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佳人
① 一朵佳人 出自哪
唐 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钗上
② 石榴的寓意和象征的诗句
1.描写石榴的诗句有哪些潘岳的《安石榴赋》中:“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
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还有些短文是这样的,石榴有梅树的枝杆,有杨柳的叶子,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着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大她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镭,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垒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那样透明光亮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梁元帝《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
2.描写石榴的诗句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这是诗人杜牧咏石榴的
一首绝句.
意思:红火的石榴映照小山,在繁忙的事务中能够博得半日余闲来观赏它。就好像美人摘了一朵石榴花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被火烧灼过的头发呢
梁元帝《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
潘岳的《安石榴赋》中:“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3.有关石榴的诗词
1、浅浅石榴泻 唐 王维 《栾家濑》2、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3、石榴半吐红巾蹙 宋 苏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4、御纱新制石榴裙 宋 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5、山石榴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6、山石榴花红夹路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7、苦云色似石榴裙 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8、石榴裙裾蛱蝶飞 唐 常建 《古兴》9、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 武则天 《如意娘》10、石榴花映石榴裙 宋 张先 《浣溪沙》11、御纱新制石榴裙 宋 晏几道 《诉衷情·御纱新制石榴裙》12、裙带石榴红 宋 苏轼 《南乡子·裙带石榴红》13、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 宋 苏轼 《南歌子·紫陌寻春去》14、石榴裙衩为谁红 宋 方千里 《浣溪沙·面面虚堂水照空》15、寻得石榴双叶子 宋 黄庭坚 《江城子·画堂高会酒阑珊》16、石榴双叶忆同寻 宋 晁端礼 《江城子·石榴双叶忆同寻》17、寻见石榴双翠叶 宋 贺铸 《木兰花/玉楼春》18、窗外枝枝海石榴 宋 周紫芝 《卜算子·絮尽柳成空》19、帘旌不动石榴红 宋 邓肃 《浣溪沙》20、石榴红满 宋 吕渭老 《一落索·宫锦裁书寄远》21、墙外石榴 宋 王之道 《江城子·新篁初上箨龙陂》22、一枝红皱石榴裙 宋 王之道 《好事近·霞影入瑶觞》23、句引石榴裙 宋 洪适 《生查子》24、双叶石榴红半吐 宋 韩元吉 《谒金门·幽槛暑》25、裙染石榴红 宋 赵长卿 《临江仙·蕊嫩花房无限好》26、石榴裙子正芬菲 宋 刘过 《西江月·细雨黄梅初熟》27、石榴裙束纤腰袅 宋 卢炳 《菩萨蛮·石榴裙束纤腰袅》28、石榴一树浸溪红 宋 姜夔 《诉衷情·石榴一树浸溪红》29、石榴初□舞裙红 宋 卢祖皋 《浣溪沙》30、安石榴开 宋 刘辰翁 《浪淘沙·卷海海翻杯》31、海棠让与石榴红 宋 无名氏 《初夏》32、北说荔枝如石榴 宋 陆游 《读史》33、村舍殷红山石榴 宋 陆游 《杂题》34、石榴枝上花千朵 唐 白居易 《失题》35、他年重拾石榴裙 近代 苏曼殊 《本事诗》36、石榴开遍透帘明 宋 苏舜钦 《夏意》37、萱草石榴情更多 宋 裘万顷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五》38、石榴裙幔袅姥 宋 夏竦 《宫词》39、夹岸红葵安石榴 宋 杨皇后 《宫词》40、罗裙未减石榴红 宋 张公庠 《宫词》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
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
还忆河阳县,映水珊湖开。” 白居易《喜小石榴开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小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元 马祖常 《赵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庭榴 明杨升庵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西园石榴开 宋欧阳修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孙逖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
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
唐 方干 海石榴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满枝犹待春风力, 数朵先欺腊雪寒。
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
4.关于石榴的古诗词和典故
关于万亩石榴园历史典故:峄城万亩石榴园,位于峄城西十余里的群山之阳,东西长30里,南北宽4里的山坡上,面积达十万亩。园内榴树35万余株,43个品种,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榴园”。榴花盛开季节,置身园中,榴山林海,繁花似锦。红如丹霞火一片,白如瑞雪云朵朵。苍劲奇崛的石榴树干,虬枝古朴,千姿百态,如卧虎盘龙。榴树深处,曲径通幽,深深山溪,声貌动人。金秋时分,硕果累累,确为一处使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园内有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权妃墓、三近书院等景点。
山石榴花十二韵(唐·白居易)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
