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追思

七夕追思

发布时间: 2022-08-07 22:10:48

㈠ 缅怀和追思的诗句

世间轮回,全自因果;万事万物,皆有始终。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

万点银花散火城。

——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繁星点点,天灯盏盏,追思的心绪太浓,小孩子都持灯行走,路过之处

皆生光亮。希望这些许灯火,能普度众生,寄送亡魂,照亮他们回返的路途。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

你走的太久,久到就算能再相见,我们也认不出彼此了。

但我总觉得,吃饭的时候,你就坐在对面,下雨的时候,你还为我遮伞,生病的时候,你依旧陪在我身边。

我在人间,走你未走完的路,你在天堂,开始下一段征途,如此,也好。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李郢《中元夜》

如果你路过人间,看看这满目的红烛,漫天的星盏,世间,依旧是那么热闹繁华。

然后,微风拂过,我感知到你的存在,就轻轻问一句:我很好,那么你呢?哪怕不知归途,前路未卜,我也不会害怕。若有你庇佑,便无惧亦无惊。

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

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

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

——徐集孙《中元》

有多少人,佳节来临,不能回乡团圆,只能在独在异乡为异客。煮茶烧菜,再安闲,也比不过与人背上背篓,去田间,去路边,采食秋菊。

当离别成为世间的劫难,珍惜,才是最好的解药。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周国平说:

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在短暂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你还得忍,忍着它们慢慢地流过去,直到终于又有事件之石激起生命的浪花。

海浪倾覆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般,被这突如其来的美好砸昏了头脑。

可惜,转瞬,浪花便不见了,一如你于我,你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我找不到。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

六十年的情感与思念,六十年的无奈与愧疚,一个随沈园的落花作古于土下,一个带着满腔的悔意苦度余生。

下一个轮回,陆游与唐婉,还会有如此悲情的结局吗?诚如李白所说:早知如此绊人心,当初何必曾相识。

人生没有重来,阴阳相隔,便是一次终了,无爱,无恨。有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年年人月喜团圆,

好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

也随世俗夜无眠。

——赵鼎《醉和颜美中元夕绝句》

中元节之所以为佳节,一则可以助诗兴,二则可以促酒意。习俗的事情且不去管,只消得闲来垂钓,开怀痛饮,静候夜明。

往事无可追,只可叹幽梦太匆匆。醉了,心就不会痛了。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唐·李商隐《中元作》

浪漫的七夕刚过,李义山辗转得见少年时的梦中情人,其人虽在,却已经犹如人仙殊途,物是人非。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清·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

古都长安,农历七月半,中元节,初秋方至,日间或许仍然些许炎热,但夜间则会迎来久违的清凉。

此时明月朗朗,清风徐徐,人们纷纷从室内走进月皎风清的清凉世界,儿童也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燃放河灯,观赏美景。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北宋·范仲淹《中元夜百花洲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世人都说中秋赏月,中秋月最圆,但七月十五不也是月圆吗,哎,只要他是圆月就行了,照样赏月。

梧桐无声,银光普照。老天似乎也学会像碧海一样生产明珠了,吐出一颗来就让群星黯淡无光。再往楼下一看,整个人世间都在月光的笼罩之中。

天热无处可避,既然今天晚上老天如此眷顾,这么凉快,我们就尽情地欢乐吧,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

