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与山海
⑴ 《七夕》古诗白居易写的
抄七夕
唐代:白居易袭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⑵ 一个人在情人节这天,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他为什么要发这句话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有可能他追得太辛苦就感叹下
望采纳谢谢
⑶ 白居易的七夕描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
《七夕》描写了月亮银河星空的永恒状态,表达了诗人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
全诗如下:
《七夕》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翻译: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⑷ 白居易的七夕描写了什么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注释
烟霄:云霄。
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赏析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于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⑸ 海南与内地七夕节习俗的异同
相同点: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因为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传说,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内情人节”。在这容一天,恋人们会互赠鲜花、礼物。
不同点:
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们过七夕的方式是嬉水。
在这一天,数万群众身着民族传统服饰,走上街头,进行欢庆。他们手拿水盆、水桶、甚至是水枪,见面时互相泼水,传递对彼此的祝福,年轻男女更是借机表达心中的爱意。
传说古时候海南保亭地区遍布温泉,黎族百姓劳作之余泡温泉沐浴,有消除疲劳、治疗病痛、美容养颜的功效。此事传到天宫,引来七仙女下凡,为守护这块美丽的土地,七仙女化为七座秀丽的山峰,也就是今天的海南七仙岭。
⑹ 秦皇岛七夕节大型活动是什么那些歌星要来
传统节日是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的综合与终极价值观的载体,是民族精神DNA最鲜明和集中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文化创造。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过好“我们的节日”的工作要求,拟于2010年七夕节期间,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有关事宜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力争使“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与经贸活动相互联、与旅游立市发展相互为、与繁荣中华传统文化相互动,充分展示秦皇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活动主题
爱情忠贞、家庭和睦
三、核心宣传语
爱她(他),就带她(他)去秦皇岛!山海见证、白头到老!
四、活动思路及活动内容
(二)活动内容:
1、强势宣传拉动:
6月上中旬,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明报、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新浪、搜狐、人民、新华网等百余家重要媒体。广泛发布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首届中华爱情节的消息,从即日起正式接受各项活动的参与商家与个人的报名。公布以中国文明网、新浪网为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网络票选“中国爱情花”,备选花包括:百合花、玫瑰花、蔷薇花、勿忘我、康乃馨、马蹄莲等;启动“中国爱情娃娃(信物)”设计大赛。
2、权威论坛拉动:
中央文明办、河北省文明办、秦皇岛市文明办组织邀请权威民俗专家和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于8月15日举办过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论坛,参观孟姜女庙、翡翠岛、葡萄沟、华夏酒庄等著名景区景点,品味秦皇岛的爱情文化底蕴。
3、系列活动支撑:
(1)8月14日,举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周年庆祝大典暨邮票明信片首发式。面向全国征集各个婚龄的夫妇,如1周年——纸婚(拟从河北省对口援建的四川省平武县的灾后重组家庭中征集)、2周年——棉婚、25周年——银婚、50周年——金婚、60周年——钻石婚等,参加中华七夕情侣节庆祝大典活动,内容包括:重温山盟海誓、浪漫之吻、亲友祝福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忠贞爱情、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由秦皇岛天意龙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承办)
(2)8月15日,抚宁县在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举办赛巧大会。招募100对夫妇,分5组进行赛巧,内容包括:包饺子、制作乞巧果、编制中国结、爱情宣言硬笔书法、情歌对唱、情侣装制作展示秀等。观看“海誓?南戴河”原创大型歌舞情景剧,以及抚宁县拍摄的爱情故事风光片《寻梦南戴河》(正在筹拍当中)。活动开始前,举行盛大开幕式,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精神文明报、河北省文明办、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领导致辞。(由抚宁县委县政府承办)
