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坎山七夕

坎山七夕

发布时间: 2022-06-26 19:25:36

Ⅰ 民间绝技及艺人名字

萧山公布首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我区首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公布,26位“民间艺人”榜上有名,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等8大类非遗项目。

26人成为区首批“非遗”传承人

本报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常常被喻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非遗传承人则被称为漫漫岁月长河中的“提灯人”,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被传承和发扬。

在我区,活跃着不少这样的“提灯人”,他们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近日,我区公布了萧山第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均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实属不易。

萧山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自然也不少。为进一步做好我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去年以来,我区结合实际,开展了第一批萧山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经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复审,最终从46名候选人中,筛选出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等8大类非遗项目的26名传承人为区首批“非遗”项目传承人。

这26名上榜的传承人中,涵盖了我区已有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大多来自各个镇街。这些“民间艺人”不但拥有“独门绝技”,最可贵的是,他们同时拥有沉得住气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如“绍兴莲花落”项目传承人俞德其,三十几年如一日地“漂流”在农村舞台,除了睡觉,俞德其连走路都在轻声哼唱莲花落歌词,入戏深时,他还会忘情地比划手势。

传承项目具有较大“传习”空间

据区“非遗”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上榜的26名传承人,其传承的“非遗”项目大都具有较大的“传习”空间,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在萧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都挺大。

来自蜀山街道的叶国珍和新塘街道的金国荣两位师傅同时入选萧山“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的名录,这与南宋官窑的制作技艺在萧山日益发展壮大有一定关联。目前,萧山成立了南宋官窑艺术馆,更有不少民间艺人埋头烧制官窑、瓷器。

来自戴村镇的“茶亭伤科”传承人陈锦昌则掌握了中医保守疗法的“独门绝技”,这类中医国粹也十分具有发展前景。

此外,“霉干菜制作”技艺传承人赵成泰、“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传承人方建明,以及“顾家溪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人顾银海和顾云明等等,这些上榜的传承人均表示,他们所传承的“非遗”项目都被当地百姓所

传承人将更好地发挥传承作用

今后,26位萧山“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

“萧山花边”项目的传承人戴水珍专程在坎山镇“手工花边制作培训班”授课,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加培训,手绣花边。开班至今,累计参加培训的已达到15000多人次。

国家级非遗项目“楼塔细十番”的两位传承人楼正寿和楼国灿还与楼塔镇小合作,“化身”为课外辅导员,将流淌千年的传统音乐“细十番”引入小学课堂,定期向孩子们传授技艺,让当地的孩子们从小就了解“细十番”、爱上“细十番”。

接下来,我区还将对首批传承人进行的“非遗”传承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和激励,并对这些项目加以重点保护和发展,力争为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皆相宜的立体空间。

姓名

项目名称

姓名

项目名称 傅三阳

西施传说

陈照龙

钱塘江板盐制作技艺

楼正寿

楼塔细十番

方建明

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

楼国灿俞德其

楼塔细十番绍兴莲花落

顾银海

顾家溪手工造纸顾家溪手工造纸

钱小占

翻九楼

顾云明赵成泰

霉干菜制作技艺

蔡利平

瓷印制作工艺

王来兴

义桥羊肉烹饪技艺

王泉元

河上西山红石雕

戎柏林

佛像雕刻技艺

阮山虎

扇面画技艺

陈锦昌

茶亭伤科

郦越宁

越窑青瓷

周世海

钱江观潮

赵锡祥

萧山花边萧山花边

傅叶茂

河上龙灯胜会

戴水珍叶国珍

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

戴水珍

七夕祭星乞求巧七夕祭星乞求巧

金国荣

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

葛寒贞陈士林

新塘彩龙舟

首批萧山区“非遗传承人名单。

Ⅱ 改病句:著名民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在考证后赞道:“对于七夕节的民俗有很多,坎山的七夕节民俗文化,

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在考证后赞道:“关于七夕节的民俗有很多,坎山的七夕节民俗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将“对于”改成“关于”,句末加“其中之一”。

