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

发布时间: 2025-05-23 13:35:24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


小题1:首联讲梅花本应开在瑶台,不知为何却开在江南,揭开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2分)颔联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洁的特点;(2分)颈联用疏影残香揭示了其淡泊自爱的特点。(2分)
小题2:借用何逊的典故,(1分)说天下除了何逊之外,无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为,当今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达了诗人的寂寞,(2分)诗人引梅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与傲骨。(2分)

㈡ 古诗梅花九首其一高启颈联赏析

颈联分承颔联,进一步加以申说:山间的秀竹,自然不会放过与高士交结的机会,他们把自己萧萧竹声的清寒,奉献给梅花的身影,好让疏朗的梅影借着这清寒,更显得仪态高峻;山间那默默的青苔,也知道爱怜美人,当梅花完成报春的使命,留有余香的花瓣半蚀于春泥中时,青苔用自己的身体来掩盖“美人”躯体。

㈢ 步韵高启梅花九首

诗/琴心剑胆    图/来自网络侵删

梅花九首其一

浮槎蓬岛访瑶台,云外寒枝循梦栽。

邀月频将疏影弄,乘风每送暗香来。

欲新筋骨时拈韵,为画琼姿三点苔。

信有清泉鸣锦瑟,冰心长向雪崖开。

梅花九首其二

本是尘寰一谪仙,生来澹泊只随缘。

疏枝淡墨听残雪,重瓣叠琼含翠烟。

高士倚琴新月下,玉人拾梦旧阶前。

春风何日梳情思,芳魄清光共碧天。

一夜青山尽白头,半江碧水墨云收。

含苞几朵春如梦,醉酌千盅月在舟。

放鹤归林常寄趣,寻琴踏雪不言愁。

花前但与初阳舞,漫看琼娥入画游。

梅花九首其四

青女飞霜揾泣痕,罗浮梦觉带香温。

疏星几点燃清夜,新月半弯移雪村。

欲把相思斟玉盏,不堪离恨作冰魂。

何时得见春风过,花倚空山云倚门。

梅花九首其五

清香直上玉蟾宫,星作浮槎渡可通。

素袂停云烟缈缈,青天磨镜梦空空。

宜将林下黄昏后,藏与眉间瘦骨中。

取次冰心抛掷久,何当斗酒入诗丛。

梅花九首其六

横斜孤绝弃凡尘,千古悠悠画里人。

雪满空山松作客,云深高寺雨迟春。

素衣侧帽闲愁落,绿萼擎杯宿醉频。

若使君心明似月,幽香何苦笑天真。

梅花九首其七

天生瘦骨与星依,又向姮娥赊月辉。

一缕暗香随雪舞,半抔玉蕊共春飞。

白衣素手故人杳,苍狗浮云清影稀。

莫问折枝何所寄,新醅绿蚁梦卿归。

梅花九首其八

半枝和雪寄寒阳,鸟语箫音在客乡。

三弄方知魂绝代,百闻自觉颊生香。

船山不让青丘梦,班鬓堪如素月荒。

回首向来萧瑟处,一樽清酒共吟霜。

梅花九首其九

魂断倚楼君不知,白云天外看琼枝。

迎风带雪亭亭立,解语飞花切切思。

乍暖还寒情落处,暗香浮动月明时。

谁忧好咏千年尽,眼底波涛总是诗。

(20201222) 点此查看下一篇《步韵张问陶梅花八首》

㈣ 梅花九首其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

诗人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这样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后围绕此一核心展开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而高启的《梅花九首》又在咏梅诗的天地里开辟出一片新领域。这一方面,表现为对咏梅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咏梅题材的创新。

赏析

《梅花九首》用“高士”和“美人”比喻梅花,将梅花塑造成传统的隐士、高士或美人,就是对传统写法的继承。组诗第一首引用了“袁安困雪家中卧”和“赵师雄罗浮山梦遇梅仙”两个典故,将梅花比拟成“高士”和“美人”。

“高士”即“隐士",“美人”便是“仙人”,他们在白雪覆盖的山中和月光笼罩的林下独处,远离尘世的喧嚣,清幽寂寞、遗世独立,显得高洁雅逸。此外,诗中还使用一些相近的意象,例如“缟袂”、“罗浮”、“翠羽”、“白衣宰相”、“花神”。有的意象展现了女性之美,继承了苏轼擅于将梅花女性化的写作手法。

