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各种鱼
A. 七夕节吃什么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与瓜果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5、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1)七夕各种鱼扩展阅读:
“乞巧节”又称“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B. 七月初七吃什么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_松花_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C. 今天是七夕也是女朋友的生日,她喜欢吃鱼,谁能给我详细说说麻辣炖鱼怎么做吗急!!!
材料:草鱼1条、芹菜100克、洋葱半个、香菇4个
调料:郫县豆瓣酱、干红椒、姜、葱、花椒、料酒、盐、糖、生抽、白胡椒粉、玉米淀粉
卤料包:香叶、草果、桂皮、小茴香、八角
做法:
1、草鱼宰洗干净,切成小块,用料酒、盐、白胡椒粉腌制15分钟。
2、将洋葱切条,芹菜切条,香菇切片
3、干红椒洗净,用剪刀剪成小段,用冷水浸泡10分钟,姜、葱切片
4、炒锅内放入油,放入姜、葱,干红椒段炒出香味
5、放入郫县豆瓣酱翻炒出红油
6、加入高汤或清水煮开,加入生抽,糖及卤肉包,转小火煮2分钟,滑入鱼块
7、砂锅底部铺洋葱、芹菜、香菇
8、将汤烧沸后,移入砂锅内,再次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加盖略煮入味
9、炒锅放入油,冷油小火放入花椒、辣椒,炸至微焦色,趁热将花椒、辣椒、油一起淋在鱼上即可
D. 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和饮食习俗
一、七夕节的传统活动:
1、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版又叫“ 贺牛权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2、七夕节的习俗八: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二、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E. 七夕友人送来七条鱼。一条藕、一把葱、喻意什么。
一只鱼和一段藕没有任何关系
鱼吃不着有着千丝万缕的藕
也不能从藕的心结间内自由的穿梭
它们可能会相容会于一个小池塘
或是平淡夫妻的厨房里
两条鱼和两截藕也没有任何关系
藕的万般情丝是没法系住任何一条鱼
容纳它们的也许是一塘万亩的荷花
也许是一厢熙攘的水产早市
我说的鱼和藕和这些都没有任何关系
鱼像一条小船
在水里沉浮嬉戏
藕似一只小手
在泥里勤劳奔波
鱼放在水里时间久了会变质 腐烂,发臭
藕泡在水里则会越来越脆 越来越洁白
把一条鱼和一截藕各自放进一个盆里
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鱼在水域游荡
藕在水底沉沦
把两条鱼和两截藕各自放进一个盆里
关系就注定了
这也是我在这里的谜底
——那就是清白之家和糟糠之妻的生活
——男人和女人各自在脚盆里洗脚
男人也许漂泊一天了
女人也许藕等了一天
也许天天如此
如果鱼和藕能够定期的在盆里相遇
那些所谓罗曼蒂克的诱惑和出墙的野心
会在何处生根?
F. 海水鱼有哪几种
海水鱼有哪几种
海水鱼有哪几种,养鱼一直是很多人的乐趣,海水鱼也有很多人养,而常见海鱼的种类比较多,这些鱼类分布在海洋的各个区域,它们的水域有差异而且外表也有差异,那么海水鱼有哪几种?
