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你觉得短文以第一朵杏花

你觉得短文以第一朵杏花

发布时间: 2022-08-07 00:56:44

A. 四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朵杏花》里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诚实守信。天真可爱。

B.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突出了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C.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朵杏花的读后感怎么写

《第一朵杏花》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第一朵杏花。
这个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杏树开出了一片花瓣,竺可桢爷爷弯下腰来,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个小朋友不知道,竺可桢爷爷说:"你明年要留心点."时间过得很快,又过了一年,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看书,小男孩跑到了竺爷爷的书房里说:"爷爷,杏花开了."竺爷爷问:"什么时候?"小男孩说:"刚才."这时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高兴地走到前院,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节日:清明节。后来,写了道理。
这篇课文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读了这一篇课文,我懂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马虎,做事情都要认真。

《第一朵杏花》读后感 200字
读《第一朵杏花》有感四林晟熙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爷爷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读完了这篇课文以后,觉得科学家竺可桢爷爷非常伟大,因为他能弯下腰和孩子说话,并且一起观察杏花,这说明了竺可桢爷爷是个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通过今天学习,我还知道了竺可桢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竺可桢爷爷能做到仔细观察。而我为什么不能呢?是我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吗?不是,而是不想去观察和思考,我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向可亲可敬的竺可桢爷爷学习!

请采纳~

D. 读完短文你知道短文中的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开的吗

读完短文你知道了短文中《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我说是七月份开的。

E. 第一朵杏花短文中赞扬了蓝可桢爷爷怎样的精神

赞扬了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令人感动

F.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怎么理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

G. 文章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为课文以第一朵复杏花为题,不仅因为制故事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事件展开的.还因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收到以小事情见大主题的的效果.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H. 第一朵杏花 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朵杏花》来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自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8)你觉得短文以第一朵杏花扩展阅读: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I. 第一朵杏花短文答案 为什么"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从中了解了物候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
准确地掌握了杏花开的时间。
对自己的研究有准确的依据。观察有了收获,没有白费。

J. 《第一朵杏花》的第6段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朵杏花》是现代作家竺可桢所写,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不仅因为故事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事件展开的。还因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收到以小事情见大主题的的效果。

(10)你觉得短文以第一朵杏花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热点内容
头发编玫瑰花 发布:2025-07-13 04:17:43 浏览:523
七夕的结局 发布:2025-07-13 04:15:12 浏览:275
西峰梅花鹿 发布:2025-07-13 03:58:07 浏览:41
南风与玫瑰番外 发布:2025-07-13 03:34:11 浏览:650
七夕美陈布置 发布:2025-07-13 03:32:53 浏览:297
美梦一朵 发布:2025-07-13 03:32:04 浏览:119
向兰花一样 发布:2025-07-13 03:31:18 浏览:869
七夕群互动 发布:2025-07-13 03:30:44 浏览:130
龙盆景起名 发布:2025-07-13 03:22:52 浏览:366
老桩吊兰盆景 发布:2025-07-13 03:16:00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