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南瓜花
1. 广州人禁忌什么,广州有什么风俗习惯
广州风俗习惯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俗风情的南粤名城。 广州近年来在欢度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 春节期间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节,端午节, 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等。 还有每年元旦均举行的广州风情贺年缤纷大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会演等,为广州市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春节风俗 -- 插桃花、摆年橘、团年饭、煮汤圆、逗利是(领红包)、行花街、开年、人日、闹元宵、游花地等; 其它岁时风俗 -- 拜山(即扫墓),龙船景与斗龙船,七夕乞巧,中秋节吃月饼,重阳登高等; 审美风俗 -- 舞狮子,鳌鱼舞,飘色,花市与迎春花会,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灯饰等; 信仰风俗 -- 南海神诞,天后诞,郑仙诞,金花诞,上元诞、中元诞和下元诞(合为"三元"),何仙姑诞,土地诞,观音诞,盘古王诞,华光诞,生菜会和打华光等; 生活风俗 -- 饮早茶、宵夜、饮糖水、喝凉茶、喝老火靓汤、打边炉(火锅)、冬令吃狗肉等,这是广州特有的饮食文化。
2. 求梦里的竹林 作文不限字数
总觉得,离开故乡的竹林很久了。在城市生活中远离了那一片清新的世外桃源,在梦里多少次回到那草径小路,却回不到后山,So,我哭了。 ————题记
小时候,故乡有个女孩,每天傍晚,她那和蔼可亲的外婆抱着她坐在一把竹椅上,眯着眼睛懒懒的晒着太阳。躺在摇椅上,吹着暖暖的风,风里挟着一股菜园里的南瓜花香;听着风声,风声里伴着些萧萧飒飒的竹林叶响。
屋前有片土地,黄茸茸的小鸡小鸭到处跑来跑去,啄着小虫子。小女孩屁颠屁颠地跑进屋里提出个小笼子,放出粉嘟嘟的小兔子,让它一蹦一跳地啃着青草,抚摸着软软的绒毛,真有种可爱的温暖。
多少年来,总记得这样一个梦:三四岁的Ruo和迥哥哥、思远哥哥一起追赶在屋前竹林下,突然一只怪兽跑出来,大家顿时尖叫着手拉着手快跑,躲在螺旋般的楼梯间度过了胆战心惊的一夜…还记得,五六岁时,因为老不爱吃饭,外婆总吓唬着我“那个捡垃圾的婆婆提着一个专装坏小孩的袋子”,就老想着自己要听话,要快快大,长大成人了,婆婆就不抓自己了。偏不凑巧,就让我碰上了婆婆,那时的我慌慌张张地大喊着“救命”往家跑,等我停下来时,婆婆却正站在我身边了。我只好鼓起勇气跟婆婆说话,后来才发现,她原来并不是像以前想的那么可怕,只是长得令人不太感冒罢了。长大后才知道,婆婆没有亲人,那么孤独。她深凹的眼睛告诉我她经历了多少风霜。
长大了,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次回去的路上听到别人家里唱丧歌,说是有个婆子死了。我头一回远望着那片竹林,在想那孤独的只能以拾垃圾维持生活的婆婆,她是否还健在呢?可,死了的婆子又是不是她?果然,回去的时候,也不多见她的身影了,泥土地换上了铺平的水泥,我曾经的家——江东中学,门口多了两个石狮子,食堂变为了礼堂,又开拓出大片新天地。
学校操场上的草地旁边有块小竹林,那个小女孩常喜欢站在竹林里,嗅着竹子的香。春天,外婆屋前小坡下的菜园子里种了数不清的南瓜藤,发了芽,开了花。南瓜花开时,我常拉外婆一起去帮南瓜对粉,黄色的花蕊相对,就能结出可爱的瓜。呆呆的小女孩就守着坡下的南瓜花,连梦里都是一地瓜儿…
爷爷就是我的外公,他很能干,不但能打理好坡下的南瓜藤,还在学校荒芜的后园开垦出一片新菜地,菜地种着各色青菜,周围就随意生长着野牵牛花,玫红的,兰紫的,粉白的…数不胜数,它们在晚间凋谢,却在第二天早晨又带着晶莹的露珠绽开笑脸…
在一个七夕晚上,家里停电了,老老少少都从家中搬凳子到空坪中坐着,我一边听着草丛里蛐蛐的歌,一边听小姑姑他们说着“牛郎织女”的故事,张着大嘴巴仰望着那繁星闪烁的深蓝色的天空。那一晚风紧得很,伴着冷冷的晚风我却一个人在椅子上睡着了,就在睡梦中被抱回了屋里。
当大地沉寂,柳拂清池
梦已觉醒,方才知醉
若翩翩起舞,仿如梦里
忘记有几年了
每次想起
故乡的竹林
故乡的花草土木
故乡的人和故事
总是有种温暖的感觉,说不出来的美
好怀念故土,那里藏着我最纯真的梦 ,最宝贵的梦,最美丽的梦,最丰富多彩的童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忘记了故乡的模样,恐怕失去她,几年没回我的故乡了,可游子也总要归家的!
