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选美
⑴ 我想要各地的民风民俗,要求短的,不要那麼长。
彝族的火把节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在一次火把节之前的采访上,一个42岁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户都要喝杆杆酒,穷的村杀两三只鸡,富的村杀头牛。”他说,“最开心的还是跳达体舞,看赛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哟!”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烟花差多少,可以将整个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昼。这就是火把节的特色,几千甚至几万人在一起点燃火把这才是壮观的一幕。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彝族选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动中,在现代社会的不断撞击下得以传承。
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在狂欢夜观赏了盛大焰火晚会的美国游客詹姆斯•艾普说:“这些灿烂的烟火是我出生以来看过的最美的!”为了过中国的火把节,他和朋友专程从家乡远道而来。
“农村里不管是老人小娃,庆祝火把节的兴致还是不变,到了过节,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须回来。”潘木乃说。
去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成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火把节的传统有慢慢被年轻人淡忘的危险。”凉山州彝学会会长巴莫尔哈认为,将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彝族人民及其后代、地方领导都是个教育,也可以让外界来关注和保护它。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
⑵ 求七夕娱乐项目~
西湖,晚上一起在湖边看月亮!很浪漫 仙女湖在推出水上集体婚礼、“七仙女”选美大赛、豪华晚宴、文艺晚会、七夕婚庆游、新婚蜜月游、仙女故里游等众多活动的基础上,特别新增了“激流勇进”等刺激惊险、怡情休闲的娱乐项目,进一步丰富情人节活动内容,填补旅游项目空白,促进仙女湖旅游开发建设。
“激流勇进”娱乐项目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玩法是游客乘舟在波峰浪谷中急驶起落,一路上水道盘旋弯曲,或经过转盘式平台,或上升小道,一会又穿入隧洞,水流湍急,小舟荡起回落,最惊险的是从10多米高的“高山”猛地跌落下来,仿佛坠落深谷,激起层层浪花飞溅。仙女湖“激流勇进”项目是特地为七夕情人节推出的大众化娱乐游戏,7月底从西安引进,驻扎在仙女湖蛇岛,水道全程248米,由金属钢板制成,高12米,呈回转式,共有8条船,每条船可乘4人。平处时,船体前行由水做动力,升上高处时由滚动式卷扬机做动力,人坐在船中,随着提升机达到高处,转过弯道随着激流飞滑而下,劈波斩浪的一刹那,击起朵朵浪花,有惊无险。前行一段后,进入封闭式隧道,隧道总长45米,内设海洋动植物群雕,并配有现代化声光电系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激流勇进”项目于情人节前完工,在蛇文化博览苑对游客开放正式投入旅游接待,届时将掀起新一轮的仙女湖旅游娱乐风暴。
七夕期间,除“激流勇进”娱乐项目外,仙女湖还精心开设了垂钓、滑草、溜索、水上浴场、水上飞机、水上步行球、水上摩托艇等10多个大众娱乐项目,足以满足新人情侣、来宾游客的休闲度假、运动娱乐。
⑶ 可怜一出长生殿出自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剧情梗概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康熙母亲佟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京剧曲目
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升作。历十余年始成,曾三易其稿,初《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有稗畦草堂本、文瑞楼刊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等流传。剧本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将百姓的困苦和宫廷的奢华生活作了对比,爱憎分明。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二百余年来,昆剧经常演出的有《定情赐盒》、《密誓》、《惊变》、《埋玉》、《闻铃》、《哭像》等单出。
剧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共五十出。有稗畦草堂原刊本,及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的徐朔方校注本(1983年新版)。剧情是: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下旨选美。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失机边将安禄山按律当斩,却因贿赂杨国忠,不但免于一死,反而升了官,从此骄横于朝廷,唐明皇失策竟将他调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一到范阳,招兵买马,妄图进兵中原,夺取天下。此时,唐明皇还沉湎在声色之中。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惊鸿舞》。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唐明皇为她,不惜劳民伤财,从海南运来荔枝。
安禄山反叛,唐军节节败退。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难,在马嵬坡,军士哗变,杀杨国忠,更逼杨妃。唐明皇无奈,被迫赐杨妃自尽。自此心灰意冷,传位于太子,自己当了太上皇。后大将郭子仪奉旨征讨,大败安禄山,收复长安。唐明皇以太上皇身份自蜀中归来,仍是日夜思念杨妃。有一天做了一场恶梦后,访得异人为杨玉环招魂。临邛道士杨通幽奉旨作法,找到杨玉环幽魂
⑷ 真珠美人鱼第一季主要内容
七海露芝亚是七个美人鱼王国之一北太平洋国的公主。为了从小时候遇到的遭遇海滩的男孩那里要回给他的真珠而来到人间。来到人间的露芝亚和偶然相遇的冲浪少年堂本海斗遭到了海中水怪的袭击。其实海斗就是以前露芝亚救过的男孩。对海斗怀着朦胧爱慕的露芝亚用真珠的力量变身,手持麦克风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用歌声作武器,将水妖们打败。但是,如果美人鱼向人类说出自己的身份,就会变成一团泡沫……
