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七夕
❶ 求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乡镇名单
北京市3个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北京市农民艺术节《千秋古北口》古韵文化表演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北京国际大桃嘉年华甜桃王擂台赛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怀柔农民丰收节暨长城板栗文化节
上海市3个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蔡浜村:阿婆茶习俗活动
上海市松江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松江区庆丰收开镰仪式活动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泾黄桃节
天津市2个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牛庄子村:葫芦文化旅游节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周公祠文化庙会祈丰年
浙江省4个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浦阳梨花节
浙江省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磐安“赶茶场”
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荻港渔庄鱼桑丰收节
浙江省庆元县龙岩村:菇神庙会
河南省 4个
河南省西平县宋集镇朱明村:迎丰收小满传统会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千人盘鼓”庆丰收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薛店镇:中华枣乡风情游/红枣文化节
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李庄村:洛阳会盟新米节
河北省 4个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街村:赛诗联欢庆丰收
河北省宽城县艾峪口村:板栗文化节
河北省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尚义赛羊会
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背阁古戏颂丰收
内蒙古自治区3个
内蒙古敖汉旗大窝铺村:兴隆沟祈雨祭祖文化活动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查干嘎查:高格斯台罕乌拉敖包祭祀文化活动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旗恩和农牧场:农牧麦场庆丰收
辽宁省3个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獐子岛渔民节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社区:孔子学堂文化雅集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北地村:张庄玉米新品种“丰收节”
吉林省 3个
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镇繁荣村:东北二人转和大秧歌庆丰收
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满族特色农民文化节
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中国朝鲜族农夫节
黑龙江省3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乡爱德满族村:爱德满族村德文化节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正黄四村:花棍舞展演
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曙光村:铁力˙双丰插秧文化节
