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七夕
Ⅰ 吴立的画家简介
工笔人物画家擅长工笔人物画,人物塑造颇具功力,形神兼具。作品入选国家、省、市级美术作品展,主要参展:作品《七夕》入选“广东省锦绣中华迎香港回归画展”;作品《阳光灿烂》入选“广东省国庆55周年展”;作品《阳光灿烂》获“广东美术慈善创作大赛”铜奖;作品《老姐妹》入选“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5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历课程班结业。
吴立先后在文化、教育、电力行业工作,从“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到“三八红旗手”,获奖无数,取得骄人成绩 。终于在2003年辞去优厚供职,毅然回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重新拿起画笔,专职开始绘画的学习和创作。她终于是放不下画画。
出版画册:《吴立工笔肖像画集》
Ⅱ 建筑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事谁经历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雍正,其建设图纸全部是由中国工笔手法画成的工笔画,这在现在看来无论如何也不能作为建筑图纸来用。但在当时的中国有一个雷姓家族,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建筑家庭,其家族首领雷金玉曾经因为故宫遭火灾后,以其惊人的记忆力原貌恢复了被烧的宫殿,被雍正看中,升级为皇家建筑总工程师。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圆明园按照工笔画的建筑图纸,先用泥和木头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他们每完成一个场景都会呈给雍正审核,经过他的指正和修改后,完成整个圆明园的建筑模型,而其真实的建筑,就是以这些模型为原型,同比例扩大后完成的。
圆明园西洋建筑部分是乾隆时代设计建造的,它的总设计师是乾隆,总建筑师和主设计是当时的御用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根据自己年轻时对欧式建筑的记忆,设计了圆明园西洋建筑群,并且承担着工程总指导的任务。
在西洋建筑群尚未完工之时,乾隆就将它赐给了他最为宠爱的妃子:香妃。旁白说:一个拥有世界上1/3财富的帝王,能够以他任何想要表达爱意的方式给他所爱的女人。
经历了150多年,历经6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是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的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那。
Ⅲ 高分提问中华传统文化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河两岸的风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2.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自开凿到现在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3.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4.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当然有存在价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5.标志:飞天。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6.答: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Ⅳ 夕阳西下的美诗词
写“夕阳西下”的美诗词有:
《天净沙·秋思》
《乐游原》
《晚晴》
《晚发五渡》
《登回阊门闲望》
Ⅳ 有人说是李煜转世赵佶,这种说法有什么历史依据
李煜和赵佶,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皇帝,甚至在性格、人生际遇上都很相似,以至于有人说赵佶就是李煜的转世。
我们先看他们的相似之处,再讲述那段神奇的传说,最后再剖析传闻背后的故事。
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在两个方面,赢得了后世广泛的同情。
Ⅵ 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有哪些
1、《捣练图》
这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2、《虢国夫人游春图》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虢国夫人游春图》重人物内心刻划,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6)工笔画七夕扩展阅读:
1、《捣练图》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盛唐,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
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酬仅为日常衣食。《捣练图》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真实再现了她们的生活。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
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在唐代,精工仕女的画家有张萱、周昉等,张萱是周昉的的老师,其工细妍丽,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但因时代久远,张萱的绘画作品多数都散佚无存。
现存的《捣练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武后行从图》虽或为后人摹本,但仍可令人窥见其绘画技艺之一斑。盛唐,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张萱笔下女性脸圆而饱满,体态丰腴健硕,尽显大唐女性的华贵之美。这些生活优渥的女性神态多惆怅与苦闷,慵懒之态尽显。
《捣练图》中女子衣着是盛唐时半露胸式衫裙装的代表。图中的成年女性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衣饰色彩柔和,艳而不俗,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交相辉映。裙薄如蝉翼,以极细的笔触勾画出衣裙上织印的花纹,变化丰富。
澳门学者、美术史博士陈继春认为,这种纹样与日本正仓院法隆寺所收藏的唐代织锦的色泽十分相似。画中女性皆梳中晚唐流行的高髻,应和了白居易“时世高梳髻”的风姿。
2、《虢国夫人游春图》创作背景
唐朝的统治阶层非常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他们招纳画家、收藏名画,对美术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力。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经过了近百年发展的唐朝,政权更加稳固,经济空前富足,整个封建社会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
