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❶ 简要介绍诗人wiliam Wordsworth
威廉.华兹华斯
1.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的生平及创作生涯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写作条件。1798年9月至1799年春,华兹华斯同多萝西去德国小住,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短诗《露西》组诗,同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1802年10月,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的玛丽·郝金生结婚。
这段时间,华兹华斯写了许多以自然与人生关系为主题的诗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1803年华兹华斯游苏格兰,写了《孤独的收割人》和记游诗。1807年他出版两卷本诗集,这部诗集的出版,结束从1797至1807年他创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89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在这篇序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此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描写自然风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托着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维。完成于1805年、发表于1850年的长诗《序曲》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华兹华斯诗才最旺盛的时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后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时已经没有什么作品了。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2.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主张
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的领袖,在思想上有过大起大落——初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热烈向往变成了后来遁迹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诗艺上则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称他为第一个现代诗人。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虽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一八○○)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却含有能够摧毁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炸药。
他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
他认为诗非等闲之物,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这样崇高的诗歌理论过去何曾有过?但光有理论不足以服人,需要新的诗歌来体现它!
3.华兹华斯的诗歌
(1)抒情诗:《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
(2)长诗:《序曲》
4. 华兹华斯诗歌的主要特点及思想意义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波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华兹华斯关于自然的诗歌优美动人,他的这类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情于境,情景交融.这种风格的体现是作者通过对诗歌的题材、诗歌所用的语言以及对诗歌所用的格律、诗体和作者对诗歌词汇的选择体现出来的.
5. 华兹华斯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不仅创立理论,而且本人就实践理论。他与柯尔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这本小书所开始的,不止是他们两人的文学生涯,而是一整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对于中国读者,华兹华斯却不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能读英文的人当然都看过他的若干小诗,如《孤独的割麦女》,但不懂英文的人却对他的诗没有多少印象,原因之一是他的诗不好译——哲理诗比叙事诗难译,而华兹华斯写得朴素、清新,也就更不好译了。原因之二是,他曾被评为“反动的浪漫主义”的代表,因此不少人未读他的作品,就已对其人有了反感。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那类写大自然的诗在我国并不罕见,他的思想也类似老庄,因此人们对他无新奇感。但他是值得一读的。除了历史上的重要性之外,他有许多优点,例如写得明白如话,但是内容并不平淡,而是常有神来之笔,看似普通的道理,却是同高度的激情结合的。法国大革命就曾深深激动了他,使他后来写下这样的名句:
幸福呵,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序曲》第十一章
他的山水诗极其灵秀,名句如: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他的爱情诗,如与一位名叫露西的姑娘有关的几首,也是极其真挚,极其动人,无一行俗笔,用清新的文字写出了高远的意境。他能将复杂深奥的思想准确地、清楚地表达出来,民歌体的小诗写得精妙,白体无韵诗的运用更在他的手里达到了新的高峰,出现了宛转说理的长长诗段。用这样的诗段他写出了长诗《丁登寺旁》,表达了大自然给他的安慰和灵感;接着又经营多年,写出了一整本诗体自传,题名《序曲——一个诗人心灵的成长》,开创了自传诗的新形式。在十四行诗方面,他将密尔顿的豪放诗风发扬光大,用雄迈的笔调写出了高昂的激情,例如这样的呼唤:
啊,回来吧,快把我们扶挽,
给我们良风,美德,力量,自由!
你的灵魂是独立的明星,
你的声音如大海的波涛,
你纯洁如天空,奔放,崇高……
这是过去以写爱情为主的十四行诗中罕见之笔,也说明两位爱好自由的大诗人如何心心相印!总之,华兹华斯诗路广,意境高,精辟,深刻,令人沉思,令人向上,而又一切出之于清新的文字,确是英文诗里三或四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只是他后期诗才逐渐枯竭,所作变得冗长沉闷,又使人无限惋惜。
6. 华兹华斯的诗歌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家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7. 选读:所选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生张。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The Daffodils
Written by William Wordsworth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水仙花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见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赏析:
《水仙花》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口语化的语言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一大特点。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这首诗歌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
诗歌前两节描写了诗人看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三节描写了诗人的内心感觉:欢乐,平和。诗人运用了第一人称(浪漫主义的另一特点),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浮云,在这一片水仙花上俯视着它们。诗人还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The cloud wandered,the waves danced,但其重点还是放在水仙花上。他把它们写成“a crowd”,“a host”,“a company”,“They dance and toss their heads”,它们还会表达欢乐愉快(“glee”,“jocund”)的心情呢!
