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槐荫村

七夕槐荫村

发布时间: 2022-08-28 02:04:13

Ⅰ 关于七仙女和董永就是牛郎织女这一说法正确吗

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是一回事吗?

偶反驳:不是吧!牛郎是牛郎、董永是董永。

LG说:牛郎就是董永,织女就是七仙女,因为董永是放牛的所以称为牛郎,因为七仙女织布因而称为织女。玉皇的女儿们没事就织布,所以都叫织女,下凡留下的就是最小的女儿老七啦!

我晕……

可是织女好像的确也是最小的哦!老七?坏了,乱套了,七仙女岂不是下凡两次,肯定不对!这一下还真把偶搞得一头雾水了!

今日有空,到网上查询这个问题的答案,转帖有关资料如下:

《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段是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这里的“织女”和“牵牛”二星只不过是高高居于天空之上的星神,还没有人的灵性和人的情感,但这一出处却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到了汉代逐渐形成故事的基本框架:爱情、天河阻隔、七夕相会。其中爱情主题的注入是关键,它使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星座(或者说两位星神)具有了人性,从而为后来这则神话被演绎成为更加丰富动人的神话传说故事奠定了基础。

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最后定型是在唐宋元明清时代,并最终完全变成了民间传说,牵牛由天上的星神变成了人间父母双亡的放牛郎,最后因追赶织女才成为天上的星神;“神神恋”变成了“人神恋”,天上的婚姻变成了人间的姻缘,这段姻缘最终王母划下的天河阻隔,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形成了牛郎织女爱情神话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也叫《天河配》)、《梁山伯和祝英台》和《白蛇传》,一说是《孟姜女(哭长城)》、《董永和七仙女》(也叫《天仙配》)、《梁山伯和祝英台》和《白蛇传》。

可见差异在于《牛郎织女》(也叫《天河配》)和《董永和七仙女》(也叫《天仙配》)这两个神话传说上。形成这种说法不一的原因估计有三:其一,两者的故事内容极其相似;其二,两者的名称,即《天河配》与《天仙配》仅一字之差;其三,传说中七仙女的身份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第七位公主,而织女的身份就有好几种说法,或说织女是天上织布造霞的仙女,或说织女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总之,织女身份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这两个神话传说互相替代的原因之一。

经常被混淆的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故事比牛郎织女“天河配”传说成形要晚。相传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做工期满,夫妻返家。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赶忙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由此可见,牛郎织女的“天河配”和董永七仙女的“天仙配”这两个故事产生的社会心理是不同的,前者的故事的主题是家庭、婚姻,寄托了人们对和美家庭的期待,而后者宣扬的则是孝道,与七夕就更无关系了。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也正因为牛郎和织女,才变得意味深长,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Ⅱ 槐荫村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槐荫村(原属上党镇)现属丹徒区谷阳镇(原属,此地为吴文化和楚文明结合地域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民间文化十分繁荣。槐荫村党总支书记姜斗珠热情地给我们介绍道:“槐荫村立名于东汉,因东汉时期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而得名。这不仅是槐荫人的骄傲,也是镇江和丹徒的自豪。作为土生土长的槐荫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为此,我们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说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有关传说的收集与整理,有关遗迹遗址的寻找与恢复等等,同时积极做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近年来,槐荫村高度重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的保护和挖掘。村里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古迹遗址保护五年规划,对有关古迹遗址采取了保护和修复措施。自2005年起,槐荫村结合河塘整治、清洁水源、美化家园,对与古迹有关的七仙池、荷花塘进行综合整治。2006年-2007年,村里在原大桥遗址西侧恢复修建了小巧玲珑的“七仙桥”,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槐荫公园”。公园里树立了“董永与七仙女”的大型雕塑,新建了董永亭。村民还自发集资修建了土地庙。2009年,在进村大道口建起了“槐荫相门”。相门高13.7米、宽15米,正门净宽7.7米,边门净宽2.22米,非常壮观。据称,正门净宽7.7米,预示着董永与七仙女每年七夕在鹊桥相会。
与此同时,村里还开展了传说文化的发掘、普查工作,将古迹遗址分布情况绘制成图并做好标识,将调查新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建立古籍版本、戏曲唱本、音像图片等资料,将收集的故事整理汇编成《槐荫村的传说》。村关工委经常举办“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寒、暑假组织中小学生听听故事、讲故事活动,使这个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2006年,槐荫村申报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列为镇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槐荫村又组织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洪水在《槐荫村的传说》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槐荫村“两委”一班人文化意识强,眼光超前,非常注重“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成功申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对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健康的爱情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开发村级生态旅游,扩大槐荫的知名度、美誉度,造福槐荫人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博士、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董永传说》作者郎净在序言中说,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槐荫村的“申遗”工作得到了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的指导与帮助。该馆金副馆长告诉我们,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学瑰宝之一,槐荫村非常重视“申遗”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成绩是肯定的。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文物,文物重在保护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传承与运用。我们不仅要做静态的保护文章,更要重视动态的保护,作为基层在转变观念、保护传承人、开展研究与活动、探索弘扬与发展的新举措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Ⅲ 槐荫村的打造中国爱情旅游胜地

