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联想七夕新闻

联想七夕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1-29 10:39:05

七夕节,我身边的保险小故事

七夕节那天坐地铁,我实在太困,一不小心就睡着了,忽然有人碰了我一下,是一位阿姨,拿着大包小包,估计是着急赶路,满头大汗。

阿姨碰醒我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便和阿姨开始聊天。原来阿姨是要去广东打工,因为丈夫得了癌症,从南宁的医院转到广州医院治疗,阿姨家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所有的钱,现在要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我脱口而出地问阿姨没有买保险吗?阿姨说,买了没有用?我问为什么没有用?阿姨说买了寿险没有买大病保险,所以没得赔。当时买保险是2003年,也有40多岁了,大病险太贵了,觉得不会得什么大病就不买。结果到了五十多岁查出癌症才后悔当初没有买大病保险。我看着五十多岁的阿姨本应是退休享福的年纪,却为了生病的丈夫劳命奔波,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不由得一阵心酸,在这个喜气洋洋的七夕节,却有一群人还在为医药费发愁,因为重病而心碎。

如果阿姨当初买了重疾险,如果当初是我服务的客户,我希望面对疾病时,阿姨是从容淡定而不是慌里慌张的,保险真的太重要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有保险才能抵抗这些不确定的风险,保险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却可以防止我们的生活被改变。

Ⅱ 李商隐的七夕由什么联想到什么

意思是: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七夕》这首诗通过对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难得的欢欣聚会的沉吟咏叹,表现了诗人对世间处于长久离别中的男女的深切同情,并传达了对他们能早日团聚的美好祝福。

Ⅲ 七夕都有什么传说

七夕中国情人节是我国有悠久传统的民族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仙缘会、双七节、香桥会、仙桥会、天缘会、巧节会等。农历的七月七日这一天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等节日名称。名称不同,其过节的民俗内容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不同过节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们对生活诠释,所以难以放弃。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乱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现在又到了一个重新挂牵“七夕”的时期 了。

一、“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七夕”即阴历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说起来,与湖南郴州还有些关系,郴州在汉初设为桂阳郡,在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阶段就叫桂阳。桂阳是个出仙人与神话的地方,西汉即有《桂阳列仙传》,其中有个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传》、《列仙传》、《太平广记》、《中国神话人物辞典》都有其传,牛郎织女的相会日期,就是他透露出来的。南朝志怪小说集《续齐偕记》中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一书中,就引用了这个故事。

公元前208年,战国时项梁拥楚怀王芈槐之孙牧羊人熊心为怀王。公元前206年,项羽佯尊熊心为义帝,从彭城(今江苏徐州)迁都郴县。同年秋,楚怀王熊心在郴县过了异乡的第一个七夕节不久,就被项羽暗地派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州,将义帝杀害。现在郴州仍存义帝陵. 据《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第二章 所载:现代学者研究,由牛郎织女神话形成的民俗节日,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楚怀王就曾置七夕,后来才流传为全国性的节日。

“七夕节”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精品,而七夕又与牛郎与织女的民间传说紧密相连,牛郎织女故事情节在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 成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的范围非常广,因此这则传说也有很多异文存在,老百姓为了把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好的传播和讲述出去,往往把自己当地的一些人名、地名以及自然景点等加入进去,它们或者情节相似,主人公名字不同,或者主人公名字相同,情节不同,此外传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往往又融入了地方色彩,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如此等等。互为异文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致于现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版本和传说发源地的争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南等地,又如湖南桂东在春秋战国时代隶属于楚国,当地有流传了数千年关于牛郎织女在桂东仙缘桥七夕相会的传说。 “七夕节”的习俗和“牛郎织女”在桂东仙缘桥上相会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的十分历史悠久。据说桂东仙缘桥十分神奇,直到现在,有胆量走完此桥的人,无任男女,没有找对象的,走过此桥后,必可找到美好姻缘,准备结婚的男女双双牵手走过此桥,结婚必会幸福美满百年好合,已结婚的男女感情不和时双双牵手走过此桥,必会和好如初。感情已经破裂的男女,双双牵手走过此桥,还可以破镜重圆等等。 把七夕文化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文化内涵。