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强调了回忆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当他处于空虚黯然的心情(in vacant or pensive mood),这一簇簇美丽的水仙花就会出现在他的回忆中(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诗歌中的“inward eye”就是指他的回忆。它们帮助他度过了生命中的困难时期。当我们处在孤独与无助时,我们也可以回忆我们曾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The Solitary Reaper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unt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Among Arabian sands: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For old, unhappy, far-off things,
And battles long ago: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Whate'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I saw her singing at her work,
And o'er the sickle bending;——
I listen'd, motionless and still;
And, as I mounted up the hill,
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
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孤独的收割人》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是把遥远的不幸诉说?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
昨天经受过,明天又将重逢?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❷ 咏水仙的译文2
咏水仙 又译为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 金黄的水仙,缤纷茂密;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正随风摇曳,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一眼便瞥见万多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 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
在诗的开头,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孤傲的诗人发现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
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屈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但是,欢快的水仙并不能时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离开了水仙,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当然,诗人的脑海深处会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这时的诗人双情绪振奋,欢欣鼓舞。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
❸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译文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威廉·华兹华斯
Iwanderedlonely as a cloud.
我似浮云独自游。
Thatfloatson high o'ervalesand hills.
悠然溪谷群山中。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霎时美景入眼帘。
A host, of goldendaffodils.
金色水仙朵朵开。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遍布湖畔树荫下。
Fluttering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摇曳风中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璀璨漫漫如繁星。
Andtwinkleon the milky way.
连成一片似银河。
Theystretchedin never-ending line.
遥望水湾堤岸处。
Along themarginof a bay.
无边无垠路长长。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千朵万朵入眼帘。
Tossingtheir heads insprightlydance.
舞姿曼曼频点头。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水波荡漾生涟漪。
Out-did thesparklingwaves inglee.
水仙却更显欣怡。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此情此景伴相随。
In such ajocundcompany.
诗者怎能不欢愉。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沉思许久终未解。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此等财富何以计。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每榻上细思量。
Invacantor inpensivemood.
几时冥想几时空。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水仙之美心中念。
Which is the bliss ofsolitude.
享受平静如恩赐。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我心重又燃愉悦。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与花共舞方欢畅。
(3)威廉华兹华斯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扩展阅读:
作者: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创作背景:
《我似浮云独自游》,创作于1804年,被认为是威廉·华兹华斯最著名的作品,同时,也被赞誉为英国诗歌史上最杰出作品之一。
据诗人自述,1802四月十五日的傍晚,他与妹妹多萝西于英国阿尔斯沃特湖畔的格林可因湾散步,见到了一片片金色的水仙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美景,从而产生了灵感,创作了这首传世诗作。
❹ 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赏析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这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主张。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
《序曲》