20世纪以来的100年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通俗文学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老百姓越是喜欢《天仙配》,越是说明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巨大魅力。“天仙配”的爱情传说是槐荫村潜在的财富。我们在保护好这项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利用它的价值,打好“爱情胜地”的品牌,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近年来,槐荫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逐步改变,村民生活显著提高。槐荫——这个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愈加彰显出“江南福地”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槐荫村努力挖掘“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资源,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村里重视对相关古迹进行综合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移植了老槐树,清理了“荷花塘”、“七仙池”,恢复了“七仙桥”,兴建了“槐荫公园”、土地庙,对“织锦楼”等遗址加以保护,槐荫庙、槐荫相门都已修复。如今,村民们总喜欢去槐荫公园散步、小憩或是晨练,在七仙女的雕塑前想象她的心灵手巧,在董永亭里感受他的忠孝勤劳,在槐荫树下体验从天而降的不朽爱情……
如何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槐荫村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搞好每年的七夕节庆活动。从2007年开始,槐荫村已经成功举办三次“情缘七夕,相聚槐荫”庆典活动,扩大了槐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9年七夕,“爱在槐荫、共度七夕”民俗风情活动如期举行,相门剪彩、听南乡田歌、看黄梅戏、体验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千名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天仙配》爱情故事吸引了日本音乐家吉冈茂美一行,来槐荫村寻宗溯源。在日本每年公历7月7日都要举办七夕节,四年前吉冈茂美寻七夕节之源,寻到了槐荫,与这个爱情胜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说,没想到《天仙配》的故事这么优美,《天仙配》的故乡这么迷人。槐荫村的节庆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影响越来越大,即将到来的8月16日将是槐荫村举办的第四个 七夕节了,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寻缘七夕、相聚槐荫”。
谷阳镇党委书记徐申峰说,槐荫村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槐荫村民为之骄傲。为了广泛宣传董永与七仙女的忠贞爱情,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谷阳镇和槐荫村投入近千万元,倾力将槐荫村打造成“中国爱情村”,并使之成为爱情旅游胜地。
根据规划,槐荫村将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天仙配”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建立“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陈列馆,开辟“神话传说游”、“ 绿色休闲游” 、“文化影视游”等旅游线路;同时把 七夕节庆活动做成品牌,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得更广,传得更远,使槐荫的美名更响!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槐荫能成为镇江特色乡村游的一大热点,成为享誉江南的 爱情旅游胜地。

Ⅳ 牛郎织女和七仙女董永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这是两个类似的美好的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见,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董永传说:
是中国汉族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2006年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Ⅳ 与七夕相关的情爱对联故事