二、“七夕”的发展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它的产生有多少个理由,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会被无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七夕正式定为国家节日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布在全国实行夏历,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并明确: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为节日,形成定制。七夕在汉代是个重要的庆祝日,因为汉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诞生与漪兰殿。又传说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时,王母娘娘曾到皇宫会见过汉武帝,更给七夕加上一层神圣的光环。(2)神话故事的嵌入。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何时,口头传说时期的事目前不好确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织女星究竟是哪颗星星,争议也是比较多的。从现在据有的文献资料看,把牛郎和织女说成相互爱恋、结婚、生子、被银河分离、七夕相会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震荡,传统的儒学受到冲击,学术思想比较自由,民间文学非常发达。国家分成南北,战争使人民妻离子散,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于是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被人为分割大河两岸的悲剧引起同情,越传越广,越传内容越丰富,以至进入许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从汉代以宫廷为主的欢庆节日,演变成以民间为主的情感节日。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动更加生动具体,传说也越来越贴近平民百姓,如织女可以使妇女手巧,黄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离开人间苦难……为了延长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时间,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习俗:七月七日白天杀公鸡,以免打鸣惊醒正在相会的牛郎织女。有人说西方节日以宗教为主,中国节日以亲情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内容的渗入推动节日民俗发展。南北朝以后,唐朝统一了全国,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唐宋时期,牛郎和织女进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变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织绣的神仙,成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灵。唐朝皇宫内白天用阳起石染轻彩,作连理花千余朵,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为“渡河吉庆花”;晚上以锦彩结成楼阁,列花果酒炙,设坐以祀二星。宋代时又把牛郎、织女这一对神仙和佛经天龙八部中的‘摩 罗’联系起来,每到七夕把牛郎、织女制成土偶泥人形象,摆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罗代表牛郎、织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过除了泥制的还有木雕,甚或还有金银制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动更加成熟,丰富,除了沿袭历代流传下来的供“五子”、贺双星、求灵巧、水浮针、看巧云、拜魁星……以外,还增加上演《天河配》、《长生殿》节令戏,使七夕成为娱乐性很强的传统节日。
三、“七夕”的文化特征
节庆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研究节庆文化应从这个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节庆日期等方面内容入手。每个节庆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我觉得七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表达了中国人对夫妻情的态度和理想。老百姓说:“久别赛新婚”,宋朝秦观在《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与社会关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时争”的处世哲学。牛郎织女相会,满天的喜鹊都向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为他们搭桥,这是一幅壮丽的天人和谐的图画,善良和博爱的凯歌。中国人追求的是爱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时的欢娱;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爱,而不是一时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追求永恒,是七夕节庆文化的特征,我相信七夕这个传统节日也确实有它的永恒性,这是因为:(1)只要能看到银河,人们就会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时,白天巧云布天,夜晚星光灿烂,是人们在户外观天的好季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速,街区照明亮度大,影响了观天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终究要追求“回归自然”。七夕到户外观天,会成为节日“时尚”的,七夕由于和天象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颂的是夫妻恩爱,和谐稳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头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会竞争越激烈,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现在讲银婚、金婚、钻石婚……都是对夫妻生活的赞美。七夕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人们需要有一个展示夫妻情感和周边为其进行祝福的机会。所以七夕在当代更具时尚性。(3)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的振兴必然要表现在文化的繁荣。七夕这个节日的综合性和独特性,是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节庆周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有了它才使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节庆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会被人们忘记。 七夕这个节日从先秦到现代,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这个节日有兴有衰,历经风雨洗礼,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能够满足民众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传统节日,调节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种种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我们应该是一要尊重,二要研究,三要发展,使传统节日在凝聚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Ⅳ 为什么7月七称为七夕为什么王母娘娘要两个痴人在今天见面

七夕来历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胶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 服箱。”这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型,这时,织女、牵牛还只是天河二星,并无神的色彩,虽然诗中提到了织女“报章”、牵牛“服箱”,但这也只是就这两颗 星的名称生发的联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联想正是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催发剂。到了汉代,牵牛、织女便由星变成了神,有了鹊桥相会的说法。唐韩鄂《岁华 纪丽》引《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说:“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再看汉末的《古诗十九铁:“迢迢 牵牛星,皎皎河汉文。纤纤摸索手,札札弄机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诗中不仅说出了牛郎与织女 相思相恋的夫妻关系,而且织女的神的形象已隐现其中。大概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 帝之子也。年年机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经。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个牛郎织女神 话故事的梗概,虽然在文献的记载中出于南北朝时代,但人们有理由认为它是对汉代牛郎织女传说的追述,不然,七夕相会之说就无从说起。后来,牛郎织女的传说 在民间又被不断地丰富情节、注人民情,于是,这一传说更为故事化了。在民间传说中,织女为天帝之孙、王母娘娘之外孙,织布之暇,常浴于银河。牛郎则为人间 一孤儿,备受兄嫂虐待,分家时仅分予一老牛。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通连。牛郎遵老牛之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结为夫妻。经数年,得 一儿一女,男耕女织,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亲往。织女被捉,号哭与夫及子女痛别。时老牛垂死,嘱牛郎剖其皮,衣 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担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划空,顿成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每年七夕鹊桥相会。七夕这一民间节 日就源起于这个神话传说,七夕的节日风俗也与这一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

