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夕上线了
① 我的七夕节..!
说得好!强烈支持你的观点,因为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我没跟你一样在情人节分过手,我不找那种很有从众心理的女友。
② 七夕的来历,谁能告诉我个完整的故事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③ 七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门在这一天要做什么啊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极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
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这一天,汉族少女主要活动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妇女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当代年轻人在七夕当然都是晒照发文秀恩爱(互赠礼品、旅游...)喽。
④ 那我写一篇七夕作文,我参考一下。
七夕复七夕
调的织就着属于青丝绕,如瀑般轻垂,在风中随心的打着千千结。一身轻纱罗裳,有暗香盈袖。纤指凝眉间香汗淋漓,一针一线间勾勒着天边最美丽的织锦——晚霞。花残又涅??,谢了昨宵,红遍今朝。叶落又重生,徘徊在流年的十字路口,又在为谁做着神秘的停留?时光荏苒,晚霞依旧,而你在淡然无语的针织房里,又在单自己的什么呢?
泪水再一刻不愿的流满土地,那满地懵懂的叹息,在此刻的烈日下又一次受到无情的鞭笞。又仿佛在昨日,你依旧是那个懵懂的牧牛郎,除了忠诚的牛,再无任何的亲情可言。
两颗寂寞的心,在黑夜里偶然邂逅。瓜棚李下的窃窃私语在风轻云淡的月空下孕育,一段千古莫摧的仙凡之恋,在爱与被爱都变得略显麻木的时代里重生。皓月当空,亮如瑞雪的银河在万般无奈中生冷的阻塞,哽咽又哽咽。七夕夜,飞鹊遮天,彼此相依,比翼双飞,用爱延续着牛郎与织女的尘缘。
见惯了盛衰的风风雨雨,以梦的姿态挥洒,在默然中拂过坍塌的古殿雕梁。而如今,古殿檐头乌鹊成群,聒噪淡褪了昨日风骚,繁华难耐凄凉。流年易老,多少楼台庙宇为之倾倒,休说当年荣与辱,只道是岁月流转,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去经年,几度夕阳红,那些流转在岁月里的爱恋如一首动人的歌,倘若有爱的地方,它便响起,不因风雨轻浮,岁月易老而有所犹豫。
奈何桥畔,上一段尘缘未了,今生今世一回眸,你可曾忘记我?七夕又七夕,亲爱的,你是否为了我,悄悄许下爱的诺言?亲爱的,即便斗转星移,时空错乱,你也要记得,瓜棚里下仍是你我第一次牵手的约会。
前日的七夕,坐在南下的火车上,一个人看窗外烟雾飘渺,风生陌路,夕照青山,风景瞬移。因长途的落座,满身的疲惫无处发泄,看了手机,又厌烦的关闭。七夕那天,仿佛一瞬般的久远,一瞬般的陌生,,平淡的令人几乎可以忽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离别的日子,相逢都成为了奢侈,哪怕一次,总会衍生出难以言出的美好。别离的人,定是因为思念多了几分幻想,借着距离总会屏蔽不完美的东西,除了沉醉在浓浓的爱里,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又是一年七夕夜,前不见飞鹊比翼双飞搭桥引路,后不闻瓜棚李下爱人窃窃私语眉目传情。一个人走在陌生的人生路口,默默的等候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坚忍等待的凄苦,吃着自己的饭,喝着自己的茶,且听风吟。
七夕又七夕,三生石旁,多少未曾许下的诺言留给他年说梦痕。有些爱情,一旦失之交臂,倘若梦回流转,也无济于事。那些年校园内的爬山虎,高举着好奇心,一路攀援而上,蓊蓊郁郁的遮了墙,绿了窗。男孩用着最为干净的纸,写着永远也写不完的情书;女孩忙着巧折造型各异的千纸鹤,羞涩的爱装满漂流瓶。爬山虎绿了,萎了,又绿了,那些托着腮帮发呆的女孩,偷拍女孩伏案的剪影的男孩,如今早已形同陌路,QQ上只剩下似乎永远隐身的对方,也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爬山虎的触角会出现在他们的梦魇里。原来初恋早已丢失在遗忘的角落,只能靠着残存的影像努力的拼凑。因着各自的生存所需,整日的奔波,旧有的感觉早已消失殆尽。人生总会有那么多的变数,始料未及的永远抢占着未知的先机。错过了,纵使想起,再也无法还原当日的光景,千言万语愿在七夕为亲爱的说一声祝福,道一声安好。
七夕又七夕,也许都忘了有过何人在这样令人心潮澎湃的日子里走过,又有谁定格在美好的流年里,难以想起却又如此怀念?夏末的风跌在脸上,减了几分燥热,增了几分倦容,你转过身,再也无法找寻它的踪影,它只存在于你的记忆。
⑤ 七夕七夕...我早上上线为什么还在荆江江畔
因为你下线的时候没有出去,LZ只要按照原路返回就OK了
⑥ 网易我的世界发布七夕专属地图感谢一路有你
又是一年七夕时,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牛郎与织女跨越银河走过鹊桥而相会,人们诉说着真挚的爱情。如今网易代理的我的世界,发布关于七夕的专属地图。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用创造表达感谢,七夕专属地图上线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远赴鹊桥咫尺相约,动人的故事流传在每一个夏日的星空。《我的世界》中国版精心制作了七夕专属地图——七夕天宫。玩家可以进入PC Java版组件中心,在地图组件中进行下载。而借助亲手搭建的方块创造,冒险家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在《我的世界》传递平时很难说出的爱意,向身边的人表达感谢。
七夕天宫地图主体由两个空中岛屿构成,一边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林,另一边则是一座秀美的天宫。红色桥梁连接了两片岛屿,寓意牛郎织女鹊桥相见的美好故事。空中桃林楼阁大有仙境之意,整体风格简约小巧,为喜欢想象、善于创造的冒险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的更多空间。而参与活动的玩家只需在鹊桥上方的爱心搭建出对方的姓名,通过点亮的红石爱心传递满满的感动。
真情汇聚中国版,解锁全服惊喜奖励
中国版希望所有玩家都能在《我的世界》中收获真挚的感情,特地为下载地图的玩家准备了不断升级的惊喜奖励。
随着“七夕天宫”下载数量的持续增加,参与玩家能获得的应援奖励也将愈加丰富。当地图下载量达到1万、5万、10万时,相对应地,全平台玩家将可以分别获得50绿宝石、50绿宝石、100绿宝石共计200绿宝石的惊喜奖励。下载量的统计截至8月28日23:59,而七夕结束后,奖励将在游戏下次更新后通过邮件统一发放。
