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喜鹊桥

七夕喜鹊桥

发布时间: 2022-08-23 07:33:24

⑴ 喜鹊搭桥是什么意思

七夕相会鹊搭桥是指成群的喜鹊搭成桥,可以帮助牛郎和织女在茫茫银河之上见面,用自己渺小的身躯成就他们的相爱。

⑵ 牛郎织女,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牛郎织女选择在七夕这天鹊桥相会

主要源于古代的故事,话说很久以前。一个孤儿和他的嫂子住在一起。他聪明,勤奋。但是他的嫂子还是不喜欢他。每天天亮前把他赶到山上去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嫂子和牛郎分家了。这个没心没肺的嫂子只给了他一个破旧的茅屋。从那时起。牛郎白天赶牛。晚上就和老牛睡在旧茅屋里。

悲伤的织女和抱着孩子的牛郎。一个在东方,另一个在西方,相对着哭泣。哭声把喜鹊感动了。刹那间,无数喜鹊飞向天河。建一座喜鹊桥。牛郎和织女终于可以在喜鹊桥见面了。王后束手无策。后面就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7月7日在桥上相会。这个信仰与牛郎和织女每年7月7日相会的信仰相结合。这已成为我们今天的民间信仰

⑶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把这句话写具体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天也叫七夕节。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初秋,晚上九点钟左右她越过我们的头顶;秋越来越深,她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成为一架七弦琴的样子,我们叫它天琴座。这是介绍织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状及名称来源。

⑷ 七七喜鹊桥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七七喜鹊桥带表喜鹊

⑸ 七夕鸟桥是麻雀还是喜鹊还是两个都有 嗯...反正不是乌鸦

一种说法是喜鹊
一种说法是红嘴相思鸟
一种说法是一种神鸟(名字含有“鹊”)

⑹ 牛郎织女喜鹊桥的故事是怎样的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
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
”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
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
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
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
”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
”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 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
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⑺ 简要说说“鹊桥”的故事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7)七夕喜鹊桥扩展阅读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初秋,晚上九点钟左右她越过我们的头顶;秋越来越深,她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成为一架七弦琴的样子,我们叫它天琴座。这是介绍织女星的位置,天琴座的形状及名称来源。

牵牛星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地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

这三颗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他的光辉稍稍带点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他。这是介绍牵牛星的位置、亮度及天平星的形状。

织女星和牵牛星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光辉是太阳的50倍,牵牛星的光辉是太阳的10倍有余。只因距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去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星。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都是恒星及他们的光辉。

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地球16光年。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离地球的距离。

织女星以14千米每秒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这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29千米每秒—差不多。它们的移动并不是正对着太阳的,移动的方向也渐渐在改变。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和太阳相撞。这是介绍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移动。

⑻ 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聚,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为何只能在七夕节鹊桥上相见

因为他们的忠诚和爱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只喜鹊飞到喜鹊桥上,让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上相遇。太后别无选择,只能让两人每年7月7日在喜鹊桥见面。

后来,在农历七月初七的第七天,据说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遇的那一天,女孩们会来到花前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岸的牛郎和织女,希望看到他们的年会,祈求上天让他们像织女一样熟练,祈祷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从而形成农历七月初七。

⑼ 牛郎星,织女星,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资料

1、牛郎星

牛郎星,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在日文中称作“彦星”。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

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 西方称呼此星为Altair,是阿拉伯语的“飞翔的大鹫(Al nasr-l'tair:النسر الطائر)”的缩写。

在古代星官体系中,牛宿星官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

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在汉朝以前,牛宿是冬至点所在的星宿,历来受到观天者的重视。

2、织女星

织女星,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距离地球约 25 光年。

由于其极高自转速度,它呈现明显的扁球状,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 19%。在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神话中,织女为天帝孙女,故亦称天孙。

在北半球的夏天,观测者多半可在天顶附近的位置用肉眼见到织女星。

3、鹊桥相会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9)七夕喜鹊桥扩展阅读:

夏夜的时候,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

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

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鹊桥相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织女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郎星

