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初伏和七夕

初伏和七夕

发布时间: 2022-07-04 21:23:02

A. 最权文学常识

最全的文学常识大全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网络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B. 高一语文文学基础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网络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C. 中国都有哪些节日和他们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清明节的由来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中国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被人们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定教师节为 9月10日,是考虑到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师生要有新的感觉。新生入学伊饱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国庆节的由来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的由来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的由来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D.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一天);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一天);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教师节(9月10日);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一天);国庆节(10月1日,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重大的 传统节日 有 春节、元宵节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详细介绍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15.htm

E. 中国共有多少个节日

传统节日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
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
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
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
欢乐的盛会。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
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
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
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
,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
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
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
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
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
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
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
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
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
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
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 ”、 “绢灯 ”、 “五彩羊皮灯”、
“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
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
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
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
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
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
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
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
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
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
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冷食多为麻花,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
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
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
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
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
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
“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
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象一条天河横亘夜空,人们说,它把多情的牛
郎和织女隔开了,只有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他们才
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
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
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这
一夜还有观天河祈祷五谷丰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举办“青苗会”。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
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
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
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
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
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
了无限乐趣。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
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
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
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
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
,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
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http://forums.quanpc.com/PrintThread.aspx?PostID=64

热点内容
纸绿植 发布:2025-08-08 16:34:18 浏览:442
落叶榕盆景 发布:2025-08-08 16:27:43 浏览:695
名侦探柯南樱花初遇篇 发布:2025-08-08 16:09:18 浏览:120
紫色野兰花 发布:2025-08-08 15:46:53 浏览:781
小儿丁香贴剂 发布:2025-08-08 15:42:29 浏览:853
刚栽的茶花怎么处理 发布:2025-08-08 15:11:52 浏览:690
赞美樱花的优美句子 发布:2025-08-08 14:59:15 浏览:838
七夕的国风 发布:2025-08-08 14:58:32 浏览:294
纳兰花开是直销吗 发布:2025-08-08 14:23:59 浏览:561
广州香皂玫瑰 发布:2025-08-08 14:23:59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