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七夕
⑴ 七夕的由来,典故!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
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
(1)河上七夕扩展阅读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合了乞巧习俗,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七夕赋予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现代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⑵ 传统节日七夕的简介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说,以及民间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七夕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河上七夕扩展阅读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趁着月光,身着新衣的妙龄女子围坐在一起,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穿针引线。
据说,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
女子乞巧,求一颗七窍玲珑的慧心。
【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对于少女来说,乞巧节亦是一个嬉戏玩耍的节日。
七月七日,女子们在小盒内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谁的蛛网结的最密、最圆满,就是“得巧”。
【种生求子】
七夕前几日,在小木板上负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待到数日,便可生出绿芽。
摆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⑶ 七夕是哪两个星星在渡河呢
牛郎星和织女星。
牵牛星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地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
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三颗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他的光辉稍稍带点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他。这是介绍牵牛星的位置、亮度及天平星的形状。
织女星和牵牛星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
(3)河上七夕扩展阅读:
相关传说
传说,织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织女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过的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恋爱是违反天条的,玉帝命令织女必须离开牛郎。
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马上用扁担挑起一对箩筐,将一对儿女分别放入筐内,去追织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条大河忽然挡在了他的面前,这就是王母娘娘划的银河。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便破例让他们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⑷ 七夕情人节诗句有哪些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那么七夕情人节诗句有哪些?
1、 秦关的《鹊桥仙》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出恋人之间的感情深厚,以及互相思念之情。
2、 唐代诗人徐凝的《七夕》,这首古诗写得非常凄凉,日夜地思念在鹊桥上显得已经不是那么深切了。
3、 唐朝李贺的《七夕》通过描写鹊桥填成河渡七夕的情节,表达了自己和妻子不能团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4、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首诗非常凄美,写出不能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惆怅之情。
5、 唐代罗隐的《七夕》,写出了天上的景物的美好,在人间,人们在院子里铺红布,摆上水果来祝福牛郎和织女见面。
6、 孟浩然的《他乡七夕》,在他乡过七夕的时候,更加凄凉,只能在客栈抒发忧愁,不忍看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7、 杜牧的《七夕》,这首诗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通过描写白色的烛光,我扑打流萤,天上的夜色非常清凉,牵牛星正对着织女星。
关于七夕情人节诗句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⑸ 每年的七夕节牛郎和织女真的能在天河上相会吗
不能。牵牛星在银河的东南侧,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北侧,如果“牛郎”每天能走100千米,走43亿年,才能到达“织女”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