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和七夕
㈠ 七夕节,这些美食说了哪些浪漫情话
浪漫的七夕节来了,在这个工作日的晚上,怎么过七夕最浪漫?猜想美食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良辰、美景、佳人、美食。去吃个西餐就叫浪漫了?浪漫的氛围,还需要浪漫的人去营造。传情,不仅仅只有献花可以,美食也有它的语言,七夕之际,和亲爱的TA一起去品尝这些美食,除了美味,更有甜蜜。
古人七夕——“巧果+花瓜”最浪漫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云南过桥米线想必大家都吃过,它的来历和一个爱情故事有关。云南过桥米线源于滇南蒙自。传说那里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次都将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
虽然饭菜凉了,他的妻子发现砂锅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良,因此把热量封存在了汤内。因此,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不少人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爱情不就是这样吗?全心为自己的心上人着想,给对方独立的空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我愿意一直守护你。
鲫鱼白玉汤:感情纯洁无暇,相濡以沫
用这款汤来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再恰当不过。鲫鱼煮出来的乳白色的汤搭配上嫩嫩的豆腐,不夹杂一丝杂质。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鱼与水,难分难舍,鱼在水中,畅游且情趣盎然,情侣之间水乳交融的感情,不过如此。
贵州恋爱豆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贵州的街头常看到有人用油锅炸着一种象臭豆腐一样的小吃,他们说这叫恋爱豆腐果,一片黑和一片白的豆腐干,用小竹签一串,很普通,很平常,但据说情侣们都爱吃。这其貌不扬的东西细细嚼去,竟别有一翻风味,韧而不坚,香而不浓,难怪这么受欢迎。
㈡ 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和除夕的来历,时间,风俗,有关诗句
1、七夕节
来历:七夕节来自于民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风俗: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
诗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2、端午节
来历: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后源于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风俗: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
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中秋节
来历: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风俗: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诗句: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4、重阳节
来历: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风俗: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5、腊八节
来历:源自上古时代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习俗。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风俗:熬腊八粥、吃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吃腊八冰等。
诗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杜甫《腊日》)
6、除夕
来历: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
时间:农历腊月二十九或腊月三十。
风俗:吃年夜饭、贴年红、燃爆竹、守岁、祭祖、挂灯笼、压岁钱等。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㈢ 春节、端午、寒食节、七夕节、重阳节各吃什么
一、春节:
1、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 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5、春饼。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二、端午节:
1、粽子:粽子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2、雄黄酒: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三、寒食节: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四、七夕节: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五、重阳节:
1、花糕: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讲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没有新鲜姜末和食醋。因为螃蟹气味咸、寒,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调味外,还可以杀菌,破坏蟹中的组胺。而且生姜和食醋是调味品,吃蟹时蘸上姜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鲜美。
3、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4、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㈣ 七夕煮饭要煮什么
在农历七夕,家有十六岁以下少儿的台湾家庭则以油饭作为祭拜“七娘妈(织女)”诞辰之食品,拜谢“床母”庇佑家中幼儿。 用料: 长糯米、肉丝、小白菜、香菇、红葱头、老姜末、广式腊肠、胡萝卜、虾皮、生抽、盐、香油。做法: 1:长糯米加水浸泡过夜倒出多余的水份,肉丝加适量生抽、糖、料酒腌制20-30分钟,小白菜洗净切成碎片;2:香菇(清水泡发,泡过的水留用)、红葱头、姜末、广式腊肠、胡萝卜切片或切丝;
3:锅里加入适量的油,放入香菇、红葱头、姜末、广式腊肠、虾皮小火炒香,倒入肉丝翻炒均匀;
4:倒入长糯米,翻炒均匀,最上面铺上胡萝卜片,均匀的浇上泡过香菇的水,盖上盖子,冒气以后,小火继续焖煮20-30分钟,关火焖10分钟左右;
5:打开锅盖,浇入适量的生抽,撒小白菜碎拌匀,再盖上锅盖焖一小会儿,滴上适量香油即可食用。