江苏省4个
江苏省华士镇华西村:华西村“双联同庆”庆丰收(东西部村和“一带一路”)
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穆墩岛村:洪泽湖渔鼓艺术节
江苏省兴化市东罗村:垛田丰颂·江苏碧水东罗农民丰收节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西阳社区:龙乡诗歌赛诗会
安徽省 3个
安徽省歙县昌溪乡红心村:舞草龙庆丰收
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富贵陵阳百家宴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葡萄文化节
福建省 4个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创新村:开春采茶文化节
福建省尤溪县联南村等7村:联合梯田山地马拉松
福建省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茉莉花采摘文化节
福建省漳平市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民丰收节活动
江西省3个
江西省崇义县水南村:舞春牛活动
江西省广昌县姚西村:中国广昌国际莲花旅游文化节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坂村:上坂关公灯民俗文化活动
山东省 4个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荣成渔民节活动
山东省冠县兰沃乡韩路村:中华第一梨园产业系列文化活动
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聚福社区:农民艺术节
山东省平度市镇村:农业“四季节庆”文化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莫玛铁热克村、库车大馕城:丰收季·月馕圆文化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八团:稻香文化旅游节
新疆阿勒泰福海乌伦古湖:冬捕节
重庆市 4个
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砚瓦村:“三峡之巅诗•橙奉节”脐橙丰收节暨开园仪式
重庆市铜梁区高楼镇:铜梁龙舞文化节
重庆市秀山县溪口镇:黄杨扁担文化节
重庆市梁平区安胜镇:双桂田园晒秋节
四川省 4个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三会镇羊儿湾社区:蛴蟆节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靖安乡竹溪村:“稻田+”农民丰收节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青杠树村:稻渔暨农耕文化节
四川省彭州市军乐镇迎春村:锅盔美食文化节
贵州省 4个
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千人大歌活动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龙潭村:仡佬族吃新节
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侗族拦门酒、长桌宴载歌载舞庆丰收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西江苗年文化节
云南省 4个
云南省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梯田开秧节
云南省元阳县大鱼塘村:元阳稻花鱼丰收节
云南省红河县龙玛村、龙甲村:哈尼“长街宴”
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双江祭茶祖茶文化节
广东省3个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上元村:佛山秋色赛会之上元火龙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壮族大节“牛王诞”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七夕天乞巧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瑶族长发节