2012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的7月初7就是七夕节,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那一天是国历什么时候,2012年8月2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称其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而黄梅戏《天仙配》的剧情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十分相似。北宋《太平御览》记有董永的故事:“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娟,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在湖北孝感市北门外,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傅员外家的傅家冲建有董永公园。园内有这样几副对联:“百日得蒙仙女爱;千年犹道董郎贤。”“尚古槐荫,老于乔木;而今孝子,作了主人。”“孝感天仙,慕世思凡诚可贵;园名董永,筑亭建阁更增辉。”“二董孰为凭,孝行通天,谊笃情深,缘结三生,休论是是非非,青史失传佳话在;七仙人所爱,精诚动地,心灵手巧,傔成千匹,漫说真真假假,人民乐道口碑存。”这些对联都紧扣《天仙配》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古代流传下不少关于七夕节的对联。有的生动地描绘出了七夕节时人们的心境与世间的风俗。传说,七夕时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对此,民间有对联曰:“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既有牛郎星、织女星与参星、商星相对,又有“银河”与“北斗”相对。还有一副:“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以质朴的文词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天界环境和悲凉氛围,不由地生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在无锡吴文化公园,有一座灵鹊桥,桥联就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民间还流传有这样一副对联,表达了恋人两地分离的无限惆怅:“他乡逢七夕,惆怅佳期又一年,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离人伤两地,缱绻柔情直半载,待梦里水乡,偷取浮生,日日良宵。”
在西安与七夕、忠贞爱情有关联的著名景点有三处。一处是牛郎织女庙和石雕。被群众称为“石爷”的牛郎石雕像在斗门镇棉绒厂内,被称为“石婆”的织女雕像在斗门镇常家庄西,两像相距1.5公里,分立于汉昆明池的东西岸,均雕刻于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以牵牛织女二星象征昆明池的浩瀚。这两尊雕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西汉大型石雕。南丰村附近的“石婆庙”古建大门上有对联:“金梭穿机杼巧织世上锦绣;银河渡鹊桥缔结人间情缘。”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大批游客齐集庙宇,祈求金玉良缘。第二处是临潼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帝王之恋”演化成千古悲剧后,唐玄宗日夜追思,缱绻缠绵。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生动描写:“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张文立曾用十字短联“山记兴亡史;池知离合情”作精辟概括。华清池内多处建筑的楹联都紧密围绕这段史实,如沉香殿门联:“名借沉香,我思三首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飞霜殿门联:“飞霜名殿,妙曲舞霓裳,花想容想,青莲已咏清平调;玉屏雕墙,丹青挥彩笔,载歌载舞,白傅应改长恨歌。”长生殿门联:“重殿飞萤,铜龙漏缓,禁垣乞巧,唯有双星鉴密誓;天军驻马,银甲光寒,佛寺生惊,可怜千古传悲歌。”在九龙汤实景演出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更是将这一悲情故事形象化,结尾处,在烟云缭绕中,从水中缓缓冒出拱形鹊桥,阴阳两隔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桥上悲喜相逢,诉说别情,感人至深。第三处是曲江寒窑。寒窑故事虽然与七夕节没有直接关连,但王宝钏对爱情的坚贞信念与七夕节忠于爱情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唐代薛平贵投军出征18年无音信,妻子王宝钏挖野菜在寒窑苦等,终于等回了已娶新妇的丈夫,遂以一夫二妻的组合得以团圆。寒窑内,多处楹联赞颂了王宝钏矢志守节的坚贞之心。玉洁楼牌坊的正反面各有一联:“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相见冰心。” “稗官野史犹存,故事难忘,

Ⅵ 七夕是纪念牛郎织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啊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郎织女故事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Ⅶ 牛郎织女是董永和七仙女吗

答案是并不一样的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郎织女故事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Ⅷ 七夕 的董永和七仙女 的故事 是在哪里发生的啊

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而与这个传奇故事有关的地名传说却更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董家舍”与董永有关是有一定依据的。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
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

热点内容
盆景夜晚浇水 发布:2025-07-05 06:45:28 浏览:659
女生头像旁边一朵花黑色头像 发布:2025-07-05 06:33:52 浏览:730
一朵玫瑰花吴胜根 发布:2025-07-05 06:29:30 浏览:219
七夕为爱放价 发布:2025-07-05 06:29:00 浏览:16
三八节兰花 发布:2025-07-05 06:28:55 浏览:883
山东省梅花鹿 发布:2025-07-05 06:21:57 浏览:113
青州花卉电商 发布:2025-07-05 06:16:31 浏览:929
百合膏的做法大全 发布:2025-07-05 06:13:41 浏览:103
怀集县盆景 发布:2025-07-05 06:08:06 浏览:153
浪花一朵朵23集简介 发布:2025-07-05 06:08:03 浏览: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