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的世界
1. 求一个外国动画片的名子,有关一朵花里的世界。
霍顿与无名氏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150814.htm
参考视频: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B%F4%B6%D9%D3%EB%CE%DE%C3%FB%CA%CF&fr=ala0
2. 《一朵花的世界》文中有两个句子分别是本文文意的第一次升华和第二次升华,请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今天走在街上,突然看到围了一圈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女的在打架。心里便想,这么多人劝架了,我就不去凑热闹了。刚转身要走,突然听到一阵声音,“扒她的衣服,扯她的裤子,看她以后怎么做人”。哎呦我去,这都什么人啊。于是我又回到了人群当中。。。
3. 一朵花中看世界,一滴水中知人性
打小我就喜欢花儿,虽然我是个男孩子,但是爱美之心,毕竟人皆有之嘛!从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世界的真善美。我爱莲花,惊叹于它的出淤泥而不染,一片混浊之气中独守一份纯洁,难得能保留住那抹本真。对于玫瑰不是特别钟爱,但是反倒喜欢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韵味。正如一个善良之人,用自己的温暖,快乐,还有灵魂的香气去感染别人,帮助别人。还喜欢牡丹那种倾国倾城的美,百花丛中唯有它最鲜艳,古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还特别喜欢水,大到江海,小到露珠。第一次看到大海,蔚蓝的海水,一望无边,宽广辽阔,感慨做人也当宽容以待,胸怀大度,方能成大器也。还喜欢春雨,调皮的滴答,默默的滋润着万物生长,清清爽爽的,引得路人们也跟着快乐的跳舞。也喜欢夏天轰隆隆的暴雨,干脆,来的快,去得也快,虽然带给别人不安,但是耿直的脾气也比拐弯抹角要强很多。其实最喜欢的你可能都想不到,诗有云:“朝露待日晞”,对,是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从它透明的眼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微笑。不在乎生命的短暂,却可以折射出绚烂多彩的世界,积极的追求着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活着才有意义啊!
一朵花里看世界,一滴水中知人性。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世间万物,皆可悟出一些简单的哲理。
4. 一朵花也是一个世界.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花作为一个纯粹的实体,本身无任何含义,这就是它的空之所在,所以他能被人赋予一个世界的含义;同理,树因其空而见菩提.空才能容纳物件;我看,宇宙亦因其空才会包罗万有.世间万物,本因"空"而见其"大".所以要将自己置空方能容纳他人他事.
"空"非"虚",尽管人们喜欢将"空"与"虚"连用."空"是实在的,你能说宇宙虚无、众生虚无、人心虚无吗?据说人 后都要到一个叫做"忘川"的地方,在那里灵魂将生前所有记忆全部洗去,然后进入一个新的身体.但失去记忆总是不情愿的啊,所以当那个新身体出世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为自己的记忆失去而哭泣.人心本来就是空的,我们把它装满,然后再把它掏空,再装满,再掏空……
5. 一花一世界,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首先即是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与小的境界与认识也就是说宇宙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无量无边,无垠无涯的。 一朵花一个世界,一片叶子有一个天堂,一沙一无穷尽的宇宙。
其次; 这里面有“以小见大”的意思,而“以小见大”。在《华严经》认为这是一种境界,所谓可以理解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可谓即是简单也即是复杂。
一花一世界,通过一个小小的花朵可以窥视一个大千世界的规律与全部,可谓小而不小。一叶一菩提,通过一片叶子,看到宇宙人生的秘密,可谓证得菩提。
(5)一朵花的世界扩展阅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么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
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6. 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中的花是什么意思
代指世上任何的事物。
花拼音:huā
释义:
1、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内、“容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3、形状像花的东西:雪花。浪花。钢花。火花。棉花(棉的絮亦称花)。礼花(烟火)。挂花(指战斗中受伤)。
4、用花装饰的:花圈(quān)。花篮。花灯。花车。
5、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花样。花边。花花绿绿。印花。
6、指“痘”:天花(一种急性传染病)。
7、混杂的,不单纯的:花猫。花白头发。
8、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花言巧语。
(6)一朵花的世界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花白[huā bái]
状态词。(须发)黑白混杂。
2、花鸟[huā niǎo]
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
3、花脸[huā liǎn]
净2的通称。因必须勾脸谱而得名,有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区别。
4、帽花[mào huā]
帽徽。
5、牙花[yá huā]
牙垢。
7. "一朵花就是个圆满的世界"出自哪里
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花花世界〕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业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生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俗语花花之界源于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
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8. 请问一部外国的动画片,讲一朵花中的世界
霍顿与无名氏 http://ke..com/view/1150814.htm
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什么意思啊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
这是华严菩萨一真法界的描述,不是我们凡夫用意识思维能够理解的。
大家不要企图理解这句话,给大家一些参照:
1、虚云和尚开悟偈中说: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2、祖师有偈云: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3、 又有苏东坡之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目录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情话有省。黎明献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公拟仰之。即微服求见。泉问。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泉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礼之。后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公戏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显然见得东坡虽得此句,却未能在玉泉皓禅师底下悟得过关去
又请看:
罗湖野录下
宋江西沙门 晓莹 集
程待制智道.曾侍郎天游。寓三衢最久。而与乌巨行禅师为方外友。曾尝于坐间举东坡宿东林。闻溪声。呈照觉总公之偈。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
程问行(乌巨行禅师)曰。此老见处如何。行(乌巨行禅师)曰。可惜双脚踏在烂泥里。曾(曾侍郎)曰。师能为料理否。行即对曰。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八万四千偈。明明举似人。二公相顾叹服。
吁。登时照觉能奋金刚椎。碎东坡之窠窟。而今而后。何独美大颠门有韩昌黎耶。虽乌巨向曾.程二公略露锋铓。岂能洗丛林噬脐之叹哉。
此段可为佐证。
又,如何解: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卷第十五
僧问忠国师。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
国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
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华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
又华严座主问大珠和尚曰。禅师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珠曰。法身无像。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华而显相。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
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座主会么。
主曰。不了此意。
珠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着翠竹。说黄华着黄华。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师(大慧普觉禅师)云。国师主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直主张到底。大珠破青青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汉将一个主张底。将一个破底。收作一处更无拈提。不敢动着他一丝毫。要尔学者具眼。透国师底金刚圈。又吞大珠底栗棘蓬。具眼者辨得出。不具眼者未必不笑。
本来还有一些资料,有关翠竹黄花的禅宗公案,可惜多说无益,尽是文字窠臼,不再多录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明心见性的人方可领会得,请大家不要作意识思维逻辑的理解,是要去参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