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
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
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
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
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石榴树(唐·白居易)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薰笼乱搭绣衣裳。
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
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山石榴(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5.石榴花在现代诗歌中的含义
《题山石榴花》 【唐】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同张侍御咏兴宁寺经藏院海石榴花》 【唐】皇甫冉 嫩叶生初茂,残花少更鲜。 结根龙藏侧,故欲并青莲。
《山寺看海榴花》 【唐】刘言史 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 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山石榴花》 【唐】施肩吾 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 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感而有寄》 【唐】皮日休 一夜春光绽绛囊,碧油枝上昼煌煌。 风匀只似调红露,日暖唯忧化赤霜。 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阳。 不知桂树知情否,无限同游阻陆郎。
《初见石榴花》 【宋】陆游 吴中四月尚余寒,细雨霏霏怯倚阑。 老子真成兴不浅,榴花折得一枝看。
《咏石榴花》 【宋】王禹偁 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西江月/咏榴花》 【宋】陈师道 叶叶枝枝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著意。 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 【宋】司马光 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 流离遍中壤,今兹尽苗裔。 畏日助殷红,冻雨涤浓翠。 宜携避暑客,花下纵横醉。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石榴花》 【宋】梅尧臣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 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
《石榴花诗》 【宋】王义山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 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 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 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
《石榴花》 【宋】陈景沂 阴霾渺渺接江乡,登陆犹褰未涉裳。 入晚天容糊水色,拂明云影帽山光。 闷拈昌歜嗟香玉,披读离骚玩彻章。 最是荷榴两怀古,对人无语湿红妆。
《榴花》 【宋】武衍 蹙蹙生红露滴珠,薰风凉幌晓妆初。 折来戴杂频拈看,应讶罗裙色不如。
《憩冷水村,道傍榴花初开》 【宋】杨万里 蒨罗绉薄剪薰风,已自花明蒂亦同。 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6.石榴的蕴含意义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甚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 五月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鬼王钟馗,而至于民间所绘的钟馗画像,耳边都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更表示以火样性格的钟馗来做火样的石榴花神,它虽是古代民众的诗意想像,却也最恰当不过。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论中,榴花总是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盟主,辅以栀子、蜀葵、孩儿菊、石竹、紫薇等,这些花则被称为花客卿或花使令,更有喻为妾、婢的,可见古人对石榴的推崇。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之果,在民间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民间石榴文化: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人们常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的图案,以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人赋予“留”之意,“折柳赠别”与“送榴传谊”,成为有中原特色的民俗。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人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久而久之, “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人们形容男子被女人的美丽所征服,就称其“拜倒在石榴裙下”。
7.描写石榴的诗句是什么
石榴 作者: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有关石榴诗句:赵中丞折枝石榴元:马祖常“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榴花金:元格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庭榴明:杨升庵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西园石榴开宋:欧阳修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石榴歌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③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谁写的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鬓。