广西田东县思林镇坛乐村:千年古村远街民俗文化节
广西灌阳县灌阳镇:桂林灌阳“六月六”尝新节
湖南省 4个
湖南省新化县正龙古村:九曲回龙系列联欢活动
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勾蓝瑶“洗泥节”
湖南省邵东县仙槎桥镇青山村:“传承‘家文化’举家庆丰收”活动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楠木桥村:苗乡丰收节
湖北省 4个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物阜民丰千秋万代”农民丰收节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村:中秋祭月文化节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万古寺村:龙舟文化节
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青蒿村:大别山佛手山药乡村文化旅游节
山西省3个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贾家庄丰收节文化旅游活动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农民丰收节
山西省翼城县里砦镇阎村:“天地人和,耕读阎村”农民丰收节
陕西省3个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麻洞川农民艺术节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美原村:富平老鼓唱丰收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东南镇、河北镇、固关镇:社火闹春,狂欢陇州
甘肃省 3个
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东哇村:藏族香浪节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石堡镇包集村:乞巧民俗文化活动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庆丰收话和谐”丰收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大漠桃花文化旅游节
宁夏青铜峡市叶盛镇:“稻花香里”文化艺术节
海南省2个
海南省儋州市沿海农村:“儋州大调声”庆丰年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赶海节
青海省 2个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托叶玛村:赛马会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巴燕镇哈洞村:民族传统射箭赛会
西藏自治区 2个
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望果节藏族农民庆丰收
西藏农区、半农半牧区(拉萨、昌都、日喀则、林芝、山南等地):开耕活动盼丰年
❷ 华为Nova2突然死机,然后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常亮,强制开机后发出警报声
如果手机来死机的话,可以自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的:
1,可以长按电源键打开选项菜单,然后点击“重新启动”。如果没有弹出,建议长按电源键直至手机振动,强制重启的。
2,如果使用某个第三方应用时死机的话,可能是由于该第三方应用与手机不兼容。建议重启手机,将其卸载后重新下载安装其他类似应用的。
3,如果重启后仍然出现死机问题,建议备份重要数据后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4,如果死机后无法操作手机,建议将手机强制升级。升级后,手机内部存储中的数据将会被删除。
备注:如果问题依然存在的话,建议可以联系客服或者携带购机发票前往当地的华为授权售后服务网点进行检修。
❸ 宁车沽的基本概况
