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一朵茱萸

一朵茱萸

发布时间: 2022-06-26 05:47:46

㈠ 睥睨怎么读

睥睨的汉语拼音是:pì nì

单独解释

睥:〔睥睨〕同上“睥睨”。如“睥睨一切”。

睨:斜着眼睛看:睨视。睥睨。

整体解释

(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 窥伺。

(1)一朵茱萸扩展阅读

1、捭阖组词:纵横捭阖


读音:zòng héng bǎi hé


意思:指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译文:苏秦倡导合纵,张仪举荐连横,连横则使秦国建立帝业,合纵则使楚国建立王业,他们服务的诸侯国就会被重视,离开的诸侯国家就会被轻视。


2、睥睨组词:睥睨天下


读音:pì nì tiān xià


意思:形容轻视一切,同傲视。


出自:郭沫若的《雷电颂》:“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译文:因为有脚镣,行动被限制,时而站立斜视,眼睛里含着怒气。手举起时,双手必然一起举起,不举手时,就在胸前捶胸。

例句

1、小华即使成绩全班第一,也不该睥睨同学或朋友。

2、他这人虽然工作起来有点虐待自己的倾向,但是在商场上具有睥睨一切的气势,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

3、玉树般挺拔的身躯俨如高垣睥睨的城墙巍然屹立。

㈡ 一什么茱萸

一什么茱萸,可以说:

一片茱萸,
一棵茱萸。
望采纳,谢谢

㈢ 睥睨是怎么读

一共有两种意思,①读音为:bìnì,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bìnì梁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②读音为:pìnì,是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的意思;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
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读pìnì时还有这一种解释,古代城墙上的矮墙。唐˙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诗: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亦作俾倪、埤堄。还有一个意思是窥伺,即暗中观望动静,等待下手机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睥睨宫阃,幸灾乐祸。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惜乎天道好还,得国之后,坐席未温,而郭威睥睨其间,已挈汉鼎而为周矣。

㈣ 关于茱萸的诗词

有关的“茱萸”名篇名句
宋朝洪迈《容斋随笔 》卷四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唐朝诗人刘梦得(刘禹锡)说:“在诗中用茱萸这个名字的共有三人。杜甫诗‘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诗‘插遍茱萸少一人’,朱放诗‘学他年少插茱萸’,三个人所写有关茱萸的诗句中,杜甫的最好。”
其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洪迈的结论显而易见被推翻了。如果随便抽几个人来背上面三首唐诗,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能够背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的,相对就比较少一些: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而能够背朱放的《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其实,唐诗中涉及“茱萸”的数不胜数。洪迈《容斋随笔 》卷四中仅列了10多个人,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现将其余的相关的七言和五言诗句罗列如下:
其一:七言
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寿,
翡翠横钗舞作愁。
戴叔伦《登高回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九日寄微之》:蟋蟀声寒初过雨, 茱萸色浅未经霜。
其二:五言
万楚《茱萸女》: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
徐铉《茱萸诗》: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
当然,这里仅仅只是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与大家共同赏析。但比较有故事性的,要数储光羲的登临怀古之作《登戏马台作》,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项羽曾经戏马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城南,重阳节时宴群僚于戏马台上,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的故事。全诗如下: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què áo)口。
天开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㈤ 睥睨与埤堄

睥睨bì nì 基本解释
睥睨 bìnì 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睥睨 pìnì
1.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
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2. 窥伺
睥睨宫闱

详细解释
1.
斜视。有厌恶、傲慢等意。
《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魏书·萧衍传》:“ 萧衍 轻险有素,士操蔑闻,睥睨君亲,自少而专,好乱乐祸,恶直丑正。”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允娶》:“你青年出家,终招睥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自是刻苦砥砺,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崭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2.
窥视;侦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 金陵 、 镇江 ,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
3.
监视。
宋 苏辙 《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隣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4.
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南朝 梁 王筠 《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 杜甫 《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辘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5.
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

埤堄 pí nì

1. 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墙。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发者,所以当埤堄也。”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计关城埤堄三千有奇,量埤堄为信地。”
2. 泛指城墙、围墙。 唐 李德裕 《怀崧楼记》:“此地旧隐曲轩,傍施埤堄,竹树阴合,檐槛昼昏。” 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㈥ "睥睨"怎么读 在古汉语词典中是读 bi ni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读 pi ni 那是怎么回事

睥睨应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读音。
睥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pì nì。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出自《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㈦ 茱萸怎么读

茱萸的读音是zhū yú。

表达意思:茱萸是山茱萸科的落叶乔木,高度约为6米,会在每年的9-10月份时结果,其果实呈现长椭圆形,颜色为红色或者紫红色,且茱萸适宜生长在海拔400-1500米的地区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四川等地方。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例句

1、结果佛坪是山茱萸的道地产区,大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因子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九九重阳来,短信送关怀;携一缕秋风,拂去秋日的忧愁;斟一杯菊酒,品味节日的浓厚;佩一支茱萸,除去生活的晦气;发一条信息,带去重阳的惊喜!