杜牧的无题爱情诗
④ “繁中能薄艳中闲”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在繁忙的事务中能够博得半日余闲。
修辞:比喻,夸张
⑤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ni烧都翠玉鬓是什么意思
出自::
山石榴
作者:杜牧 (唐代)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①闲:闲雅。
②翠云鬟:妇女。乌黑如云的发鬟。
杜牧的这首山石榴,抓住石榴最引人注目的红彤彤的颜色来描写,似火般红艳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红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被火烧灼过的头发呢。,在繁盛的花朵间,一片片薄薄的花瓣艳丽无比,与慵懒悠闲的美人相映红。花美,人更美,让欣赏美景的人回味无穷。
从绝句的特点来说,首先,这首诗选取的是一点,而不是全面。山石榴,让人关注的可以有很多,婆娑的树影、翠绿的碧叶、娇俏的花朵、有关石榴的故事,等等。可是作者只从颜色切入,整首诗围绕着似火的红艳来描写山石榴,用了“似火”、“艳”、“烧”等最能表现石榴颜色的词语,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欣赏到了满山遍野红灼灼艳灿灿的石榴花。而点缀在林间花下的花季少女,也是为了更好的衬托石榴的美。
其次,这首诗用语通俗流畅,选材通用常见。作者选取非常普遍的山石榴作为描写抒发的对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明白如话,没有刻意修饰,没有涩字晦词,很容易让人看懂。
再次,这首诗题目写山石榴,内容写山石榴,但在写石榴的时候,又兼写了头插石榴花的佳人,让人觉得写花是为了写人,写人也是为了写花,花美,人美,赏心悦目,韵味悠长。
⑥ 关于石榴的诗句精选
赞美石榴的诗句: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借春风。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佳人艳态同。——唐·子兰《千叶石榴花》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唐·杜牧《山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元·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明·杨升庵《庭榴》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唐·韩愈《榴花》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石榴花》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3.赞美,描写石榴的诗句,佳句或名言
潘岳的《安石榴赋》中:“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还忆河阳县,映水珊湖开。”
白居易《喜小石榴开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小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⑦ 形容石榴的古诗句
石榴
[唐]李商隐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明]文征明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山石榴[唐]杜牧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奉和文尧对庭前千叶石榴[唐]黄滔一朵千英绽晓枝,彩霞堪与别为期。
移根若在芙蓉苑,岂向当年有醒时。
石榴[宋]晏殊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
更作琴轸房,轻盈琐窗侧。
⑧ 咏石榴的诗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还忆河阳县,映水珊湖开。”
白居易《喜小石榴开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小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元 马祖常 《赵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庭榴
明杨升庵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西园石榴开
宋欧阳修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孙逖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
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
唐
方干
海石榴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满枝犹待春风力,
数朵先欺腊雪寒。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题山石榴花
内容:
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内容: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七律·农家乐
作者:邓柔刚
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
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长吊,金桔满枝挂彩球。
政策归心开富路,农家老少乐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虞美人·次韵和飘零沧桑上阕》
千重碧树莺啼乱,香陌春行倦。红裙妒杀石榴花,为言客愁无不在天涯。
七绝和汉宫秋词长咏石榴花
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
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徒惹恨无穷。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庆清朝榴花
年代:【宋】作者:【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薰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馀数点,还胜春浓。
朱熹《榴花》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
王义山《石榴花诗》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