㈡ 孝贤纯皇后的追思无尽

乾隆十三年,皇后崩于德州,乾隆帝服缟治丧,从此开始了他的祭奠活动和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皇后梓宫初置长春宫,二十五日移景山观德殿,十月七日送至静安庄。乾隆诗跟踪了这一过程,丧满周月、二月、百日、移奉,无不作诗哀念。 第一首诗是《戊辰大行皇后挽诗》,总结性地叙述了夫妻共同生活22年的感情之深,思亲之痛。现摘录如下: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 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 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看到皇后亲手所做送给他的满洲燧囊,他便思念起她的贤慧节俭而眼泪潸然地写下了首诗,诗前并写序说明:朕读皇祖御制清文鉴知中国初旧俗,有取鹿尾谲毛缘袖以代金缫者,盖彼时居关外,金线殊艰致也,去秋塞外较猎,偶忆此事,告之先皇后,皇后即制此燧囊以献,今览其物,曷胜悼怆,因成长句,以志遗微。练裙缯服曾闻古,土壁葛灯莫忘前。共我同心思示俭,即兹知要允称贤。钩縚尚忆椒闱献,缜致空馀练线连。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潸然。乾隆戊辰清和既望。
三月二十五日,皇后梓宫移观德殿,乾隆帝“感怀追旧,情不自禁,再成长律,以志哀悼”。他把自己的愁悲看成天下第一等大事,太阳在他眼里也失去了光彩,山花的绚烂,也成了“恶红”,他与皇后二十年同心结好,转眼间成了东逝之水,他参透了生死之为幻,恩情之为空。他把皇后的生命,看得比能够继承皇位的嫡子更为重要。感慨如果没有生下两位皇子,也许皇后就不会早逝了。诗为:
凤輤逍遥即殡宫,感时忆旧痛何穷。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
温凊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四月十一日,是皇后故世一个月,他念及“永别之日长,同欢之情断”,写了一首七言诗:
先皇后大故,顿成弥月,光阴迅速,永别之日长,同欢之情断矣,感而成诗,以志沉痛。
素心二十二年存,属纩何须握手言。诗谶自尤临祖道,梦祥翻恨始添盆。
锦衾角枕惟增怨,落叶哀蝉非所论。追忆褘衣陈画鷁,悲生痛定尚销魂。
皇后故去两个月,乾隆已遵礼制,释服摘缨除发,还是不能摆脱对皇后思念的煎熬:
大行皇后遐弃倏经两月,朕遵旧制以十三日释服,而素服诣几筵,摘缨聊以尽夫妇之情,亦我朝常例也。今既再易月,不可同於臣庶百日之制,以礼抑哀,缀缨除发,丧事日远,益切哀悰。
寤寐求无得,梦魂时尚牵。亦知悲底益,无那思如煎。
环佩声疑杳,鸾凰信绝传。椒涂空想像,两度月轮圆。
衷愫心常结,音尘日已遐。芳踪付彤史,时服换轻纱。
情自长无绝,礼惟当岂加。底知忧用老,新鬓点霜华。
不到四十岁的皇帝忧伤过度,揽镜见霜华染鬓,自己也不免惊讶:
揽镜发有白者偶成以志岁月
鬓有二毛底事宣,盼霖伤逝两如煎。愁缘似我仍频遇,顺意惟人鲜或全。
揽镜见霜初讶许,抚笺得句却怡然。五箴久矣能成诵,比似昌黎恰并年。
皇后故去三个月之际,他仍伤感不已:“一日不见如三月,三月胡为瞥眼临。饯夏迎秋偏益感,落花流水动关心”。
转眼已到了百日忌辰,他写了《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评述此时的心情和处境:他说,十旬一下子就来临,我并没有觉得时间有多长,就像才过一天一样。别后杳无音信,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长春宫里只有遗像空悬,为皇后奠酒,尽一种诚心,可一心又纷乱为百下。爵中之酒已经倾尽,可眼泪还是不能干。为什么,因为平生恩爱集聚太多啊。独自不能入睡,靠着枕头心怀百端。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诗前半部分为:
十旬攸以临,服制众云易。予怀未觉遥,有如一日隔。偕老欢莫追,叹逝愁奚益。
因悟宇宙间,率为形神役。别后已杳杳,忆前尤历历。惟其无显名,是矣贻芳迹。
嗟哉长春宫,遗像空悬壁。欢去悲以归,每念增忧惕。兰湘陈豆核,椒浆泛爵双。
三奠尽一心,一心纷百析。倾爵酒频酹,拭巾泪尤滴。滴泪不能干,平生恩爱积。
齐物惭未能,难学庄盆击。独旦不能眠,欹枕怀百端。魄渊促代谢,朱明形欲阑。
凉秋率感人,况逢形影单。未闻蛩杵声,已觉寝簟寒。寒宵那更同,梧月虚膧胧。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他知她已亡故,但仍对她直难以忘怀。而令他再难忘的是她的诸多美德,而非仅是她的美貌而已:“所重在四德,关雎陈国风。讵如汉武帝,为希见美容”。但一方面,他也渐说服自己去接受凡人皆生而有死的现实限制,而且皇后享年已近四十,因此不算是早卒了:“达人应尽知,有生孰免逝。况年近不惑,亦岂为夭厉”。虽然他不断地以此自我安慰,然而他仍不免感伤“犹惜窈窕质,忽作朝云翳”。
《首夏圆明园》
圆明园内的长春仙馆,是皇后的宴息之所。皇后故去的第一个夏天,乾隆来到这里,见“榭柳台花依旧荣”,发出了“触怀无处不伤情”的哀叹。(《首夏圆明园》)。在御园,他“但逢景物试追想,率觉凄凉不忍言”(《仲夏御园闲咏》)。在瀛台,满眼的“山亭水榭间”,到处都是与皇后“并辇同舟所”,故“怆尔独延伫”。(《雨后瀛台》)
乾隆看见大雁南飞,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写道:“行看鸿雁至,应有独离群”,见天上月明,也忆起故人:“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