㈤ 高启《梅花九首》其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曹雪芹“空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出处,是高启梅花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明朝高启《梅花九首》

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对一首红楼梦中的诗有印象,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曹雪芹红楼梦的《终身误》

在这首词里,山中高士晶莹雪,是指薛宝钗,而世外仙殊是指林黛玉。因为红楼梦的广泛流行,所以这首词也为人熟悉,在欣赏红楼梦小说的复杂曲折时,也不免佩服曹雪芹将薛宝钗和林黛玉写的如此完美,仿佛薛姑娘是寒冷白雪中安然的隐士,而黛玉是仙境中的树林,引发了一系列对薛宝钗和林黛玉品质的探讨。比如薛宝钗何以称为高士?林黛玉何以称为仙女?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句子,原本就是出自元末清初的著名诗人高启的梅花名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启,生长在元末明初的乱世。苏州人。他出生富族,却父母早亡。从小酷爱读书。至亲的缺失更容易使得他在书籍里寻找灵魂安慰,熟读历史,精通诗文,且别有见地。

元末又是非常动荡的时期,读书人科举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自有爱好读书的人连成朋友,高启是当地的小天才。

张士诚反元起义,自立为吴王,有了他的保护,这一带凋敝的经济很快恢复,也正是新朝用人的时候,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广罗人才,听说了高启,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此时高启年仅16岁,在一大群老儒当中,那是玉树临风鹤立鸡群。此中还有 施耐庵、罗贯中等为现代人熟悉的《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

高启在张士诚政权中工作了7年,具体干了些什么呢?现在很难有具体的资料,但是他32岁,被明朝征入朝廷,直接授予他翰林编修,朱元璋亲自让他主持修撰前朝元史,那么高启是在当时有很高的名气的。虽然他在23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张士诚和饶介的幕府,回乡隐居。

高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修完元史,朱元璋看见这个年轻人,高岸清正,落落不群,想让他发挥才干,委任 户部右侍郎,这实际是相当需要官员清廉守正的重要岗位,干的好,国家的财政就是由他打理,可以说朱元璋相当信任这个年轻人,给机会他上进。但是高启拒绝了。

说只想回家隐居。

朱元璋重金放还,但是也埋下了高启的杀身大祸。

那么高启为什么想回乡不想做官呢?

一,他父母双亡,一脉单传,天性敏感,更看重家人的相守。

二,天才的敏感,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他因为洞彻人生起灭,都觉得那些很难上心。

三,在张士诚幕府中,他和人打交道,觉得吃力。他不是全才。张爱玲说,在有人的场合她感觉压抑,而在没有人的场合,她觉得自在。

四,张士诚的辞官,实际是对自己很清醒,然而,朱元璋并不了解这个年轻人。

时间推移到五年之后,张士诚因为本地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盛情要求他写一篇《上梁文》,或者出于盛情难却,或者出于经济原因,或者出于对本土建筑修复的支持,张士诚写了。其中有溢美之辞,说建在这里虎踞龙盘。一篇文字而已,却触怒了朱元璋。

有好事者,告发魏观是张士诚旧部,有反心,高启被牵连案件当中,被朱元璋处以腰斩。年仅39岁。

一代天才就此惨烈魂归。

这是个惨烈悲剧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高启的《梅花九首》,今天欣赏的是第一篇。

高启整个生活还是比较悠闲平顺的,父母留下的产业,使他能够在乱世中有一点归家隐居的底气。他爱着这种平静寂寞的生活,在外面游历之后,更觉得这种生活的可贵。

他的清高不是装的,对于人生和感情有着缺失的人,精神的寄托和皈依是非常重要的。家园里一树树寂静开放的梅花,是父母灵魂的守护,也是他的乐园。

而他的身世自然有着别人所不知道的悲凉,在封建家族社会,失去父母的人,其实也很难融入世俗的社交圈,当然文学文化圈则是另外一种。那么在梅花上,高启肯定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灵魂的。他孤独而寂寞的成长,人世的风雪,如鱼饮水,梅花不是爱冰雪,因为它的存在是先天注定。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这样美丽的梅花开放,最适合它的地方是天上的琼楼玉宇啊,是谁将梅花落入人间,这江南遍地,处处梅花,看着花雪一片,让人心生喜悦。

我可以想到高启看见梅花开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喜悦,我甚至能够感受到他童年和少年的敏感孤独,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里,有梅花的地方,才是他不用心思去面对周围关系的乐园吧。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放松。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那梅花的老树,在大雪中,就像古代的高士,睡在雪中,享受着天地冰冷旷达之气。