——尾声
蓝莓布丁、Ruo
3. 求《七夕节的栀子花》全文
“给你,”阿南冲过来,脸红红的,往我手里塞了一朵栀子花,“乞巧用。”我的脸一下子烫得能往外冒蒸汽了。
“为什么给我?”我愣头愣脑地问。
“给你就给你——”阿南掉头就跑,像是后面有高校长在追他。 阿南是高校长的儿子,如果哪天不上蹿下跳打坏两片瓦,踩坏几根苗,那他一定是生病了。每天黄昏,都有邻居拿着被打破的瓦片什么的,跑到学校跟高校长“聊聊天”。“聊天”之后,高校长就拿着一根小竹枝,满村子找阿南。
高校长戴着眼镜,一副斯文相。气势汹汹的样子跟他真的不怎么协调。村里人就喜欢看高校长凶起来。凶起来的高校长才有可能坐在他们家的晚饭桌旁,一起抿上一壶米酒。
“其实,也不能怪阿南。”村里人都这么劝高校长,“屋顶上葡萄挂果了,金南瓜开花了,男孩哪能忍得住。小时候,我们谁没睬坏过人家屋顶上的瓦?” 这倒也是,村里的灶屋都修得矮,盖着稻草、瓦片。主妇在屋旁屋后插一根葡萄枝,点两粒金南瓜籽,葡萄藤、南瓜藤蔓延到屋顶,开花了,挂果了,好滋味就藏在屋顶上。金南瓜花吸吮起来可甜了,味道不比葡萄差。
阿南倒不是嘴馋,一般都是伙伴央求他。
葡萄要留着变紫,金南瓜花要留着结南瓜,不能随便动,可把灶屋底下那些孩子给馋坏了。
有的是,我有点累,自己看吧!
4. 我是个壮族女孩我想知道我们名族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在交男朋友的方面的习俗
【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铜鼓族人口数为16178811。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云南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支的泰国语、老挝语、傣语相似程度相当高。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但这种文字没有能在壮族地区推广,但是壮族地区的官员却昧着良心说这种文字得到了推广,严重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损害了党的民族政策。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任用壮族有名望之人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视及土司的横征暴敛给壮族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壮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黄洞蛮”起事,宋朝侬智高起义,明朝的俯江农民起义,清朝数百年不间断的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这片地区。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镇压而告失败。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先秦时代,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不排除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壮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它们存在了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 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起,在我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贝丘遗址,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年代仅次于湖南道县。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 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到了骆田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
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植物纤维编织纹是如何地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工业的萌芽。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壮族先民迈出划时代的第一步,使中国率先迈进了农耕社会,引发了人类最伟大的一场绿色革命,使人类从饥饱无定的采集生活中,闯出了一条驯化动物、创造农耕、迈向温饱生活的绿色革命之路,使人类迈进了农耕社会辉煌的农业时代。
壮族先民发明的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j纪元。
骆越人的青铜技艺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所制造的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势,脊梁与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狮,身上饰以稻穗文,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正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鼓面上的太阳纹告诉我们,骆越人有自己的欧几里得,公元前他们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从记载上看当时世界上只有汉族和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能分割圆,人们没有想到壮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骆越人制造的镦、圆形器、牛首提梁卣、钟、靴形钺等青铜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设计精巧,卣纽和卣腹上四头圜眼圆睁的水牛头,堪称一绝。
