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冷清的七夕

冷清的七夕

发布时间: 2022-07-25 06:06:09

㈠ 为什么七夕冷冷清清,而西方情人节却红红火火

这是因为抄宣传的不够和民俗袭的失传。
现在人们所用的是罗马教皇编制的格利高里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都是用阴历记述的,这就使得很多传统节日往往被人们忽略。去年是润七月,有两个七夕,一度成为商家赢利、媒体做节目的噱头,于是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个本土的情人节。
古代的女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但七夕这天,女孩们经常会聚在一起玩乐,并比较“女红”水平的高低,看看谁的手巧,通常女子们会绣一些象征美好爱情的鸳鸯荷包、绣囊之类的东西。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女主角的本职工作就是“织”,民间女子为了能有和织女一样的巧手,因而,七夕又被称为乞巧节。关于乞巧节,人们最熟悉的描述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小姐起名字的一幕。关于七夕节女子们之间嬉戏的情景在”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中也有所记载,刘兰芝将要离开婆家时,对小姑子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就是指七月初七,即七夕。
也可以说,西方的情人节只是情侣们之间爱情缠绵的一种记录,而中国的七夕节,既是记载了牛郎织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更是寄托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女红的精益求精也可以体现她们追求心灵手巧。

㈡ 七夕节和情人节

评论:七夕节为何干不过情人节
晏扬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㈢ 七夕节堪称中国的“情人节” ,为什么其影响远不及西方的情人节

评论:七夕节为何干不过情人节
晏扬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自己挑些重要的出来吧

㈣ 《七夕》这首古诗的意思

释义: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原诗:

《七夕》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简介: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4)冷清的七夕扩展阅读: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851年,郁郁不得志的李商隐失去了一生最爱的妻子王夫人。正是出身高贵的王夫人多年的资助和扶持,才让李商隐有一个稳固的家庭,才让他在多年的郁郁寡欢中得到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现在王夫人去世了,李商隐的人生已经没有乐趣,他在一瞬间衰老了数十岁。

同年秋天,被任命为节度使的老朋友邀请李商隐到四川任职,担任参军。李商隐到了四川后,有感自己仕途的不顺,以及失去妻子的悲伤,一度有出家为僧的打算。只是出于对儿子李衮师的希望,才没有做出傻事。但是李商隐还是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捐献出一部分给当地的僧人印刷佛经。

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㈤ 杜牧的《七夕》古诗怎么读

《qī xī 》

táng ·dù mù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版 ,w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ǚ xīng 。

㈥ 2.14和7.7都为情人节 为啥2.14过情人节人会那么的多 它们两个节日有什么不同。。。

东方七夕节的传说源于美丽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在农历初七的第七天,人们选择专通过与当地习俗的活动来属纪念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西方情人节的传说是古罗马的暴君禁止人们结婚,但瓦伦丁的和尚却在殿前秘密为爱夫妇举行婚礼。 结果,暴君发现瓦伦丁于2月14日被处死。 为了纪念这位为爱而死的修士,每年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

㈦ 古诗《七夕》杜牧全文是什么

一、古诗原文
《七夕》
作者: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7)冷清的七夕扩展阅读
《七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
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秋夕
(七夕)

㈧ 七夕为什么比不过西方的情人节求大神帮助

楼主,看下这个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夕节为何不敌情人节 2010年08月12日18:04千龙新闻网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参考 http://lady.qq.com/a/20100812/000233.htm 如果有帮助的话,谢谢楼主采纳!

㈨ 为什么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这么热闹,而中国的“七夕”在国内却很冷清

就像那衣服一样,什么都是韩版的,电视剧都是韩剧,一种流行元素,也是存在文化引导方面的问题,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国的七夕,因为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热点内容
别人玩的樱花校园模拟器 发布:2025-07-21 07:22:03 浏览:924
梅花三弄区 发布:2025-07-21 07:07:11 浏览:369
钩针6朵牡丹花包包图 发布:2025-07-21 07:00:02 浏览:779
温柔樱花妹 发布:2025-07-21 06:55:13 浏览:155
葱根兰花 发布:2025-07-21 06:51:30 浏览:583
杨幂山茶花 发布:2025-07-21 06:40:19 浏览:905
笑笑情人节 发布:2025-07-21 06:31:31 浏览:538
陈村花卉世界门票多少 发布:2025-07-21 06:18:38 浏览:855
七夕口号6 发布:2025-07-21 06:18:02 浏览:27
客厅挂画荷花 发布:2025-07-21 06:01:41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