海水鱼有哪几种1
1、新手可以尝试的品种:
黄尾蓝魔、公子小丑、双色古B、蓝吊、黄三角倒吊、狐狸鱼、西瓜刨、黑白关刀、人字蝶、泗水玫瑰 、玫瑰 、紫雷达 、雷达 、青魔 、双色草莓 、斑马虾虎 、蟋蟀(绿色) 、蟋蟀(柠檬色) 、红线虾虎 、美国红鹰 、金灯虾虎 、蓝灯虾虎 、金点虾虎 、尾斑钝虾虎 、钻石哨兵 、粉点虾虎 、金色虾虎 、尖嘴鹰 、喷射机 、黑肚弹 、鸳鸯炮弹 、三角炮弹 、魔鬼炮弹 、长须狮子鱼 、月眉蝶 、大眼鸡 、六线狐 、红鹦鹉 、珊瑚美人 、美国草莓 、粉红雀。
2、可以水族箱繁育的品种:
黑边公子小丑 、美国草莓 、蓝灯虾虎 、透红小丑 、黑红小丑 、番茄小丑 、金灯虾虎 、金透红小丑 、公子小丑、双带小丑 、黑双带小丑 、银背小丑 、蓝线 、日出龙。
3、适合微缸饲养的品种:
瑞士狐 、月眉鸳鸯 、蓝线鸳鸯 、蟋蟀(褐色) 、蟋蟀(柠檬色) 、蟋蟀(绿色) 、蟋蟀(黄色) 、蟋蟀(黑色) 、红线虾虎 、雷达 、紫雷达 、紫玉雷达 、蓝灯虾虎 、金灯虾虎 、黄纹虾虎 、黑天线虾虎 、大帆鸳鸯 、金点虾虎 、大帆虾虎 、金色虾虎 、红斑节虾虎 、红面虾虎 、四驱车 、琴尾鸳鸯 、黑线鸳鸯 、红海鸳鸯 、红斑琉璃虾虎 、绿纹虾虎 、箭龙 、橙尾瑞士狐。
4、小丑鱼类:
公子小丑 、蓝纹小丑 、黑红小丑 、红双带小丑 、透红小丑 、银背小丑 、黑边公子小丑 、咖啡小丑 、黑双带小丑 、番茄小丑 、金透红小丑 、黑白公子小丑 、鞍背小丑(褐色) 、白额小丑 、三带小丑 、印度红小丑 、双带小丑 、宽带小丑 、黑单带小丑 、玫瑰小丑 、阿曼小丑 、澳洲小丑 、伯爵小丑。
5、其它海水观赏鱼类:
雀鲷 、倒吊 、蝶鱼 、小型神仙 、大型神仙 、炮弹鱼 、青蛙 、狮子鱼 、拟雀鲷 、隆头鱼(珊瑚安全) 、隆头鱼(伤害珊瑚) 、鮟鱇 、蝙蝠鱼 、天竺鲷 、狐狸鱼 、剥皮鱼 、箱鲀鱼 、鲀 、石鲈鱼 、小带鳚科 、鳚科 、鹰鱼、格 、金鳞鱼 、滤沙型虾虎 、与虾共生型虾虎 、小虾虎 、海金鱼 、花鮨 、海马 、海龙 、鲨鱼 、海鳗 、石斑鱼 、鳐鱼。
6、其它海水观赏鱼:
金线鱼 、捷克飞刀 、红肠 、黄斑虎 、鳗鳚 、蓝面鸳鸯 、紫鸳鸯 、红线鸳鸯 、线纹环盘鱼 、大帆鸳鸯 、蓝点鸳鸯 、七夕鱼 、黑七夕鱼 、神像 、双色山羊 、胡子鲶 、灯眼鱼 、刀片鱼 、高鳍石首鱼 、孔雀鲆 、川纹笛鲷 、黄山羊 、黑背笛鲷 、帆鳍笛鲷 、黄金鲹 、海蛾 、铁头刀 、飞角鱼 、吸盘鱼 、松球鱼 、印度丝鲹 、暗色后颌。
海水鱼有哪几种2
海水鱼种类有:
刺尾鱼科、蝶鱼科、盖刺鱼科、镰鱼科、
海水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因此,我们要饲养它,必须要有相关的设备,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摸拟大洋中的生活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盐度1·020%~1·023%之间,并需摆上海里的动植物。如珊瑚、海葵、海蟹、海草等。只有这样,海水鱼才肯高高兴兴地在这里安居乐业,继续生活下去。
养海水鱼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掌握要领,它比金鱼、热带鱼还好养,且一年须换一次水,每次只须换1/3就行了。关键是在于水质和盐度的控制。
否则,鱼儿少到三五天,多则两个星期就会撒手而去。当然养得好的,可以三年五载的长期生存下去。海水鱼主要以珊瑚、海葵、海草等为伍,所以在鱼缸中摆入珊瑚、海葵、海草之类的东西,不仅可以与海水鱼相交辉映,点缀其生活环境,而且还是海水鱼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呢!当然,在人工饲养时,要按时加些营养液,用来调剂。
