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潮语

七夕潮语

发布时间: 2023-03-24 13:50:58

Ⅰ 广东云浮市各地方的农村节日有哪些六都有什么节日

潮汕春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年)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年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年,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年,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 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 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 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如果有恶鬼 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 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厂 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嫌含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 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 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 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 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 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 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 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 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 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 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 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 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 ·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芹如笑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 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 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 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 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 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 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橡蚂“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传说,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 初一日,东家夫人过生日,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沾墨,不假思索便写出此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 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 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 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 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 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 祀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 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 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 于大厅,一家人入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 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 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 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 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 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三、迎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 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六、掼春(挑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桩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说的就是这种风俗。,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的意思。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阿姆,下物食(大妈,送点心来了)。”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媳妇,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
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七、家庭赌博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值得一谈的是,春节期间以“赌”为乐的习俗。
春节期间,大家都休息,兜里也都有钱。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围着赌博,更多的是“家庭赌场”,往往是一家老小围聚一桌,由家长做庄,其他人押注,赌个天翻地覆,但最终是“肥水不流别家田”,因而有的是欢乐,没有真正赌博时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劳碌一年,难得有欢乐机会的家庭主妇们,更乐意趁此机会玩一玩。大多数家庭只赌一晚便不再赌了,只是旧俗不改罢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赌兴,真赌下去,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天,赌是犯法的,不能以此取乐,要彻底改变这一恶习。
八、回娘家(食日昼)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曰“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有趣的是在诸路神仙上天的这段日子各乡村的庙宇还不能忘了上供。为什么神灵上天了还要上供呢?因为上天的仅仅是各路神灵的“领导”,他们的手下还在“坚守岗位”呢!谁勤于祭拜,谁偷懒,他们会一一登记在案。
十、吃七宝羹。
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食“七宝羹”,它是采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以此来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并说“七宝羹”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1]
十一、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Ⅱ 九公里温泉东方温泉现在被封闭没有

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地,或许“潮汕”算一类。 这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带着一种古老传承色彩,散发着袅袅香火,以及很多不合时宜的传闻。 我们不妨走进潮汕城市,再来说说「 潮汕故事」 。
都说难倒地理考生的题有一道——潮汕是哪个市?很多人就下意识地想到不过是潮州和汕头,而其中的揭阳可委屈了,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揭阳却往往没了姓名,经常被忽略成“潮汕小透明”,没啥存在感。
揭阳确实是潮汕三市里最低调的那个,都说谈论起潮汕话题,汕头牛肉丸和潮州工夫茶就足以占据半壁江山,论旅游知名度,想逛海景去汕头的南澳岛,想逛历史古城风貌?潮州有湘子桥和牌坊街,但话筒要给到揭阳,确实会落得冷场的尴尬局面。
△揭阳城区风貌 /视觉中国
但老艺术家想替揭阳站站桩,它可是潮汕之源,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潮汕地区面积和人口的第一大市,要想了解潮汕文化的精髓,没到过揭阳,真算白来了。
揭阳,最没存在感的潮汕城市?
在广东,一提到潮汕,“胶己人”的DNA就动了。
当潮州人以历史文化古城为豪,汕头人以创新特区和一线海景自居时,最落寞的或许是夹在当中的揭阳,往往被当成“潮汕中转站”般的存在,就连提到美食也似乎被遗忘了。
△说到揭阳,大概大家也就对潮汕机场和肠粉有记忆点/图虫
但实际上,如果你深入了解过“什么是潮汕”,你会懂揭阳这座城市有多么值得拥有姓名。无论从体量,还是从历史资历的维度上看,揭阳都属于潮汕铁三角的“大哥大”。
至于为什么存在感如此低,这或许是因为揭阳实在太“散装”了。
揭阳是潮汕地区最大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北与梅州丰顺、五华县接壤,南濒南海,西邻汕尾。全市总面积多达5265平方公里,接近汕头和潮汕两市面积的总和,人口557.78万也位列潮汕三市第一。
揭阳的“大”在于丰富广博的风貌,境内高山、森林、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温泉众多,河网密布,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可谓倚山濒海,山川毓秀。
△揭阳是潮汕最大的城市 /视觉中国
在这座城市,每个区域都各具特色,而且都能solo出道。
论高山流水的绿色生态得看揭西,它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在粤东是绿宝石、后花园般的存在。
位于揭阳西北部的揭西县,地处莲花山南麓,左拥“揭阳第一高峰”、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右抱“岭南第一瀑”黄满寨瀑布。大北山森林公园被誉为揭阳的天然屏障,逶迤连绵,层峦叠嶂,以雄、险、奇、秀、幽、旷著称。
△揭西黄满寨瀑布 /图虫
论海洋资源,惠来可谓当仁不让。它拥有109.5公里的海岸线,是揭阳唯一的海上门户。
论名气不如汕头的海,但因此多了份原始淳朴的海景和渔村风情。靖海客鸟尾水清沙白,它的美如今越来越被人看见了,临海一角如飞禽走兽般新奇百怪的石笋给海景添了份独特的记忆点。石碑山灯塔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的,且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
△惠来客鸟尾/图虫
其中的经济担当,得是普宁市。
作为粤东重要的商埠和经济信息中心,普宁的纺织品、服装、中药材、卷烟物流、茶叶、水果等商品专业市场辐射全国。它拥有粤东最大的陆路口岸,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
△普宁是揭阳的经济担当 /视觉中国
普宁人可太会做生意了,蓬勃发展的商贸物流更展现了揭阳人通达八方的眼界。普宁还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中国青榄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无论农业还是商业,实力都很能打。
但要论硬实力,揭阳还有一个隐藏的称号不为人所知——“亚洲玉都”,而这一技能不得不归功于揭东县。
揭东县阳美村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档玉器集散地,每年都能吸收缅甸七成以上的高端玉石毛料,经过当地匠人的精雕细琢,产出全国九成以上的中高档翡翠玉。别看这条村有多不起眼,可能平平无奇的玉石小贩,手持的就是价值百万的翡翠吊坠。
△揭阳还是“亚洲玉都 ”
若论起软实力,那必然是能为揭阳代言的榕城区。
榕城榕江穿城而过,城区在水中央呈现葫芦形状,素有“水上莲花”“浮水葫芦”的美称,江面上还有目前中国国内最高、最长的江上音乐喷泉。
榕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国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潮州音乐)之乡”之称,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山水与古城依旧、繁华与静谧依旧,历来就是揭阳新旧交替最集中的核心地带。
△榕城被称为“水上莲花” /视觉中国