(3)8月15日晚7:30,在秦皇岛奥体中心举办“相约秦皇岛、放歌七夕情”大型情歌演唱会。邀请知名度高、社会形象好的夫妻歌手、情侣歌手以及部分一线明星,真情演唱甜蜜爱情。邀请著名音乐人为活动创作主题歌,在演唱会上首唱。(由秦皇岛方辰工贸有限公司承办)
(4)8月15日,在北戴河举行大型集体婚礼。所有新人穿着红色汉服,举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包括吃汤圆、跨马鞍、拜天地等,倡导勤俭节约、家庭和睦等良好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举办北戴河“情侣狂欢节”花车巡游、啤酒广场等特色活动。(由北戴河区委区政府承办)
(5)8月16日,在山海关举办“山海寻缘七夕相亲大会”,通过拓展训练、零距离双向选择、倾听牛郎织女私语、一见钟情、比翼齐飞游戏活动等,为男女青年之间搭起鹊桥。诚挚欢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驻军官兵参加相亲大会。(由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市民政局、市妇联、秦皇岛军分区政治部承办)
(6)8月15——18日,在昌黎县举办“浪漫七夕、蜜月昌黎”旅游休闲活动,携手浪漫之旅,共诵海誓山盟。举行民俗文化(“三歌一影”——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展演。几大葡萄酒庄,推出个性化情侣珍藏版葡萄酒(商标上印制情侣照片和签名),憧憬美好明天、见证忠贞爱情。(由昌黎县委县政府承办)
(7)4月——9月,举办“爱的结晶——中国宝宝纪录”秦皇岛赛区活动。该活动主要面向全市0到6岁的宝宝,围绕宝宝生理、心理健康为主线,包括体格发育、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内容,通过组织预赛、复赛及决赛,评选出各个年龄组的冠、亚、季军参加全国总决赛。期间,将举行颁奖晚会和“俄罗斯青年钢琴家弗拉季斯拉夫钢琴独奏音乐会”。(由秦皇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秦皇岛市广电局、秦皇岛日报社、共青团秦皇岛市委员会承办)
五、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中央文明办
主办单位:新浪网 精神文明报 河北省文明办 中共秦皇岛市委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秦皇岛市委宣传部 秦皇岛市文明办 秦皇岛市民政局 秦皇岛市旅游局 秦皇岛市文化局 秦皇岛市妇联 秦皇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秦皇岛军分区政治部 北戴河区委区政府 山海关区委区政府 抚宁县委县政府 昌黎县委县政府
⑺ 有幸被爱 无忘山海是什么意思
“有幸被爱,无忘山海”这句话也被称之为“有幸被爱,无畏山海”,畏,畏惧;忘,淡漠轻视的意思。这句话总体是说,很幸运或者很有缘分,能够得到您的赏识,两个人相爱在一起,在往后的日子里将好好对待这份情感,不管山有多高海有多阔路有多远,都不会畏惧不敢淡漠,都不能阻挡我们爱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句话当然可以送给自己的女友,表示自己对于你们这份爱情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态度。如果这样说,也能这样做,我们一定会看到一段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如果只会甜言蜜语而没有实际行动,或者对于这份情感怀有二心,且缺乏对于情感的敬畏,那这句话说起来就是逢场作戏,就毫无意义了。
(叶晏慈)
⑻ 七夕的由来与风俗介绍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夕的由来与风俗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七夕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两汉时期,是当今世界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广大的汉族人民便迎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这一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毋庸置疑,七夕节其实只是女人的节日。
七夕最早的时候叫做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著名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也说:“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对于七夕,《开元天宝遗事》中也有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不难看出,“七夕节”是古代女子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追根溯源,七夕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二、七夕节的风俗
千百年来,人们过“七夕节”流传下来许多民间风俗,其中最主要的有七种风俗:
(一)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过“七夕节”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三)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演变,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四)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五)种生求子
旧时民间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六)晒书晒衣
据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过“七夕节”的大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⑼ 秦皇岛七夕情人节演出会
你恐怕只能在那天去票贩子那里买了。
演唱会当天会有很多票贩子卖高价票的。
你直接去演出场地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