⑦ 七夕简介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版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权、情人节。
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
⑧ 谁能告诉我”七夕”的准确含义它有什么传说呢
七夕节,源自于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面对夜空,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带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着传说抒发人间的真情。 现如今自从西方的情人节传入中国后, 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这个传统的浪漫节日呢?其实,七夕原本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七夕相会”的美丽含义
“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七夕习俗
节日夜晚,人们或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乞巧古俗
七月初七香桥会 山东乞巧习俗 拜织女 拜魁星 台湾拜“床母”
七夕乞巧花样多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
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种巧菜作巧花: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七姐会: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七夕储水 红头绳七个结: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关于乞巧的场所
宫廷中多搭彩楼,汉有开襟楼,齐有穿针楼,唐更以锦结成百尺楼殿。民间“贵家多结彩楼于庭”《东京梦华录》,普通人家因财力所限便搭大棚而代彩楼,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京师人七夕以竹或麻秸编而为棚,剪五色彩为层楼,又为仙楼,刻牛女像及仙人等于上以乞巧。或只以一木剪纸为仙桥。于其中为牛女,仙人列两傍焉。”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目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乞巧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夫乞巧多以采帛为之,其夜妇女以七孔针于月下穿之。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其余乞巧;南人多仿之。”在这里,我们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即便贵人,也只能步行。这情形,何其壮观。观其风情,似乎绝不亚于古代最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的别称
·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凄美的爱情传说
·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
·阿黑心中的阿诗玛女神
·形影相随双比肩墓
·董永的故事——夫妻织布
·李仲文女的人鬼之恋
·孔雀公主死前最后一舞
·千载屹立的望夫石
·死后化作连理枝的夫妇
·山中遇仙女 回乡已隔世
·化作彩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谢端巧拾田螺姑娘
·灵魂不散的公主紫玉
·孟姜女悲恸哭倒长城
·死而复活 精诚所至
有关七夕的诗词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⑨ 我家乡的七夕节作文六百字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除七,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福,虔诚隆重。乞巧节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传下来的。在乞巧节,古今有不同的做法,古代,很多地方的未婚女孩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呆在瓜果架下倾听。据说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个少女日后便能得到甜蜜的爱情。还会接露水洗头发,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七夕节在古代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是用面粉、白糖,还有少许的芝麻。乞巧果子又名“巧果”,用麦面做的称“面巧”;用糯米粉做的称“粉巧”。另外,七夕节这天,少数地区还有拜织女、穿针乞巧等习俗。
今年的七夕节就是今天,8月13日。到了晚上,我来到楼下草坪。这时天早已黑了,蓝紫色的天空上挂着一轮明月,许多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小孩亮亮的眼睛,十分漂亮。我找了半天,才在众多星星中找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和织女星都很大,很亮。牵牛星呈淡蓝色,散发着淡蓝的的光芒;织女星有一点嫩红色,散发着淡红色的光芒。在两颗星星中间有一条清晰的线,那就是王母娘娘当年划下的银河。
我望着天空,眼前浮现着织女和牛郎还有那两个孩子相逢时的情景:许许多多的喜鹊一齐飞来,用自己的生体搭起了一座结实而稳固的鹊桥,让牛郎织女还有两个孩子重逢。想想那个场面,就觉得很温馨。
在这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里引发了我的遐想,让我对高深莫测的夜空产生了无比的想象。
⑩ 我今年的七夕在玩游戏,大家在干什么呢
我今年的抄七夕也在玩游戏诶,和朋友一起玩51新旋舞。很好玩哦。
这次更新的七夕版本很不错,YY,道具和场景都更新了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次配合七夕还有很多的活动呢。
七夕情人节的到来,香浓的巧克力,炫目的吊坠,迷人的香氛,各种浪漫元素,让爱的气息布满每个角落!乘着七夕版本的浪漫上线的东风,《51新炫舞》一系列妙趣横生、温馨浪漫的活动也同步上线!
快来参加吧,在七夕和心爱的人步上红地毯感觉很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