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好一朵茉莉
导语:《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吉他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吉他谱
Ⅱ 南京市市歌
南京市,市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茉莉花》由何仿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首次以单曲形式发行。
2003年3月21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中,该曲被定为江苏省扬州市的市歌 。2009年,盐城工学院凭该曲获得中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节目普通组二等奖。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当时,随团而至的何仿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随后,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何仿一下子就被《鲜花调》的旋律迷住了,于是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该曲,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因为《鲜花调》是来自中国民间的创作,所以在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为了打磨该曲,何仿考虑再三,将《鲜花调》进行了改编,将歌词中描述的三种花统一改写为茉莉花。1957年,在北京全军文艺会演上,何仿策划由前线歌舞团首次公开演出该曲。由于该曲在此次演出中获得反响,因此发行了录音版本。此后两年间,何仿又对该曲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并对旋律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
《茉莉花》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因此其能够在西方世界传播 。该曲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
2008年8月,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该曲进行了MV的拍摄。雷佳身着金色旗袍参与了MV的拍摄,为了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MV导演孔嘉欢首次运用了另类表现手法,把中国宗教文化和该曲结合起来。作为MV镜头重要组成部分,导演策划了雷佳站在几丈高的大佛的手心里演唱该曲,雷佳从容的在大佛上拍摄了MV画面。此外,该曲MV作为向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特别剪辑了鸟巢的镜头画面,使整个MV充满了奥运的气息。
Ⅲ 醉心老门东 穿越古金陵
红梅迎春香韵,丹沐空寂旧痕,正月之春,风和初绽,融景明馨香芳颜;拂面柔姿开新元之佳丽,萦细语摘寒星祈丰盈,采紫气香薰施谦厚,囊善臻芬郁之金陵。春江月夜的江南,烟雨缠绵,同闻花语的柔腻,心在波纹荡漾中怒放,在烟雨声里随风升华。烟雾流淌着夜泊秦淮的浪漫,红灯高悬的心悦,在画舫丝竹的悠扬曲风里而怒放,风花雪月的演绎,把河水的旋动舞蹈,轻柔偏转给沿岸的灯火,明灭闪烁,在涛声里入梦。梦里细数花落,呓语日出江花的香甜,呢喃润物无语的幽静,晕开了一水的月光,在清悠荡漾的画舫间倾泻。
“心之最,城之南;最城南,是门东。”正月里的周末,把心摇进梦的港湾,随如织的人群涌入老门东的灯展,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明朝时期这里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有印记;是那时城市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清末以后,门东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它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主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门东”牌坊,高17米,云纹冲天式仿古石雕牌楼,纹饰繁复精美,敷设精美石雕,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敷设了精美的石刻云纹。牌坊两旁有一副楹联,道是: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将历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创造的辉煌与城市的纵深感完美的呈现出来。
穿过“老门东”牌坊,迎面而来的路面上镶着一块巨大的石雕古南京地图,印迹了老城南旧时的繁华风韵及厚重的历史沉积。绕过古地图,即走进了老城南传统民居生活,一条条老街巷让人重新感受老城南风貌。袅袅的古民居悠然舞动,舞一曲细雨轻缓,舞一曲光阴沉香,把心放进烂漫春风中点缀,飞扬馨香袅袅,去寻找五彩斑斓的凝聚,打量雨纷意绵的岁月,留下墨韵的痕迹变迁。那色彩轻盈,在江南烟雨中,悠远的香气荡漾,盈满岁月,化作一枝惊艳的冷香,傲骨寒风盛放舞蹈。
老门东兴建的是中国明清建筑群落,青砖粉墙黛瓦和跃出屋脊,防火功能的马头墙,配以排水明沟,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浓郁的古城气息,这是南京人记忆中最难忘的老民居。房屋的建筑材料以木和青砖为主,装饰材料多以实木为主,透光镶嵌通花格子,雕花裙板的木制门扇,木雕窗框、花窗;江南氤氲烟雨,一团浓雾打着卷的炫燃,窗边,一缕妖艳的香,翻入窗棂的罅隙,循着烟雨把幽香熏染。蘸着花语的灵动,沿花藤悄然地攀爬,随细风抖落花瓣的柔滑。打开云峰嶙峋的压抑,让春的阳光,飞出娇涩满园,拥和风旋舞袅袅翩然。
房屋的基础以石雕刻为主,石柱础、石墙墩、抱鼓石。街区建筑精致古雅,充满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街区内音乐喷泉,小桥流水、水榭凉亭的景观点缀,使老门东古老的风韵犹存,一切景观柔和自然,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三十一届秦淮灯会,景点霓虹闪烁,人山人海,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风婉转轻柔,蹁跹旋转着吹开了街道两旁玉兰的花瓣,无叶的树枝上,朵朵琼花摇曳,冰肌妩媚,冷艳的浪漫。温婉姿盈,暗香摇影,遥寄素笺同驰。飘着翩跹的舞蹈,穿过心田,感触细软凝香的琼浆,滋润着寂静的时光,在梦乡蒹葭沧桑变幻,凝于荣枯里晶莹而通透,勾勒出一阙真纯红尘静守,穿行在一路的感动和悲喜中千回百转。