日前,祭星乞巧活动在千年古刹地藏寺举行,从农历七月初六夜到初七,寺里彻夜举行"祭星乞巧”民俗活动。
加“从”,将“召开”改成“举行”。

Ⅲ 浙江一带七夕的活动是怎样的

浙江一带的七夕活动可称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即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桥正中还可堆放人们送来的檀香包、元宝锭,红绿相间,金碧辉煌,宛如一件件精美工艺品。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祈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鹊桥传说衍化而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要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石榴、莲蓬、白藕、红菱、柿子等。

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得巧。

在浙江,还有外婆给外孙送巧食的习俗,认为孩子吃了就能生巧。在绍兴的一些农村,七夕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地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在夜静人深的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和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当然,这些习俗是因传说而生,但是却代表了人们对有情之人的良好祝愿。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明清以来,在杭州地区家家户户在七夕这天都要用槿柳叶泡水,给女孩洗头发,以效织女在此日沐浴洗发、使女孩聪明灵巧。

在杭嘉湖地区,这一天,妇女们便取来槿树叶揉搓,取其滑腻的液汁来洗头,以使得头发乌黑生辉,不生头虱。

七夕在温州的洞头地区是个文化气氛非常浓郁的节日。这一天,当地年满16虚岁的孩子都要参加成人礼,未到年龄的,则是属于他们的儿童节。同时,七夕也是祈求安康和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这一天,洞头地区的村子里集中当地儿童,以16虚岁为标准,分成两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身着传统服饰主持。并贡上红圆、寿龟、巧人饼等特色供品,念诵祭文祝词,焚七星亭,为孩子们祝福纳祥。

在温岭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有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为未满16岁的儿童祈愿的习俗。早在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惠安、泉州等地迁入,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仍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石塘小人节的程序是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每天清晨需点七支香,祭七女神。初七清晨,在门口设供桌,摆放彩亭或彩轿,点香烛,放七个酒盅,和香蕉、葡萄、西瓜、木耳、香菇等时鲜果蔬,以及糖龟、刀肉、鱼干、鸡蛋、粽子等祭品。

祭祀仪式一般由女性长辈主祭,祈求七女娘妈佑小孩聪明、健康。祭拜仪式结束时,燃放鞭炮,焚化彩亭或彩轿以献给七娘妈。

从凌晨至9时这个时段,整个渔区小镇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耳,热闹非凡。

石塘小人节以石塘、箬山为中心,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既保存了宋代京城开封与临安流行的七夕风俗,同时又是在该地区特有社会环境中演变的结果。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这一天,萧山坎山一带的乡民就会自动地聚集在地藏寺中,望着天上的繁星明月,用心聆听着牛郎和织女的诉说衷肠。有数以千计的乡民夜宿地藏寺,彻夜祈求地藏菩萨上天奏告,让玉皇大帝开恩,让这对有情人一家团圆,永不分离。