Ⅳ 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如今几千年过去了,“乞巧”的习俗逐渐淡化,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则被演绎成各种版本,在电视台上轮番播出。其实相比西方的情人节,七夕这个仲夏里的中国情人节无疑更具浪漫色彩,因为有夏虫的鸣唱、满天的星辰作伴……
由于有了美好的爱情故事做背景,于是“七月初七”成了继“2月14日”之后,又一个情人、爱人、恋人相聚的理由。今年“七夕”,在网上的一次调查中,1127对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恋人,有86%表示要和对方共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过节方式,84%的恋人明确表示不需要玫瑰花,79%的恋人表示不会共享西式的烛光晚餐,52%的恋人不愿意在午夜影院里耗费温馨的一晚,“拉着你的手,坐在一起看星斗”反倒成了67%的恋人七月初七奔向户外的理由。
忽然觉得,七夕真的是个完美的理由,我们有理由在这一天选择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度过。生活在左,理想在右,身在其中的我们,想想牛郎织女一年仅有一次相会,便会不惜左面的付出,珍惜右面的拥有,享受平淡的快乐。忠贞不渝的爱情,愈艰难,才会愈珍惜。
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关注女性的心理和身体,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而在今人的演绎下,七夕节渐渐变成了所谓的情人节。
“七夕”的文化特征
节庆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研究节庆文化应从这个节庆的文化精神、节庆用具、节庆用语、节庆饮食、节庆禁忌、节庆日期等方面内容入手。每个节庆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我觉得七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表达了中国人对夫妻情的态度和理想。老百姓说:“久别赛新婚”,宋朝秦观在《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与社会关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时争”的处世哲学。牛郎织女相会,满天的喜鹊都向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为他们搭桥,这是一幅壮丽的天人和谐的图画,善良和博爱的凯歌。中国人追求的是爱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时的欢娱;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爱,而不是一时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追求永恒,是七夕节庆文化的特征,我相信七夕这个传统节日也确实有它的永恒性,这是因为:(1)只要能看到银河,人们就会联想到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时,白天巧云布天,夜晚星光灿烂,是人们在户外观天的好季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速,街区照明亮度大,影响了观天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终究要追求“回归自然”。七夕到户外观天,会成为节日“时尚”的,七夕由于和天象联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长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颂的是夫妻恩爱,和谐稳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头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会竞争越激烈,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现在讲银婚、金婚、钻石婚……都是对夫妻生活的赞美。七夕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人们需要有一个展示夫妻情感和周边为其进行祝福的机会。所以七夕在当代更具时尚性。(3)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华的振兴必然要表现在文化的繁荣。七夕这个节日的综合性和独特性,是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节庆周期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有了它才使得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节庆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会被人们忘记。
七夕这个节日从先秦到现代,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这个节日有兴有衰,历经风雨洗礼,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能够满足民众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传统节日,调节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万物间的种种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Ⅵ 联想笔记本电脑在七夕会不会降价啊我今天买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买了之后就在想,过几天就是七夕了

电脑降价跟七夕没关系。很难说清楚什么时候降,毕竟电脑不比手机,手机过三四个月肯定降价了,但有时电脑过半年还不会降价,尤其是笔记本

Ⅶ 2015七夕节联想电脑平均降价多少钱

现在是2016了呀
2015的时候,七夕是有一些活动折扣
一般就是便宜百来块,最多是送些礼品
大的活动折扣是没有的呢
朋友要知道七夕也不是大节日呀

Ⅷ 李商隐的七夕由什么联想到什么

《七夕》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商隐对亡妻的深切怀恋之情。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全诗原文如下: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白话文释义: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热点内容
形容樱花的句子 发布:2025-05-23 14:02:25 浏览:634
樱花爱的笑 发布:2025-05-23 13:40:32 浏览:668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 发布:2025-05-23 13:35:24 浏览:663
给家人情人节祝福英语 发布:2025-05-23 13:34:37 浏览:534
豆金娘盆栽 发布:2025-05-23 13:05:24 浏览:554
绣一朵荷花 发布:2025-05-23 13:01:20 浏览:692
百合花繁殖视频教程 发布:2025-05-23 12:59:22 浏览:721
舍利盆景制作视频 发布:2025-05-23 12:35:56 浏览:548
盆景制作总结 发布:2025-05-23 12:34:12 浏览:564
水养盆景植物 发布:2025-05-23 12:30:38 浏览: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