揭阳,潮汕大佬够老够姜
要想读懂潮汕文化,揭阳是绝不可忽视的一座城市。
它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考古发现这里遗存的文物年代最远,在普宁广泰虎头埔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窑群遗址,这在整个粤东是绝无仅有的。
揭阳建制时间最早,往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属闽越之地,是广东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史载已有2200多年。
△揭阳西湖风景 /图虫
毫无异议,潮汕话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方言,真要细分的话,揭阳话或许是潮汕地区各县潮语中保留古音最多的地区。
饶平学者郑肫仁在《古县富古音》一文中称:“揭阳是岭东最先建起的古县,而后又建海阳、潮阳,合称'三阳',揭阳先走了几大步,文化远比后二县发达,故保存的古韵母音特别多,也特别牢固,历来人们称颂榕江人语音特别优美悦耳,这是古韵母多的缘故。”
作为“粤东古邑”的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即莲花山脉)。“揭最多榕,故江曰榕江,城曰榕城。”榕荫如盖、四面环水,榕江和榕树构筑成揭阳城之魂,揭阳的别称——“榕城”也因此而来。
揭阳自古以来就是浸润如玉的岭南水城,呈现城随水转,水为城存的山水城市格局。明朝潮州知府邱齐云的一句“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便是旧时榕城生活的生活写照。
△揭阳也是岭南水城,水乡风韵犹存/图虫
如今在榕江两畔依稀还能瞥见钟灵毓秀的古城风貌。揭阳城区历史形成的旧城路网系统很有意思,航拍俯瞰会发现这些街道恰好构成了“丁”字街格局。
要是骑上小电炉兜一圈,柴街、布袋街、打铜街、新马路、西马路、北马路、韩祠路、中山路风光尽入眼前。
△揭阳老街还能见到不少骑楼/图虫

尤其是中山路和西马路一带,还保存着完好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独具南洋风味的粤东“骑楼”,那里曾是揭阳县城的交通要道和商埠中心,石鼓里、郭之奇大夫等传统潮汕民居群还能看到明清时期的古风。
揭阳的“古老”是赫然在目的,它拥有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即“揭阳学宫”,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古时为揭阳的最高学府,现存总面积20020平方米,面积仅次于山东曲埠孔庙。
△揭阳学宫/图虫
位于榕城新兴路口,有一座古城楼矗立于榕江畔,因其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
别小看这道古城门,它是揭阳古邑的标志性建筑,毫不夸张地说,进贤门于揭阳,正如小公园之于汕头,湘子桥之于潮州的地位。
△进贤门/视觉中国