皇后辞世当年,又值天旱,乾隆祈雨多时,老天都未予理睬,直弄得他“盼霖伤逝两如煎”,当倾盆大雨终于来临时,在皇后灵前酹酒的乾隆却痛心地想着,再也见不到皇后舒心的笑容了:观德空陈幔,还能相慰否?
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天下情人们的节日,苦闷的乾隆在“鹊桥节已近”时,“愁望绛河旁”,在《七夕感事诗》中,乾隆责问上天“秋怀容易感,七夕感偏多。天不知情海,谁叫设绛河”,他羡慕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会,恨自己与皇后永远不能重逢:“似彼何妨别,如予岂重逢?拟向天孙问,白云千万重”。到哪里去抗争命运呢?
七月十八日,对乾隆帝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好日子。雍正五年的这一天,17岁的少年迎娶了16岁的新娘,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22年的美满姻缘。然而,结篱2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皇后已故去四个月了,乾隆来到妻子灵前,“抚时追忆,黯焉神伤”:
七月十八日作
序:皇后以雍正丁未来嫔于予,七月十八日亲迎之嘉辰也,崩逝以来,四易弦,望度中元之节,重经嘉止之期,抚时追忆,黯焉神伤,亲奠殡宫寓哀有作。
助感惟秋日,子归忆旧时。廿年成梦境,一夕恨川崖。为奠含悲爵,回思合卺卮。嫌人称结发,怨我失齐眉。
七夕,中元过去后,转眼就是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关情最是团栾节”,每年的中秋节夫妻都是在“急管繁弦”的热闹中度过的,而今却是“即景偏伤黯淡魂”。
离开无奈的现实,能给心灵一丝安慰的唯有梦境了,为了在梦中与皇后相会,他甚至愿意长睡不醒:思念不及懵腾睡,犹得时常梦里逢。
悲伤过后,就是烦闷,他有遣闷、消闷等诗,如《消闷三首》:常时每借诗消闷,迩日诗成闷转深。不解忧心旦夕仲,芳型如在思何穷。
此后,岁暮、清明、小祥、大祥以及皇后的忌辰生辰,乾隆都不忘去静安庄祭酒,每去也不忘去赋诗志哀。 皇后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细雨纷纷,他怀着“两眶清泪心一寒”,写道“青齐客岁魂堪断,同去谁期便永分”。
虽则如此,他对皇后仍是念念不忘,待之如生,每有重要行止和大事还特地会到她灵前殷殷告知。比如在她过世后的第二年,即乾隆十四年秋天,他要到承德避暑山庄和秋猕行围,还特地去静安庄向她告知行踪。而到了避暑山庄,这里又是遍布皇后足迹的地方,“每到遏然频忆旧,尘根底事未全降”。物是人非事事休,乾隆帝不得不感慨“我为遣愁来此地,翻教即景惹忧忡”。
皇后故去两年后,宫中又迎来新春佳节,在热闹繁忙之际,乾隆独自一人来到皇后居住之地凭吊:椒阁蛛尘落玉筵,华镫朅过意凄然。那忘琴瑟娱良夜,忽寂珩璜向两年。到底日踈连梦远,惟余景会一情牵。内人例事迎佳节,勉强酬春付管弦。
乾隆十三年七月,皇太后命乾隆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勉强遵从皇太后懿旨,次年仅仅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在诗中他坦率地写了这样一句: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又自注道:遵皇太后懿旨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礼既成,回忆往事,辄益惘然。
乾隆十五年是皇后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勉从懿旨,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在立后之前特地乾隆静安庄向先皇后告知此事,并为此大大解释一番,他说与先皇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是我的夙愿,续弦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必定要有人孝顺太后,下率九位,这是一个要缺,不容虚置。他在诗中说“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忆惘然”。又说:“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故剑久相投。”
八月十三日,皇帝四旬万寿,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不强作欢颜,内心却依然想到的是孝贤皇后之死:净敛缃云碧宇宽,宜呖嘉兴物皆欢。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晚来家庆乾清宴,舰眼三年此重看。
他每年都在皇后忌日时,亲自前往静安庄酹酒。乾隆十六年他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他预知南巡期间在外,无法准时在皇后忌日当天赴祭,因此特别在出发前(正月七日)预行致祭。纵然如此,在南巡的路上,他也未尝忘记孝贤皇后。到了三月十一日她的忌辰当天,他“虽预祭以申哀,更临而余痛”。由於无法亲往静安庄致祭,因此他只好“北云遥望”,成诗抒情。而五月四日南巡回来不久,他便又亲往静安庄去祭奠。补上了三周年这天未到场之憾:“忽过三年一瞬耳,那堪厚夜永思之。无奈从兹将日远,肩舆命去意迟迟”。