Ⅳ 萧山地理位置而造就的文化习俗

地理文化与特产
说到萧山,不得不提到萧山萝卜干!一道萝卜干炒腊肉是多么的美味啊!萧山萝卜干产于浙江省萧山市,以该市“一刀种”萝卜为原料,以其长度与菜刀相近,加工时一刀可分两半而得名。具有色泽黄亮、条形均匀、咸甜适宜、脆嫩松口的特色,为早餐佐食之佳品。据《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萧山萝卜干“食之有消炎、防暑开胃的作用,是早餐佐食之佳肴”。主要产地分布在萧山市的坎山、赭山、义蓬、瓜沥、城北等乡镇。
萝卜干为圆柱形,直径4~5厘米, 重约150克,外皮较厚色白,含水量少。加工方法亦采用风脱水法,刀切成条,每条带有边皮,然后摊晒,每日翻动多次,晚间苫盖以防雾浸雨淋。晒2~3日,手感柔软,即可腌制。将萝卜条置容器中,放盐拌匀,用力揉搓,至盐烊为止。分批进缸,逐层踏实,两日后出缸,匀薄摊晒,勤加翻动。三四日后再加适量盐分拌匀,分层装坛,逐层压实,加盖面盐,封口。一般经一周左右制成。成品无须根、斑点、青头、坏条,经年不坏,香味不散。该品已有800余年生产历史。
当然还有萧山的标志,天下第一奇观——钱江潮!这个世界上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世界上有这样景观的有两处,另一处在亚马孙流域森林之中,虽然规模比钱江潮大,但因为地处偏僻,很少有人问津,人文气息不及钱江潮。所以说这是真正的奇观啊!农历8月18日观潮节,欢迎大家来观潮!说到钱江潮水还有神话传说呢,传说有很多种,比较有名的有:
传说春秋时,越国先被吴国打败,勾践夫妇前往吴国,作了人质,受尽凌辱和折磨。后来勾践获释返回越国,立志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吴国大夫伍子胥屡谏吴王要警惕越王勾践的复兴,但自大的吴王不听,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赐剑要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留下遗言,要人把他的眼睛挂在国都南门上,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听了这个恶毒的诅咒后大怒,于是将伍子胥的尸体用鸱夷草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伍子胥死后成了潮神,每当他发怒时,就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中奔腾吼叫。从此,钱塘江潮水大发,波涛翻滚,怒浪汹涌,传说这是伍子胥忠魂所致。
故事众多,不在罗列!
说到萧山还有一个特产就是萧山花边及中国的十字绣!萧山花边又名万缕丝、万里斯,于二十世纪初由意大利威尼斯传入萧山坎山镇。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创新,由原来的花样单调发展为如今的品类繁多,有床罩、台毯、窗帘、沙发套、座垫、胸花、绣衫等2000多种,构图新颖,色调素雅,工针多样,技艺精湛,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与地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巨幅万缕丝花边窗帘、宁夏厅的花边窗帘和杭州机场贵宾室的“西湖全景”,都是萧山花边的代表杰作。现在纯手工制作的花边的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哦!
还有一个是萧山霉干菜是夹灶乡的传统特产。夹灶原属绍兴县,故历来以“绍兴霉干菜”为名。此产品由大叶芥加工而成,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是一种常年食用的大众化食品。“干菜焖肉”为民间传统风味的名菜。历来主销绍兴、宁波、杭州,近年已远销江西、湖南等地,外销量1000吨左右。
杨梅是浙江特产。萧山、慈溪、余姚、兰溪等地都是杨梅产地,其中以萧山杜家一带所产杨梅最负盛名。这种杨梅颗粒大,每500克28个到30个。核小,肉柱圆,味鲜甜。一般在夏至后5天左右成熟。萧山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已有早色、迟色、白杨梅、草梅等四十余种品种。杨梅具有果大核小、汁多味甜的特点。所以可以说,世界上哪里杨梅最好?回答当然是萧山!
还有三黄鸡!萧山鸡的起源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宫中饲养的斗鸡传入民间而来,故又称“越鸡”;而因其喙黄、羽黄、脚黄,故又名“三黄鸡”。此鸡个体肥大,肉质白嫩,味鲜美,前期生长快,抗病力、觅食力和适应性强,是全国八大优良鸡种之一。主要产地在瓜沥、义蓬、城北等地。味道那是不用说啊,那个鲜美啊,与一般的鸡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啊!
南宋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杭州瓷厂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数百次试验,使失传700多年的南宋官窑工艺得以复活。现分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品种有岳飞、关公、鉴真、弥勒佛、济公和尚、王昭君和八角花瓶、象耳瓶、假山笔架等100多种,成为国际市场抡手货。
钱江啤酒厂生产的钱江啤酒,选用地产优良原料,配以石英矿泉水,采用国内道创的露天卧式大罐酿制和西德进口整套流水设备灌装。酒色淡黄清亮,酒味清醇爽口,"钱江啤酒"和"钱江清泉啤酒",先后荣获部优和省优产品称号,"中华啤酒"已远销美国。
莼菜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以湘湖、西湖、太湖所产最为著名。但无论莼菜质量、栽培时间和历史上的知名度,都首推湘湖莼菜。南宋《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杭州烹调"西湖莼菜汤"成名之后,其所用莼菜亦多产自湘湖。把莼菜制成罐头销运国外也始自萧山。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井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Ⅳ 球各地的风俗习惯,我写作文用的,要300左右的