以宁车沽得名。原属宝坻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属宁河县。1948年12月解放。1953年8月置乡。1958年8月改属任凤公社,同年底划归塘沽区属北塘公社。1966年8月13日成立宁车沽公社。1983年8月13日改乡,2000年撤乡划归北塘街。随着聚落的发展扩大,形成东、西、南、北四村。另外还辖塘沽芦苇公司南侧创业、杨北两村。面积约5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含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2043户,7119人(含集体户口62人)。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撤乡前乡政府驻北村,南距塘沽16公里。
地处海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起伏甚微,北部略高,南部略低。自然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潮白新河纵贯,入永定新河。建国前村民以打草、捕鱼为生,生活窘困。民间曾流传:“宁车沽三件宝——扁担、绳子、破夹袄” 。《宁河县志》载:“邑西南有宁车沽,横袤数十里,不任耕种。而长芦蔓草,雨后绵芊,宁津两邑悉取资焉”。如今宁车沽经逐步发展,实行多种经营,已成为鱼米之乡。现已有耕地8820亩,主产水稻。渔业以养虾为主,养殖面积14194亩。乡镇企业有机械、螺丝、电机、饵料、针织等厂以及仓储场。有中学1所、小学3 所,卫生院1所。先前,宁车沽村民多住低矮的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1980年后,陆续建起了砖瓦房。
京山铁路和北环铁路及津秦客运专用铁路经此。蓟塘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西中环及延长线快速路和塘汉快速路的起始点。永定新河特大桥横贯境内。134路公共汽车通塘沽。按照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将建设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宜居,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礼仪民俗
冠礼:成童则加帽,古三加礼,俗以婚礼该之。
婚礼:合两姓,先用媒妁问名。已定,男家为女纳徵。具启一,通用名帖,备羊酒,谓之“订盟”。女家依次回复,谓之“允盟”。此后,男家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亦有用财礼、布匹代币者。将娶,先择吉日,具帖送女家,谓之“请期”。娶先一日,又为女送冠带、谓之“催妆”;女家亦送妆奁等物,谓之“铺床”。临期,男家请伴郎轿马鼓吹陪新郎至女家,升堂再拜,御轮授绥,谓之“亲迎”。亦有从简者,或用轿或用车迎女至门,男以彩巾引入。即日行合卺礼,共筵交觯。三朝庙见,拜先祖,拜舅姑及伯长等辈,谓之“拜三”。或八朝或双九,女家邀婿并女到舍款洽,谓之“回门”。至乡村陋习相沿,间有同姓联姻者,实非礼也。
丧礼:临殁迁寝,焚冥器等物,拜送门外,曰“送行”。入室号泣擗踊。逾曰“送路”,备灯笼火炬、制引鬼牌,诣城隍庙,乡间诣土地庙。凡亲友男女俱随接引来家,哭拜不一。三日成殓,按七致祭,以通远亲未吊者。营葬用丹旌、彩■、冥器、刍灵,各随其家贫富以为丰俭。幸不至有停柩之弊,然居之近水者,往往于河滨浮厝,经历岁久,多被淹没、暴露。余每见为之恻然,因出示严禁,谆切晓谕,其风盖可少变云。
祭礼:“清明节”,祭扫先茔,悬挂纸,放起花,奠于墓所,比户皆然。回集家庙,广设几筵,合族会食,欢洽竟日。亦有取次分门在家会饮者。七月十五日,献麻谷。十月一日,送寒衣。年终除夕、新节元旦,悬像设供,家家致祭。遇祖先忌日,请主在堂,具牲醴,举家拜奠。三年服阕,肃宾相,备献仪,祝告先灵,易凶从吉,不烦不怠,犹有古风。
岁时民俗
正月:“元旦”,庆节、祀神、祭祖、拜尊,长幼以次相拜,又亲友交相贺,谓之“拜年”。举家食扁食,前五日家众吃隔岁饭,不忘旧之义也。自一日至十日,以阴睛卜岁之丰耗。“元夕”前后,城镇悬灯三日,乡村亦插灯相庆,击鼓■金,陈百戏以为乐;食汤圆。十六日,妇女相携走桥、摸钉,以消灾,或请厕姑以卜休咎。
二月:二日,名“龙抬头”。家塾命童蒙开笔取兆。人家以石灰引白龙入,以小灰引黑龙出。亦有以扁食祀者。是月也,“春分”,民乃犁。
三月:“上巳”,不知修禊,士风之朴也。“清明”祀先,展墓加坟土、挂纸钱,多插柳,戴松柏枝,族众多会食。小儿亦渐放风筝。是月也,恒望雨。
四月:八日,“浴佛”。俗竞上庙,识礼者非之。十八日,“圣母诞”;二十八日,“药王诞”,演戏三日,城及乡祈报者填集于道。是月也,望雨尤亟。
五月:“端午”,人家以角黍相馈,儿女佩丹符、花胜。门插艾叶,饮雄黄,菖蒲酒,以避瘟疫。是月也,将届芒种,先播秫,夏至后十日,农乃登麦,谓之麦秋。
