区在农历七月七日,凡家中有小孩满六岁的,家长都会带着子女前往开隆宫还愿。连横台湾通史:『富厚之家,子女达六岁者,糊一纸亭,祀织女,刑牲设醴,以祝成人,亲友贺之。』台南人做六岁的由来与五条港经济活动另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云昔在台湾府成大西门外水仙宫前有五条港,郊行云集,商业鼎盛,来往船只皆由五大姓分据码头装卸,其中不乏 仔工帮忙搬运,只有领半薪,所以当地工人家中,有小孩满六岁即在农历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时举行座六岁的科仪,并告知邻里分赠红龟,请来工头及亲朋好友欢宴庆祝,并从此日后可领「大工钱」。

台南做六岁的科仪是于七月初七准备麻油鸡酒、面线、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红龟稞、二根带尾甘蔗、金纸、经衣、七娘妈亭等祭品于门口祭拜,七娘妈亭是由竹架纸扎糊成的楼台,高约五有三层,各曾分别贴有福禄寿全、蓬莱宫、百子亭或七娘妈亭等字。若为男孩者做红龟,女孩做双连龟分赠街坊邻居除了携带供品祭拜外,还有一象征子女成年的仪式:父母手持七娘妈亭立于神案前,年满六岁的子女匍匐穿过供桌及七娘妈亭,男孩起身后须往左绕三次,女孩则右绕三次,称为「出婆姐间」或「出鸟母间」,鸟母,据说是七星娘娘所托照顾小孩的仙鸟。祭拜的供品中,较特殊的有「甜芋」,取其「吃甜芋才有好头路」的好口彩。有的人家也供祭香烟及槟榔,这是为七月日自鬼门关出来的「好兄弟」准备的。

除了父母当子女做六岁外,外婆家还须准备衣服、鞋帽、手表、项炼、脚踏车或缝衣机、鸡、鸭等,在七月七日这天至七娘妈庙为其外孙(女)做六岁,并设宴庆祝。

【乞巧会】

台湾府志:『人家女儿,罗瓜果、线针于中庭,为乞巧会』乞巧会台南府城妇女于七夕夜的传统活动,是夜在月下设香案,备针线、花生、瓜果、凸粉、胭脂之类祭拜织女及牛郎星。祭毕向月引线穿针,穿进,解为针巧美兆;并向天边抛凸粉,粉落脸上,解为面貌美兆。台南开隆宫正殿璧堵即有此种活动的彩绘。

台南府城夙以刺绣闻名,妇女皆专女红,故七月初七是日午亦又一俗,即放清水一盆曝晒日中,水渐热膨胀而生表面张力,置针浮水中,观盆内针下阴影诸状,如系云彩、花鸟、剪刀等形态,谓之得巧;反之则粗如槌子、系向铁丝,则谓之得拙。此与织布、刺绣信仰之神明有关,岁有拜织女、祭械神之说。

【魁星会】

「台湾县志」云:「七月七日,是日为魁星诞辰。是夜,各塾竞鸠资备祭品以祭,间亦有演戏者,欢饮竟夕,村塾尤甚,更有屠犬以祀者」。连横的「台湾通史」云:「士子供魁星,祭以羊首,上加红,为之解元,值当者持归,吉兆。以羊被角为解,而若元字也」。

魁星相传为文运之神,按魁星为北斗第一星,乃因魁有首选、第一之意,为士子所好,又魁与奎音近,遂以魁星作为奎星之俗称,事实上魁星与奎星各有所属,奎星为二八星宿之一,主掌文章。七月初七为魁星诞辰,故台南府城士子举行「魁星会」庆祝,是一种求取功名的助兴游戏。就是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成圆形或椭圆形可实用的干果,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以一人手握三种干果各一颗往桌上投,随它自行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前面停止下来,某人为状元、榜眼或探花..这样吃喝玩乐,一直玩到大家都获取功名才尽兴。

台南孔子庙自清康熙年间即建有魁星楼,可见府城读书人对求取功名的重视。

【晒书】

相传是日曝经书,不蠹,乃旧俗也。「世说新语」任诞一则故事:「阮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传为七夕一段佳话。古人惜书怕潮湿或遭虫蛀,乃于魁星寿诞晒书,表示读经载道,戒慎恐惧。

『叁』 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

1、吃美食

每逢佳节吃美食我想应该也是中国的传统。七夕节也不例外,过节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专属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会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好看的模样,自己做了端出来吃或者拿出去卖。反正,七夕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2、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这个习俗大概是为儿童准备的。七夕时人们会做一些形象各异的小玩偶摆在家里。最开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织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动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后来却越做越精致,不只用金银,还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样高的奇特玩偶。

