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况逢花一朵

况逢花一朵

发布时间: 2022-08-23 00:10:39

① 朱敦儒的《西江月》是什么意思

世事短如春梦, 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 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
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
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
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
贴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
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
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在强大的
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
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
的悔意和自嘲。“计较”,算计之意。这两句倒装,不
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在下句的因
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
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
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况逢”等字
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
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
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
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
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
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
“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
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
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
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

② 朱敦儒的西江月整首是什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③ 朱敦儒的西江月前两句的意思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赏析
词的前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第四句中的“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带有几分激愤。
“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使本词转灰暗向光明、化伤悲为可喜。最后两句是作者感叹世事的反复无定,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朱敦儒简介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它是宋代著名词人,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隐居时写了许多关于洛阳风景的作品,代表作有《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鹧鸪天·西都作》、《好事近·摇首出红尘》等。

④ 人生在世几度春秋…请问下一句该是什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语出北宋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全诗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后的孤独悲苦,觉得人生如梦境般荒谬又无奈。

引用这句话大概也是需要一个虔诚的倾听者或者是安慰陪伴吧。

我想到了同朝代朱敦儒的一首诗《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相近: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其中“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挺好,劝你男朋友想想开心的事吧,类如美酒鲜花等让人愉悦的事物,及时享乐,人生一辈子就是过日子,开心就好,早放下早爽,一路放下一直爽。

⑤ 西江月古诗

《西江月》是词牌名,有许多首,下面列举几首: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宋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作者:苏轼 宋朝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西江月·遣兴》

作者:辛弃疾 宋朝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4、《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作者:朱敦儒 宋朝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5、《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作者:司马光 宋朝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译文: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⑥ 西江月这首古诗是那位诗人写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译词】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西江月十七首
【内容】: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镂玉栽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长为西风作主,更居明月光中。十分秋意与玲珑。拼却今宵无梦。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凰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剩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依高寒。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被公诗笔尽追还。更上层楼一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⑦ 西江月的译文(⊙o⊙)哦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个人理解)

==========================================
朱敦儒〈西江月〉赏析
罗贤淑˙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这阕吐露人生观感的词作,乍看之下,思想颇为颓靡,但反复琢磨,却又是达观。因为它指出人生道路上,美好世事的短暂,以及人情的浇薄;并提出面对此一困境的因应之道,继而强调世间仍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在世应当及时行乐,所以值得再三品味。

上片开首两句便是工整的对仗,系以个人抽象的观感来与具体的物象作结合:第一句以艺术形象寓有美好、虚幻的「春梦」来形容世事顺遂的短暂;第二句则以表现冷寂、阴暗、多变的「秋云」来比喻人情的凉薄。作者朱敦儒以「春梦」、「秋云」为对,虽非首创(晏殊〈木兰花〉就有「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之语),但就运用透过春日使人联想到的美好、温暖,来和秋天所联想到的锐杀、凄寒进行对比,差异自然显著。假使「春」与「秋」之别有如南辕北辙,「梦」跟「云」的不同则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同样具有短暂虚幻的意象属性。所以世事美好顺心也罢,人情凉薄未如所想也罢,都不是个人所能操控的。倘若如此,人生在世该当如何?朱氏认为,那就少计较、少费心机,而且要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万事原来有命」的说法,非常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那似乎是意谓着:众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努力、甚至挣扎,因为上天早已替每一个人安排下生死祸福、贫富穷通……种种。但细考朱氏本意,绝非如此,而应当是「人事已尽,留待天命」,亦即孔子在经过五十年的生活历练后,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篇》)、或「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篇》),也彷佛孟子所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孟子.万章篇》)的「天命」,那是人力所无可奈何者。事实上,如果回头检视「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前承之「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就更为清楚,那绝对不是倾注个人全力就能主宰的。

词人在上阕所呈现的思想观,亦可得证于他的另一阕作品〈临江仙〉: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过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着眼,认取自家身。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实实的发生,但竟又是一场可笑的梦境,因为所亲历的种种,恰似多变的浮云,诡谲虚幻、不能依恃。而时光飞逝如电,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的富贵功名能够百年长久,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正是此理,唯有认清个人能力所及,才不会被外在境遇困扰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发暮年,徒有「人生虚假」(朱氏〈西江月〉)、「个似一场春梦」(〈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梦,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叹;反而是能拥有「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外物,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念奴娇〉)的洞明练达。

在上片中,朱氏虽然以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的彻悟,撇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的烦恼,但还只是停留在无奈的认命阶段,思想态度上仍然是属于灰颓。试想人生假使只是尔尔,岂不悲哀。李白〈梁园吟〉曾云:「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而朱敦儒此首〈西江月〉前半阕词意,只提醒读者要「达命」,尚未碰触「岂暇愁」,以及人生仍有快乐因子——「且饮美酒登高楼」的存在。所以,过片前两句就沿着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叙写,散发出欣喜愉悦的光彩。

「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使本词转灰暗向光明、化伤悲为可喜。人之一生虽然有充满变量且难以掌握的「命」存在,但仍有己力能够操控者,譬如:面对美酒,可以独自小酌,也可偕友对饮;而目睹一朵清新可爱、初初绽放的小花,也足以兴发美感,使身心愉悦。此处词人所拣取之「酒」与「花」(「酒」、「花」,在朱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例如:「携酒提篮,……索共梅花笑」(〈点绛唇〉);「落帽酒中有趣,……花影阑干人静」(〈西江月〉);「酥点梅花瘦。金杯酒」(〈点绛唇〉)……等等)颇耐人寻味,因为酒代表纵放恣肆,而花则关涉宁静自得,在深谙世事人情的无奈后,心灵自由放松了,这两种不同的生命情境便能兼而有之。朱敦儒这种通过达命而产生的欢喜态度,后出的张孝祥(一一三三~一一七○)领会亦深,因此填有「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西江月〉)诸句。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