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谒盛京途经科尔沁时,遇到了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当公主与额驸达尔汉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一起侍宴时,乾隆帝面对着24岁的和敬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孝贤皇后,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之后他来到盛京的清宁宫,不禁想起乾隆八年皇后曾伴随他来此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怆然忆昔年”,并自注:“癸亥年来时,孝贤皇后相随,抚今追昔,有感于怀”。
自从孝贤皇后过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每每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而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便是他第四次南巡时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诗中更明白地说出他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不入济南城次数,据史书所载共八次,事见《御制诗五集 卷三》所载:戊辰春初次东巡驻跸济南,孝贤皇后于此遘疾,遂至不起。嗣后自辛未逮今甲辰凡八度经过皆弗入城。)
他每到东陵多住在盘山的静寄山庄。在祭顺治和康熙帝的诗文中总是充满了颂扬思慕之情,祭过两帝之后,他必定会到孝贤皇后陵去酹酒,他对孝贤皇后,总是有表达不尽的情意。乾隆19年和乾隆21年他曾经两度前去祭拜。而乾隆二十五年,他以半百之年,再到陵上祭奠:
孝贤皇后陵酹酒
谒陵之便来临酹,设不来临太矫情。我亦百年过半百,君知生界本无生。
庚回戌去诚倏尔,
注:先后以戊辰仙逝,今庚辰倏一纪矣。
日夏夜冬有底争。
扫却喜愁归静寄,盘山山色实相迎。(《御制诗三集 卷三》)
乾隆二十八年,他去陵前酹酒时告诉她,她在世时尚在怀抱的两个小孙子如今已经娶妻成家。
乾隆三十一年当他56岁时,酹酒时他更感慨“生前恩不尽,别后事斯多”。
乾隆三十五年他60岁,在皇后陵前酹酒时又感慨万千的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但在寂寞与思念的心情下,他同时却也劝告自己要“达观息多恋”。
乾隆三十九年,他已64岁,又去祭陵时,虽再度劝告自己“余恋只宜捐”,但所反映的,其实还是对她的不了之情。
乾隆四十五年,他71岁,他来到皇后陵前,感慨“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憖遗”,同时他告诉皇后:我们的曾孙当前已经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听说了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乾隆四十八年,他73岁,又去祭陵,对于二十多年共同生活的往事仍念念不忘:“事远重提处,能忘独旦歌”。
乾隆四十九年,他74岁,喜得玄孙,也不忘将这一消息告诉她:昔日漫教思老伴,开年且喜得玄孙。注:孝贤皇后与予齐年,亦当古稀有四,视玄孙矣。
乾隆五十二年,他77岁,在赴陵酹酒所作诗中,又惆怅地怀念起她的温柔窈窕: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自从与结发贤妻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运河中的春水一去而不复返地流逝以后,皇帝所企盼的只是在另一个世界与孝贤皇后重逢。乾隆55年春天,他在孝贤皇后陵前表白了这一心愿: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80岁的皇帝对地下的妻子说,我与你阴阳相隔,无法把这么多年的经历与苦楚一下子都告诉你。想起当年与你度过的一个个冬夏日夜是多么美好,唯一能够安慰的是,和你相会地下的愿望再过不到二十年就能实现了。
乾隆六十年,他亲往皇后陵前酹酒三爵,仍是余情未了: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你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嘉庆元年三月初九日,乾隆帝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祭奠。这年他已86岁,与孝贤皇后已阴阳分离整整48年,望着陵前高矗入云的松树,乾隆帝写下了这样伤感的诗句: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在“四十八年分”句下,太上皇自注:孝贤皇后于戊辰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㈢ 央视七夕晚会节目有哪些