⑽ 有关七夕的民间故事的名称

七夕节,首先是乞巧节。
传说中,织女在天上的职责是编织云彩。既然她是天上的纺娘,自然要有超于凡间的纺织技艺,她所织出的,是美丽的云霞。
一次织女下凡,结识了勤劳朴实的牛郎,二人结为夫妻,育有一儿一女。但天帝发现织女私自与凡人成亲,便将她押解回天庭。牛郎在老牛的神力帮助下,用扁担挑起一儿一女就上天追寻织女,就在二人即将相会的时候,王母娘娘用金钗在他们两人之间划出一条银河,让牛郎织女遥遥相望、不可渡河。但是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每到七月初七的夜晚,便以成千上万的雀身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一年一度相会一次。
在七夕之夜,因为民间故事称织女能和牛郎相会,这是一个属于她的特殊节庆,她可以让人间一窥仙踪、可以把好心情洒落凡尘,所以女孩子们便在这个夜晚拜求织女,希望她能把自己作为天庭纺娘的心灵手巧也分落给凡人一些。七夕节,由此开启了“乞巧”的主题。
七夕之夜,女孩子们在自家庭院中通过一些风俗活动来过节:
她们要祭拜织女、向织女诉说心愿;然后和闺中密友进行对月穿针、水面投针的游戏,看谁先把线穿过针别、谁放置在水面上的绣花针不沉底,谁就获得了最好的运气和巧劲儿;之后,在夜风吹拂中,她们分别躲到葡萄架下盼望听到牛郎和织女的情话,期待得到姻缘天赐的眷顾;她们还会捉一只蜘蛛养在小盒子里,在第二天一早打开盒子比较谁的“喜蛛”吐丝织网最多、就预示着谁得巧最多。
整个七夕节的乞巧过程,唐人祖咏都写成了一首诗《七夕》: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这首诗,就完整地叙述了七夕乞巧风俗中祭拜织女、穿针投针、养喜蛛比蛛丝等活动。
所以,七夕节,是属于闺中女儿的节日,是未出嫁的女孩子们,乞求心灵手巧、祈望幸福姻缘的一次大型许愿会;而她们过节的场所,也是在自家院子里完成的。
七夕节之所以也被唤作是“中国的情人节”,是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参与了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汉初年,这个神话传说就已经盛行于民间。汉初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写他们的故事说: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传说讲,牛郎父母早亡,被哥嫂赶出家门,只与一头老牛为生。老牛有灵性,促成了他和下凡织女之间的情缘,牛郎织女遂结成恩爱夫妻,育有一儿一女。但天庭发现了私自下界与凡人成婚的织女,将她押解回上天,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扁担挑着一儿一女追赶织女。就当夫妻二人将要会合的时候,王母娘娘用金钗在他们两人之间划出一道银河,让他们隔河相望而无法相亲。最后,是喜鹊有感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万的喜鹊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才能一年一度相会一次。这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们看故事的人,总是愤恨为何天庭要拆散一对恩爱夫妻,总是不满为何王母娘娘要设置障碍。其实,这样的故事,正是以形象化的演绎,传递着真实化的道理,那就是:
人生永远存在着情欲和法理之间的对立冲突,情与理,是相生相伴的一对矛盾。
天条规定仙人与凡人不能结合,这代表的是法理;
织女与牛郎就是要两情相依,这代表的是情欲;
押解织女回天庭,这象征着法理的执行;
银河划下的距离,这象征着人世间总有逾越不了的距离、现实中总会存在的障碍;
而一年一度得以相会一次,就是在情与理之间留存的弹性空间。
所以探讨天人和凡人之间能不能结合、追问牛郎和织女能不能在一起,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人,都要不得不去面对情与理之间该如何抉择、如何平衡的考验。如果偏重情欲多了,就必然要交付法理的代价;如果背负法理多了,又必然要偿付情欲的丧失。
对于社会规律也是这样。有时候情欲泛滥,就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有时候法理沉重,就开始倡导解放人性、肯定人情,比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发起、中国《牡丹亭》的产生,等等。
法理和情欲也可以不是决然对立的,而是互相平衡的关系。比如这个民间故事里,王母娘娘连银河都能造就,难道打散一群喜鹊做不到吗?当然不可能。但是她和天庭偏偏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了鹊桥的存在,让牛郎织女有一个宣泄情感的通道,让世人也有一个圆满喜剧的寄托。这就是情与理之间重叠馄饨的一个合理空间。
闺中女孩儿们遥想着牛郎织女的挣扎与幸福,也在七夕的星空下许愿,希望为自己求得一份好姻缘。所以,与上元节的“情人会”不一样,七夕节只是“情人盼”,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
其实,女孩子们的乞求许愿,与其说她们在求一段爱情,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良人,更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人生。
这就涉及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婚姻观念:
在古人看来,女儿在家是客,是暂居于娘家,只有当她出嫁、嫁到了终身仰仗的夫家、嫁往了托付整个大半生的外姓家庭里,那才算是“有家”。所以:女有夫,就叫“有家”;相对应的,男有妻,叫做“有室”;男女成婚,双方共同组成了“家室”。
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是回归到了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古语称女孩嫁人,就叫“之子于归”。
在《诗经》里的一首贺新娘曲《桃夭》,是为踏出闺门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贺歌,里面就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女子归来,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将终身赌注给了她要陌生面对的丈夫以及她要只身融入的夫家。所以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说她们甜蜜幻想爱情那是奢侈的,她们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那才是真实的,因为那个男人、那个夫家的好坏,决定了她无可悔改、不可转圜的下半生命运。
七夕节,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但古代女子甚至无缘言情、无心痴盼“情人”,只要命运赐给她的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缘善待了她的人生。
七夕的“情人节”,如果两心情热,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如果心境秋凉,那就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无论如何,这一个“情人节”的本质:从牛郎织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个相思相望不相亲的节日,是苦中作乐而已的暂时私会;从女孩儿的闺中岁月看,又是一个望穿秋水候良人的节日,是没有良人时的一厢情愿。所以秦观最著名的宋词《鹊桥仙》形容这一个情感节点,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
若两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
所以,七夕节的风俗,古代女孩的乞求,无论乞求心灵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缘也好,都有无限辛酸在其中。——那样苦苦地求盼,那样深深地许愿,那样迷信地通过游戏来求一个吉祥预兆,正是说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