3、穿针比赛

七夕节有三大比赛,穿针比赛其中最早开始流行的,大约从汉代开始。在七夕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有出家门,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边猜女郎织女相会会说什么轻言密语,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3)七夕拜床母扩展阅读:

七夕的传说: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肆』 农历七月初七拜床母的由来是什么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位叫做郭毕的书生,寒窗苦读数十载,有一年,他踌躇满志地进京赶考。

在途中,郭毕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郭毕被姑娘的清丽万方和机巧伶俐所吸引,姑娘也为郭毕的才高智广、性情儒雅所折服,两人一见钟情。

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之后,离科考的日子一步步逼近,郭毕心想再也不能这样耽搁下去了。

于是,在临别前,郭毕依依不舍地与姑娘话别,并许她一生,让她等着自己取得功名后回来风光迎娶。

可是,姑娘实在不能忍受这种分离之苦,她对郭毕说,自己并不在乎他是否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她要的,只是与他时刻厮守,哪怕一生都吃糠咽菜,她也不后悔。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郭毕欣慰之余,却仍然决定去进京赴考,不为对得起自己十年苦读,只为给得起姑娘荣华富贵的生活。

于是,郭毕义无反顾地启程了,就在他启程的这一天,一场大雨从天而降,连绵不绝,但是这也并没有阻止郭毕进京赶考的脚步,因为,若不赶快赶路,就会错过考试的时间。尽管雨水冰凉透骨,郭毕的心却是温暖的,因为里面装着恋人的身影。

再说这位姑娘,从此之后就在家里幽幽等待,命运弄人,姑娘没有等到深爱的人微笑归来,却等到了令她心碎的噩耗,那就是郭毕在途中不幸身染重疾,于考场上吐血而逝。

姑娘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哭得撕心裂肺,不欲独活。夜深人静之时,姑娘正想以三尺白绫结束生命,忽见烛光摇曳,隐隐有一端丽仙女立于床前,并对姑娘说姑娘已身怀有孕了。

这个消息令姑娘重新振作起来,同乡人帮她运回了郭毕的骨灰,她将其埋于自己床下,仿佛感到恋人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样,轻轻拥抱着她,安慰着她。

10个月过去了,姑娘产下一子,相貌与郭毕一般英俊。

姑娘常于床头焚香祭拜,人们好奇,就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姑娘就说是在拜床母,以保佑孩子平安长大。

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在农历七月初七拜床母的习俗就开始流传了。

拜床母的习俗在一些地方演变成了一种生育信仰,那就是在七夕种生求子的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然后再摆一些制作的微型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有的人家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一定高度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元代诗人孙淑有诗道: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邻家小女都相学,斗取金盆看五生。

南方各地又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农历七月也正值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做成假的双头莲,造型可爱,颇受时人欢迎。这许多应节植物制作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

在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其中,有用蜡塑造各种形象的,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上,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还有种说法是,蜡制的婴儿玩具就是磨碣乐,磨碣乐在早先传入我国时,即是专门供妇女求子的祭品。对于这一说法,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在诗作中也有描述:

踉蹡儿孙忽满庭,折荷骑竹臂春莺。巧楼后夜邀牛女,留钥今朝送化生。节物催人教老去,壶觞拜赐喜先倾。醉眠管得银河鹊,天上归来打六更。

这些习俗,充分显示出宋人当时已真正懂得生活的乐趣,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伍』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有拜魁星、染指甲、拜七娘妈等习俗。1、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在七夕晚上会有拜魁星仪式。2、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习俗。3、在闽南香港台湾一带,七夕这天人们会去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热点内容
七夕节洗礼 发布:2025-05-07 00:10:07 浏览:509
绿植墙形象墙 发布:2025-05-07 00:08:38 浏览:644
北方适合大型绿植 发布:2025-05-06 23:41:01 浏览:6
独幽盆景园 发布:2025-05-06 23:34:17 浏览:348
lol七天皮肤活动情人节 发布:2025-05-06 23:33:30 浏览:840
七夕节弹珠 发布:2025-05-06 23:30:18 浏览:475
樱花岛岛 发布:2025-05-06 23:18:36 浏览:254
花卉特效 发布:2025-05-06 23:16:20 浏览:292
梅花鹿引种 发布:2025-05-06 23:07:12 浏览:492
师尊海棠 发布:2025-05-06 23:00:25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