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俗称乞巧

七夕俗称乞巧

发布时间: 2022-08-09 05:01:44

1. 七夕节为什么又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来源,最广泛的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个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专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属,女孩们会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摆上时令花果,对着天空的皓月繁星,默默乞求织女能赋予自己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相传这一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古代民间妇女就会仰望星空,为他们祈愿,由于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女子便在祈愿的同时,也为自己祈求智慧和巧艺。

乞巧之俗,历代因时因地而有不同,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插花供奉、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吃巧果等,七夕插花所用的花材通常以竹、柳、桂、菊、千日红、鸡冠花等为主

2. 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传说织女是一位纺织女神诞生于七月初七,是一位心灵手巧,心地善良的仙女。而在古诗中也提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弄机杼”。由此可见,织女是个聪明能干,心灵手巧,于工衽织,在天上织云锦,天衣无缝的仙女。因而,每当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年轻的姑娘们便“且拜且祈”,向织女乞求智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

据《东京岁时录》载:“七夕家家锦彩,结为乞巧棚。”其盛况可见一斑。由“乞巧”还产生了许多习俗,例如“斗巧” ,具体分为“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当日还有乞巧市,专门卖乞巧物品的市场,古人表现出的热情侧面反应了七夕节很受古人的重视。

3. 七夕节,为何在古时又叫“乞巧节”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所以七夕节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内涵上说,没有爱情的意思。至于人们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想象和创作那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

若真的要与情人幽会联系起来作情人节,恐怕也不会选这一天。因为秦代占卜文献《日书》,就明确把牛郎织女视为对婚姻不利。所以这一天在传统内涵上是不适合做男女谈情说爱幽会联欢节日的。

4. 为什么“七夕”又叫“乞巧”

七夕是牛郎和织女相聚的日子,织女心灵手巧。古代每到七夕,女子都会在床头放一些针线或梳子来向织女乞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所以,现在人们由于谐音和故事又称“七夕”为“乞巧”。

5. 七夕为什么叫乞巧节什么意思呀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专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属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现在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6. 七夕节为什么又称为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起源于汉代,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的,民间称她为“七姐”。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因而在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凡间女子在庭院中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故称为“乞巧”。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得一如意郎君。

七夕节当天,女孩子们会以做游戏的方式,乞求智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染指甲、洗发、吃巧果、以此乞求自己心灵手巧。能觅得如意郎君。

后来七夕节被赋予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成了当之无愧的情人节,也称为女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相关乞巧介绍:

穿针乞巧

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蛛丝乞巧

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浮起来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喜蛛应巧

女孩将自己做的针线活放进小竹匾里,有的放应时瓜果。然后捉一个蜘蛛放进去,上面用一块布蒙起来。一夜过来,掀开上面蒙的布,如果看到有蜘蛛网,则预示着乞得了巧。

7. 七夕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被称为“乞巧”。起初的乞巧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民间称“七姐”。因而七夕节首先是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对象,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七夕节。

8. 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

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8)七夕俗称乞巧扩展阅读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9. 七夕节为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1.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10. 七夕又叫乞巧节

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们想向织女乞一些智巧。

热点内容
桐海棠 发布:2025-07-12 09:03:20 浏览:918
扶桑和牡丹 发布:2025-07-12 09:03:20 浏览:825
黑玫瑰城堡 发布:2025-07-12 09:03:19 浏览:105
玫瑰香奇案电影 发布:2025-07-12 08:58:26 浏览:564
牡丹花香味 发布:2025-07-12 08:53:22 浏览:278
玉兰花谢 发布:2025-07-12 08:49:13 浏览:203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发布:2025-07-12 08:49:11 浏览:86
花艺师工资多少 发布:2025-07-12 07:52:02 浏览:334
海棠溪站 发布:2025-07-12 07:43:29 浏览:757
画美术花卉 发布:2025-07-12 07:42:52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