六月:六日,炒米花,曝衣,晒书。入伏造酱、醋,制曲。是月也,恒望晴,惧霪雨伤稼。
七月:“七夕”,女子候云簇之巧者,投细针浮水碗中,视其影之长短粗细,以占巧拙。“中元节”,诣先茔祭扫。僧众放河灯,夜月乘舟,持经梵,作佛事,以度馁魂。
八月:“中秋”,人家祀先,老媪祀月,以月饼、西瓜相馈赠。视月之明暗,验来岁元宵之晴雪。自七月至此,早禾皆熟。
九月:“重阳”,无登高之会,而田野以其时放生畜。是月也,晚秫早收。
十月:朔日,上坟,制纸衣焚墓上,俗名“送寒衣”。
十一月:“冬至”,不贺节,食馄饨,以象子半之义。小儿放学一日,与官衙放假同。
十二月:八日,家家食各种米、豆、枣,栗粥,名“腊八粥”,而庙宇亦有食粥斋者。二十三日,“祀灶”于灶陉。“除夕”前三、五日,各以糕、胜馈遗,名“馈年节”。换桃符、门神、宜春榜子。合家不眠,饮黄白酒,食糖果达旦,谓之“守岁”。放爆竹,攒火围炉,以助阳气,往往彻夜不寐,以兆年丰。 生育习俗
孕妇分娩俗称“坐月子”,生育前产妇娘家送来小儿衣服、小被、尿布等物,名曰“催生”。小儿降生后,至亲好友多以挂面、红糖、鸡蛋、布料、油条等作礼品,表示祝贺,讲究4色礼,产妇娘家礼品优厚。
生育后第3天为洗三,第七天吃饺子,叫“捏骨缝”,12天称“过孬腐日子”,亦称“小满月”,产后1个月为“满月”,全家以酒宴招待亲友.满月后产妇女子到娘家小住,俗称“挪臊窝”。
小儿出生100天叫“百岁”,姥姥家或亲朋好友给小孩挂长命锁、手镯、脚镯,祝其长命百岁。在生育活动中,男孩、女孩略有区别,当地虽有重男轻女习惯,但并不十分突出。解放后,经过宣传新法接生,节育和计划生育,迷信习俗明显减少。70-80年代以来,孕妇多去医院分娩。但过12天,满月“百岁”的习俗如常。
婚丧习俗
婚俗
明清时期,婚礼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到了清末,民国初期,民风进化,渐改旧礼,不依古俗,逐渐形成一套婚嫁模式:
说媒,由中间人介绍双方情况,俗称媒人;合婚,请算命先生按生辰八字合婚,有无相克之处;订婚,俗称换龙凤大帖,由男方择吉日,备彩礼,将龙凤大帖装入拜匣,送至女家.女方亦将龙凤大帖返送男方,说明此婚已订;择期,也叫送日子,选定迎娶日期,通知女方,并下二次礼,俗称过礼,女方接通知后,备面条2斤和花卷作回礼,表示婚期已订,不再更改;送嫁妆,迎娶前女方置备嫁妆,亲友赠钱赠物谓之添箱,在迎娶前一天午前送到男家,当日,男方搭宴棚贴喜字,接亲友,备喜宴恭候,亲友赠钱,称之压腰;迎娶,于上午举行,男方派人以车相接,女方派至亲相送,然后是拜堂,挑盖头,开脸,妆新(坐福),吃团圆饺子,分大小,夜晚闹洞房;回姑爷,婚后三日男方带妻子回娘家拜见岳父,母,谓之回姑爷;拜三,婚后三天,新婚夫妇分头拜见亲门近支,谓之拜三.婚后十天新娘回娘家,住九天,叫十天九住.解放后,旧的婚俗已逐渐改变.像合婚,过礼,拜天地等封建迷信礼俗,已基本不流行。
丧俗
旧时丧葬仪式繁琐,又多迷信.一般成人弥留之际,烧到头纸,理发,净身,穿装裹,停床;死后,指道,举哀,报庙(亦称送纸),出殃榜,报丧,入殓,家祭,点主(亡人牌位),送路,响棚,出殡;葬后3天圆坟,7天过头期,后每7天祭奠1次,五期大祭,七期祭,亦称断七;而后为周年祭,第一年称周年,后为祭日.上述礼仪为富有者行之,穷苦人死后因财力有限,诸多简略。
解放后,在五十年代人们仍沿袭旧俗.在六十年代,政府号召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丧事从简,群众觉悟提高,迷信活动逐渐减少.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政府建了火化场,加强了殡葬管理,逐渐废弃了棺木土葬.过去旧俗,婴幼儿夭折用苇席卷成小木匣成敛,葬于义地.未婚成年人和已出嫁女子都不入祖坟。
地方民俗
本文是根据《宁河县志》上的有关节俗,经过对宁车沽地区一些老人的采访,整理而成的,仅供参考。
正月初一
早起,先看看天气好不好。看天晴少云,说明上半年风调雨顺;看天阴有雪,说明上半年气候不正常,族人及友人拜年从这天开始。
正月初二
早上起来打扫庭院,叫迎财神。妇女头戴绒花到财神庙祭祀,并买元宝和聚宝盆等工艺品拿回家。年轻男子到河里或井里去挑水,挑满水缸,比喻白花花的银子到家,意味一年内有财可发。
正月初五
这天又叫破五,意味着春节的节期已过。终止了拜年活动。
正月初八
买卖开张日子,家住外地的店员都在这天赶到。早晨打扫店堂,开板(店铺的一种活动门板)放鞭炮。掌柜的要安排吃一顿好饭。
正月初十
早晨还要看天晴天阴。天晴,下半年风调雨顺;天阴有雪,下半年气候不正常。
正月十四日
元宵节前一天,开始吃好饭,晚上出花会,挂灯笼。从这天起三天内,妇女不做针线营生,家人不说不吉利的话。