如下:

1、开场《思念》+《你要跳舞吗》蔡明、华彩少年。2、《好事要发生》大张伟。3、《海芋恋》王子异、宋雨琦。4、《爱情的滋味》任鲁豫、胡夏、戚砚笛。5、《画绢》周深。

6、《穿越千年的爱恋》西安知行格云裳汉服社。7、《跃进人海拥抱你》张杰。8、《慕夏》《不过人间》《哈哈哈》等什么君、海来阿木、孟慧圆。9、《刀剑如梦》张韶涵、黄明昊。

10、《写给城市的诗》杨千嬅。11、《拾光》萨顶顶。12、《七夕·鹊桥仙·遇见》。13、《惊梦》小唐人组合。14、《望星空》王晰、童声合唱团。

15、《一次就好》杨宗纬。16、《山河图》凤凰传奇、肉脸橙、御轩。17、《绒花》《万泉河水清又清》《映山红》《打起手鼓唱起歌》无限少女(刘雨昕、许佳琪、谢可寅)。

18、《星辰大海》黄霄云。19、《对话·红色追思》康辉、朱迅。2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金池、钱正昊。21、《我爱你中国》严当当、主持人团。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晚会由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杨帆、张韬、王冰冰、维妮娜担任主持人。

晚会以具有创意的舞台呈现、群星璀璨的表演阵容和别出心裁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晚会于2021年8月14日晚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晚会主题

晚会演出地点在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以“爱·自有光”为主题,以“爱藏眸光流转间”“爱自时光翩跹起”“爱在百年荣光里”三个篇章为主线,在极具浪漫色彩的古韵与美景中,通过歌曲、舞蹈、音乐剧、情景表演、跨屏联动等形式。

与观众一起探寻恋人之间纯真的爱、传统文化脉络中真挚的爱、家国百年荣光中炽热的爱,唱响关于“爱”的多元舞台。

晚会评价

整场晚会绽放了国风魅力。

人肉脸橙、御轩共同表演的国风版《山河图》,草原女子玲花歌声嘹亮,湘楚男儿曾毅诗意澎湃,闽南女儿肉脸橙舞姿翩跹,中原少年御轩扇舞风流,整场表演让观众过目难忘。

喜服表演《梦·缘》展现了自周秦汉至现代,历朝历代的喜服变迁史,寓教于乐,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千年来服装的变化和礼仪的变化。晚会处处可以看见抖音元素,推动了国风文化的传播。

㈣ 日本有哪些节日

元旦 1月1日 日本人最隆重的节日
成人礼 1 月15日 各地年满20周岁的年轻人举行的仪式,庆祝他专们成人自立属
建国纪念日 2月11日 纪念公元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即位
春分 3月21日 歌颂自然,爱护生物(自古以来是佛教节日)
宪法纪念日 5月3日 纪念1947/5/3日本宪法的实施
儿童节(男孩节) 5月5日 希望男孩子们像跳跃龙门的鲤鱼那样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敬老节 9月15日 各地为老年人举行演出活动,祝贺他们长寿并馈赠纪念品
秋分 9月23前后 敬祖先,思亡灵(自古以来是佛教节日)
体育节 10月10日 纪念1964/10/10举行的东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天举行各种振兴体育的活动
文化节 11月3日 1945年之前,这一天作为明治天皇的生日举行庆贺活动。战后作为爱自由,爱和平,发展文化的日子被确定下来
劳动感恩节 11月23日 提倡勤劳,庆贺生产发展,国民之间相互感谢
天皇诞生日 12月23日 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