3、一丝秋雨秋意浓,一缕秋风秋情动,一轮明月谁与共,一份思念遥相送,一枝茱萸情义重,一朵菊花香入梦,一条短信你会懂,一片真情重阳祝福中。

㈧ 9月9日是什么节日,古人在这一天有什么的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8)一朵茱萸扩展阅读:

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证,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丰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时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谢天皇和先祖的恩情。这是重阳节作为秋收节的最初形式。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盛行,盛唐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续到今天。崇阳祭祖民俗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古老民俗。重阳节和除夕、清明节、七一半月也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祭祖节。

㈨ 在林妹妹葬花的当天,其他女子为什么都把花插在树梢上呢为什么又叫“饯花之日”

贾宝玉和大观园里的一些女儿们在大观园里面举行一个活动。就是那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据书中说,她们把这一天当作饯花节,跟花神告别,就是百花开到这个时候,纷纷都要退场了。这一天大观园儿女们就举行了这样的跟花神饯行的活动。黛玉葬花就是在这一回里展现的。“黛玉葬花”成为概括主人公个性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画面。“黛玉葬花”场景的出现,先有饯花之日明媚欢快的气氛作铺垫和反衬。

㈩ 有关茱萸的诗句

茱萸诗
年代:【唐】 作者:【徐铉】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行路难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落花落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纷漠。绿叶青跗映丹萼,
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撩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
高枝难重攀。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年代:【唐】 作者:【张说】
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
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

九日
年代:【唐】 作者:【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绛叶从朝飞著夜,
黄花开日未成旬。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山茱萸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九日
年代:【唐】 作者:【耿湋】
重阳寒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步蹇强登游藻井,
发稀那更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秋园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
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

渔家傲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青女霜前催得绽。金钿乱散枝头遍。落帽台高开雅宴。芳尊满。挼花吹在流霞面。桃李三春虽可羡。莺来蝶去芳心乱。争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断。年年自作茱萸伴。

醉蓬莱
年代:【宋】 作者:【苏轼】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临江仙
年代:【宋】 作者:【谢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飕飕吹帽风轻。丹枫楼外捣衣声。登高怀远,山影雁边横。露染宫黄庭菊浅,茱萸烟拂红轻。尊前谁整醉冠倾。酒香薰脸,落日断霞明。

吴宫怨
年代:【唐】 作者:【张籍】
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吴王醉后欲更衣,
座上美人娇不起。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
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满宫红实垂,
秋风袅袅生繁枝。姑苏台上夕燕罢,他人侍寝还独归。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

九日
年代:【唐】 作者:【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九日与友人登高
年代:【唐】 作者:【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九日越台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黄花罗粔籹,绛实簇茱萸。
病久欢情薄,乡遥客思孤。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途。

对菊
年代:【唐】 作者:【齐己】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欲倾琥珀杯浮尔,
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月入秋帷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
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
不作雍容倾座上,翻成肮脏倚门旁。
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

秋夜
年代:【宋】 作者:【陆游】
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
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
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

重阳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风卷车尘弄晓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与茱萸别,不把今年作健看。

九日置酒
年代:【宋】 作者:【宋祁】
秋晚佳辰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阳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
茱萸半紫菊花黄,时节催人日夜忙。
便使老夫年满百,无过二十二重阳。

九日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腊月菊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九日侵寻蜡口徂,金钿尚可泛屠苏。
凿冰池畔枝尤劲,栽竹林边蕊不枯。
同味迟生新枸杞,齐名久谢旧茱萸。
土龙弃我登高侣,端肯趋时媚我无。

九日独酌
年代:【宋】 作者:【韩元吉】
茱萸满把半青红,强拟登临少客同。
碧树池塘秋色里,黄花时节雨声中。
官闲觅句能消日,酒薄看山尚怯风。
高李故人今健否,一樽怀古意无穷。

别赋一首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平芜尽处即沧溟,身寄区中等一萍。
种杞菊翁犹老健,插茱萸伴半凋零。
去年勅设尘飞鞚,今日村酤草塞瓶。
却笑痴人妄分别,何人未必胜刘伶。

重阳寄雪窗从叔
年代:【宋】 作者:【楼钥】
秋意未教篱菊知,不妨乌帽著风吹。
绝怜对酒君归矣,更欲登高谁共之。
风雨满城千里梦,茱萸缀席一年期。
君非俗物败意者,莫为催租便不诗。

和岩壑兄九日
年代:【宋】 作者:【苏泂】
华颠可笑插茱萸,儿女欢然竞挽须。
故国黄花元自好,荒台青草孰为娱。
举觞感慨悲歌有,落帽风流蕴藉无。
粘起半生铁如意,今愚何似古之愚。

茱萸诗
年代:【宋】 作者:【徐铉】
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
房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
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
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曲江重阳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烟描水写老秋容,岭外秋容也自浓。
如见大宾新露菊,若歌商颂晓风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发慵登帽子峰。
莫问明年衰与健,茱萸何处不相逢。

屏风曲
年代:【唐】 作者:【李贺】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
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沈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热点内容
玩盆景松柏 发布:2025-08-17 19:53:30 浏览:924
三角梅花刺 发布:2025-08-17 19:35:33 浏览:240
梅花庄在哪 发布:2025-08-17 19:35:33 浏览:526
海棠闹椿 发布:2025-08-17 19:18:31 浏览:173
神武玫瑰花 发布:2025-08-17 19:11:17 浏览:663
郑州大伟花卉 发布:2025-08-17 19:02:54 浏览:297
梅花鹿特点 发布:2025-08-17 19:02:45 浏览:422
荷花是否吉祥 发布:2025-08-17 18:58:26 浏览:478
广东到牡丹江 发布:2025-08-17 18:58:24 浏览:288
百合花用什么土壤 发布:2025-08-17 18:53:23 浏览: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