据说之前官员赴任都要从进贤门走过,以取好意头。千百年过去了,这一古老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很多揭阳人有学生升学甚至有婚事,都会在进贤门走一遭以求好彩头。
满城的古韵少不了鼎盛香火的烘托。这就不得不提揭阳每到正月过年都“闹热”的城隍庙了,它是目前现存广东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古建筑。
清朝林大川在《韩江记》里对当时揭阳城隍庙的盛况有过记载:“我潮神灵显赫,以揭阳城隍为最。”
△揭阳城隍庙营老爷盛况/图虫
在揭西县,还保存着潮汕地区最为古老的寺庙——三山国王祖庙。祖庙始建于隋朝,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
三山国王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是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守护神,如今依旧承载着海内外华人和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情感交流的精神羁绊。
△三山国王祖庙
说到古老,当然少不了揭阳的古村落,很多都是潮汕民居建筑特色的集大成者。
普宁洪阳德安里古寨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建筑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
德安里的建筑可以说是集齐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厅亘、五间过、四点金、下山虎、五壁联、独脚狮等,堪称潮汕建筑艺术的奇葩。
△普宁德安里古寨/图虫

揭阳人的低调“世情”
值得拥有姓名
千百年来,对于潮汕文化的论道很多。大多围绕的无非是“东方犹太人”的形象——地少人多,粮食不足,因为贫穷而促使潮人到海外谋生。
因此“精耕细作”和“敢于冒险、勇于开拓”成了潮汕的文化传统,同样也为他们带来固步自封、保守传统的思想诟病。
实际上,或许我们忽略了重点:潮汕早有“移民”基因。
△潮汕人大多外出打拼 /图虫
潮汕地区自古靠海属富饶之地,才吸引了大量移民。潮汕的祖先,是历代直接或间接南迁的中原士族,融合了当地越族土著而成,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和繁衍才最终形成如今的潮汕人。
他们有很浓厚的移民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到清代后期又有海外拓展的移民群里,潮汕的规模如此之大,尤其是东南亚的移民潮。
△揭阳大桥 /视觉中国
如今在广深一线城市,到处都能见到潮汕人。他们大多因为工作发展原因选择大城市,或疲于职场打拼,或叱咤商场风云,他们身上早有一种“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以及心系家乡的情怀。无论身处何方,都似乎自带乡音和性格印迹。