⑸ 日本的七夕节和中国七夕节的区别在哪里
1、七夕由来的不同
中国的七夕:
七夕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我们目前所知有关七夕的最早文献资料。
传统七夕是女性节日,它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古代妇女七夕乞巧也屡屡在唐诗宋词中被提到,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七夕还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强调两性的爱情忠贞。《汉武故事》里记载,汉武帝跟仙后西王母相爱,西王母让青鸟作为信使和他传信。据说西王母要来的时候,由青鸟先来报告,西王母跟汉武帝相会五次,都是在七夕。汉朝在宫廷里就过七月七,用红丝绳把手缠起来,叫连爱,把爱连起来。所以七月七从汉朝开始就突出爱情主题。
也有学者认为,七夕是父权社会出现之前的神话母题,是请神下凡又送神上天的仪式,乞巧的最初意思为向天神乞桥,“乞求沟通的桥梁”。
此外,七夕还与科举考试有关,据说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举考试的神仙。
日本的七夕:
诞生于中国的七夕节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与日本本土的祖灵信仰和棚机津女信仰融合,包含了更多与日本佛教有密切联系的“秽祓”(去除污秽)思想,颇具日本特色。
日本七夕节吸收了中国七夕节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今已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乞巧奠。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2、七夕习俗不同
中国的七夕习俗:
中国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浙江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若无公鸡报晓,牛郎织女便能永不分开。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而后,大家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七姐”。
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日本的七夕习俗
日本的七夕节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重阳(9月9日)一并列入日本的五节供,是国家的固定节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大大小小的七夕节庆祝活动,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日本三大七夕”的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和平冢七夕。
与中国的七夕习俗有所不同,在日本,七夕到来之前和当天,人们会举办一些活动以示庆祝和纪念,如选美比赛、马拉松、七夕舞会等。
同时,七夕也被认为是诉说心愿的日子。
这一习俗从江户时代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五色彩纸上,日语里面叫做“短册(たんざく)”,绑上丝线然后挂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来祈求自己愿望的实现。每年七夕到来之前,大学里的图书馆、家附近的超市、车站的大型商场就开始准备,到处都可以看到供人们写愿望的纸条和挂愿望的柳枝。
也正是由于这一习俗,日本的七夕更被人们当做是小孩子的节日而不是情人节。
⑹ 日本的七夕节,跟中国的七夕节一样吗
日本七夕节 网络名片
日本七夕节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可是在日本,却和情人节沾不上什么边。和日本新年一样,七夕可以许愿,把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树上。许愿的内容不限,父母健康,家庭幸福,不被朝鲜的导弹炸到等等,什么都可以。
日本七夕节特色
东京迪士尼庆祝七夕节
各地的七夕祭典
稀奇古怪的愿望
七夕在日本
街头的节日气氛
[编辑本段]日本七夕节特色
在日本,织女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还要负责满足各种愿望。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此外还要在院子里摆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 庆典结束时,这些供品将被放到河里顺水漂走,以此象征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编辑本段]东京迪士尼庆祝七夕节
日本的七夕节有很多活动,因地而异,主要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轿子等等,非常热闹。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满宫、香川县的金刀吡罗宫、神奈川县的平冢市和富山县的高岗市。
[编辑本段]各地的七夕祭典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们即会联想是牛郎织女见面的那一天。这个牛郎织女美好的传说在日本也广为人知。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自江户时代在七夕这一天开始了一种特殊活动。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好的这张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 这种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可见日本人把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宫地方七夕这一天祭典活动很轰动,还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岗市等多处都大规模的举行七夕活动 东京地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祭典活动,但是在七夕这一天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把写着自己愿望的纸签,掉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车站,这一天竹枝把站内中心的大柱子装饰,上面挂满了港区各个幼儿园小朋友们写的志愿和希望。