海鱼的种类
海鱼:黄花鱼,带鱼,鲅鱼,鱿鱼,墨鱼,偏口鱼,
鳕鱼、鲳鱼、鲈鱼、鳗鱼、马哈鱼、三文鱼、石斑鱼、马面鱼、大花尾,大懵仔,红柚,细鳞,青班,油锥,火点,鸡鱼,廉尖,红鱼,头鲈,金鮕,牙点,火点,石蚌,大星鲈,黄立仓,三刀
河鱼:鲤鱼、草鱼、鲫鱼、花鲢、白鲢、鳙鱼、武昌鱼、团鱼、白条、甲鱼、鲶鱼、黑鱼、桂鱼
海鱼有那几种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海鱼中常见的种类有:黄鱼、黄姑鱼、白姑鱼、米鱼、赤魟、带鱼、海鳗、鲳鱼、电鳐、秋刀鱼、鳓鱼、安康鱼、三文鱼、鲨鱼、乌鲳、小黄鱼、大黄鱼、金枪鱼、凤鲚、多宝鱼、鲆鱼、石斑鱼、黑鲷、大米鱼等等。
1、黄鱼
黄鱼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
2、黄姑鱼
黄姑鱼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鳔具有发声能力。在6~30、5℃的水温范围内,能正常生活,最佳的水温为18~28℃。适宜盐度范围14~32‰。
黄姑鱼有洄游习性,冬季在济州岛西侧的黄海中部越冬,春季向鸭绿江口、黄河口、莱州湾、吕泗洋、海州湾一带移动。5~8月在鸭绿江口、黄河口、辽东湾、连云港、舟山群岛一带产卵洄游。
3、米鱼
体侧扁,略延长。口腔内为鲜黄色;上颌外齿为犬齿状,尤以前端2枚最大。体背部为银灰褐色,腹部灰白。背鳍灰黑,软条的基部具数列小圆鳞,占软条高度的1/3。喜栖息于混浊度较高的水域。能以鱼鳔发声,性凶猛。白天下沉,夜间上浮;每年4~5月由深水区游向近岸作生殖洄游。
4、带鱼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微凸。
5、三文鱼
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淡水、海水中,是溯河洄游性鱼类。***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
海水鱼有哪几种3
常见的海水观赏鱼种类
1、蓝倒鲷
分布于印度洋或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我国南海也有分布。体长20~26厘米;体呈椭圆形;体表湛蓝色,从眼部开始沿背部到尾柄处有一条黑色带纹,胸鳍到尾柄处也有一条黑色带纹。背鳍、臀鳍、尾鳍的边缘镶嵌有一条黑边,尾鳍橙黄色。
饲养水温27℃,海水密度1、022。饵料以浮游动物或藻类为主,杂食性,也可摄食人工饵料,可投喂碎鱼肉、水蚯蚓、颗粒饵料等,也可啄食生长在岩石或缸壁上的藻类。它有占领地盘的习性,在水族箱中要避免将两条同等大小的同种鱼混养在一起,防止彼此争斗而受伤。
2、长嘴倒吊
分布于太平洋中部的珊瑚礁海域。体椭圆形。体长15~20厘米。头三角形,嘴尖前突,眼睛位于头顶,颊部消瘦;全身紫黑或黑色,各鳍紫黑色;尾柄有白色的刺尾钩。
饲养水温26℃~28℃,人工海水相对密度1、022~1、023。在珊瑚礁海域,主要啄食生长在岩石上的藻类;在水族箱中,要经常投喂半熟的菠菜、青菜、生菜等,也可将海带、紫菜等压在石块下,任其啄食。可与珊瑚虫、海葵等混养。
3、纹倒吊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体椭圆形。体长20~30厘米。头大,眼睛靠近头顶;全身鲜黄色,颊部有许多蓝色花纹,体侧有数条纵向的蓝色条纹,腹部浅蓝色,各鳍浅褐色,具蓝色花边。尾柄两侧的刺尾钩隐藏在蓝色条纹中。
饲养水温26℃~28℃,人工海水相对密度1、022~1、023。在天然海域,主要摄食生长在岩石上的藻类;在水族箱中,要经常投喂半熟的菠菜、青菜、生菜等,也可将紫菜、海带等压在石块下,让其自由啄食。每星期要投喂1~2次碎鱼肉、冷冻虾蟹肉等,以维持鱼体营养平衡。