贴心提示: 1:糯米最好用长糯米(小牛自己另加了少许杂粮),比较不会太粘,至少浸泡3小时以上;2:如果有红葱头炸成的油酥最好,没有就用红葱头炸香即可;3:倒入糯米焖煮的时候,加入的水量不要过多,基本和米持平即可(如果糯米浸泡的比较久,可以酌情减少一点点水),全程用小火焖,且锅底要厚、传热要好、锅盖密封要严,否则会出现糊锅且部分米不熟的现象;4:如果对焖煮糯米没有太大把握,a:可以将糯米单独蒸熟以后拌入;b:材料炒好后和糯米放入电饭煲,加入的水量比平时少,按普通蒸饭程序操作;5:切记,无论何种方法,焖煮糯米的水量要掌握好,如果使用厚底锅焖煮,中途不可揭盖子,否则易出现米饭“夹生”的情况。
㈤ 日本古代的七夕节是不是没有牛郎却有相扑壮汉
(日本七夕祭场景)
文史君说: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原本源于中国的文化在传入日本以后却经历了不一样的改变。日本的七月七原本另有“作为”,在不断吸收内化了中国七夕文化后,日本也逐渐发展出了颇具日本特色的七夕文化。从引入、接收,到本土因素的渗入与语境置换后的本土化改造,对面临传统节日现代性转型的我国,也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吧。
㈥ 七夕节食谱大全,七夕节吃什么,七夕节菜谱
菜谱推荐1:鲫鱼白玉汤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人世间的爱,无非就是鱼与水之间的情感,那人气美食再为大家推荐一道:鲫鱼白玉汤,这道汤寓意了情侣间水乳交融的感情。
原料:鲫鱼2条、豆腐1盒、葱、姜、盐、胡椒、鸡精
做法:1、鲫鱼开膛去内脏,去鳞去鳃,洗净后,用盐和料酒稍腌待用。
2、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块待用。
3、铁锅烧热,放入少量油,将鲫鱼放入,煎至两面呈金黄色。
4、在鱼上撒上些许葱、姜后,再加入5碗左右的水。
5、加盖,烧开后用猛火煲10分钟后,换小火煲40分钟。
6、加入豆腐,再煮5分钟左右,加盐和胡椒、鸡精调味即可。
纯白的豆腐,象征男女间纯洁无暇的爱情,嬉水的两条鱼,象征了男女之间的欢愉,喝这道汤,真是情趣盎然。
菜谱推荐2:骨肉相连
首先为大家推荐的是一道:骨肉相连,寓意情侣间绵绵不断,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
原料:鸡腿碎肉,鸡脆骨,竹签,盐、酒、鸡精、胡椒粉、孜然粉、
做法:1、先将买来的鸡肉切成小块的碎肉,脆骨要清洗后去掉带血的黑头部分,然后切成小块待用。
2、将切好的鸡肉和碎骨,按照标准70%的碎肉加上30%的脆骨比例混合。
3、将盐、酒、鸡精、胡椒粉、孜然粉按照自己口味多少调制成腌制料汁,注意要搅拌均匀。
4、拌完料后,即可开始腌制肉和脆骨了:把准备好肉和脆骨倒到料汁中腌制,搅拌大约3-5分钟即可。然后,在冰箱冷藏室放置1-2个小时。
5、从冰箱中取出腌制好的肉,串签的比例大约是3块碎肉加一块脆骨。串起来后将形状稍作整理,尽量让好看些。
6、将肉放入烤箱或微波炉,温度控制在180度-220度之间,如果是微波炉的话调整到烧烤档位即可。烤肉的时间一般情况是6-12分钟。注意不要烤的时间太长,以免口感太干没有肉感。
菜谱推荐3:双瓜伴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人气美食为大家推荐的第二道菜名叫:双瓜伴红豆,这道菜寄托了天下所有有情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原料:东瓜、南瓜、红豆
作法:1、先将东瓜,南瓜去皮去籽,切片,做成心字型,用色拉油,盐,味精调好入味。
2、将红豆放开水里煮透酥糯。
3、将调好味的东瓜片,南瓜片上笼蒸熟
4、起热油锅放入番茄沙司,炒匀后到入煮好的红豆,略翻炒几下就可以了。
5、双瓜围边,红豆倒入中间,装盘即可上桌。
这道菜可谓是寓意深刻,红豆代表相思,东瓜,南瓜做的心型,代表牛郎织女虽然在天上相隔各一方,但还是心心相印,携永之情不断。
㈦ 七夕做什么菜
1、白切来鸡:
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是自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系鸡肴中的一种,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属浸鸡类。其特点为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糖醋软熘鱼焙面:
糖醋软熘鱼焙面是豫菜的历史名菜。此菜名,其一在鲤鱼,河南得黄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鲤鱼,历代珍品。其二是豫菜的软熘,以活汁而闻名。
3、烤鸭:
烤鸭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北京菜或金陵菜,该菜品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其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食用,为宴席常用菜点,更是家常风味美食。
4、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料为:豆腐,辅料为:蒜苗、牛肉沫,调料为:豆瓣、辣椒面和花椒面、酱油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面,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翠、嫩、酥,将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5、红烧肉:
红烧肉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特色的红烧肉。其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锅具以砂锅为主,做出来的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营养丰富,入口即化。
㈧ 七夕的应节食品巧果的制作中含有哪些材料
七夕巧果包括抄面粉,鸡蛋,芝袭麻,嫩豆腐,植物油,食盐,绵白糖。巧果形态:呈棱形小块,厚薄均匀。色泽:表面呈金黄色,油润,无生粉。口味:入口松脆,具有芝麻香味。
(8)豆腐和七夕扩展阅读: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称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区特色传统糕点,七夕的应节食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
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
亦是绍兴地区七夕必备食品。也是温州地区在七月初七时娘家亲戚送给外孙辈的一种礼品。 同时亦有极具胶东特色的山东巧果,制作时有专门的巧果卡子,即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枣木、梨木刻成的。
㈨ 七夕给女朋友送豆腐是什么意思
吃豆腐,现多指调戏,占别人便宜。此外还指开玩笑;旧时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有些人为了填饱自己的肚皮,经常厚着脸皮去蹭饭吃,时间久了,“吃豆腐”便有了占便宜的意思。而把“吃豆腐”用在男人对女人的上面,就有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