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白天出一天花会。人们白天观会,晚上到街里买卖家观灯,回家后煮吃元宵。
正月十六日
除看花会观灯外,妇女相邀去过桥摸钉。木桥上有大铁钉连结,石桥的石板间也用大铁钉连起来,摸了钉子可以消灾。
正月二十二日
百花娘娘生日。妇女停做针线营生,不然的话得百花病。
正月二十三日
赶狗日。这天要把狗赶出家去拉屎,妇女停做针线营生,不然的话得狗吣病。
正月二十四日
老鼠会亲日。妇女停做针线营生,孩子要早睡觉,别碰见老鼠,不然的话生老鼠疮。外地有叫老鼠娶亲的,日子各异,有正月初三,初十,十七,十八等说法。
正月二十五日
填仓节。填仓,就是填满谷仓的意思,象征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早起打扫庭院,用簸箕盛炭灰或草灰慢慢搕打,在堂屋院内画成一个个圆形仓囤,还有上仓,囤的梯子。画好后在里面填一把粮食。民国年间,改用了粉笔画囤。这天人们习惯吃杂面汤,妇女停做针线营生。
正月二十八日
火神爷寿日。闹花灯,出花会,集市贸易热闹。
正月二十九日
火神爷生日。活动同于二十八日。这天又称为年九,是正月里继春节,元宵节之后的热闹日子。
二月初二
龙抬头。此时天气渐暖,正值惊蛰,春分节气,被说成是龙王抬头的时节。这天早起,家家用簸箕装草灰搕打成线引黑龙出门,然后再用白灰引龙进门。清末民初,演变为从水缸里舀一壶水引洒到河边,叫新龙进门。这是人们在新春开始取的一种吉利。这天学生开始入私塾。妇女们不做针线营生,怕扎了龙眼。
二月十八日
观音菩萨寿日。这天要给观音菩萨上香,妇女停做针线营生,不然的话倒生孩子(难产)。
二月十九日
观音菩萨生日。习俗与寿日同。
三月初三
王母娘娘生日。这天神仙赴蟠桃会,算命瞎子也选在这天聚会,商讨卦金定价。妇女停做针线营生,不然的话孩子坐胎(难产)。
寒食节
此节多在二月底三月初,即清明节前三天,立春之后的六十天左右,因民间有春到寒食六十日的说法。这天妇女不做针线活,说做了受穷。另外,这天不许吃饽饽和粥,民间有寒食吃饽饽,穷得满屋踱踱的俗谚。
清明节
多在二月下旬三月初。这天扫墓,给祖坟添新土。扫墓期限二十天,即清明前十天和后十天,为的是等待远路亲人的到来。
谷雨节
清明节后半个月。这天人们早起望龙下雨,以便耕种。妇女停做针线营生,不然的话箍瞎眼。
四月初八
浴佛节。传说是释迦牟尼生日,人们烧香叩拜。到了民国年间,此节变成了寺庙和尚的事情,民人不再注重。
四月十八日
娘娘生日。在这天的前数日,人们成群结队去娘娘庙朝圣,规模很大,仪式隆重,忌讳甚多。
四月二十八日
药王生日。办庙会三天,各庙开门,烧香祷告的人熙熙攘攘,集贸十分热闹。
五月初五
端午节。当地叫“五月节”或“五当五”。家家用苇叶包粽子,用白面蒸糖三角,互相馈送。孩子们戴五毒纸符。五毒即蝎子,蜈蚣,蛤蟆,壁虎,蛇。墙上也贴纸符,只是一把剪刀夹住一条蝎子。家家门前还插艾蒿,饮雄黄,菖蒲酒,这些都是为了避瘟。
五月十三日
老爷磨刀。老爷指关公。俗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就是说到了这天,多少要下点儿雨,若还不下就旱了,人们会把关公的铜像抬出来求雨。
六月初六
天贶节。此节常在进伏前,人们习惯晾晒衣服和书籍,免得反潮。家家炒米花儿吃,并制作面团子发酵,准备用来做酱做醋。
夏至节
这天有吃鸡蛋的风俗,据说吃了不“苦夏”.俗谚“夏至三更便暑伏”,伏分三伏,每伏十天,当地流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的说法。
七月初七
牛郎会织女。女孩子向织女星乞巧,把针轻轻横放在水碗里,让它漂浮一会儿,看针影长短粗细,短而细意味着长大了手巧,反之则手拙。晚上,大人们领小孩观天牛,织女星,天牛星两侧的不太明亮的星被说成是牛郎肩挑的两个孩子。戏园子晚上唱《天河配》。
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叫“过麻姑”,还叫“鬼过年”。白天祭扫祖坟,入夜庙里和尚放河灯,后演变为民众放河灯。夜晚满河漂灯,看者甚多,实为一种游艺。
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家家祭祖,供奉兔爷。买月饼,蒸糖饼,采购果品,路途不分远近都回家团圆。并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民谚,判断明年元宵节的天气。
九月初九
重阳节。当地没有山,地处平原,所以没有登高的习俗。但这天都把牲畜拉到田野去放牧,借以赏秋。家家有吃玉米发丝糕的习惯。
十月初一
祭祖节。家家上坟烧纸,并剪做纸衣去烧,意思是天冷了,给祖宗鬼魂送寒衣。
十月十五日
