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落地页
⑴ 为什么七夕节过完就意味着分离了
七夕一过,对很多异地的恋人们来说,也就意味着暂时的分离。传说牛郎和织女一年能见一次,我不太喜欢这个节日,因为我正经历着一年见12次的异地恋。说到这里,少不了我家那位带有加班狗属性的细腻的西北汉子V。结婚过后没几天,V便接受单位安排赴京挂职,这一挂就是一年。老实说,对我这种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人来说,能同意他去,已经是很大的不易了。好在,V并没有让我失望,我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突破性的成长。
回想起第一次分离,并不是我送他,而是他送我,因为有假期,我陪他一起赴京待了几天。要走的那天,还在房间时,V的眼圈偷偷红了,我假装没有看到,也没有到想哭的点。因为留在原地的那个人总是会更难过一些,离开的那个人,还可以被接下来的行程填满。然而到机场时,再也无法无视V的红眼圈,两个人都很不争气的掉泪了。即便是结了婚,我们好像还在谈恋爱,确切的说,应该是更爱了吧。我们常常调侃:现在,就是我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啦~
您的心事,我来倾听。您的烦恼,找我咨询。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方文波】
⑵ 如何进行产品推广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过程。品牌推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二是最终要将有相应品牌名称的产品销售出去。
品牌推广是品牌树立、维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传播计划及执行、品牌跟踪与评估等。品牌联播企业品牌战略专家一语道破天机:“品牌创意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推广执行作支撑也不能成为强势品牌,而且品牌推广强调一致性。在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要统一,‘魔鬼在细节中’”。品牌推广的关键点是要以品牌核心价值统率一切营销传播活动。品牌推广几种形式:
1、问答形式推广: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有效果的方法,如网络知道、soso问问、天涯问答等,利用问答形式去推广网站,只要做的不太明显,在用户眼里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2、图片形式推广:认为这种形式很难让用户记住,中国人对汉字比较敏感,可以将网站名称和网址同时展图片中。
3、软文形式推广:软文的威力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软文常见的方式有:悬念式、新闻式、情感式、恐吓式、促销式、故事式,但不管是利用什么方式去写软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文章中出现你的网站品牌名称,让别人记住你的网站。
4、其他形式推广:推广的方式五花八门,除了以上三种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利用QQ群宣传、友情链接、博客、论坛等.。 推广方式所谓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和过程。品牌推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二是最终要将有相应品牌名称的产品销售出去。品牌创意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推广执行作支撑也不能成为强势品牌。首先要把握软件文章的特点:A、商业痕迹,做到在商不言商,先交朋友后淡生意;B、细水长流,滴水穿石,不求功于一役;其次要弄清楚好的软性文章应具备的要素:l、标题要有吸引力:2、文章要有趣味性;3、内容要有可信度。4.小众媒体锁定人。 切入点产品推广产品推广,其实就是新产品推广,新品上市时是企业推广品牌的大好时机,新产品结合企业品牌一起推广,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拉动产品销售,一举两得。有一点,企业往往在推广之时重广告轻公关,这是造成有销售没品牌的一个原因。品牌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公关传播,而销售更需要精准广告来拉动。促销推广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元旦、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企业周年庆等,都是企业推出促销活动的好时机。促销活动直接针对销售,但是不做推广,鲜为人知,效果肯定不理想。在这个时候,企业一般会投入大笔的预算做促销推广,这种推广是非常有价值的,拉升销售业绩是一方面,也带动了品牌。企业领军人物企业领军人物的企业家形象塑造,这个是一个企业品牌的重要方面,也是被企业忽视的一个方面。领军人物是活生生的人,相对企业品牌来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企业领军人物的观点、事迹、创业史都是很好的素材,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不无裨益。
⑶ 中国传统节日内容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⑷ 婚庆公司怎么找客户,怎么做网络推广才有效
抖音广告投放婚庆行业非常适合,抖音单单一个话题——#结婚,播放量已达676.4亿次播放,其余衍生话题的播放量也以亿次进行计算。这就意味着,婚纱摄影的企业,一旦实现爆款视频的持续输出,则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品牌的大范围曝光,快速降低获客成本增效,打破传统渠道品牌曝光的各种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营销模式。
一、明确账号定位固定粉丝画像
在入驻抖音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精准账号定位,婚庆行业包含众多垂直的细分业态,你的账号是主营创意婚礼策划?婚纱摄影?婚礼布置?还是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明确企业的产品类别及目标用户群体,对于企业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关乎到账号的用户画像,从而平台会根据画像,对企业号视频进行侧重投放。
二、合理搭建内容运营矩阵搭配节日营销热点
在明确用户画像,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画像的特点进行账号内容的搭建,婚庆行业整体用户画像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矩阵的内容形式搭建需要持续输出创新且具备较高审美程度的视频,与当下潮流趋势相结合,用户渴望看到“有新意”、“与众不同”、“难忘”、“感人”的婚礼瞬间,因此,在打造专业化婚庆类账号的过程中,内容框架思路可分为——“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三部曲。
与其他生产类行业不同,婚庆行业的营销节点与节日热点息息相关,情人节、七夕……这些传统节日在当天会自带节日热点流量,无论是热点话题榜,还是官方推荐视频,都与婚庆行业息息相关。企业根据官方热点的流量,配合品牌的营销,可助力账号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爆炸式增长的效果。热点的输出创造也需要分为三个部分:
节点前:预热造势、强化认知。通过浏览同话题的作品,配合营造大事件氛围,持续投放优质预热视频,快速调动潜在用户对节日的兴趣。
节点中:强势引流、霸屏曝光。在节日当天强势输出相关视频内容,结合店铺装修,实现全方位曝光、多入口直通现场,利用多产品组合,持续发挥二次传播及裂变效应。
节点后:长效转化、持续种草。转化线索追踪持续种草,实现节点营销目标高光回放、多渠道宣传、节点复盘,充分发挥余热效应助力品宣。
婚纱摄影抖音广告投放
1、广告开户
我们在进行广告投放前,首先需要开通广告账户,通过广告账户后台进行广告投放
2、投放方案
1.定向设置
(1)定向:婚庆是一个有明确人群和年龄区间的行业,主要集中在22-40岁,同时女性对婚礼的需求和欲望明显比男性强烈,所以我们的人群的基本定向为22-40岁的女性用户。
(2)标签:对结婚、婚纱、情侣、时尚、婚庆、恋爱等标签感兴趣的用户。
2.广告素材
借助现场花絮拍摄剪辑,将整个过程还原,让用户充分了解到产品的优势和品牌实力。利用花絮与成片两种素材,形成强烈对比,吸引用户关注,呈现一种美轮美奂的意境,让用户感受到一种平凡的美好,这恰恰也是婚礼的真谛。
3.落地页场景优化
落地页的好坏关乎整个广告的实际转化,同时也是吸引用户留下表单线索的重要场景。
(1)增加用户紧迫感
婚礼是需要提前做准备筹划的事情,在头图表明档期紧缺,可以充分激发用户想要咨询了解的欲望。
(2)多风格场景展示
在落地页上呈现了多种风格的婚礼图片,可以给用户增强代入感和可选性,另一方面则表明品牌的实力。
(3)婚礼报价增加表单填写率
落地页中有两个表单填写的触发点,一个是快速获取结婚日子、婚礼报价。婚礼寓意美好、幸福,而且中国一直也有择良日结婚的习俗,同时婚礼的价格也是大家极为关心的内容信息,在这两者的加持下大大提升了表单的填写率。
⑸ 牛郎织女会鹊桥这句话来自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哪个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鸣,在辛勤努力下田地里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如此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被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所感动,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每年七月七晚上我们躲在葡萄架下面还会听到牛郎织女呢喃呢,还有人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⑹ 现在人过的七夕节是不是消费主义营造出的陷阱
回到开始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传统节日,是诞生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对传统节日进行现代性的“改造”,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的那些传统节俗,也应该作为“知识性”而非“行为性”的内容,予以继承。毕竟,这也是我们关于节日的历史记忆的延续。
⑺ 七夕快到了
<<绝味>> 锦缎如花织女织, 鹊桥相会鸭先知. 情泪落地恨翅短, 转诉喜鹊桥上时.
-----绝味鸭脖
证明你将为爱付出一切,且有诗为证啊!
外加一枝玫瑰花.
⑻ 十大民间故事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有多个说法,但一般还是指《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一直觉得4个太少了,所以这里再根据故事的经典性和知名度增加6个,即《天仙配》、《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柳毅传书》、《歌仙刘三姐》,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民间传说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各位都耳熟能详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以组图展示就是。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天仙配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孔雀东南飞
柳毅传书
歌仙刘三姐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也称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朋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略云:唐代韦固旅次宋城南店,遇一老人倚囊坐,向月下检书。固问所检何书,云婚牍耳。又问襄中何物,云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亦必好合。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俗因称媒约为月下老人。
明初刘总《月下老定世间配偶》杂剧,即演其事。此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婚姻不能自主的情况下对媒姻的宿命,论神秘观点。元曾瑞卿《留鞋记》一:“何须寻月老,则你是良媒。”明张四维《双烈记.就婚》:“岂不闻月下老之事乎?千里姻缘着线牵。”《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从来说月下老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红楼林》第五七回:“若是月下才能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王实甫在唐·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元杂剧《西厢记》,剧中极力撮合张珙、莺莺成其好事的丫环红娘,因其活泼伶俐的性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喜爱。后人因又称媒人为“红娘”。
明清时期又有“媒婆”一词,亦用以指称媒人。但因为媒婆能说会道,其话往往名不副实,所以,“媒婆”一词略带贬义。明?陶宗仪《辍耕录》中所谓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夸夸其谈、不务正业的女人。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篇中,明明知道邵九娘还没有婆家的媒婆来到邵九娘家中:
⑼ 七夕是怎么来的
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到 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 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唐 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 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 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 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 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 ,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 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 ,就有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