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朵苔花
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何解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进程中,有完美,也有残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无名花不会因为别人在意与否,就不敢拨开初艳的花蕊;蒲公英也不会因为历程的艰险,就不离开那安全的母体,去走进飘萍的流浪。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㈡ 苔花是什么种子植物吗
苔花字面意思 就是苔藓的花,不是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类生活史中以配子体占优势的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不具维管组织,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我们平时所见到茎,叶和根,严格上应该叫拟茎,拟叶和拟根。
苔藓植物通常喜欢阴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石壁、树干和土面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有些苔藓植物也能生存于荒漠甚至沙漠中。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一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类似茎、叶分化,会释放出孢子,所以对研究陆生生物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前段时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里的感人演绎,让平时乏人问津的“苔花”一夜之间红遍神州。“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那么,这里的“苔花”真的是苔藓的花吗?
一种真藓的雄株
针对“苔花”,当然还有其他猜测,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它是地衣子实体的可能性,不过“苔花”和苔藓植物的关联终究大些。
苔藓植物的确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它们中的多数个体微小、貌不惊人,却常常在严苛的环境中生生不息呢。
㈢ 袁枚的诗 苔 啥意思
清.袁枚
《苔》
白日不到处
青青恰日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藓的花象米一样小,可是也和牡丹一样的有尊严的开放。 ??? 人在宇宙中非常的渺小,人在地球上有很多人都比自己强。可是,拥有的尊严是一样的。 ??? 看了刘心武先生的书,开篇这句话就让我受益匪浅。...
红学研究应该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在讲座里引用了蔡元培先贤的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谁也不应该声称关于《红楼梦》的阐释独他正确,更不能压制封杀不同的观点,要允许哪怕是自己觉得最刺耳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要有平等讨论的态度、容纳分歧争议的学术襟怀;当然,面对聚讼纷纭的学术争议,又要坚持独立思考,不必苟同别人的见解,在争议中从别人的批评里汲取合理的成分,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我在讲座里还引用了袁枚的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常用这两句诗鼓励自己。我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能够进入名牌大学,没有能受到正规的学术训练,先天不足,弱点自知,但是我从青春挫折期就勉励自己,要自学成才,要自强不息。我为自己高兴,因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了一个作家,除了能发表小说、随笔,我还能写建筑评论,能涉足足球文化,并且,经过十多年努力,还在《红楼梦》研究中创建了秦学分支。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我们的生命都是花朵,我鼓励自己,也把这样的信念告诉年轻人,特别是有这样那样明显弱点和缺点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要清醒地知道,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我们确实非常渺小,应该有谦卑之心;但是跟别的任何生命相比,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就算人家确实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里的一朵苔花,也应该灿烂地绽放,把自己涨圆,并且自豪地仰望苍天,说:“我也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有位戏剧家叫梅耶荷德,他对一位文学艺术家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提出了一个见解。他认为,你一个作品出来,如果所有人都说你好,那么你是彻底地失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坏,那么你当然也是失败,不过这说明你总算还有自己的某些特点;如果反响强烈,形成的局面是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而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么,你就是获得真正的成功了!后来有人夸张地将他的这一观点称之为“梅耶荷德定律”。
忽然想起“梅耶荷德定律”,是我觉得按他那说法衡量,自己这回到CCTV-10讲《红楼梦》,算是获得成功了么?说真的,我还没自信到那个份上。但是,“另一部分人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的滋味,我确实是尝到了一些,这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应该是一种锻炼。在一个文化格局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如果“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只不过是一种言论,并不具有法律宣判效力,也并不是形成了新的政治运动要对你实施“揪出来斗倒斗臭”,不影响领取退休金,不打进家门,那么,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应该能够承受,而且必须承受
记得在拙著《早期香港粤语流行曲(1950-1974)》一书里,也曾引录这首小诗。不过,要是不是之前为了寻诗让女儿背诵,可能至今也未必读到这首诗。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於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著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袁枚还另有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诗人是为之可惜还是庆幸呢?又或者,如夏虫之不可语冰,青苔是永远不会明白斜阳的艳丽是怎麼回事!