在贵族中间,享乐主义也存不断滋长,于是,象初唐那样以人物画来表彰功臣、良将和战马,“存乎借鉴”的政治性创作,已显得不多么重要。这时的盛唐艺术呈现出另一派气象,它“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
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生现实的肯定和感受、虞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此时的人物画不再以功臣、良将、孝子、列女为创作题材,而把视野转向了现实生活,于是以贵族女性为题材,具有富贵之气的仕女人物画应运而生。南朝陈姚最在《续画品》中称这一时期的女性人物画为“绮罗人物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张萱“绮罗人物画”的典型作品之一。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
游春是开放的唐代社会风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为盛。为了让人们有游春的好去处,唐玄宗将汉武帝所造之“曲江池”修整一新,使之成为花草繁盛、烟水明媚的游览胜地。每到三月三,妇女们尤其是贵族妇女都来此游赏。喜欢热闹的虢国夫人自然不会失去这个机会,与其姐妹结伴而来。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华。画家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精到:红裙,青袄,白巾,绿鞍,骑鞍上金缕银丝精细的绣织,都显得十分富丽。夫人的体态丰姿绰约,雍容华贵,脸庞非常丰润,具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
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说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密观察和创作的严谨态度。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
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
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Ⅶ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
1. 〖解释〗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
2. 〖解释〗 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出处〗 陶渊明的《移居》
3. 〖解释〗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出处〗 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 〖解释〗 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出处〗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5. 〖解释〗 青山也不会把河水遮挡住,毕竟是要向东流去的
是指无论外界的影响怎么样,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出处〗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 〖解释〗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出处〗 李白的《行路难》
7. 〖解释〗 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出处〗 岳飞《满江红》
8. 〖解释〗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出处〗 孔子《论语》
9. 〖解释〗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出处〗 白居易《暮江吟》
10.〖解释〗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出处〗 秦观 《鹊桥仙》
11.〖解释〗 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出处〗 龚自珍《己亥杂诗》
12.〖解释〗 我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阵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材。
〖出处〗 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不知道要不要寓意,所以没有写。
Ⅷ 中国最有名的画家都有谁
例如: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国画大师有:任伯年、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傅抱石、何海霞、陆俨少、石鲁、赵望云、林凤眠、陈半丁等。
近现代以及当代还有一批对中国美术有巨大贡献的国画大家如:吴冠中、黄胄、蒋兆和、潘天寿、丰子恺、溥心畲、吴作人、刘海粟、朱屺瞻、黄君璧、刘奎龄、吴湖帆、于非闇、张善孖、关山月、黎雄才、钱松岩、宋文治、叶浅予、启功、朱宣咸、亚明、梁树年、胡洁青、白雪石、田世光、俞致贞、刘力上、秦岭云、董寿平、赵无极、王雪涛、崔子范、方济众、魏紫熙、
程十发
、赖少其、唐云、谢稚柳、
陈佩秋、黄永玉、李斛、孙其峰、刘继卣、张仃、陈大羽、尹瘦石、苏葆桢、于希宁、关良、宗其香、黄苗子、郭传璋、高希舜等。
当代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实力派国画家如:刘大为、臧伯良、周思聪、卢沉、
范曾、张凡、付强
王明明、张润生、薛宣林、宋涤、白启哲、袁晓岑、马振生、袁运生、袁运甫、李延声、石齐、史国良、李小可、冯远、于志学、刘文西、霍春阳、王为政、张立辰、何家英、李魁正、谢志高、:朱理存、王西京、李宝林、冯大中、宋雨桂、赵志田、韩美林、杨之光、方增先、贾又福、王子武、林墉、龚文桢
、喻继高、刘宝纯、秦剑铭、梁岩、一然、张道兴、郭怡孮、金连经、刘勃舒、纪清远、徐希、李燕、齐良迟、李行简、施大畏、金默如、田黎明
卢禹舜
周彦生
等活跃于美术界,他们为中国的国画创作与教育以及发展做出了巨大成绩。
Ⅸ 国画山水中落款的问题
1、落款时应注意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落款用农历(阴历),则全是农历;用阳历则全用阳历。
2、落款位置以及字体
落款是在书画主体之余以外的内容。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3、选朱文、选白文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
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9)工笔画七夕扩展阅读
古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
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