他们比外界传言想象得更为开放,只不过历来迁徙的传统,让他们更看重敬祖重亲,心存根本,寄身异地更团结。
△潮汕人骨子里的家乡印记很重/图虫

别以为潮汕地区只有潮汕人。全潮汕地区潮、客混杂,也就只有汕头的澄海没有客家人。
这或许是不少人的冷知识——潮汕平原地区以潮语民系为主,山区则以客家语民系为主,凤凰山上还有少数畲族聚居。
揭阳背山面海,地处潮客文化交界处,客家话是揭阳的第二方言,大部分主要分布在揭西、普宁、惠来、揭东等地,约占全市总人口14.4%,其中以揭西最多,是潮客交融地带。
△ 揭西山区住着不少客家人/图虫
这赋予了揭阳多元丰富的属性——潮汕文化的海洋开放性格与客家山地文化的朴实内敛性格水乳交融,同生共长。
这也形成了揭阳独有的低调,但有“世情”的特点。在民俗和建筑景观上,也可以看到潮客文化浑融一体的风貌。
在揭西京溪园的粗坑村,你会见到既融进潮汕“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特点,又继承了客家人围龙屋的传统,同时还能巧妙运用苏式园林优雅的格调。
与潮汕人嗜好工夫茶相似,潮汕的客家人既有喝茶的精细讲究,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特殊的茶俗——食擂茶。
△潮汕工夫茶 /图虫
这种风俗还是当地人极其看重的仪式,无论姑娘出嫁摆酒,还是节日待客、亲友相聚,都会以擂茶相待。
他们对吃饱喝足的讲究,无非是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这就是将“工夫”灌注于日常生活的态度。看看他们的美食也同样如此,在精细的同时,又不失对传统家族的温情回望。
对于远在异地的潮汕游子来说,称霸广深街头的隆江猪脚饭,还有普宁肠粉、普宁豆干、深夜豆浆都是看似朴实无华,但又悄然慰藉人心的家乡记忆。
△ 普宁豆干和隆江猪脚饭/图虫
潮汕人爱吃“粿”,传说是受到潮州凤凰山原住游耕民族的影响,他们爱吃米粉、糯米粉、麦粉和薯粉做成的粿。
揭阳的“粿”随处可见:乒乓粿、红桃粿、粿条、草粿、粿汁等都是民间传统特色小吃。
△各种各样的“粿”/视频截图
傍水而生的揭阳人,蚝烙和鱼饭是渔民们必不可少的一餐。
银鱼饭、大眼鲷鱼饭、黄墙鱼饭……那些叫得上名或者叫不上名的鱼,经过他们的精细料理都是鲜香扑鼻的家乡味。
△简简单单鱼饭一餐/视频截图
就连喝一碗白粥(他们叫“白糜”)都有自己的特色,都与广州成糊状的粥截然不同,会将米煮得粒粒分明。
在这种炎热潮湿的岭南夏季,一碗白糜,简单配上菜脯、橄榄菜,再丰盛点会配鱼饭、腌蟹和腌虾姑,就足以让人在淡中寻味,身心舒畅。
△清淡白粥才是人间真味
“潮汕”这两个字于我们而言,有种与生俱来与古老神明对话的浪漫色彩,与繁华盛世更新迭代的新世界似乎存在着若隐若现的结界,于是总少不了一些纷纷扰扰的民间传言。
但拨开迷雾走进潮汕的世界,你会发现,于当今这个时代,葆有传统信仰的仪式感在当今容易丢失自我的年代实属难能可贵。
△潮汕人的民俗信仰自然而然保留下来 /图虫
民间信奉诸多神明,譬如天神公、土地公、三山国王、玉皇大帝……当地人都统称为“老爷”。
在揭阳,你会发现老爷庙随处可见。尤其在揭阳各地镇和村上,每到元宵节前后,各地青壮年肩扛八抬大轿,举乡抬神出庙游遍大街小巷,俗称“营老爷”(营即游,也就是游神赛会)。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 乔林烟花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虫
要是过年过节期间到揭阳,各地多种多样对传统民俗的仪式会让你应接不暇。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初六,揭东阳美都在举办火把节,不同于彝族、白族这些民族的火把节,阳美先民早自清光绪年间为了纪念先人就举办火把游行了。
元宵节前后,流行于普宁一带的还有“英歌舞”,即一种熔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据说揭阳英歌舞已有300多年历史,而普宁也被称为“英歌舞之乡”。
△普宁还是“英歌舞之乡”
这些独特的节日仪式早已成了在外揭阳游子的“文化胎记”。习俗和信仰或许是外界对揭阳和其他潮汕地区最深的印象,但老家在普宁的思聪觉得这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对揭阳最深的印象是“传统” ,这种“传统 ”在当下看似有点不合时宜,但内核 无非是希望世世代代子女平安顺遂, 似乎再难的事只要想着 “老爷保号” 就能 挺过去。
‍‍‍‍‍‍‍‍‍‍‍‍‍‍‍‍‍‍‍‍‍‍‍‍‍‍‍‍‍‍‍‍‍‍‍‍‍‍‍‍‍‍‍‍‍‍‍‍‍‍‍‍‍‍‍‍‍‍‍‍‍‍‍‍‍‍‍‍‍‍‍‍‍‍‍‍‍△潮汕人的“传统”在当下也是罕见宝贵的/摄by小七
在深圳打拼了5年之久的小七,老家在揭东。 她印象里的揭阳画面是这样的: 农历新年前后各个村子盛大的游神活动,七夕15岁孩子的成 人礼、中秋拜月娘、砌瓦窑砖窑……
这些仪式的寓意早已转化成她美好的童年回忆,年轻一辈的人会更懂“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含义——“可能有些会觉得封建迷信,但实际上所有这些传统,都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在之后化作一把心中的度量尺,提醒我攻坚克难、实打实干,并且尽量做到处处与人为善。”
△农村里,老人们在看大戏/ 摄by小七
参考资料:
《揭阳市志》
揭阳,潮汕之魂 中国国家地理
为什么是揭阳? 广东发布

‍‍‍‍‍‍‍‍“揭阳”城市旅游形象策划 郑泽国
揭阳城市发展中的古城保护与开发管理问题研究 黄鸿凯‍‍‍‍‍‍‍‍
潮汕古村落(揭阳篇) 潮汕印象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对揭阳有什么印象?
钟无艳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编辑 | 周芷若

排版 | 谢无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商务合作请添加:xzk96818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及申请加入旅友俱乐部
请勾搭老艺术家 travellerstories

热点内容
玫瑰名园 发布:2025-05-14 10:04:24 浏览:104
牡丹江首尔 发布:2025-05-14 10:01:32 浏览:129
酒店情人节营销方案 发布:2025-05-14 09:48:43 浏览:500
去甲醛的花卉 发布:2025-05-14 09:47:16 浏览:757
樱花眼影教程 发布:2025-05-14 09:34:15 浏览:55
南京花卉租赁公司 发布:2025-05-14 09:31:36 浏览:490
工行交通牡丹卡额度 发布:2025-05-14 09:28:29 浏览:154
奇迹暖暖七夕活动 发布:2025-05-14 09:27:41 浏览:839
兰花往下垂 发布:2025-05-14 09:24:08 浏览:670
来年看樱花 发布:2025-05-14 09:17:38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