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诗宫女
A. “轻摇小扇扑流萤”,这首诗词是写宫女的凄凉吗
“轻摇小扇扑流萤”这句诗,一直都是记忆中非常喜欢的句子,因为想象着一个女孩子用扇子在捉萤火虫。萤火虫一直本来就是浪漫代表,看着萤火虫一闪一闪的样子,整个画面就是一幅很美丽的场景,可是当真的去读到这首诗的原词时,才发现这句诗词是在写一个宫女在深宫的孤单和悲凉。
第一,看着原诗里的“轻摇小扇扑流萤”,才发现和想象中不同这个女孩子在深夜里,在七夕看着“牵牛星和织女星”,想起来了自己的爱情,多想一层不过又是更多的悲伤罢了。
总的来说,大家都以为宫廷是一个千好万好的地方,可是对于女孩子来说,这里的生活却并不如意。在《红楼梦》中元春已经成为了皇妃了,可是她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是哭了,她将皇宫比作“不得见人的去处”,可以知道宫廷里并没有那么好。宫廷里生活,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轻摇小扇扑流萤,是她们简单的快乐,也只是深宫中的一点慰藉。
B. 《七夕》的诗意
《七夕》的诗意:
作者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专其观感体验皆因属人而异。旧俗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作者却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
《七夕》【明末清初】德容
原文:
玉露金风报素秋,
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
遗我庭前月一钩。
译文:
晶莹的露水和秋风预示着秋天来了,穿针楼上面独自发愁,牵牛星、织女星今天因为什么要相会,剩下我一个人在院落里看着月形如钩的月亮。
创作背景:
《七夕》是一首七言绝句。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作者感叹不是牛郎织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与她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C. 秋夕唐杜甫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诗中写了他们的什么活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D.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作者是谁出自哪一首诗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E.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的诗意。
诗文直译楼上已经列出,不作缀述。此诗主要是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
F. 鸾扇斜分凤幄开,这首诗的全文
唐代李商隐《复七夕》,全制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6)七夕古诗宫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G. 杜牧写的关于“七夕节”的—首诗是什么
1、诗名:
《秋夕》。
2、全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
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
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4、作品简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H. 七夕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今天是七夕佳节,
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
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今天,隐娘给大家介绍十首七夕诗词,
共赏诗词中的七夕。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分在银河的两端,这首诗歌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将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古人写牛郎织女分离的痛苦,多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离别之苦,这首诗就是描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小扇子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已深了,寒意袭人,可宫女还没去休息,而是久久眺望着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是牵牛织女触动了她的心事:感动真挚的爱情,什么时候我也能拥有呢?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描写了古时人们过七夕的情景。七夕节时,家家望向碧蓝的天空,好像看到了牵牛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情景。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I. 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代诗人林杰的这首《乞巧》诗很有名,他正是写的唐代姑娘们过七夕节的情形。到了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她们在庭院里摆好桌子和针线,向七仙女也就是织女乞求针线功夫。
姑娘们对着银河和湛蓝的夜空顶礼膜拜,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走到了鹊桥上面,实现了一年一次的相逢,这样恒久不变的坚贞爱情,让她们非常激动。
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在乞巧。有些甚至是集中起来搞乞巧比赛,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这样看起来,月光底下有多少红丝线穿过了针眼。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这是五代南唐诗人李中的《七夕》,这首诗不同的是,他在写耿耿的银河秋夜景色时,慨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姑娘们对着月亮乞巧,兴趣正浓,而那一弯新月却在天空慢慢地褪去了颜色。
诗中的星河指的是银河,新秋是指初秋,七夕节正处在入秋时节。乞巧多是在庭院里,富贵人家也有在深闺绣楼里的。
诗里写的彩楼,是用竹木临时搭建的乞巧楼,楼内张灯结彩,还有丝竹管弦的娱乐表演,看来唐五代时期人们对乞巧节已经是非常重视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秋夕》,它应该很出名了,估计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首诗和前面的有些不同,它是借写七夕,借写牛郎织女,来表达一个宫女的苦闷。
白色的烛光闪烁,秋夜微凉,屏风的图案显得暗淡。一个宫女轻轻地挥动着团扇,扑打飞到面前的萤火虫。月光就像水一样泼洒在皇宫内的台阶上,夜深了,寒气袭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这是宋代诗人杨朴的《七夕》。此诗围绕乞巧节的一个”巧”字来做文章,说现实投机取巧、争权夺利的人太多了,再不要去乞巧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写乞巧节的诗歌又多了一层新意。
作者用发问的语气说,不知道牵牛星是出于什么用意?就一定要邀请织女星来穿梭织布,不邀她难道就不行吗?
这样每年的七夕节,织女不但要展示才艺,还要应邀向人间传授纺织和针织刺绣技术。实际上人间已经够足智多巧了,再巧那可不得了。
J. 求李商隐的七夕原文
唐代李商隐《七夕》原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为: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2、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
3、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4、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5、争将:怎把。
6、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
(10)七夕古诗宫女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