它有较强的领地感,常攻击其他鱼类。当遇到危险时,它会将尾柄上的刺尾钩竖起,不断将它甩向其他鱼类,并驱赶其他鱼类。
4、大帆倒吊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我国南海也有分布。体长30~35厘米;体呈椭圆形;头三角形,嘴尖,眼睛靠近头顶,颊部密布浅红色圆点;体淡黄色,体侧有7条棕色环带,环带中又隐有淡黄色横条纹和珍珠状斑点;背鳍和臀鳍较宽大,并布满珍珠状的斑点,尾鳍黄色。
饲养水温26℃~28℃,海水密度1、022。食性较杂,以藻类或浮游动物为主食,也可摄食人工饵料。它有占领地盘的习性,常攻击其他鱼类,容易饲养。
5、白额倒吊
又名花倒吊。分布于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体椭圆形,体长15~20厘米;头部三角形,嘴微突,眼睛靠近头顶,从眼睛到嘴有1条状白斑,格外明显,故名白额;全身蓝灰色,背鳍和臀鳍基部都有1条金黄色带,它们相汇于尾柄处,似一把撑开的阳伞;背鳍、臀鳍黑色,具蓝边,尾鳍浅蓝色;尾柄有黄色的刺尾钩。
饲养水温26℃~28℃,人工海水相对密度1、022~1、023。在天然海域中,主要摄食生长在岩石上的藻类;在水族箱喂养时也可摄食人工颗粒饵料。
G. 哪种海洋动物被称为伪装大师
被称为伪装大师的海洋动物如下:
1、“鳄鱼鱼”博士孔鲬被称为伪装大师。大海里有一种叫做博士鲬的小鱼,因为长着一个酷似鳄鱼的脑袋,所以被称为“鳄鱼鱼”,其身长一尺左右。
博士孔鲬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它们低调地隐身于岩礁或浅海底,身上覆盖着零乱的条纹和色块,体色还能根据周围环境,作出相应变化。
所以无论是路过的,还是即将被博士孔鲬捕食的小鱼小虾,都很难发现静静蛰伏海底的它们。博士孔鲬的眼睛上方,还演化出了独特的树枝状斑纹,当它们举目仰望的时候,其大大的眼睛不会显得突兀。
2、柏氏四盘耳乌贼。
柏氏四盘耳乌贼,是海洋中最美丽的,头足类动物之一,尽管它们身长只有几厘米。它们的表皮有无数色素细胞,能够快速改变全身斑点的色彩和大小,不停变幻成如同蜂鸟羽毛一般闪亮的蓝绿和紫色,因此常常被人们称为——蜂鸟短尾鱿鱼。
白天不活跃的柏氏四盘耳乌贼,偶尔会在海底沙地缩着触腕爬行,生物学家猜测,它们这是在冒充背着螺壳的寄居蟹。
夜晚来临的时候,柏氏四盘耳乌贼纷纷上浮觅食,借助外套膜里会发光的细胞,它们能在夜间发出柔和的微光,让自己的身体在上方光线的投射下,不再呈现出一片黑影,深水捕食者时常会被这种发光伪装所蒙骗,只能看着上方空空如也的海水失望离去。
3、丽鮗。
丽鮗又名瑰丽七夕鱼,它们拥有卵圆形的身体,宽大的背鳍,腹鳍和尾鳍,紫黑色的皮肤铺满白色和浅蓝色小点,背鳍和尾鳍相接处有寥寥几道斑纹,巧妙地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假眼。“岩礁隐士”丽鮗,白天躲在礁洞之中,到了黄昏才会出来觅食。
但凡感觉到什么风吹草动,它们都会一头扎进岩礁的凹穴,只露出带有眼斑的身体后半部分,同时把背鳍、腹鳍和尾鳍摆成特定的角度,神似一条正怒口大张,从珊瑚礁中探出脑袋发飙的斑点裸胸鳝,惧怕凶猛海鳝的捕食者,十有八九会退避三舍。
H. 七夕节的习俗。这天我们该干什么
七夕节的习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3、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这天可以干的事:
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