白族春节习俗:白族人民过年的活动饶有风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灰尘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守岁过年。午夜以后男女青年争相挑水,以象征勤劳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过上花蜜般的甜日子。节日期间,白族人民有耍灯龙、舞狮子、跳舞蹈等传统文娱节目。白族人民过新年,还开展一项传统的活动—━“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达一百多米。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强悍性格。
藏族春节习俗: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傣族新年习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壮族春节习俗: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这一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日子,家家户户在“灶神”龛前烧香。供献牛、羊肉、黄油、奶皮、奶酪、奶饼、糖果等供品,名之曰“斋灶”。这一天最讲究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特别热闹。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们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柴草或牛羊粪块,用火点着,再从各种供品中取出一点,扔进火堆里,助火燃烧。这时全家对着火焰向火神爷祷告。一般在腊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户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还要准备些肉送给亲友。同时要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买新靴子,新帽子,购置奶桶、毡子、锅碗、盆勺等用具,然后把节日骑乘的马调养好。春节,蒙古人称为“白节”、“大年”、是蒙古人传统节目,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居住在农村、城市、工矿区的蒙古族过春节的习俗同汉族差不多,但牧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除夕之夜为“守岁”,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围,桌上摆着一盘香喷喷的肉类、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物,有的还要在矮桌上供一张大纸,纸上写着祖先的名字。午夜,开始饮酒吃年饭,或吃除夕饺子。按规矩团圆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摆得满满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的一年里吃喝不尽、年年有余。家里的年轻人,要向长者敬“辞岁酒”。特别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块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圆饼,这叫吃新年饼,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头)、说书、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热闹一宿。过大年,按习惯还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为辞旧岁礼,初一早上为迎新年,晚辈给父母和老人叩头、敬酒、献哈达,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们拥抱孙子,并斟上一碗鲜奶,祝愿子女们幸福,象牛奶一样纯洁。解放前,有些家还要请喇嘛到家念经,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灾,祈求新年家道兴隆。全家扶老携幼去喇嘛庙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后,男女盛装,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镇),挨家串户给亲友拜年。客人进屋首先向长辈叩头拜年,祝愿老人身体健康,年丰人寿。按习惯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个敬酒,每敬必喝,或边喝边唱,边唱边舞。在村寒或择一块草地赛马、角力、赛骆驼等。

新年前夕,德国首都柏林街头一派火树银花。1月1日元旦这一天,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新年。

南非 南非人民庆祝新年,得由部族首领头顶一个大南瓜起舞,舞毕将南瓜摔碎,意味“旧的已去,新的开始”。

葡萄牙 葡萄牙人以斗牛迎接元旦。每年元旦前后的10天,是斗牛的高潮,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斗牛场,以看斗牛的勇武风姿为乐。

加拿大 加拿大人视白雪为吉祥的象征,新年期间不仅不清除住房周围的积雪,而且要把白雪堆在住房四周,筑起一道认为可以阻挡妖怪入侵的雪墙。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元旦这一天,男女老少总要成群结队地到江河里进行“新年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洗掉旧的一年中所有的晦气以及身上的全部污垢。

英国 在英国的苏格兰,元旦那天,人们习惯用煤作为拜年的礼物,并亲自把煤送到亲友的家中、扔到主人家的火炉里,以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印度 印度一些人采取禁食一天一夜的做法来迎接新年。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水灯,拿着红粉包出门拜年。道喜后,将红粉涂在对方额上,年轻人则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表示吉祥如意。