写作时间始于1799年初,并于1805年完成。在诗中,华兹华斯叙述了自己心灵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印象、感受和思想。全诗7881行,共十四卷,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八卷讲述诗人的早年生活:幼年和学业时期;在剑桥大学的岁月;假期生活;书的影响;阿尔卑斯山之旅;初见伦敦及伦敦小住,由爱自然发展到爱人类。后六卷则写他成熟时期,第一次法国之游,第二次法国留居,回返英国乡村。诗作记述了1798年前“一位诗人的心灵的成长”,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政治、人生、艺术思想发展轨迹。在最后一卷中,华氏表达了自己的最高理想:在最小的标题上建立最大的事业。生活在日常世界不迷惑于感官印象,而是同精神世界作契合的交流。这是他一生的最后认识,他爬山、观海、看日出,最终悟出了一种来源于大自然的辉煌的智慧。
❺ William Wordsworth (华兹华斯)的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nd的中文翻译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之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❻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这首诗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为一首诗歌,作者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在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诗文(飞白 译)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1902年4月,英格兰北部还是乍暧还寒,诗人华兹华斯又和友人来到湖畔漫游。这天风有点大,水波粼粼。他们惊喜地在树下发现几株黄水仙,接着往前走水仙越多,直到他们走到一个湖湾,面前的情景让他们惊呆了:狭长的湖湾恍若无边,却铺满了无数黄水仙,水波涟涟,水仙摇曳,如满天星闪。华兹华斯回去后,不久就写下了这首名诗:《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因为这首诗有多处对舞蹈的描写,“水仙、粼粼波光和诗人的心”,以及诗人提到的‘我的心’,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到舞蹈呢?”诗人为什么提到水仙舞蹈,很简单,就是在风吹下成片的水仙花随风摇曳的样子像在跳舞,诗人只是在做一个场面的描述。然后再接着邵然他们的话,在成群摇曳水仙的感染下,诗人感觉湖面在跳舞,最后感觉自己的心都在跳舞,感情也就随之发生了转变。
在风的吹拂下,作者首先看到了“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但这仅仅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描写。然后,作者写道:“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注意这里的动词是“欢舞”,表明作者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接着“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这是另一自然景物的过渡,到最后,“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整首诗的意象过程是从水仙到水波再到诗人的心,水仙花带动水波跳舞,水波带动诗人的心跳舞,是一个从景到心的过程,自然治疗了诗人的内心。
❼ 我孤独的漫游像一朵云为什么诗人一开始先描述云朵
诗人一开始先描述云朵是为了后文做铺垫。诗人描绘了一朵流云,孤寂地飘荡在上空,突然,一大片水仙映入眼帘。
第二个诗节着重描写的水仙,把水仙比作天空的点点繁星,又描绘了水仙花簇延绵不断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水仙随风摇曳起舞的优美姿态。
简介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的抒情诗。该诗通过对英格兰北部的春天湖边的水仙花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诗人从中找到了未泯的童心,窥见了一种永恒的生机。该诗格律为抑扬格四音部,每节诗中一三行、二四行、五六行分别押韵,格调清新欢快,优美流畅。
❽ 求一篇华兹华斯的诗
华兹华斯《咏水仙》
咏水仙 THE DAFFODILS
华兹华斯著 顾子欣译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That floats on high over vales and hills,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鲜花,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飘荡。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W.WORDSWORTH
威廉�6�1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出生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179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参与法国大革命活动,但革命后的混乱景象使诗人的心灵大为受伤。1799年,与骚赛、柯勒律治等人回到家乡,时常吟诗,求乐于山水之间。1798年和柯勒律治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一举成名。1813年,成为政府官员,诗情逐渐枯竭。晚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一生创作甚富,作品除上面提的外,还有《丁登寺》、《孤独的收割人》、《致杜鹃》等。
❾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的介绍
《我孤独地抄漫游,像一朵云》为一首诗歌,作者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在1843年被任命为“桂冠诗人”,然而纵观他的一生,其诗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为继莎士比亚、弥尔顿之后的一代大家。
❿ 华兹华斯的代表诗作的原文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 作者:华兹华斯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s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 –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t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它们沿着河湾的边缘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鳞鳞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欢欣快乐!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华兹华斯同多萝西去德国小住,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短诗《露西》组诗,同时开始写作长诗《序曲》。1802年10月,华兹华斯和相识多年的玛丽·郝金生结婚。
这段时间,华兹华斯写了许多以自然与人生关系为主题的诗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1803年华兹华斯游苏格兰,写了《孤独的收割人》。180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诗集,这部诗集的出版,总结了从1797至1807年他创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