㈣ 麻烦帮我写一篇作文,不要太好!急用!谢谢!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你见过苔花吗?那从其他植物粗糙根茎上生长出来的的苔花儿?
你看,一些星星点点的嫩芽以及点缀在上面的骄傲的紫色或鹅黄色的花儿。远远看去,好像一团淡淡的云烟,亮丽的花儿与苍老的根茎很不协调,但却相映成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正如清朝袁枚所说,苔花是渺小的,它们从其他植物苍老的根茎中诞生,虽然只有嫩嫩的柔弱的茎叶,却不因自己卑微的身世而显出丝毫卑怯。
一次我出于好奇,把脸轻轻凑过去,睁大了双眼,想把那些细小的花瓣看个清楚,却惊奇地发现它们小得不能再小的花瓣,竟然每一片都是张开着的!
我惊愕了,如此小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能充满自信地开放,这要有怎样的勇气与毅力啊。它们灿烂地甚至是放肆地开放着,仿佛因心胸开阔而无所忌惮,酣畅淋漓地表露自己的欢快。它们那自尊自重和悠然自得的神态,与渺小的的身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然而,正是这巨大的反差,才让诗人,也让我们感慨。
如果把牡丹与苔花放在一起,那么你必定会觉得苔花没有牡丹那样惊艳。的确,牡丹是美丽的,是一种富贵而娇艳的美。每一片牡丹花瓣都会张开它的最大角度,把自己全部的美丽展现于世人。苔花呢?也是如此。它们不因自己的渺小而汗颜,不因自身的纤细而自卑。虽然大小与牡丹相比要小的很多,可它却并不因此而损失任何尊严。它们朵朵挺立,朵朵绽放。它们是自立的,自信的,自强的。枝虽细,却直直地伸向天空;叶随嫩,却铮铮地迎接阳光;花虽小,却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这,就是苔花的风格,苔花的品质。
世界上的花都应是美丽的,都是平等的。它们都有值得别人欣赏的地方,每朵花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尊严。一朵花,也许它的花瓣并不硕大,但它因艳丽的颜色而美丽;也许它的颜色也不鲜艳,但它因芳香而显出荣华富贵;也许它没有香气,但它因生长的环境而引人注目。但,也许,它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它不凡的气质,这已足够。有美丽的外表又能怎么样呢?花如此,人亦应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每个人也同样自己做人的尊严。花没有等级之分,人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仰起头,面对太阳,微笑。
***************************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是一种心情。渴望美丽,并执着地要给自己一份美丽的心情。生命只有一次,而灿烂在生命中有可能一次也没有,即使有,这“自以为是”的美丽有可能被“东施效颦”的嘲笑而击碎!可是苔花却昂着头看着暖阳在笑,灿烂只是偶尔擦过她心间的颤音,而美丽的心情却是她心底种下的歌!
一种自尊,让自己有牡丹绽放的心,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米粒大小的花同样大声地在风中呤唱。山能听到,水能听到,而上帝更惊讶于自己的创造,醉卧在苔花的歌中,不想醒来。
生命的幸福与生命的悲哀牵手走来。成为苔花,少了聆听赞美的机会,却恰恰多了静听风呤,闲看星星的时间。花开不如牡丹艳,在苔花也许是一种悲哀,但在“也学牡丹开”的过程中,多出的这份闲适,却是牡丹的一种奢望。也许宁静致远才是生命的境界。
生命的无知与无畏,让苔花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就有了向往花开的梦想:与牡丹争一束阳光,与大树分一杯甘露,在蓝天下用笑意盈盈的唇亲吻大地。身边虽没有蝴蝶的翩翩舞,但却有鸟儿的纤纤影。生命只要精彩就行!
