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情人节七夕
中国情人节分为三个日子,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因为我国古代的女性都被要求不出深闺行昌肆,只有到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这三天才能出门,所以在这几个节日也是古代女性为数不多的可以同爱人约会的日子。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习惯过外国的情人节与我档轿国的七夕节。
元宵节简介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因元宵是上元节之夜而得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赏灯火,所以又称灯节。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民间一般习惯称作正月十五,或称过十五。
七夕简介
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上巳节简介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迅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2. 七夕是什么时候
七夕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因为公历纪年与农历纪年的不同,每一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对应的公历日期也不同,比如2022年的七月初七对应的公历时间为8月4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习俗
1、乞巧
乞巧意思是乞求智巧,希望织女能将其手艺传给自己,这样女孩子就可以心灵手巧。在曹县有吃乞巧饭的习俗,选择七个关系不错的姑娘一起包饺子,并将红枣、针、铜钱这3种东西放在3个饺子里。
饺子煮熟后,7个女孩聚在一起吃饺子,如果吃到针就证明手巧、枣子代表可快速结婚、钱意味今后有福。
福建地区,这一天姑娘会聚在一起,看谁的针线活更好,又快又好地为“巧”,反之为“输巧”,输的一方需要准备礼物送给“巧”者。
山东一带,人们会将瓜果陈列摆弄,如果蜘蛛在上面结网即为巧。或抓上一个蜘蛛,放在盒子中,次日结网也为巧。
2、求子
旧时社会里讲究“母凭子贵”,如果女人生了儿子,那家庭地位就会上升。因此不少人都会去观音庙里求子,而在七月七这天也会向织女求子。如制作一个胖娃娃一样的泥人偶,摆放在正屋祭拜,不然就是在七夕前种上一些农作物种子,对其悉心照料,让其长出嫩芽,这也就寓意着多子多福。
3、穿针比赛
七夕时,不少地方会进行穿针比赛,这个习俗早在汉代时就已流行。当天女孩子会走出家门,聚在葡萄架下,猜测此时的牛郎织女会说上什么悄悄话,然后再将针线拿出来,看谁穿的最快,快者为巧。
在广州地区,七夕前后未出嫁的女孩子会穿上精美衣服,佩戴首饰,并在三更、四更、五更时对天空连拜七次,之后再通过月影穿阵引线,如果能一次性穿7个针孔,那就为巧。
4、拜魁星、拜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相信每个人都明白,织女本是仙女,爱上了凡间的牛郎,并生下孩子,但后来却被王母阻扰,只能在七夕这天跨过天河相见。而织女心灵手巧,女孩子会在这一天祭拜,期待自己和织女一样手巧。
七夕除了是牛郎织女约会的日子,也是魁星诞辰,而民间认为魁星主文事,男人会在这一天跪拜魁星,期待能够考取功名、高中状元。
在闽东地区,七夕晚上人们会摆上两张香案,男女各聚在一起祭拜,礼拜后围在香案前会餐,玩游戏助兴等。
5、染指甲
在西南地区有染指甲的习俗,此时女孩们会来到花园、田野里寻找花朵,并将其收集起来,再用上明矾碾碎,黏在手脚指甲之上,时间长了指甲就会变得光亮红润,几个月都不会褪色。
不过七夕这一天也有忌讳,那就是不能吃鸟肉,毕竟传说天桥是喜鹊搭建的,如果这一天吃鸟类会不吉利,今后的婚姻生活不利。同时,这一天也不能举办结婚庆典,毕竟牛郎织女七夕过后就会离开,如果在这天结婚有“离婚”之意,因而直到今天,农村中依旧有这一说法。
3. 七夕节是哪一天
七夕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由来大多数人对认为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延伸,是对这种浪漫爱情故事的一种祭奠。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就是七夕节。
俗话说,七月七日又七夕,牛郎织女会佳期。
发展到今天,七夕节其实已经变了味。现在没有人会再比赛什么女红,当然更不会有青年男女跑到南瓜棚子下面去诉衷肠了。不过七夕节这个情人节的地位是稳定下来了,这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是广大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最好机会。
在七夕节这一天,年轻男女互送礼物,约会才是正事。不过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内涵不变,古人只能到南瓜棚下谈情说爱,而现在的年轻人的选择就多了。
4.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2019 年的七夕情人节是 08 月 07 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三。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回、女儿节、乞巧答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5.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备蚂日。
一些大的商家每年都举办不同的活动,年轻人也送礼物给他们的情人。因此,七夕节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相消猜传,每年的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都会与牛郎相会。所以,在七夕的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
姑娘们也会在这一天晚上向天上的织女祈求智慧,以获得美满姻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活动正在消失,唯有标志着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拿滚型一直流传在民间。
翻译: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is the Chinese Qixi Festival, which is the most romantic festival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ome big businesses hold different events every year, and young people give gifts to their lovers. Therefore, Qixi Festival is considered to be China's "Valentine's Day".