骆越人的生产工具别具一格,其早期的带肩石斧和有段石锛,是典型的越人产品。所铸造的铜钺类包括靴形钺、扇面钺、风字形钺、铲形钺、圆头形钺等,形状多变、精巧实用,表现了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其所制造的大石铲为国内一绝,长舌形,束腰,边沿加工精细圆润,束把处有边牙,以便绑牢。最大的长60多厘米,宽 20多厘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战国铜棺,合浦鸭首流铜魁、凤凰形铜灯、人足形铜盘等,都闪耀者骆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 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话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世界之最。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象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
“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为一脉相承。(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编辑本段]【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编辑本段]【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男装与女装
壮族妇女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男女都穿布鞋,
[编辑本段]【礼仪介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编辑本段]【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5. 立秋吃什么
立秋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在这一天,为了欢迎秋天的到来,向来”民以食为天的“自然不会忘记用吃来纪念这个重要的节气,不过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所以在立秋这天,纪念这个节气的吃食也各有差异。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在立秋这一天会喝”立秋水“,比如在四川的东西部,全家老小都会在立秋这一天喝一杯”立秋水“,祈求秋来全家身体健康,还有一些地方流行喝“绿豆粥”,比如在宁波一带。总而言之,人们纪念立秋的饮食习俗也是千花百样,没有统一的规定。
6. 求《七夕节的栀子花》全文 感谢大家!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
7. 东方神起的各位的资料啊
Hero在中(英雄在中)
本名:金在中
生日:1986年1月26日
性格:不喜欢乱七八糟,简洁
家人:父母,八个姐姐
兴趣:唱歌,思想,走路
睡觉习惯:趴着睡
理想型:心地好,诚实的女孩
喜欢的歌手:Junjin,Fany,彗星
讨厌的人:自以为是的人
宝物:父母,H.O.T第三辑,手机
会做的料理:泡菜酱汤,豆腐酱汤,方便面,拌饭等
习惯:躺着想东西
最怕的东西:蟑螂
休息室里做的事:照镜子
外貌中非常有自信的部分:皮肤
想给女朋友的礼物:情侣首饰
有了女朋友后一定想做的事:和女朋友一起就足够了
想给女朋友的告白:在人很多的地方告白说“我爱你”
10年后自己的模样:歌手
U Know允浩(瑜卤允浩)
本名:郑允浩
生日:1986年2月6日
性格:淘气,开朗
家人:父母,妹妹
体力保存方法:多睡觉
喜欢的东西:模型车
常去的地方:篮球场
东方神起歌迷使你想到:红色
印象最深的加油声:不要放弃!
兴趣:跳舞,听音乐,训练
喜欢的歌手:KangTa N'sync BackstreetBoys 俞永镇
绰号:Junjin
理想型:可爱活泼,懂事的女孩
讨厌的女孩:诡计多端的女孩
怪癖:坐下来10秒就能睡着
10年后自己的模样: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和一个好爸爸
会做的料理:方便面,紫菜包饭
想给女朋友的礼物:自己写的歌做成CD
有了女朋友后一定想做的事:牵手看烟花
想给女朋友的告白:想用特别的方法给她完美的感动
Micky有仟(秘奇有仟)
本名:朴由天
生日:1986年6月4日
性格:单纯但有点奇怪,适当的有点撒娇
家人:父母,弟弟
喜欢的歌手:金建模,BoA
喜欢的女孩:爽快中带点女人味的女孩
体力保存方法:睡足觉,跟成员打篮球
外貌中最有自信的部分:睫毛
外貌中最想改掉的部分:皮肤
评价人的3中标准:孝顺,友情,人性
未来想生几个孩子:只生一个,好好地养
感觉自己长大了是什么时候:5岁有了弟弟以后
想去的旅游地:非洲
喜欢穿的衣服:平凡的休闲服再带帽子
想给女朋友的礼物:无法忘记的最棒的礼物
有了女朋友后一定想做的事:旅游
给女朋友告白:自己写的歌用钢琴弹给她听
重新出生的话想做:一只海龟
10年后自己的模样:作曲家
Xiah俊秀(细亚俊秀)
本名:金俊秀
生日:1987年1月1日
性格:耐力和集中力强
家人:父母,哥哥
兴趣:钢琴演奏,唱歌
理想型:自立,有时也会撒娇的女孩
睡觉的习惯:枕在自己的胳膊上