生如苔花,更该有一种精神,不自悲,不抱怨,即便不能改变自已普通而近于暗淡的命运,但也不能放弃自己那颗追求美丽的心------幸福就在心中,美丽也是如此,生命的升华与完美,在那颗不曾哀怨的心中一天天地走向辉煌!
苔花如小米,也学牡丹开。静静的原野上,我就是那朵苔花......
㈤ 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牡丹有牡丹的热闹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们虽然不知道将来的结局会怎样,但仍要如这花儿一样,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只是一朵微小的苔花,却也要象牡丹那样,开的阳光灿烂,开的芳香怡人!花朵虽香,凝聚的是众人的汗水,我不敢独享,更不敢窃自欣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 ……
从以上所述,可知这首短诗含意实在丰富,就如从一粒沙照见大千世界。
㈥ 苔花精神能算作一种成长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的这首小诗 在春节期间刷爆朋友圈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岗位上。不去追名逐利 ,就像一朵 苔花,在一个角落里慢慢绽放,没有牡丹的娇艳迷人,但却也是那样的坚强和独立 ,在自己 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 也算一种成长 。
㈦ 谁有袁枚的<苔>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
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赏析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会开花的。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7)这一朵苔花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清代诗人袁枚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朵如米粒般细小,但也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一时感触颇深,成此经典之作。全诗仅仅20字,却饱含勃勃生机和深沉伟大的生命之道,一大批生命失意、干事受挫的人们备受鼓舞,转而奋发图强。
㈧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虽然我是一朵如小米一样小的花朵,不引人瞩目,可是我仍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也会想像牡丹一样花开遍地,芳香四溢。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字 一作:亦)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会开花的。
「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8)这一朵苔花扩展阅读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
㈨ 苔花是真正的花吗为什么
石苔花【异名】石花(《草木便方》),乳花(《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地衣(《吉林中草药》),道立克(蒙石台花 名)。【来源】为梅花衣科植物藻纹梅花衣的全体。
【植物形态】藻纹梅花衣
【附注】此外,尚有牛皮叶科植物牛皮叶,体呈叶状,全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长达20厘米,表面褐色,凹凸成网状,子器赤褐色,雄器细微呈黑点状,生在表面凸出部。生于山间岩石上或树上。亦同等入药。
【采集】全年可采,从石上铲下,除净杂质,晒干。
【药理作用】黑茶渍素对鱼有毒。牛皮叶所含之酸性成分,味苦而有强烈的收敛性。
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属于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ci)和角苔纲(Anthocerotae)。
苔藓植物是非维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们有组织器官以及封闭的生殖系统,但缺少运输水分的维管束。它们没有花朵也不制造种子,而是经由孢子来繁殖。
陈邦杰,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陈邦杰先生首次将这“苔”和“藓”的定义分开,用于指代苔藓大家族中的两大门派,一是苔纲(Hepaticae),一是藓纲(Musci) ,(后来,还有角苔纲)。这“苔花”,看上去,说的是“苔”的“孢蒴”如米,然而,大多数的苔纲植物孢蒴看上去并不太像“米”。
苔藓植物在其一生中,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它们有着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其中,占优势的是配子体,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的身上。
在营养生长阶段,配子体就是正常的低调的样子,它们可以独立的生活。当然,在苔藓的生殖阶段,孢子体出现了,苔藓植物卵细胞借助水受精,形成了一个叫合子的东西。这个合子,是有性生殖发展出来的,然后,它太寂寞,自己玩起了分裂,分成了两个细胞,而上面的形成了“胚”,下面的发育成了“足”(基足),这个“足”会伸进配子体里吸收营养,供给“胚”的发育。
“胚”于是发育成了“孢子体”。“孢子体”最上面的孢子囊也叫"孢蒴",就是今天的主角。"孢蒴"中有大量的孢子,成熟后,会散放出去。在合适的环境下会发育成原丝体。原丝体一天天成长,又长成了配子体。它们不开花不结果没种子,完全是自成一派的”世代交替“,所以,苔藓在植物世界中,它们总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㈩ 一什么苔花
一株苔花
一朵苔花