在明月的夜晚,梅花开放,香气缭绕,那花朵如同环佩,清香如同步履,是梅花仙子袅袅下凡,在林间自在徘徊。

”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

竹子爱着梅花潇洒萧疏的影子,情愿和梅花作伴啊,那春风吹起落梅,花瓣优雅飘飞,点缀在一片片青苔上。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自从南北朝何逊是真爱梅花,写出了梅花最美的句子,梅花是这样的寂寞,年年梅花之美,无有好句,梅花在这里是在等待今日之何逊吧。

那么高启的梅花诗,显然比南北朝何逊更美。当然高启的梅花和何逊的梅花一脉相承,写的是梅花动人在寒冷里,以一种清雅的姿态等待知音。

因为何逊的梅花是这样写的,”惊时最是梅。”震惊是这样当着我开放的梅花。“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写的是什么呢,梅花在寒冷里开放,以这样美好惆怅的姿态,是为了日夜等待何逊。

高启的诗写的是什么含义呢,他将这眼前的梅花拟人化,这样的梅花仙子,是为了寻找前生爱她的故人,袅袅下凡,在冰雪中做长久的等待。

但是高启也暗指了自己就是梅花知己,在风雪里守候梅花,等待梅花的开放。

高启并非刻意苦情的诗人,这种清邃恬然,并不给人带来过分的悲伤,反而有一种融入的美满,这是高启难能可贵的地方。

在漫长的生活里,高启是低调而满足的,没有父母还有妻子,没有知己还有梅花,享受并沉浸这种自然的孤独,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在写梅花清高寒冷的同时,仍旧有脉脉温情。

被人认为写出了梅花那种清美而旖旎的灵魂。

也正是这种长期的浸润,高启是真的志在山林,疏阔散淡,所以他的隐居并非是对朱元璋的不满。只是嗜杀成性的朱元璋,哪里会懂得想到这么多,只认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么回过头来,谈谈红楼梦化用的这两句。显然曹雪芹是酷爱高启的梅花诗的,在红楼梦大观园的诗词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对高启诗句和意境的化用,比如缟袂仙子,竹林萧萧。

曹雪芹将高启的梅花诗化用到红楼梦里,有没有含义呢?

当然肯定有的。

一,实际林黛玉另外的化身就是梅花。

二,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有梅花一样的美好,大观园本身就是一座世外园林。

三,曹雪芹肯定知道高启的冤死,而林黛玉和红楼梦中很多人的结局,也是一种悲剧,是皇权下的一种命运必然。

四,高启求一种平淡而性灵的生活而不得,现实中谁人不是如此?

高启是天才的诗人,他的《梅花九首》堪称梅花诗的翘楚,在以后,我会继续为大家解读另外八首。也以此文祭奠高启,一位被命运摧残的梅花一样的天才。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㈥ 梅花九首其一高启运用了什么修辞

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运用了比喻、对偶、用典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高贵雅洁、超凡脱俗、怀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

首联以梅自喻,写梅花本应住在天宫之中,却落到人间江南,来表现自己出身高贵却被贱待。颔联以 “高士”“美人”为喻,也是自比,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与高超的才华。

作为一首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上下两联平仄协调,读来琅琅上口;词性相同,恰如彩线贯珠。特别是颈联的“萧萧竹”对“漠漠苔”,一动一静,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可谓妙绝。

尾联借用何逊的典故,说自从南朝诗人何逊写了大量的梅花好诗以后,就很少有人再写出梅花诗了。然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的寂寞与愁苦之情。

热点内容
活佛济公之我是樱花 发布:2025-05-23 19:58:00 浏览:350
樱花树龄 发布:2025-05-23 19:53:47 浏览:851
柏树微型盆景 发布:2025-05-23 19:43:27 浏览:381
隔离户送绿植 发布:2025-05-23 19:42:49 浏览:988
樱花校园模拟器万圣版本 发布:2025-05-23 19:34:40 浏览:225
鸿运绿植 发布:2025-05-23 19:34:09 浏览:198
盆栽植物造型方法 发布:2025-05-23 19:33:17 浏览:257
茶花素英文 发布:2025-05-23 19:12:42 浏览:136
盆栽的发展前景 发布:2025-05-23 19:06:20 浏览:930
毛线钩梅花 发布:2025-05-23 19:04:50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