想改变脸的哪里:太完美了,完全不需要
喜欢的歌手:KangTa N'sync
喜欢的体育:所有,特别是足球
有自信做的料理:方便面
喜欢穿的衣服:T-Shirt加牛仔裤
想去的旅游地:巴黎
小时候的梦想:成为棒球选手
想给女朋友的礼物:有回忆的东西
有了女朋友后一定想做的事:去儿童乐园
想给女朋友的告白:找个要钢琴的咖啡厅为她唱歌
自己前世的样子:王子
10年后的模样:歌手,作曲家
Max昌珉(最强昌珉)
本名:沈昌珉
生日:1988年2月18日
性格:没有心机,不会生气,一但生气了就会很可怕的
家人:父母,2个妹妹
喜欢的歌手:KangTa Hysung
理想型:性格好,可爱,会撒娇的女孩
印象很深的书和电影:“哈利波特”系列
宝物1号:家庭,CD
兴趣:听音乐,唱歌
看人的时候首先看的是:眼睛
想去的旅游地:欧洲旅游船旅行
讨厌自己的时候:想做一件事时但是没有做好
自己看来最了不起的时候:唱歌的样子
有了钱的话:全部给父母
想给女朋友的礼物:100朵玫瑰
有了女朋友后一定想做的事:牵手在路上走
想给女朋友的告白:东方神起演唱会上跑下去向她告白
⊙“东方神起”大事纪
2004.02.07 出道日:MBC-TV 音乐营 (2月份新人)
2004.03.05 第一张单曲“Hug(拥抱)”在台湾发行
主打歌曲:Hug(拥抱)、 My Little Princess
★ 得奖记录
☆ 03.06 KMTV 决战! 人气歌谣43 第一名
☆ 03.28 SBS-TV 人气歌谣 网路票选人气奖
☆ 04.03 MBC-TV 音乐营 第一名
☆ 04.04 SBS-TV 人气歌谣 网路票选人气奖
☆ 04.10 MBC-TV 音乐营 第一名
☆ 04.11 SBS-TV 人气歌谣 网路票选人气奖
☆ 04.17 MBC-TV 音乐营 第一名
2004.03.26 The FIRST STORY BOOK“Hug(拥抱)”在韩国发行
2004.03 和韩国“GIA”服饰品牌签约担任代言人
2004.04 三星电子 MP3 Player“yepp”签约为网路代言人
2004.05.08~09 受邀为台湾第15届金曲奖 (GOLDEN MELODY AWARDS) 担任嘉宾并演出
2004.06 与韩国学生制服“SMART”签约担任代言人
2004.07.15~16 于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韩中友好之夜演唱会
2004.07.30 “2004 S.M.巨星夏日献礼”在台湾发行
主打歌曲:Hot Mail夏日信笺、Drive 兜风、Through the Forest
2004.08 签约为“味之山”担任代言人
2004.08.18 The SECOND STORY BOOK“The way U are你的样子”在韩国发行
2004.08.20~21 中国上海CHANNEL[V] 风夏音乐季演出
2004.08.31 第二张单曲“The way U are 你的样子”在台湾发行
主打歌曲:The way U are你的样子、Whatever they say充耳不闻
★ 得奖记录
☆ 08.05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8.12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8.19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09.04 MBC-TV 音乐营 第一名
☆ 09.05 SBS-TV 人气歌谣网路票选人气奖
☆ 09.9~11 中国大连服装秀开幕式演出
2004.09.09~11 中国大连服装秀开幕式演出
2004.11 SK Telecom Ting 广告代言
2004.11.05 The 1st Album“TRI-ANGLE三角-魔力”在台发行
主打歌曲:我相信、TRI-ANGLE 三角-魔力
★ 得奖记录:我相信
☆ 11.25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12.03 MNET&KMTV m! countdown 第一名
☆ 12.05 SBS-TV 人气歌谣 网路票选人气奖
★ 得奖记录:TRI-ANGLE
☆ 01.02 SBS-TV 人气歌谣 网路票选人气奖
★ 得奖记录
☆ 11.12 台湾 G-Music“G风云榜”东洋榜专辑销售 第一名
2004.11.17 The 3rd Story Book“TVXQ! Special Photo Essay in L.A”
在韩发行
★ 得奖记录
11.21,28 台湾 Hit FM 连续2周 第一名
2004.11.25 The 1st Single “Hug”(International Ver.)
The 1st Album“TRI-ANGLE”(License Out) 在日发行
2004.11.26 受邀参加第一届 Asia Song Festival
2004.11.27~29 日本5大都市 In Store Event
(27日大阪&名古屋、28日东京涩谷&横滨、29日福冈)
2004.12.06 “The Christmas gift from 东方神起”圣诞特别专辑 在韩发行
2004.12.03 第21届 KOREA BEST DRESSING 获颁歌手部分奖
2004.12.04 2004 MNETKMTV 音乐录影带 Festival
获颁新人团体部份 最优秀音乐录影带奖
2004.12.09 获颁 2004外电宣传奖 (由汉城外电记者CLUB选出)
2004.12.10 2004 (汉城体育报) 第15届 汉城歌谣大奖 获颁新人奖、本奖
2004.12.11 受邀参加TAIWAN CHANNEL [V] Power Concert
2004.12.12 参加中国“H.O.T. Asia”记者会
2004.12.29 2004 SBS 歌谣大战 获颁本奖
2004.12.30 2004 KBS 歌谣大奖 获颁今年度最优秀歌手奖
2004.12.31 2004 MBC 10代歌手歌谣节 获颁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