㈤ 7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被国家列入传统节日后,标志者“中国情人节”开始正式过渡。
之前一直被民间以习俗和风气来进行。
所以从2006年5月20日列入规定后,人们开始重视这一节日。

㈥ 乞巧这首诗中提到了有哪些俗语活动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㈦ 与七夕相关的情爱对联故事

2012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的7月初7就是七夕节,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那一天是国历什么时候,2012年8月2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称其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而黄梅戏《天仙配》的剧情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十分相似。北宋《太平御览》记有董永的故事:“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之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娟,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霞四垂,忽飞而去。”在湖北孝感市北门外,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傅员外家的傅家冲建有董永公园。园内有这样几副对联:“百日得蒙仙女爱;千年犹道董郎贤。”“尚古槐荫,老于乔木;而今孝子,作了主人。”“孝感天仙,慕世思凡诚可贵;园名董永,筑亭建阁更增辉。”“二董孰为凭,孝行通天,谊笃情深,缘结三生,休论是是非非,青史失传佳话在;七仙人所爱,精诚动地,心灵手巧,傔成千匹,漫说真真假假,人民乐道口碑存。”这些对联都紧扣《天仙配》中牛郎织女的故事。
古代流传下不少关于七夕节的对联。有的生动地描绘出了七夕节时人们的心境与世间的风俗。传说,七夕时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对此,民间有对联曰:“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既有牛郎星、织女星与参星、商星相对,又有“银河”与“北斗”相对。还有一副:“云汉秋高,凉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双星。”以质朴的文词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天界环境和悲凉氛围,不由地生发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在无锡吴文化公园,有一座灵鹊桥,桥联就借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织女牛郎,阅尽此间春色去;卧龙凤雏,借得银河鹊桥来。”民间还流传有这样一副对联,表达了恋人两地分离的无限惆怅:“他乡逢七夕,惆怅佳期又一年,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离人伤两地,缱绻柔情直半载,待梦里水乡,偷取浮生,日日良宵。”
在西安与七夕、忠贞爱情有关联的著名景点有三处。一处是牛郎织女庙和石雕。被群众称为“石爷”的牛郎石雕像在斗门镇棉绒厂内,被称为“石婆”的织女雕像在斗门镇常家庄西,两像相距1.5公里,分立于汉昆明池的东西岸,均雕刻于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以牵牛织女二星象征昆明池的浩瀚。这两尊雕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西汉大型石雕。南丰村附近的“石婆庙”古建大门上有对联:“金梭穿机杼巧织世上锦绣;银河渡鹊桥缔结人间情缘。”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大批游客齐集庙宇,祈求金玉良缘。第二处是临潼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帝王之恋”演化成千古悲剧后,唐玄宗日夜追思,缱绻缠绵。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生动描写:“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张文立曾用十字短联“山记兴亡史;池知离合情”作精辟概括。华清池内多处建筑的楹联都紧密围绕这段史实,如沉香殿门联:“名借沉香,我思三首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飞霜殿门联:“飞霜名殿,妙曲舞霓裳,花想容想,青莲已咏清平调;玉屏雕墙,丹青挥彩笔,载歌载舞,白傅应改长恨歌。”长生殿门联:“重殿飞萤,铜龙漏缓,禁垣乞巧,唯有双星鉴密誓;天军驻马,银甲光寒,佛寺生惊,可怜千古传悲歌。”在九龙汤实景演出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更是将这一悲情故事形象化,结尾处,在烟云缭绕中,从水中缓缓冒出拱形鹊桥,阴阳两隔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桥上悲喜相逢,诉说别情,感人至深。第三处是曲江寒窑。寒窑故事虽然与七夕节没有直接关连,但王宝钏对爱情的坚贞信念与七夕节忠于爱情的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唐代薛平贵投军出征18年无音信,妻子王宝钏挖野菜在寒窑苦等,终于等回了已娶新妇的丈夫,遂以一夫二妻的组合得以团圆。寒窑内,多处楹联赞颂了王宝钏矢志守节的坚贞之心。玉洁楼牌坊的正反面各有一联:“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载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相见冰心。” “稗官野史犹存,故事难忘,