义山另有《石榴》诗一首:「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齐民要术》安石榴第四十一
作者:.[后魏]贾思勰.
陆机曰(一):“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
《广志》曰(二):“安石榴有甜、酸二种(三)。”
《邺中记》云(四):“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二】大如盂□,其味不酸。”
《抱朴子》曰(五):“积石山有苦榴(六)。”
周景式《庐山记》曰(七):“香炉峰头有大磐石,可坐数百人,垂生山石榴【三】。三月(八)中作花,色如石榴而小淡,红敷【
四】紫萼,烨烨【五】可爱。”
《京口记》曰(九):“龙刚县有石榴。”
《西京杂记》曰(十):“有甘石榴”也。
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斩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不烧则漏汁矣【六】。掘圆坑深一尺七寸,口径尺。竖枝于坑畔,环圆布枝(十一),令匀调也。置枯骨、礓石【七】于枝间,骨、石,此是树性所宜。下土筑之。一重土,一重骨、石,平坎止。其土令没枝头一寸许也。水浇常令润泽。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则科圆滋茂可爱。若孤根独立者,虽生亦不佳焉。
十月中,以蒲□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二月初乃解放。
若不能得多枝者,取一长条,烧头,圆屈如牛拘【八】而横埋之亦得。然不及上法根强早成。其拘中亦安骨、石。
其斸根栽【九】者,亦圆布之,安骨、石于其中也。
(一) 《艺文类聚》卷八六、《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及《图经本草》均引作“陆机《与云弟书》”,文同,惟“涂林”不重文,作“……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类聚》“石”作“熟”)。“涂林”重文,则“涂林”是安石榴的异名。但《类聚》同卷引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有“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句,《本草纲目》卷三十引《博物志》:“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则“涂林”是地名。他书所引,“涂林”也不重文,未知《要术》是否衍误。关于张骞引进安石榴,《文选》潘岳《闲居赋》李善注引《博物志》亦有此说。
(二) 《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广志》同《要术》。
(三) “二种”,从金抄及《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他本作“二等”。
(四) 《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条,“
盂□”作“□盏”,《邺中记》则作“□盏”,余并同《要术》。
(五) 此条不见今传《抱朴子》。
(六) “苦榴”,各本同。《本草纲目》卷三十“安石榴”:“实有甜、酸、苦三种。《抱朴子》言苦者出积石山,或云即山石榴也。”按今本抱朴子不载此条,李时珍当亦根据《要术》。惟石榴亦名“
若榴”,“若”、“苦”二字相差极微,《要术》中每有彼此互误,“苦”字是否“若”字之误,已无可查证。
(七) 《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条,“
烨烨”《初学记》作“炜晔”,《御览》作“辉华”。
(八) “三月”,各本作“二月”,仅金抄作“三月”,《初学记》及《太平御览》引同。兹从金抄。
(九) “京口”即江苏省镇江市。据史书记载,龙刚县始置于晋,属于桂林郡(见《晋书.地理志下》),和京口不相干,此条似有问题。《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有:“《襄国记》曰:‘龙岗县有好石榴。’”极可注意。襄国即今河北省邢台县,为后赵石勒所都,石虎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改为襄国郡,后魏复为县,隋改龙冈县。《襄国记》是《邺中记》一类的书。据《晋书.地理志》反映,当时入侵中原各国所建郡县名称,“并不可知”,可能后赵时曾在襄国地区建立过龙岗(或刚)县,故《御览》所引《襄国记》,有如上说。龙刚既与京口大不相侔,而“襄国”二字残烂之后,很容易错成“京口”,因此我们怀疑这里《京口记》可能是《襄国记》之误。
(十) 《西京杂记》只有“安石榴”三字。
(十一)“环圆布枝”,金抄、黄校、张校、渐西本如文,意谓环坑周竖布石榴插条,明抄“环”字空白,“枝”误作“枚”,湖湘本“
圆”误作“口”。
【一】 “安石榴”即石榴。《图经本草》:“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要术》中在加工制造方面多有用到,如卷七《笨曲并酒》篇引《博物志》用安石榴汁浸胡椒酒,卷八《羹臛法》篇引《食经》用以作“胡羹”,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用醋石榴汁作胭脂等。
【二】 “子”,指石榴果实,不是籽粒。
【三】 《图经本草》:“又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或寄京下,甚美。”
【四】 “敷”是“柎”的假借字,指萼的底部,即所谓“鄂足”。《诗经.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郑玄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鄂”是“萼”的假借字。
【五】 “烨”,音业,“烨烨”,红艳夺目,光耀可爱。
【六】 《要术》对插条或接穗采用烧下头二三寸的方法有不少处,如上面插梨篇的对远道携梨穗,本篇此处和下文的“烧头”,以及卷五《种槐柳楸梓梧柞》篇的烧柳条等。这里注明烧的作用在防“漏汁”。插条中贮藏营养物质的多少和动态,对插条的再生作用有密切关系,但烧下头能否达到防止养分的走失,不无可疑。
【七】 “礓石”,《玉篇》:“礓,砾石也。”
【八】 “牛拘”,即“牛鼻环”,指将插条圆曲如牛鼻环的形状。《说文》:“●,牛鼻中环也。”字省作“●”,音卷。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二《别译阿含经》引《埤苍》:“●,牛拘也。”又卷四《大灌顶经》:“今江南以北皆呼牛拘。”《要术》这样的繁殖方法,现在叫做“盘状扦插”,西北等地在繁殖石榴时偶有采用。
【九】 “斸根栽”,掘根剪成短条,进行扦插,即今“根插法”。
今人
倾情种下相思籽,
暑去寒来苦培栽,
历尽春秋四十载,
终于盼得石榴开。
花香满园关不住,
难免惹得蝶蜂来,
狂蜂浪蝶均不屑,
芳心只许不世才。
奉劝坛内君切记,
石榴只为知音开,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花落空自哀。
其实唐人诗中的“榴花”往往是海榴或山石榴(杜鹃花)。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李商隐 无题(二首选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