接娘娘回家。第二次娘娘庙会,朝圣规模同于四月十八日,当地传说碧霞元君娘娘是蛏头沽人,所以有这天接娘娘回娘家的说法。
冬至节
这天进“九”,习惯吃馄饨,后来改为吃饺子,传说可以不冻耳朵。小孩放学一天。官衙放假一天。民国年间,官衙放假不再坚持,除了私塾,学生也不再放假。
腊月初八
俗称“腊八节”。家家用大米、小米、秫米、稗米、红豆、绿豆、栗子、枣熬粥吃。从这天起已进入年关,人们要办年货了。
立春节
有“春打六九头”的谚语,因此这天又叫“打春”。立春节多在腊月下旬。打春时刻,人们不能躺着,出嫁的闺女不能住在娘家,有“不能打在炕上”和“不能打在娘家”的说法.这天习惯吃春饼和豆芽菜。
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神。白天给灶王爷摆糖瓜,意思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爷嘴,让他到天上少说闲话,多说好话,晚上把灶王纸神烧掉,边烧边磕头祷告,求得明年所盼之事成功.这天还叫“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
扫房。
腊月二十五日
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日
炖肉。
腊月二十七日
杀鸡。
腊月二十八日
发白面蒸包子(圆馒头),包子上打上红点,并做面鱼,面刺猬等面食。
腊月二十九日
贴门神,门对,窗花,年画.给祖宗摆供。
腊月三十日
又叫大年三十。春节本日为初一,但民间多以这天为春节,即旧历年。早起全家更换新衣,中午吃午饭。入夜,正房门边挂灯,贴起新灶王像。然后熬五更,小孩打灯笼,口喊:“打灯笼,发财喽,金马驹家来了。”门旮旯放上一捆芝麻秸,据说姜子牙封神忘了自己,这天夜里诸神到位,姜子牙没去处,便去看守天灯。他的老婆是扫帚星,挨门串户找他回家过年,人们怕扫帚星闯进自己家里,便放上芝麻秸。三更天升大纸,就是全家烧神码,由家里的主要男子跪拜,祈祷一年平安,然后全家煮水饺吃,各种忌讳,禁例儿从这天早上开始。 宁车沽的民间花会解放前约有十余种,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民间对文化的要求,有些花会已经失传或濒临湮没。现在其中流传下来的主要有:踩高跷、秧歌、武法鼓等。为了让读者了解几种花会的内容和形式,现选择3种介绍如下:
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宁车沽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参加者脚踩3尺木肢,扮演许仙,白蛇,青蛇,武松,杨香武及樵夫,渔翁等。行进时打挎鼓,小锣,由扮演武松者舞动双棒为前导,其余随鼓点做舞姿。表演时分批做对。有渔翁钓鱼,扑蝶等,并揉进翻、转、腾、挪及撂叉等动作。
扭秧歌
扭秧歌是宁车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武法鼓
法鼓,是宁车沽特有的鼓乐表演形式,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法鼓表演气势恢弘,仪仗执事雍容华丽,精美绝伦,故有“半副銮驾”之称。其特点是边奏边舞,文武兼备,技巧绝活儿主要体现在鼓点儿的伴奏下,钹的上下飞舞和铙的周身翻缠上,通过钹、铙不同的击打方式而变换着不同的动作。可谓法融文武间,鼓合风云起。法鼓表演还可分为文法鼓、武法鼓和音乐法鼓三种类型,其形式以固定式的“设摆”和行进式的“行会”加以区分。有的以鼓的敲打取胜,有的以钹、铙的出手不凡见长,有的则以扎彩、灯饰、道具的精美引人注目。法鼓出会的人数一般在百人以上,最少也得七八十人。过去有全村出动的,人数可多达四五百人。
另外,京剧、评剧和河北梆子是宁车沽人较为喜欢的剧种。在音乐方面,宁车沽自清及民国时期到现在,无专门音乐机构,多为民间乐班,演奏乐器有:管、笙、萧、笛、唢呐、二胡及打击乐器等。
❹ 芦台去宝坻的班车,下午是几点的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至宝坻区,属于跨区域中长途出行,有多种出行方式可供选择。比如,打车、自驾车、公交地铁等。
建议利用网络或高德地图app,搜索两地之间的公交地铁路线信息,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两地之间从宁河邮政局公交站乘车,经27站至小甸村公交站,换乘宝坻8路公交,经35站至宝坻档案局公交站下车,步行74米至目的地,全程所需时间为3小时10分钟左右,票价30多元。
以上仅个人建议,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