㈧ 央视七夕晚会节目单是什么

1、开场《思念》+《你要跳舞吗》蔡明、华彩少年。2、《好事要发生》大张伟。3、《海芋恋》王子异、宋雨琦。4、《爱情的滋味》任鲁豫、胡夏、戚砚笛。5、《画绢》周深。

6、《穿越千年的爱恋》西安知行格云裳汉服社。7、《跃进人海拥抱你》张杰。8、《慕夏》《不过人间》《哈哈哈》等什么君、海来阿木、孟慧圆。9、《刀剑如梦》张韶涵、黄明昊。

10、《写给城市的诗》杨千嬅。11、《拾光》萨顶顶。12、《七夕·鹊桥仙·遇见》。13、《惊梦》小唐人组合。14、《望星空》王晰、童声合唱团。

15、《一次就好》杨宗纬。16、《山河图》凤凰传奇、肉脸橙、御轩。17、《绒花》《万泉河水清又清》《映山红》《打起手鼓唱起歌》无限少女(刘雨昕、许佳琪、谢可寅)。

18、《星辰大海》黄霄云。19、《对话·红色追思》康辉、朱迅。2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金池、钱正昊。21、《我爱你中国》严当当、主持人团。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晚会由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杨帆、张韬、王冰冰、维妮娜担任主持人。

晚会以具有创意的舞台呈现、群星璀璨的表演阵容和别出心裁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晚会于2021年8月14日晚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晚会主题

晚会演出地点在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以“爱·自有光”为主题,以“爱藏眸光流转间”“爱自时光翩跹起”“爱在百年荣光里”三个篇章为主线,在极具浪漫色彩的古韵与美景中,通过歌曲、舞蹈、音乐剧、情景表演、跨屏联动等形式。

与观众一起探寻恋人之间纯真的爱、传统文化脉络中真挚的爱、家国百年荣光中炽热的爱,唱响关于“爱”的多元舞台。

晚会评价

整场晚会绽放了国风魅力。

人肉脸橙、御轩共同表演的国风版《山河图》,草原女子玲花歌声嘹亮,湘楚男儿曾毅诗意澎湃,闽南女儿肉脸橙舞姿翩跹,中原少年御轩扇舞风流,整场表演让观众过目难忘。

喜服表演《梦·缘》展现了自周秦汉至现代,历朝历代的喜服变迁史,寓教于乐,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千年来服装的变化和礼仪的变化。晚会处处可以看见抖音元素,推动了国风文化的传播。

㈨ 七夕节源于何时

南北朝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最优秀的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间的生离死别,鹊桥相会的幸福团员,演绎着古老的爱情,丹阳据传为“牛郎与织女”传说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阳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们追思传统文化,又纺织现代动人的一幕幕喜剧——据说,每年都有无数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来“牛郎与织女”身边相会和喜结连理。

热点内容
情人节想编排一个舞蹈 发布:2025-07-12 22:53:05 浏览:30
盆栽百合的种植方法 发布:2025-07-12 22:52:09 浏览:302
情人节快乐的书写 发布:2025-07-12 22:47:03 浏览:35
七夕没花吗 发布:2025-07-12 22:46:15 浏览:636
观音卖荷花 发布:2025-07-12 22:32:46 浏览:266
海南有梅花鹿 发布:2025-07-12 22:11:41 浏览:132
兰花最出名的诗句 发布:2025-07-12 21:58:38 浏览:514
樱花校园模利器 发布:2025-07-12 21:52:42 浏览:108
兰花度假村海啸 发布:2025-07-12 21:52:36 浏览:744
做樱花勺子 发布:2025-07-12 21:47:40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