在许多国家里,迎新年和过圣诞节似乎成了一个冬季的长节日。这是最愉快的冬季休息期。
在瑞典冬季节日持续约一个半月。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由一名年轻姑娘在乐队弹奏的进行曲伴奏下点燃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中心广场的火把。街道的彩灯也随之亮起来,家家户户也点上蜡烛和六角星,象征冬季节日的一个重要传统——明亮和光耀。身着白色长裙、手拿蜡烛的姑娘们穿越城市。广场上、院子里高高的美丽的圣诞树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本新年要庆祝一周。每天早晨姑娘们都收集“七株春草”。在第7天每家的主人就用采集的青菜加上大米做出许多菜肴。节日结束时把所有的新年饰品都点燃烧掉。
在英国伦敦过新年时,你可以到特拉法尔广场去,穿着衣服在喷泉里洗一个澡。习俗是这样的,有许多人愿意这样做。
在苏格兰,12月31日各家各户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请进吧,吃点东西!但不要忘了捅一捅炉灶里的火。进来的人应默默地做这件事。按照古老的说法,谁遵循这一传统,谁就是带着良好的愿望来的。
在意大利,新年前夜在街上走的时候要小心,因为这里有把旧东西扔出窗外或阳台外的习惯。虽然意大利警察局一直试图与这一传统作斗争,但破旧东西还是照样向行人头上飞去。这也没办法——传统就是这样。
在伊朗,很久以前就有一种习俗,新年要把家里所有的黏土器皿换成新的。新年前夕旧的器皿都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所以在伊朗,如果说谁特别穷,可以说“他家里的黏土器皿已经有两年没换过了……”
在古巴,新年之前人们从窗户里撒出清澈干净的水——以此制造人工“雨”,为旧岁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午夜12点整钟声响起,每敲击一声,人们就随着吃一粒葡萄。他们说:“让大地的乳汁滋润着我们的身体,让太阳的光辉温暖着我们的肌肤。”
在近3个世纪以前,俄罗斯人象往常一样,在9月1日迎接新年的到来——从15世纪起就这样做。但从彼得大帝开始,9月1日被宣布为平常工作日,新年在12月31日以后,这一天就是欧洲国家所采用的基督纪元(公元)1700年1月1日。俄罗斯第一次在1月份过新年。

Ⅵ 写一段话介绍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风俗60字

杭州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也有着动人的故事传说。大家最熟悉的故事便是白蛇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风俗人情呢?一起来看看吧。阴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相见的传说耳熟能详,不知道在多少年轻男女的心里泛起涟漪。在萧山,有着“花边之乡”称号的坎山,有一种编织物叫“萧山花边”,又被称为“万缕丝”,是采用绣针绣线挑绣而成的织品,已经传承一百多年。坎山有很多人愿意成为花边女工,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七夕节的老规矩。 在七夕节这天,拜祭牛郎织女,并且家里只要有年满十五岁的男孩或女孩,就给他烧只鸡吃,听说这是成年礼。各家户也会炸一种用白面做的吃食称为“巧果”,也有人在面团里包上用菜叶或柳叶剪好的剪子或梭子状的芯子,相传如果在这天吃到包着剪刀的巧果,可以认为自己乞到巧了非常开心。天黑以后则是女孩子的主场,很多人家都会举行祭星仪式,在院子里摆供桌,桌上放一些衣物、绣品。再撒上香粉,在旁边放上针线。而且桌上也会摆好瓜果贡品和香烛,女孩子们焚香燃烛,礼拜牛郎织女。之后便会穿针引线,比比看谁的手更巧。并且在初七这天,每家的女人都会用木槿树的汁液洗头发,而女孩子们则用凤仙花的花汁染指甲。 来源:炎黄地理

热点内容
荷花定淀派 发布:2025-08-17 11:39:43 浏览:516
茶花梨沙发 发布:2025-08-17 11:34:41 浏览:388
琴箫梅花三弄 发布:2025-08-17 11:28:08 浏览:429
描写花及花语 发布:2025-08-17 11:25:42 浏览:808
小资与玫瑰 发布:2025-08-17 11:21:37 浏览:755
篆刻玫瑰 发布:2025-08-17 11:03:47 浏览:64
室内盆栽种植方法 发布:2025-08-17 11:02:13 浏览:160
百合煮枸杞 发布:2025-08-17 10:58:53 浏览:435
深圳海棠果 发布:2025-08-17 10:54:49 浏览:561
七夕节名俗 发布:2025-08-17 10:45:53 浏览: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