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七夕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贰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叁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肆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是生育信仰的一种。
『贰』 关于七夕的传说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汉中七夕扩展阅读: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
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
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叁』 七夕节,你们家有什么传统的习俗吗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肆』 汉中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水文化;加之,历史上"湖广填陕南",南北移民,五方杂处,从而使汉中的民俗兼四方,语言杂秦蜀,在全国具有独特性。诸如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崇拜、娱乐游艺、神话传说等,是汉中文化遗产的立体史籍。丰富的人文资源、民俗资源,为汉中民俗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潜力很大,不仅大有前途,而且"钱途"无量。经过长期思考和研究,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开发:一、充分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增辟旅游项目,以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聪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节日。比如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是被我们逐渐淡忘的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民间节日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从而有效带动民俗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汉中秦巴民俗村就曾多次在春节期间成功地举办过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演出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游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为长期大量分散于民间的各种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和舞台,为促进汉中的旅游发展,繁荣民间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可谓一举多得,意义深远。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曾多次与各县区旅游景点大力举办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这里比较成功和有影响的例子当数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勉县老道寺镇"天河渡假村"联合举办的两届"天河爱情节".另外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汉中本地的一些传统民间节日和纪念节会。比如汉台区武乡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南堂庙会"、城固原公、文川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举办的"物资交流会",还有勉县每年清明节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城固每年十月份举办的"张骞文化艺术节"等。通过这些当地民间举办的传统庙会和纪念节会,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而且能够更为充分地展示汉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能够愈来愈多地吸引外地的开发商和游客的投资与光顾。
『伍』 汉中哪家影楼七夕期间婚纱照拍摄有优惠
汉中媚丽非凡婚纱摄影相信不会让楼主失望,我2个月前在他们家刚拍了一套婚纱照,外景去的是南湖。一对一的服务非常热情,从头到尾的透明消费,打消一切的顾虑。他家的地址在汉台区川前街,楼主可以去看下,七夕优惠多多。
『陆』 关于七夕节 烧桥蛋的作文
有七夕烧鸡蛋的风俗或者有其他风俗的可以增添说明备注,最好能描述地区,作为我们渐行渐远的儿时记忆的缅怀,同时祝广大同仁节日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七夕烧鸡蛋的风.
『柒』 七夕是那个朝代成立的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捌』 七夕节起源于什么时期
有史可考的为汉初,兴于汉中。但具体哪天已不可考。七夕发展到现代,已成为了中国的传统情人节。这天也是成就姻缘最多的一天,小伙子们最喜欢在这天用钻石小鸟的钻戒向心仪的女孩示爱求婚,以期比翼双飞。
『玖』 龙头山景区适合七夕节游玩吗
龙头山景区又名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坐落在汉中市小南海镇境内,属米仓山山系,海拔高约2300余米,景区树木繁茂,盘根错节,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云雾缭绕,幻若仙境。
游玩时也可选择自盘龙台出发,直接前往悬空栈道,这里可是著名的网红打卡之地,也是拍照摄影的胜地,游客时常络绎不绝。然后经聚云台,前往景区著名的玻璃栈道处,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风景,之后建议返回聚云台,前往青云台。需要提醒的是,青云台是距离飞云渡最近的地方,这里时常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是游客必去的打卡之地。最后由隐龙台,返回盘龙台栈道,到达龙头山广场,全程游览完毕。整体感觉全程游览下来,相比于其它登山活动来说要轻松得多,其实就是绕着山走了一圈,因为有索道和扶梯会节约不少时间,也会节省很多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