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七情人节
① 农历7月7日是什么节日:中国情人节
问:农历7月7日是什么节日?
答:农历7月7日是中国情人节——七夕,又称乞巧节版。
七夕节始权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又称为“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古代七夕节有许多有趣又浪漫的节日风俗,单是妇女乞巧,就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等等,形式丰富繁多。此外民间在这一天还要拜织女,由少女、少妇们五六人,多至十来人相约联合举办。
拜织女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② 7月7号是情人节么是农历还是阳历啊,到底是哪天
是农历7月初7。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内、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容,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
(2)七日七情人节扩展阅读:
民间习俗
1、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2、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③ 七七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今年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④ 七月初七,是不是情人节
是的,来中国一般把传统节日七夕源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4)七日七情人节扩展阅读: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⑤ 7月7日是情人节吗为什么有这样的节日
7月7日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⑥ 7月7日情人节的来历
七月七日是七夕。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⑦ 七月七号是不是情人节
七月七日是中国七夕节,也就是所谓的中国的情人节.就是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的日子.
⑧ 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七夕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⑨ 请问七月七为什么说是情人节
因为七月七是牛郎和织女分手的日子,以后每年的七月七就是相会的时间。
⑩ 为什么把七月七日定为情人节呢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传统的七夕节,以乞巧作为主要的节日主题活动,附带还有乞子、乞美等各种节俗活动,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要参与主体的重要节日。
宋代文人的笔记《醉翁谈录》中曾记载:“七夕, 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 车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 车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复得出, 至夜方散。”可以想见是多么热闹的场景啊!
可是,从清代中期以后,传统以乞巧为主题的七夕节就逐渐衰败了。嘉靖年间的《澄海县志》记载:“七日,旧俗妇女陈瓜果‘乞巧’,今无”。
光绪年间的《丹棱县志》也有记载:“‘七夕’不重,绅士家间设香案、瓜果庆双星,穿针‘乞巧’鲜有知者”。到清末民国时期,传统的七夕节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从清末民国开始,传统的乞巧节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城市人的生活。而保留在农村的习俗,大约到了建国之后,也随着历次运动逐渐扫进了“四旧”的垃圾桶里。
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传统的七夕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渐渐地只活在少数乡野老人的模糊记忆里。当然,传统的七夕节俗这几年也开始缓慢的复苏。
最早开始发掘传统七夕中的爱情元素的,是官方和学术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咱们国家和西方交流的增多,很多西方的文化开始传入国内,这其中当然包括一些西方的节日,向情人节啊、圣诞节啊等等。
新文化的传入受到了很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并在商家的推动下,过情人节成了很时髦的一件事。这种外来文化的传入,刺激到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情绪,有些人开始考虑:为什么要过西方的情人节呢?我们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情人节吗?
今天的人们需要“情人节”,更需要“中国情人节”。传统中国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是非常含蓄的。但这种含蓄如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们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大胆、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这也是为什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大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