Qixi Festival comes from the legend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According to legend, on this night of the year, the weavers in the sky will meet with the Cowherd. Therefore, on the night of Tanabata, people can see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meet in the Galaxy.
The girls will also pray to the heavenly Weavers for wisdom in this evening to obtain a happy marriage. Bu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se activities are disappearing. Only the legend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who symbolizes the love of love has been circulating in the folk.
6.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1.14 日记情人节(diary day),情侣们互相赠送恋爱日记
2.14 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传统情人节
3.14 白色情人节(white day),男孩回赠礼物的日子
4.14 黑色情人节(black day),属于单身贵族们的情人节
5.14 黄色与玫瑰情人节(yellow and rose day),在这一天穿上黄色衣服,吃黄色咖喱饭是告诉大家你还在单身的意思,另外,在这一天送红玫瑰是倾诉爱意,送白玫瑰是表示犹豫未决,若送上黄玫瑰,就表示再见了
6.14 亲吻情人节(kiss day),情侣们用亲吻表达对对方的爱意
7.14 银色情人节(silver day),把你的意中人带回家让父母认识的好机会
8.14 绿色情人节(green day),酷热的夏天,不妨和另一半做一趟凉爽的森林之旅
9.14 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music day & photo day),是举办大型社交活动的好日子,另外还有许多情侣在这天就蔚蓝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又称为"相片情人节"
10.14 葡萄酒情人节(wine day),当然是喝一点葡萄美酒拉
11.14 橙色情人节与电影情人节(orange day & movie day),这一天情侣们可以连赶两场电影,看完后.来杯柳橙汁吧
12.14 拥抱情人节(hug day),在公开场合拥抱.向世人宣告你俩的爱意
农历7.7 七夕情人节
12 月31日网络情人节,意为对网络情感的纪念
7.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8. 七夕情人节 几月几号
2022情人节七夕节是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定在七月初七的原因
说法一: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传说,规定两人每年只能在七月七日这天鹊桥相会。
说碧悉伏法二:
关于乞巧的记载。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悔携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说法三: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说法四: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说法五: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陆棚相关的节日。同时七夕节也被称之为“女儿节”。
9. 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
七夕情人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2021年的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2021年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年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
2021年8月14(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七 为七夕节
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来源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七夕即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七夕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很多女生都非常重视。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古时对于这个节的过法还是比较重视,女生们会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有配偶的会祈求多福永伴,还未有的则会祈求上天赐姻缘。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喜蛛应巧,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10. 中国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中国人的情人节应该是哪一天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
在中国是将传统节日七夕节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不过随着国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也会过。
七夕节,也叫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核李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节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为“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都是属于七夕的传统习俗。经过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拓展:
西方情人节是多久?
情人节,也叫作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它的日期是在每年雀镇公历的2月14日,是属于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最初起源于基督教。到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由于地方的差异,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情人节本身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通常都会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者友好。有时还会有情人节的晚餐约会,这是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
情人节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并且在其他国家也逐渐开始流行。而在中国主要是将传统节日七夕节视为情人节。不过由于能够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也逐渐改岁迟发掘出了自身的“情人节”。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