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前人头涌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年味十足。喜庆的大红灯笼,翰墨飘香的春联,鲜艳的中国结,琳琅满目的灯饰,将这里装扮得漂漂亮亮、流光溢彩,游人如华灯璀璨景色迷人,晚上的灯光秀,以墙壁为幕将各种美丽的灯光图案投射在上面,更有一番趣味。
墙上的斑驳,见证岁月的流逝,追忆随风轻卷,和着泥土的芳香私语喃呢,丝丝吹向远方,声声诠释时光静美。怀旧信笺优雅的逝去花红的梦臆,惊醒温暖的缥缈。送走宁静的年轮,平静聆听睡梦里春的柔软,如天使降临在老门东的巷子深处,这里的巷子很窄,也很深。传统的美食小吃大多汇聚于此,主要小吃有:
1好一朵茉莉花:浪漫与美味同存,这个店总有人拍照,他家的茉莉花饼透着清香,入口久久回味,最贵的也最小,据说材料是最好的,本人最喜欢的是圆舞茉莉饼。
2小郑酥烧饼:咸的就是葱油馅,葱香味浓烈,甜的是芝麻馅,馅有点类似于芝麻糊,烧饼的鸭油味很重,每天排队的人特多,他家的酥烧饼不止好吃,最重要的价格好便宜,最爱葱香馅儿,是满满小时候的味道。
3沈记臭豆腐:臭豆腐是新鲜豆腐制成的,外皮煎炸得很酥脆,豆腐又嫩又够味,豆腐好像是空心的,可我觉得豆干味道更适合我。
4蒋有记:牛肉锅贴外酥里嫩,里面还有卤汁确实好吃,锅贴刚出锅热气腾腾黄油脆皮。纯天然制作不加香料,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5鸡鸣汤包:汤包皮很薄,汤汁也丰富,皮薄汤多,甜而不腻,这家汤包肉多很实在。
宸光婆娑下的清幽,在肆无忌惮回忆里奔跑,一指流砂的回首,封住诗意江南的细腻。老门东的尽头就是中华门城墙,静静矗立的明城墙,俯视着游人,细细的品味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和故事。在烟雨朦胧中嗅到腊梅飘落的背影,在那些琥珀色的时光里走远,随风成梦,绚烂易冷。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记忆,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许多人都爱到这里走走,是精神上怀古追远的传统情愫;一条条交叉的老街巷,历史味道浓郁,让人切实地感受到老城南的风貌。走在脚下的青石板、青砖路,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唤醒了城南的记忆和回味,老城南历史印记像凝固的时光,那无处不在的生活痕迹,让岁月变得沉静。追溯城南旧事,在流转的时光中守护着城市的文脉,漫步在一条条的街巷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处处都是精致的氛围,聚集着最经典的风景,那份老南京人文风情,不只是惊叹不已,流连忘返,还让原本就在穿越的你,更觉恍惚悠远,咀嚼不尽的“南京味儿”,老门东是南京人记忆中永远抹之不去的文化符号。
古城在红粉莹白间,遗落了点点清辉。梅香撰写出娟婉的光阴,沉溺在沧桑的记忆里书写一季的痴念,留下缕缕凄凉划过,安静地凝视着寒凉的气息跌落,化为苦涩的流光,在霓衣上遗落。携带着眷恋,在梅香间颤动,触摸着晶莹,化作柔婉的诗句,在淡淡幽香里,拂过舞动的柔情绽放,在曼妙的画卷上安静的跳跃。莹润的老门东,迷恋那抹梅香轻舞浪漫,凝视清韵中的纯美,品味优雅宁静的美好,还原一季琼枝的幽静,期待梨花似雪的圣洁,洗涤心灵,奏响城南心醉花开飘逸的和音。
Ⅳ 好一朵茉莉花是谁的作曲
歌曲《好一朵茉莉花》的原作者是何仿。
何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天长市石梁镇何庄村。1941年春入新四军淮南联中。1942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 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团员、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195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1956年入总政文化部合唱指挥训练班,师从德国专家。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其收集加工者带来了声誉。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于2013年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Ⅳ 好一朵茉莉花歌词
《茉莉花》版本一
重要传唱者:何仿(整理改编)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茉莉花》版本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5)南京老门东好一朵茉莉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Ⅵ 好一朵茉莉花歌曲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Ⅶ 《茉莉花》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究竟哪首是江苏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发源于是江苏南京六合金牛山,1942年由新四军艺术家何仿整理而成,原曲称为“鲜花调”。你所说的1才是原本的茉莉花,2是根据1改编而来的流行歌曲 。
Ⅷ 《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
《茉莉花》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系江苏民歌。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一带的民间歌曲,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将采自于南京六合一带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歌曲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