[编辑本段]稀奇古怪的愿望
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经过多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乞巧奠。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今天世界各国都使用公历,中国人不再过七夕,也和七夕是农历,每年的节日日期计算不便有些关系。日本对此采取了非常现实的“一刀切”处理,干脆改成了公历七月七日(有些地方设为八月七日)。 说起来七夕定为农历七月七日本来有科学的道理,因为农历这一日月明星稀,银河正在天顶,人们晚上眺望银河,便可想象牛郎织女的相会了。变成公历七月七日,则银河在哪儿就不那么好找,毕竟这些星星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是不跟着你的历法走的。日本的七夕,下界颇为热闹,上面的牛郎织女,只怕对此还有些莫名其妙——喜鹊们还在路上,这就去天河相会,真正要望河兴叹了。 然而,日本的七夕的确热闹,这里的七夕,并不是给情人们的,而是孩子的节日。这个时候,大商店往往摆开两棵象征性的柳树,并给孩子们免费提供彩色的纸条。孩子们将自己的愿望在纸条上写好,再折成鸟雀的形状穿在柳枝上。穿的纸条多了,一串串远远望去,就真有点儿喜鹊搭桥的味道。 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原因在于最初孩子们是利用这个节日向织女祈求一双巧手。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七夕的时候她夫妻相会,心情自然很好,这时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准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古代也有同样的习俗,因此七夕又称为七巧节或者乞巧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织女责任越来越大,已经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而且要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 根据调查,小孩子写在纸条上的愿望五花八门。比如有个电视记者采访的时候,就看到有个孩子的请求是“希望天王寺动物园的大象到我家来”。感动于孩子有一颗保护动物的美好心灵,记者采访了这个小家伙。结果问道为什么有这个请求,孩子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大象的屁股很大,如果坐在我的门口,爸爸就不能进我的房间来检查学习进度了。”吃惊的记者接着问:“那要是你爸爸赖着不走等大象不小心的时候偷偷进来呢?”“那我就加上一句,让大象看到我爸爸就放一个大屁……” 日本的七夕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人们会到商店购买粘米做的小点心来吃。吃这个小点心是有讲究的,一来是喜鹊搭的桥怕不结实,为了保障牛郎织女的交通安全,要弄些粘的东西来把桥沾得结实点儿;二来牛郎织女好久不见,难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节,喜鹊们看在眼里,不免乱说,为了避免影响安定团结,也要弄些粘的东西把厮鸟们的嘴巴粘起来。 由此可见,日本的七夕和中国一样,都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日本古书《古今要览稿》,《古事类苑》等中,对这一点都有记述,按照这些资料记载,七夕在日本盛于奈良时代,最初是宫廷节日,叫做“七日盆”,用于祈求婚姻美满,仪式相当复杂,充分显示了日本人惯于制造麻烦的特点,要求一天吃七顿饭,洗七次澡…… 好在,传到民间以后,七夕变成了孩子们的节日,也就没有了这样多的繁琐。
[编辑本段]七夕在日本
七夕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传统节日。但是,迎接、庆祝七夕在日本非常隆重。在七夕到来之前和当天,人们总要为它举办一些活动以示庆祝、纪念。如选美活动、马拉松、七夕舞会等等。这一天是人们诉说心愿的日子,在日本有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彩纸上,或把它们挂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来祈求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习惯。
[编辑本段]街头的节日气氛
家庭也很重视七夕。家庭的七夕活动,一般都是在家附近的竹林或海边进行。人们要买来彩纸和丝线,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上面,绑上丝线。一切准备就绪,就带着孩子们来到附近的竹林或海边。孩子们虔诚地把彩纸挂在竹子上或投入大海,再闭眼合手祈祷一番,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就只等待着自己愿望的实现了。孩子们的愿望都不难实现,他们无非是希望得到一件玩具,或一本书,或一件新衣服,所以,到适当时机,家长就会满足他们,让他们如愿以偿。因此,孩子们对七夕节特别钟情,对这一天充满着期待。对于七夕活动,大人们并非当真,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多一点色彩,有一些期待罢了。
⑺ 彝族的火把节什么习俗
关于彝族的火把节的习俗是怎样来由于彝族的分布也并不是完全在一个地方的所以分为了几个不同地域的故事特点,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下面是关于彝族的火把节的故事。
第四个故事:
罗婺支系以前有个女孩长的很漂亮,她与一个叫阿龙的男孩相爱,可是附近部落的男子都看上了她想要娶她,并拿罗婺支系的村民的生命相威胁,要女孩与她们相亲,女孩没办法就只能在6月24日晚上与他们相亲,就在晚上相亲时燃起了火堆,为了自己美好的爱情已及全村的希望,女孩跳到火堆里烧死了,为了纪念这个勇敢的女孩,彝族罗婺支系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⑻ 真珠美人鱼资料
http://ke..com/view/354596.html?wtp=tt
⑼ 陌陌争霸七夕选美邀请码是什么
饶雪漫 青春疼痛系列 《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 《左耳终结》《没有人像我一样》 《沙漏1-3》 《甜酸》 《离歌I - Ⅲ》《唱情歌》《秘果》(左耳番外) 青春疗伤:十年 青春逃亡:临暗 青春奇幻:我是女巫我怕谁 青春迷惘:若即...
-- 猴岛游戏论坛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